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员涌入城市经商和务工。针对进城务工子女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如何尽快的让他们融入新的群体、适应新的环境,是新时期学校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让进城务工子女重新找回学习自信心,引导和启发他们主动融入课堂,“会听、会看、会想、会说”,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树立信心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近年来,我校接收了很多进城务工子女入学,这些学生大多存在学习基础较差,知识面狭窄,家长重视不够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进城务工子女的特殊性,要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关键。现对我校进城务工子女数学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采取的措施。
1 进城务工子女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原因分析
1.1 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浓。
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进城务工子女的数学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有些学生跟随父母务工到处就读,学习成绩不稳定。由于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原先所用的教材与我校使用的教材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不断地转学,使孩子们不能接受系统、正规的教育,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兴趣不浓。
1.2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城务工者大都早出晚归,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家庭教育出现空区,很多孩子的作业无人监督,作业书写潦草,质量不高;部分孩子不会利用双休日时间自觉学习,甚至有厌学现象。
1.3 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些问题。
进城务工子女由于离开了原来生活的地方,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一切都要重新适应,自然会产生一种孤独的感觉,加之生活习惯不一样,学习跟不上,自信心明显不足。这些学生在校不爱跟其他同学接触,喜欢独来独往,有时情绪会有所偏激,跟同学关系紧张,短时间内很难融入一个新的集体。因此,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措施
2.1 关爱务工子女群体,树立学习自信心。
古人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为了让这些学生摆脱困境,尽快融入新的集体,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步入正轨,跟上其他同学,作为数学教师,我时刻关注这些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动向、生活情况。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紧张心理,能够很快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营造敢想、敢问、敢说的课堂学习氛围,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2 教会学生听课,使他们自主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要让务工子女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到“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2.2.1 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务工子女接触到新教师,可能对教师的语速有所不适。在上课时,我尽量放慢语速,让他们听清、听懂,要求他们除了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学会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为了考查和训练这些学生“听”的能力,我经常组织如下练习:(1)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抢答;(2)口述一些简单的应用题,让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这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2.2.2 会看:在数学课堂中,光会听是不够的,还要学会观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题的要求提供一些观察材料,如挂图、实物、课件演示等辅助教材,引导学生观察事务的兴趣。除此之外,课堂练习中也要多设计一些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如在学完“小数点的移动”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观察下列两组数,把不符合规律的划掉。(1)0.73 7.3 73 730 7030 (2)205 2.05 0.25 0.0205 0.00025这题既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又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2.2.3 会想: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动脑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由于大多数务工子女的数学基础较差,为了让他们在课堂中积极动脑思考,在教学中,我注意降低提问的起点,减小坡度,避免过高要求,对过难、坡度大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提示,尽量让他们都能想出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
2.2.4 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为了让务工子女在课堂上敢说、爱说、想说,我注重对他们口答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其步骤是:第一,要求学生大声发言。在课堂上,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我都要求他们能够大声回答。第二,尽量给每个学生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学生可以个人独自说,同学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第三,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要求学生准确地使用所学的数学用语,回答问题要简明、完整。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考查学生理解的程度,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学完分数的认识后,在总结关于分数的意义时,学生们在叙述时常常丢掉“平均”两字,跟原意相差很大。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它的意义,我让学生拿出两张长方形纸,要求学生把其中的一张平均分成2份,另一张分成不等的2份。再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分成若干份”与“平均分成若干份”的不同。最后让说错的同学重新叙述。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定义本身,又能理解表述这一定义的书面语言,而且还能准确地讲述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训练,我班的务工子女在数学课堂上注意力较集中,遇到问题也能认真思考、踊跃回答了,学习数学的热情高涨,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2.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
大多数进城务工子女因为对自身能力较低而感到自卑,在回答问题时心理会有所紧张,遇到回答的机会也是尽量回避,不积极主动。为了让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我采取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四人中按学习成绩来分,有好、中、差生,其中就包含有务工子女,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来增强务工子女的自我价值和自尊心,激励他们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既有利于差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有助于优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对所学知识“查缺补漏”,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4 发挥家校联系功能,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家庭作业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很多务工子女的居住条件较差,家长忙于生计,整天早出晚归,对孩子的家庭作业疏于监督。由于家长们监管不力,很多学生的作业书写不工整、涂改次数较多,甚至有些学生有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这些都起不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于是,我经常与家长联系,向家长们反馈其子女在校的学习及作业情况,以此引起家长重视,使他们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同时,我布置的作业也尽量精而少,不让学生感到厌烦。在家校的监管下,我班学生的数学作业不论是课堂还是课外都有所提高,学生们做作业时不再是应付了事,而是在认真地做、认真地想,现在他们的作业书写工整、涂改次数减少,100分经常出现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孩子们学习数学变得积极主动了。
