情启课堂 对话历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xiao032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24-02
   在新课改下,《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编入了一定分量的"历史题材"的内容。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我们发现,在其中安排历史知识的真正目是让儿童通过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可这些历史内容并不是按历史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编写的,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串联,将知识点分散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来说,历史与现实相隔太远。这些"散点式"的历史内容十分陌生。在教学中如何让这类题材走近学生的生活,实现与学生的对话,从而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呢?
   一、潜心会文,读懂历史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安排历史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发挥历史特有的道德教育价值。历史题材课文的非纯历史特性又让老师不知在历史和品德之间如何把握。因此,读懂历史题材课文,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
   1.提升素养,深入解读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主要由原来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转型而来,这些教师大多还要承担语文等其他学科的教学。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历史知识学习和有关教学技能的专门培训。教学中会因不清楚历史典故,不了解历史脉络,有时会出现对某些历史事件似是而非,甚至有错误的认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专家引领,或自身阅读,深度解读教材中的历史,学习全面评估历史材料,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例如《从四大发明说起》一课,如果教学止步于认识四项发明之精巧和奇妙,使学生误以为这些发明的奇妙就是"伟大"。就显得浅显了,教师通过学习,深入解读教材,明白重点该引导学生认识这四项发明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进而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才能真正感受四大发明之"伟大"。
   2.定位准确,立足德育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将历史内容的学习作为一桥梁,把品德教育和社会文化教育整合在一起,二者不可偏废,实现历史材料的多重教育价值。例如,教学《圆明园在哭泣》一课,可先让学生感受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介绍占地面积,有150多个校园那么大;园内的奇珍异宝、亭台楼阁,感受圆明园是人间仙境,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与艺术馆,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然后教学"圆明园被毁灭"环节,通过视频还原历史真相,八国联军公然抢夺,为了掩盖真相,甚至放火烧毁的强盗行为,以此激发学生的愤怒与耻辱感。最后,在辩论"该不该重建圆明园"环节,让学生释放自己的情感,从中融合民族危机感的教育。课堂中无论是自豪、惋惜,还是悲愤,这一切皆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可以说整堂课目标准确,较好地体现了历史知识只是一个凭借,只是桥梁,最终是品德教育的课程理念。
   二、触摸感悟,激活历史
   历史离学生是遥远的、难以理解的。教学时可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悟体验,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震动,使历史与现实对接起来。
   1.调查研究,找寻历史
   在课前,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做一系列的调查、访问,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了历史事件,使学生对这段所学的历史建立初步感性的认识,才能为学生进入这段历史提供话题,确立正确的情感基调。上《悲愤的吼声》一课时,教材中那一个个历史故事,一幅幅历史画面,让学生的情感受到了震撼。但是也发现这些历史事件与学生的距离较远,这只能让学生从"面"上笼统了解。为了让学生从"点"上更细致地去感受,与历史近距离接触,要求学生从自己家乡入手,课后去调查日本侵略者在家乡所犯下的罪行,了解身边的亲人所受到的伤害。调查内容,可以从抗战英雄、抗战遗址、身边经历过抗战的老人等分组进行调查。课堂汇报时,大家异常安静,都认真地听着,神情很严肃,似乎都不敢相信这些事实。那一桩桩,那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仿佛就在眼前浮现,每一位学生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静。原来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身边。
   2.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教学中充分创设典型的历史情境, 通过想象、创造等方式使教材中物化为文字的历史变得鲜活生动,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在《悲愤的吼声》一课中,导入时,师生共同观看一段视频--《不能遗忘》,然后让学生谈谈此时此刻心头上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再告诉学生带给我们伤感、痛苦、仇恨的是日本。此时出示日本地图,教师满怀深情导入,再加之《不能遗忘》那沉重的画面,凄凉悲壮的曲调,奠定了课堂的情感基调,瞬间就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在极短的时间里走近了历史,心灵和历史重叠在一起,从而顺利地走进文本,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三、因势利导,拨"偏"归"正"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学中还应该在儿童已有的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寻求合适的教学契机,从而推动学生情感的层层递进。
   1.点面结合,引导体验
   在品社学科中学习历史知识是从建构道德的需要出发的,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历史知识点,构筑一个历史的平面,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判断和生活感悟。由此,教学时可以用一个点,以小见大,见证一段历史,引领学生感知过去,珍惜今天。《春天的故事》一课,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改革开放中所实施的一些重要举措,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欣欣向荣的局面。但对学生而言,他们对计划经济时代艰难生活的历史缺乏认知。智慧的沈老师选择了一个具有历史代表性的"点"--票证,以"票证说历史"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为了具体化,老师还把"票证"分化成许多更具体的知识点,从票的种类、面额、通用范围、有效期限等这些信息中具体感知那个时代的"物资的极度匮乏"。再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祖父辈们的生活,通过真实的讲述真实地再现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生活,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为改革开放下的"春天来临"设下了一个扎实的伏笔,对最终"感受春天"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2. 有效追问,情感回归
