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的感恩意识日渐淡漠,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迫在眉睫。本文以新疆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新疆留守儿童如何开展感恩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新疆从2016年开始在全疆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着重加强对无人监护、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失学辍学、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等重点对象的干预帮扶。目前大部分新疆农村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现象已经大有改善,但是新疆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目前新疆伊宁县英塔木镇中心小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新疆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疆伊宁县英塔木镇中心小学共有师生近700人,汉族学生仅占不到百分之一,因此全校师生的国语较差,影响教学效果,其次家长对感恩教育的重视度缺失。
(一)国语较差
大量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促进听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忽视汉语口语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很多教师不把口语作为教学重点;另一方面,学生也不愿大声练口语(尤其是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因而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
(二)家长重视度不够
德育是教育的根基,而感恩教育又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將感恩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极为必要。在我国,现阶段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在学校里,老师更加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把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衡量孩子的标准,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即使道德出现了问题,老师认为他们都是可以被原谅的。这就跟青少年道德素质教育的初衷发生了偏离,道德的培养成了学业成绩的附庸,给感恩品质的培育增加了难度。因为学校的影响,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也只停留在学习成绩,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感恩有所缺失。
二、新疆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应对措施
(一)家长以及学校重视德育培养
改变轻视德育、重视智育的传统观念显得极为迫切。学校教育应把道德教育摆在首位,在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情况下,培养高素质人才。此外,家长要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做好陪伴,与学校形成合力,使学生虽为留守却心灵饱满,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巩固并提高学生通用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当众表达时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通用语言口语素养,充分展现我校学生的精神风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
课堂学习活动是最主要的学校活动,小学生在学校中的生活大多数都是在课堂中进行的。结合《游子吟》等言简意赅的诗词文章,引导小学生主动搜集他们的学科学习中与感恩父母有关的学习资料,并以此作为班会主题,引导小学生讲述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动人故事。在班会活动中,小学生可进行感恩演讲,表达自己对如何回报父母、孝敬父母与感恩父母的学习心得。当然,除了专门开展的“回馈父母”、“反哺父母”等感恩主题活动之外,也可联合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感恩教育,使小学生时时刻刻受到感恩教育的影响,使其在良好的感恩环境下树立感恩意识。
(四)融合文化创新
中华文化就是包容并蓄,感恩教育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时候,也需要学习国外的经验和做法。例如韩国,韩国非常重视青少年道德和感恩教育的培养,并且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韩国与中国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渊源,韩国将我国儒家文化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韩国文化和道德风范。近年来,随着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传入,给我国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优势,充分吸收西方感恩教育的长处,补齐我国感恩教育的短板,让感恩教育保留传统的同时也跟上时代的步伐。
(五)树立感恩意识
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思想意识上往往缺乏直接的引导人,所以,留守儿童加强感恩意识的自我修养非常重要。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首先要识恩,认识到他人对自己的恩情。比如,父母外出务工,辛勤劳作养育自己,留守儿童要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监护人没有义务一定要看自己,但是监护人照顾自己衣食住行,对监护人怀有感恩之心。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任何帮助过自己的人都要有感恩之心。其次要选择正确的感恩方式。感恩要有底线,感恩不能凌驾于道德法律之上,不能因为感恩而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感恩要理性,不能意气用事,不能把哥们义气当作感恩,感恩应该是自然而美好的事物,如果感恩行为变成了违法犯罪,感恩的行为结果不是带给他人和社会美好,而是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幸,那么感恩的本质也就变了,感恩变成了暴行。最后,乐善好施、知恩图报。对于别人对自己的帮助,点滴之恩涌泉相报,对于自己曾经帮助别人的事情,不要记在心上。在生活中乐于帮助他人,本着善良、正义的态度去帮助他人,不求回报。
(六)践行感恩行为
小学语文课堂中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感恩行为的培养。很多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也在心里有对他人的感激之情,但是表现在行动上,却不知道怎么去回报他人,感恩行为显得滞后,不知道怎么将感恩转为实际行为,留守儿童在开展感恩的自我教育时候,应该主动将感恩认知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去践行感恩,通过实践加深对感恩的认识,这样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才能得到全面的提升。践行感恩行为使留守儿童在实践中去加深认知,只有这样,留守儿童才能真正理解感恩的含义,尊重给自己带来恩惠的人,并由衷对他人表示感激。
参考文献:
[1]姚建平,郭晓艳,周龙娣.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2018(22):4-5.
[2]邓丽丽. 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
[3]涂平荣,周素琴.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问题探微[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4(05):8-11+55.