针对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的特殊情况,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努力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困惑心,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才能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树立信心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近年来,我校接收了很多进城务工子女入学,这些学生大多存在学习基础较差,知识面狭窄,家长重视不够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进城务工子女的特殊性,要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关键。现对我校进城务工子女数学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采取的措施。
1 进城务工子女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原因分析
1.1 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浓。
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进城务工子女的数学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有些学生跟随父母务工到处就读,学习成绩不稳定。由于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原先所用的教材与我校使用的教材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不断地转学,使孩子们不能接受系统、正规的教育,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兴趣不浓。
1.2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城务工者大都早出晚归,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家庭教育出现空区,很多孩子的作业无人监督,作业书写潦草,质量不高;部分孩子不会利用双休日时间自觉学习,甚至有厌学现象。
1.3 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些问题。
进城务工子女由于离开了原来生活的地方,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一切都要重新适应,自然会产生一种孤独的感觉,加之生活习惯不一样,学习跟不上,自信心明显不足。这些学生在校不爱跟其他同学接触,喜欢独来独往,有时情绪会有所偏激,跟同学关系紧张,短时间内很难融入一个新的集体。因此,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措施
2.1 关爱务工子女群体,树立学习自信心。
古人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为了让这些学生摆脱困境,尽快融入新的集体,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步入正轨,跟上其他同学,作为数学教师,我时刻关注这些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动向、生活情况。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紧张心理,能够很快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营造敢想、敢问、敢说的课堂学习氛围,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2 教会学生听课,使他们自主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要让务工子女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到“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2.2.1 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务工子女接触到新教师,可能对教师的语速有所不适。在上课时,我尽量放慢语速,让他们听清、听懂,要求他们除了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学会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为了考查和训练这些学生“听”的能力,我经常组织如下练习:(1)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抢答;(2)口述一些简单的应用题,让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这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2.2.2 会看:在数学课堂中,光会听是不够的,还要学会观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题的要求提供一些观察材料,如挂图、实物、课件演示等辅助教材,引导学生观察事务的兴趣。除此之外,课堂练习中也要多设计一些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如在学完“小数点的移动”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观察下列两组数,把不符合规律的划掉。(1)0.73 7.3 73 730 7030 (2)205 2.05 0.25 0.0205 0.00025这题既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又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2.2.3 会想: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动脑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由于大多数务工子女的数学基础较差,为了让他们在课堂中积极动脑思考,在教学中,我注意降低提问的起点,减小坡度,避免过高要求,对过难、坡度大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提示,尽量让他们都能想出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
2.2.4 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为了让务工子女在课堂上敢说、爱说、想说,我注重对他们口答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其步骤是:第一,要求学生大声发言。在课堂上,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我都要求他们能够大声回答。第二,尽量给每个学生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学生可以个人独自说,同学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第三,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要求学生准确地使用所学的数学用语,回答问题要简明、完整。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考查学生理解的程度,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学完分数的认识后,在总结关于分数的意义时,学生们在叙述时常常丢掉“平均”两字,跟原意相差很大。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它的意义,我让学生拿出两张长方形纸,要求学生把其中的一张平均分成2份,另一张分成不等的2份。再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分成若干份”与“平均分成若干份”的不同。最后让说错的同学重新叙述。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定义本身,又能理解表述这一定义的书面语言,而且还能准确地讲述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训练,我班的务工子女在数学课堂上注意力较集中,遇到问题也能认真思考、踊跃回答了,学习数学的热情高涨,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2.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
大多数进城务工子女因为对自身能力较低而感到自卑,在回答问题时心理会有所紧张,遇到回答的机会也是尽量回避,不积极主动。为了让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我采取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四人中按学习成绩来分,有好、中、差生,其中就包含有务工子女,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来增强务工子女的自我价值和自尊心,激励他们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既有利于差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有助于优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对所学知识“查缺补漏”,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4 发挥家校联系功能,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家庭作业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很多务工子女的居住条件较差,家长忙于生计,整天早出晚归,对孩子的家庭作业疏于监督。由于家长们监管不力,很多学生的作业书写不工整、涂改次数较多,甚至有些学生有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这些都起不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于是,我经常与家长联系,向家长们反馈其子女在校的学习及作业情况,以此引起家长重视,使他们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同时,我布置的作业也尽量精而少,不让学生感到厌烦。在家校的监管下,我班学生的数学作业不论是课堂还是课外都有所提高,学生们做作业时不再是应付了事,而是在认真地做、认真地想,现在他们的作业书写工整、涂改次数减少,100分经常出现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孩子们学习数学变得积极主动了。
针对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的特殊情况,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努力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困惑心,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才能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