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如松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g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课如松,简约而丰满。松,根系坚韧有力,深深扎入泥土,枝干通过它从大地汲取养分;松,外形是简约的,一根笔直的干撑着伞一样的冠。松,又是丰满的,主干挺拔,枝干有力多变,针叶丰满浓密。那根系就像从文本中发掘出的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价值的东西,它是学生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的依托。那粗壮的干宛若课的清晰的主线。那从干上向外伸展的有力的枝和枝上缀生的浓密的针叶,不就是课堂上在合适处切入的丰厚的语文训练么?从松的意象悟出建构如松般简约而丰厚的语文课堂需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 把好根脉——文本解读适度到位
  
  课堂的根脉应扎在文本里,扎进语言文字中。教师解读好文本是实施成功教学的前提,是基础;教师解读好文本才能算把握了语文课堂的根脉。文本解读要达到怎样的要求,我想关键在于适度、到位。
  笔者认为,对文本解读要经历两个层面:一个是作为普通阅读者来解读文本,披文入情,细致地品读语言,深入地把握主旨,感受语言美和语言描绘的意境美,揣摩作者表现了什么,想表现什么。这是普通的鉴赏,这样的阅读要深入,要高于学生的解读;第二个层面,要从教者实施教学的角度来解读文本。这个层面的解读要关注课标的要求,关注学习者本身。考虑第一个层面解读获取的信息哪些是实施教学有用的,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所需要的;再以学生的身份解读文本,考虑什么地方是学生能够读懂的,什么地方学生读起来有困难,教师应该将学生的解读引领到怎样的程度才是适宜的。综合两个层次解读得到的信息,才能对文本的价值进行很好的定位,把握学生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和情感发展的生长点,才能确立比较适当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有个明确的方向。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的《桂花雨》是根据现当代作家琦君的散文《故乡的桂花雨》改编的。如果将原文和改编后的课文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原文中与“乡愁”联系紧密的特定的时节——“中秋节前后”被删去了,原文多次提到的“故乡”一词课文中都没有了。这些改变是不是在向我们透露着一个信息——不要将这个文本的价值取向定位在思念家乡上,不要将教学的情境氛围的基调确定在“潸然泪下”上。在进一步研读文本,发现文字本身透射出来的就是一个字——“乐”。课文主要的笔墨都倾注在“摇桂花”这件事的描述上。“我”“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这样的急切心情说明摇桂花对我的确“是件大事”,为什么说是“大事”呢?因为摇桂花是那样快乐,是件大大的“乐”事;一听母亲吩咐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摇桂花的过程中,“我”快乐地忙乎着,帮着这个,帮着那个;“桂花纷纷落下来”,“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孩童的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快乐尽情展现;再后来,父亲的即兴吟诗、与村子的人分享果实,这更增添了摇花的快乐。
  编者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想儿童之所需,想儿童之所想。隐去了“乡愁”这样醇厚又稍显凝重的话题,传递了作者童年的快乐和被亲情簇拥着的那份甜密,这种情绪是多么适合这个年龄的学生,让他们从鲜活生动的文字中读出那种快乐,分享那种快乐,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多好!
  
  二、 理好主干——教学主线简明清晰
  
  解读好文本,确定了教学目标,把握了学生语言发展的生长点,接下来需要的就是给你的教学以一个很好的架构,也就是设计教学的思路和教学的环节。巧妙的架构能够引人入胜,事半功倍,魅力绽放。笔者认为,语文课尤其是阅读教学课应该有一条明晰的主线。如何设计教学主线,让课的“主干”明晰起来。首先可以找“文眼”,即找文章中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许多文本之中都会在不同的地方或显性、或隐性地包含着一些要紧的词语,在题目中的我们也称它为“题眼”,对于人来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你的眼睛可以读懂你的一切。对于一篇文章来说,这“题眼”,这“文眼”,就是这篇文章的命脉,把握住关键词,就把握了文章的要旨。由此沙里淘金,把握命脉,理出一条主线,便可能达到“挈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除了把握文中的关键词、通过整合的问题设计教学主线,还可以由文路、课题、习题、插图以及文章的内在逻辑设计教学主线。主线的设计首先体现了教师的智慧,体现了教师与文本对话的深度,是教师对文本提纲挈领的解读和诠释。教学的主线是整个课堂的“纲”,理出了这个“纲”,通过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才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一纲而百目张的效果。设计教学主线,也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有利于学生在“简洁明快”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养成抓住重点阅读的习惯和把握重点进行阅读的能力。
  
