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面对物理知识的复杂性和抽象性还缺乏一定的思维意识和解题能力,再加上传统的物理教学相对枯燥、互动性差,所以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较低。我们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增强课堂互动,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本文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例,对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展开研究。
关键字: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教学实践
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采取讲授法向学生传递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缺乏一定的互动性,使学生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被动地位,课堂氛围十分沉闷,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探索和实验,认识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因此,本文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例》,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分别为: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组织合作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开展课堂评价,深化物理课堂,旨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实践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知,疑问是思维产生的前提。在物理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既能够突出教学主题,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奠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导入环节,笔者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了关于古诗《小儿垂钓》的动图,并以此向学生提问:“通过观看古诗的动图意境,你知道古诗蕴含着哪些物理知识吗?你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怕得鱼惊不应人’这句话吗?”接着,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开展讨论,然后安排个别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最后以“大自然和生活中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声音,那么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鱼又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这个问题,导入课堂教学,并设计实验开展探究。
二、组织合作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会将学生按照学习层次合理地分为多个小组,并达到小组成员能够优势互补的状态。其次,教师还会及时地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指导,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开展实验活动。然后,教师还会安排学生在实验探究后进行小组探究成果展示,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及逻辑表达能力。最后,进行实验探究总结,加深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的印象和记忆。
课堂导入后,笔者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安排不同小组的学生分别感知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观察比较直尺在桌边不发声与拨动发声的情况,观察拉紧的橡皮条发声与不发声的情况。接着,笔者演示发生的音叉能够将乒乓球弹开。之后,引导各小组学生派代表发言,谈一谈实验的感悟与结论。在探究了声音的产生后,笔者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那么声音应如何向远处传播呢?”引发学生对声音传播的探究。接着,笔者为学生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宇航员的交流方式,与人们平时的交流作对比,思考:有物体振动声音就一定能够传播吗?如果不能,太空比地球表面缺少了什么?由此導出“介质”。然后,再组织学生在实验中证明固体、液体和气体是否都能传播声音。最后进行实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能够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三、开展课堂评价,深化物理课堂
评价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物理教学过于注重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评价对学生的指导作用。这不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也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取得进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验探究课程十分重视评价的作用。每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动手实践时,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一定的指导和点评,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另外,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主,新时期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帮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比如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时,有的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让一个学生站在教室门外,一个在室内,通过室内、室外的同学相互说话,就能证明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对此,教师可以请其他学生点评这名学生的想法,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深化物理教学课堂。
综上所述,为了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有效性,教师必须要突破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不仅符合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物理素养,对于促进物理教学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郑鹏凯.试论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
[2]袁蕾.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
关键字: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教学实践
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采取讲授法向学生传递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缺乏一定的互动性,使学生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被动地位,课堂氛围十分沉闷,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探索和实验,认识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因此,本文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例》,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分别为: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组织合作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开展课堂评价,深化物理课堂,旨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实践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知,疑问是思维产生的前提。在物理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既能够突出教学主题,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奠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导入环节,笔者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了关于古诗《小儿垂钓》的动图,并以此向学生提问:“通过观看古诗的动图意境,你知道古诗蕴含着哪些物理知识吗?你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怕得鱼惊不应人’这句话吗?”接着,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开展讨论,然后安排个别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最后以“大自然和生活中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声音,那么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鱼又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这个问题,导入课堂教学,并设计实验开展探究。
二、组织合作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会将学生按照学习层次合理地分为多个小组,并达到小组成员能够优势互补的状态。其次,教师还会及时地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指导,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开展实验活动。然后,教师还会安排学生在实验探究后进行小组探究成果展示,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及逻辑表达能力。最后,进行实验探究总结,加深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的印象和记忆。
课堂导入后,笔者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安排不同小组的学生分别感知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观察比较直尺在桌边不发声与拨动发声的情况,观察拉紧的橡皮条发声与不发声的情况。接着,笔者演示发生的音叉能够将乒乓球弹开。之后,引导各小组学生派代表发言,谈一谈实验的感悟与结论。在探究了声音的产生后,笔者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那么声音应如何向远处传播呢?”引发学生对声音传播的探究。接着,笔者为学生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宇航员的交流方式,与人们平时的交流作对比,思考:有物体振动声音就一定能够传播吗?如果不能,太空比地球表面缺少了什么?由此導出“介质”。然后,再组织学生在实验中证明固体、液体和气体是否都能传播声音。最后进行实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能够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三、开展课堂评价,深化物理课堂
评价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物理教学过于注重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评价对学生的指导作用。这不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也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取得进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验探究课程十分重视评价的作用。每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动手实践时,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一定的指导和点评,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另外,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主,新时期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帮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比如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时,有的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让一个学生站在教室门外,一个在室内,通过室内、室外的同学相互说话,就能证明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对此,教师可以请其他学生点评这名学生的想法,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深化物理教学课堂。
综上所述,为了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有效性,教师必须要突破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不仅符合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物理素养,对于促进物理教学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郑鹏凯.试论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
[2]袁蕾.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