   历史题材的教学内容远离学生世界,稍不留神,就会偏离应有的情感基调。因此,教学中要有强烈的情感意识,课前正确定位,课中层层推进,课后理性回归。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悲愤的吼声》我们除了让学生不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更高明的做法是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从小立志建设自己的国家。那如何突破呢?在激发学生愤怒的情感之后,还要引导学生回归理性。于是在课后延伸活动时,我出示中国和日本版图、具体的面积数目、人口数目。然后追问:为什么偌大一个中国却反要被小小的日本国侵略?沉思片刻后,学生说因为中国当时经济落后,日本科技与经济强大,也从中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最后再出示了六十多年后的今天中日两国的有关材料,让学生发现与思考。学生阅读材料后,畅所欲言,通过讨论,明白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发展经济和科技才是关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战胜日本!然后再问:在和平时期,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学生明白目前要做的是勤奋学习,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样水到渠成地达成了目标,激发了孩子勤奋学习,振兴中华,奋发向前的力量。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中历史题材的教学,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情感为纽带,以交流体验为中心,因势利导,触发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达到知识、经验、智慧、情感共享的境界,从而实践历史题材的品德教学的最优化。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8-02   学生为什么"怕"写作文呢?我想最主要的就是学生胸中无"物"。众所周知,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用什么样的材料,对文章有无高的境界至关重要。但现在由于考试压力、学习压力大,学生的阅读的时间,体味生活的时间就被无情的掠夺了。也正是由于材料的缺乏,致使写出来的文章要么空洞无物,像记流水账,要么引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54-02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的生活日趋多样化,知识技术日趋信息化,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审美活动就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也就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应运而生。  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81-01  回想自己从教以来,印了不少试卷给学生或练习、或检测,但从严格意义上讲,那不是命题,多数只是简单的复制、剪辑、粘贴过程,我顶多只是扮演了一个"裁剪工,缝纫师"的角色。顾名思义"原创题"一词,即:试题至少包含"自编、创新"两层基本要求。"原":作者首创,非抄袭他人;"创":创新,新颖独到。对于真正意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86-02   引子   笔者从事中学班主任工作已有十多年了,经常听学生家长谈起教育孩子的苦恼,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严加管教。我也仔细地探讨过这个问题,其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那么,为人父母到底应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有没有一种让所有孩子像追蝴蝶一般,如痴如醉、留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87-02   一次音乐展示活动中,老师正在和幼儿一起学习歌曲《蝈蝈和蛐蛐》,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我是蝈蝈,我是蛐蛐;我是哥哥,我是弟弟。"前面三句的音调一样,最后一句的音调"我是弟弟"是有变化的,但当歌曲或学习内容中有多次重复时,孩子们往往会放松对变化的"警惕","想当然"地认为后面仍然是一种重复。在认
期刊
【摘要】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来自学生的兴趣、意志和学习方法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从师生的情感出发,在兴趣的培养、教法学法的改进、评价方式的多样上积极改善,就能让广大的学生学好数学,并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 情感 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03-02   《课程标准(2011年版)
期刊
【摘要】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深刻地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光荣、艰巨而繁琐的工作,我们都摸索过、探求过、失败过,也成功过。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工作至今,我想我最大的体会就是--爱,终会换来爱!"缘分让我们分到一个班,一起相处六年。"孩子们也都很珍惜这份缘,集体荣誉感很强。孩子之间没有歧视,没有欺负,也没有班干部对同学的敲敲打打,有的,最多的,就是同学间最爱说的"加油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健美操特征与作用进行分析,试图使更多的人对健美操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参加健美操练习,不仅能够健身,塑造美的形体,激发人们参与创造美的训练活动,陶冶美的情操,抒发练习者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还能提高人的素质修养,提高人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从而满足人对美的高层次的追求。  【关键词】健美操特征作用  【中图分类号】G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89-02   班级是学校教育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同时又是教育者实施有效管理的手段。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有效教育途径,运用一定的原理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班级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和因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实现学校和班级共同教育
期刊
镁及镁合金是目前工业应用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强/比刚度、阻尼性能好、电磁屏蔽性能优良、易回收等优点,已在国防军工、航天航空、汽车零部件、3C通讯等领域得到了一定应用。但是由于镁合金的室温性能差,且变形易开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因此开展镁合金强韧化研究对于推动镁合金及镁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大塑性变形通过累积高应变可以有效的细化晶粒,提升组织均匀性,调整织构、优化第二相分布,提高合金综合力学性能。
  本文以商用镁合金Mg-Al-Zn和稀土镁合金Mg-Gd-Y-Zn-Zr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