  三、 长好枝叶——语文训练扎实丰满
  
  在明晰的教学主线框架内要寻找、创设有价值的思维增长点,切入丰厚的语文训练,这样的语文课才具有实效性。这里我仅就如何有效地开展语言表达训练说说我的想法:
  我认为表达训练要达到三个境界:第一是想说,第二是有话说,第三要说得好。
  想说,训练的话题要能够触动学生的心弦,激活学生的思绪,训练的形式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牛郎织女》一文快结束时,我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一对恩爱的夫妻被狠心的王母娘娘头上玉簪划出的天河分离开来,只能隔河相望。故事的结尾未免让人愤恨、遗憾,如果你是这个故事的作者,你会为这个故事设计一个怎样的结尾呢?”学生顿时来了兴趣,纷纷进入了遐想的天地,通过各种妙法让正义战胜了邪恶,儿童的善良随着自己编织的完美结局尽情展示。
  有话说,要注意训练的话题要能够与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建立联系,话题有想象的空间、有思维的空间、有诉说的空间。同时,要使话题与文本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将文本当中吸纳的语言素材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艾滋病小斗士》学完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看过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吗?如果恩科西也被评为某个范围的感动人物,请你来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说得好。除了要及时点拨,帮助学生提炼语言,还要适当提供语言的框架,获得语言表达规范的印象,以做到言之有序,清楚流畅。同时要给学生思维的时间,练笔的时间,拟出表达提纲或内容。在拟写《艾滋病小斗士》颁奖词时,我给学生三到五分钟书面时间准备,因为有时间进行缜密思维、精心组织,语言表达才会出彩。
  如松一般的根系绵长,如松一样的简洁有力,如松一般的滋润丰满,美好的课堂需要我们投入情感和智慧,需要我们预设的缜密和生成的机智。好课如松,我们语文老师的追求。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
其他文献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写作教学的基础。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如何让他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们要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创设深受学生喜爱的情境,使他们在识字中体会乐趣,收获精彩。    一、视觉效应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变化着的事物特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的“转转盘”识字,就深受学生的喜欢
期刊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力求明确、合理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实施扎实有效教学的标准。第一课时,必须有明确而合理的课时目标。  1 依年级及文体有所侧重。一般来说,无论是低中年级,还是高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总体上都是围绕“识字、写字”和“把文章读正确、通顺”以及“初步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要表达的基本情感”等方面来确定的,只不过是有所侧重而已。如低中年级第一课时侧重字词句的教学,
期刊
翻开飘着墨香的课本,刘绍棠先生的《师恩难忘》吸引住了我,读罢,深深陶醉其中,陶醉在田老师娓娓动听的话语里,陶醉在田老师美妙神奇的故事里。田老师的故事,如三月的和风,似潺潺的小溪,像朗朗的春晖,这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苦苦追寻的润物无声的语文课堂吗?从田老师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很多。    一、用故事,植入一颗“语文的种子”    开学的第一天,一群乡村娃娃,带着对家长的依赖,怀着对无拘无束的稚童
期刊
很多学生摸不着习作的门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构思。如何指导学生构思,帮助学生还原习作写作过程呢?  首先,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围绕自己拥有的材料和思考所得,确定写作的目的及其材料。“课标”的字里行间诸如“独特感受”“有创意地表达”等表述,还是重视学生这些能力培养的。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项最具创造性的语文学习活动,而忽略了“独特感受”和“有创意地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创造性就无从谈起,学生的灵感也可
期刊
人生和语文天然不可分,像水与乳的交溶,肉与灵的融合,人与文表里如一,和谐共生,构建了人的鲜活而智慧的生命。    一    人的有机休很复杂,而人生其实很简单。“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若是始终不渝地守护住自己善良、仁爱之心,一辈子就会活得安宁而愉快。唯有简单,才是人生走向光明的幸福旅程。  语文很丰富,教学语文其实也很简单。“语文是什么?就小学而言,我们可以回答说: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期刊
语文学习主体关注的焦点不在于弄懂课文直接传输的内容,而在于怎样才能正确、快速地接受课文传输的信息,怎样学会像作者那样搜集、整理、加工各种社会信息,形成自己的思想感情,又怎样准确、简洁、生动地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会学生采用合适的解读途径和处理加工方法,准确高效地提取或开发利用文本的信息价值,应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为此,提请注意以下几点:    一、“常态阅读”与“特殊阅读”兼顾    文本类
期刊
我猜不出党有多么多么高大,  也猜不出党有多么多么漂亮,  我只知道党在我心中,  是明亮温暖的太阳。  太阳照耀黄山、黄河,  太阳照耀长城、长江……  祖国的山山水水就壮丽、秀美,  祖国的山山水水就富饶、鲜香。  太阳照耀北京、上海……  中华大地就熠熠闪光——  北京奥运精彩纷呈,  上海世博璀璨辉煌……  太阳照耀山区、水乡,  山区、水乡就天天变样:  一座座茅屋变成了漂亮的小楼,  
期刊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一课,是一曲师爱的颂歌,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让人的心灵受到震撼,让人的心灵受到洗礼。作者用平实的叙述、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勾勒了谭千秋老师在地震突如其来之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卫学生生命的高大人物形象。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诠释了深沉、博大的师爱,升华了大爱无疆的师魂。这是人生的高度,这是英雄的气概,这是雄鹰的飞翔,感天动地,直击人心。    一、环境描写有序铺陈
期刊
一、隐性课程资源的内容    “隐性课程资源”是指在教学中因“正规教学内容”的需要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质量的诸多因素。其主要内容包括:  1 衍生资料。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文本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情感经历之间有较大距离的情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根据需要适时补充与文本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与文本有关的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加深理
期刊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师:最近,我在《儿童文学》杂志上读到了一篇叫《蒲公英》的散文。它的第1自然段写得很有意思(媒体映示:夕阳晚风飘)咱们一起来读读。  生:(读)夕阳晚风飘  师:这个自然段只有5个字。读后,你想说些什么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生:虽然这一自然段很简洁,但是它把夕阳落下的意境。表达得很美。  师:夕阳、晚风、飘。谁在“飘”?  生:蒲公英在晚风中随风飘荡,这番景象太美了。  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