[4]卢玉琳.将感恩教育作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突破口[J].法制与社会,2014(23):229-23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新疆从2016年开始在全疆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着重加强对无人监护、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失学辍学、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等重点对象的干预帮扶。目前大部分新疆农村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现象已经大有改善,但是新疆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目前新疆伊宁县英塔木镇中心小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新疆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疆伊宁县英塔木镇中心小学共有师生近700人,汉族学生仅占不到百分之一,因此全校师生的国语较差,影响教学效果,其次家长对感恩教育的重视度缺失。
(一)国语较差
大量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促进听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忽视汉语口语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很多教师不把口语作为教学重点;另一方面,学生也不愿大声练口语(尤其是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因而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
(二)家长重视度不够
德育是教育的根基,而感恩教育又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將感恩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极为必要。在我国,现阶段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在学校里,老师更加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把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衡量孩子的标准,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即使道德出现了问题,老师认为他们都是可以被原谅的。这就跟青少年道德素质教育的初衷发生了偏离,道德的培养成了学业成绩的附庸,给感恩品质的培育增加了难度。因为学校的影响,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也只停留在学习成绩,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感恩有所缺失。
二、新疆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应对措施
(一)家长以及学校重视德育培养
改变轻视德育、重视智育的传统观念显得极为迫切。学校教育应把道德教育摆在首位,在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情况下,培养高素质人才。此外,家长要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做好陪伴,与学校形成合力,使学生虽为留守却心灵饱满,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巩固并提高学生通用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当众表达时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通用语言口语素养,充分展现我校学生的精神风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
课堂学习活动是最主要的学校活动,小学生在学校中的生活大多数都是在课堂中进行的。结合《游子吟》等言简意赅的诗词文章,引导小学生主动搜集他们的学科学习中与感恩父母有关的学习资料,并以此作为班会主题,引导小学生讲述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动人故事。在班会活动中,小学生可进行感恩演讲,表达自己对如何回报父母、孝敬父母与感恩父母的学习心得。当然,除了专门开展的“回馈父母”、“反哺父母”等感恩主题活动之外,也可联合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感恩教育,使小学生时时刻刻受到感恩教育的影响,使其在良好的感恩环境下树立感恩意识。
(四)融合文化创新
中华文化就是包容并蓄,感恩教育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时候,也需要学习国外的经验和做法。例如韩国,韩国非常重视青少年道德和感恩教育的培养,并且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韩国与中国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渊源,韩国将我国儒家文化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韩国文化和道德风范。近年来,随着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传入,给我国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优势,充分吸收西方感恩教育的长处,补齐我国感恩教育的短板,让感恩教育保留传统的同时也跟上时代的步伐。
(五)树立感恩意识
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思想意识上往往缺乏直接的引导人,所以,留守儿童加强感恩意识的自我修养非常重要。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首先要识恩,认识到他人对自己的恩情。比如,父母外出务工,辛勤劳作养育自己,留守儿童要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监护人没有义务一定要看自己,但是监护人照顾自己衣食住行,对监护人怀有感恩之心。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任何帮助过自己的人都要有感恩之心。其次要选择正确的感恩方式。感恩要有底线,感恩不能凌驾于道德法律之上,不能因为感恩而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感恩要理性,不能意气用事,不能把哥们义气当作感恩,感恩应该是自然而美好的事物,如果感恩行为变成了违法犯罪,感恩的行为结果不是带给他人和社会美好,而是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幸,那么感恩的本质也就变了,感恩变成了暴行。最后,乐善好施、知恩图报。对于别人对自己的帮助,点滴之恩涌泉相报,对于自己曾经帮助别人的事情,不要记在心上。在生活中乐于帮助他人,本着善良、正义的态度去帮助他人,不求回报。
(六)践行感恩行为
小学语文课堂中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感恩行为的培养。很多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也在心里有对他人的感激之情,但是表现在行动上,却不知道怎么去回报他人,感恩行为显得滞后,不知道怎么将感恩转为实际行为,留守儿童在开展感恩的自我教育时候,应该主动将感恩认知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去践行感恩,通过实践加深对感恩的认识,这样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才能得到全面的提升。践行感恩行为使留守儿童在实践中去加深认知,只有这样,留守儿童才能真正理解感恩的含义,尊重给自己带来恩惠的人,并由衷对他人表示感激。
参考文献:
[1]姚建平,郭晓艳,周龙娣.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2018(22):4-5.
[2]邓丽丽. 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
[3]涂平荣,周素琴.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问题探微[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4(05):8-11+55.
[4]卢玉琳.将感恩教育作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突破口[J].法制与社会,2014(23):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