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ndm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进步,创新与改革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成为提升新闻传播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更好地研究全媒化新闻传播优秀人才的培养路径,本文以桂林旅游学院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基于OBE理念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OBE理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052-02
  一、引言
  2018年,《教育部中宣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要为国家培养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人才。原有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注重的是过程,对培养目标和培养结果缺乏评价机制。高校在培养全媒化新闻传播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思考如何适应需求导向,以学生就业后的发展为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中最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的模块,因此,在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以遵循“反向设计”原则的OBE理论为依据,重新规划、构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任务迫在眉睫。
  二、研究综述
  (一)全媒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互联网技术开启了新闻传播的新时代,国内学者和从业人员提出了“融媒体”的概念。与此相对应,业界也迫切需要“掌握多种技能、具备跨界思维的‘全媒化’新闻传播人才”[1]。我国“全媒体”“融媒体”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发展、大学新闻教育的转型与创新、新闻从业人员角色重塑与素质提升[2]。新闻传播学是重视实践的应用型学科,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掌握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媒介技术的进步,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成为全能型人才[3]。2018年,朱秀凌提出“跨界”,要求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够有效调动既有资源,全面整合构建一套全新的培养体系[4]。2019年,学者石磊对教育部、中宣部发布的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建议1.0和2.0进行解读,从能力重塑、价值引领、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等方面关注人才培养[5]。
  (二)OBE理论研究现状
  OBE是Outcome-Based Education(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的简称,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这个概念的核心观点是: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首先要对学生毕业时应该达到的能力和水平进行调研和构想,然后设计出能保证预期目标实现的恰当的教育结构。中国学者将OBE理念应用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之中,突出表现在关注OBE理念阐释与解读,并以此变革教学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毕业要求等多方面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6]。2016年,学者唐娇莉、陈岳芬将OBE理念引入危机传播课程改革中[7]。宏观方面,陈世红提出,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实施OBE教育理念,进而通过持续改进形成良性循环[8]。
  基于OBE理念优化新闻人才实践教学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遵循OBE理念的内涵主旨和实施要素,以国家、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依据反向构建融媒体新闻人才实践教学体系迫在眉睫。
  三、桂林旅游学院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桂林旅游学院自2017年开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信息可以看出,现阶段各行业对复合型新媒体人才的需求较大,岗位类型对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的要求提升。根据学生及企业在实习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反馈,可以看出新闻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三大问题。
  (一)新闻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目前新闻人才培养目标以国家标准为参考设定,同质化现象严重,本校专业特色不明显。其次,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并未从行业需求入手,忽略了服务地方发展。最后,人才培养目标中有关具体能力的指标设置及表述不清晰,未形成科学化的评价体系。
  (二)培养体系不明确
  新闻人才实践教学方案虽然考虑到了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但往往是单一的培养计划,对同一个专业的学生通常只采用同一个教育模式培养,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存在每个方向都有所涉及但多而不精的问题,尤其是实践课程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慢于社会调整的速度,使新闻人才培养出现产业结构性失衡。
  (三)保障措施不到位
  虽然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和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两个维度下的引导下,部分院校与地方融媒体中心及媒体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但除提供实习岗位外,其余对实践教学的补充并未得到体现。
  当前,很多院校的新闻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并不完善,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严重缺乏,实践课开出率低,人才的实践质量偏低。如何加強和完善融媒体新闻人才实践体系,是亟待深入探索研究的重要教学问题。
  四、基于OBE理念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确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中宣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的要求,以及学校对培养应用型文旅高素质人才的期望,结合桂林旅游学院在专业开设4年来的探索及社会的需求,桂林旅游学院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结果的预期为:学生毕业时能够具备能满足全媒体业务需要的技能,成为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人才,毕业五年后能够成为传媒行业的中坚力量。
  (二)符合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基于仿真环境设计的校内实验教学体系。学生在步入校外真实的新闻传播岗位之前,需要在仿真的虚拟环境中体验和学习,通过模拟岗位实践掌握相应的技能。学校要分析学生进入岗位前需要掌握的技能,并开设诸如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数据新闻和多媒体新闻制作等课程。同时,学生们从大二就可以进入学校党委宣传部下辖的校报、广播站、网站轮岗;大三则可以在党委宣传部下辖的网站、公众号发布经老师审核过的内容,完成学院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宣传海报、宣传视频的设计和制作,活动过程的拍摄和后期的剪辑,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新闻稿撰写等工作;大四可通过承担学院视频网站、网页的推广等工作获取相应技能。   第二,借助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项目构建一体化教学平台(如下图)。在新闻实践教学体系中,要以学院为中心,辐射学生融媒体技能培养,在校内实验室体系中搭建专业实践基地,建立融媒体实验中心。而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上,一是要以学院为平台,与融媒体中心和新闻单位合作,提高学生的融媒体实践能力;二是要建立学生自主实践基地,为学生的择业提供有效的实习平台及实习经历。


  (三)基于OBE理念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效果
  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设计的,因此需要从家长与学生、传媒企业、高校、政府四个维度入手,探讨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效果。
  家长和学生在填报第一志愿的时候是非常慎重的,录取分数线和报到率是他们在衡量专业建设效果时首先要考量的。对企业来说,为毕业生提供的起薪以及委托给学校本专业的项目,说明了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认可,企业可以缩短实习期,给予更高的起薪认可。高校主要通过专业排名和在各项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奖的质量衡量人才培养效果。政府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结果的认可,则主要通过给学校和专业的招生名额以及各项经费的投入额度等体现。
  五、结语
  目前國内OBE理念在新闻传播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并没有专门聚焦于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上的改革,而实践教学又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最为有效的教学部分。因此本研究进行了相应的突破,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实践内容设计从依赖教材转变为以项目、任务驱动;系统性、开放式地整合实践内容;考核体系以行业要求为标准进行多维能力测评;注重实践结果的形成。
  全媒化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社会和企业的共同探讨,并对培养体系进行持续改进。而这个概念提出的时间太短,还未经过长期的跟踪和效果的验证,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熊茵,项国雄.新时代“全媒化”新闻传播人才内涵及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20(Z3):71-73.
  [2] 柳竹.浅析大数据时代下传统媒体的困境及出路[J].视听,2015(10):99-100.
  [3] 罗奕.部校共建下新闻传播专硕创新培养[J].中国报业,2020(04):55-57.
  [4] 朱秀凌.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跨界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传媒,2018(20):85-87.
  [5] 石磊.全媒化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从1.0到2.0[J].青年记者,2019(01):59-61.
  [6] 杨娜.新闻记者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获得存在价值[J].新闻传播,2020(16):131-132.
  [7] 唐娇莉,陈岳芬.基于OBE教育模式的新闻传播课程改革——以《危机传播》为例[J].新闻知识,2016(07):66-68.
  [8] 陈世红.基于OBE理念的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目标构建[J].传媒,2019(24):82-84.
  作者简介:王亚娟(1978—),女,广西桂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
其他文献
摘要:在传媒发展过程中,技术的变革带来了传播媒介的创新,信息传播方式也因此发生变革。在传播领域,虚拟技术的应用为沉浸式新闻模式的创设提供了支持,为新闻传播开辟了全新的路径。从技术的角度分析,数字虚拟技术可以颠覆人体感知,促进人们综合感知能力的开拓,是一种十分新颖的媒介形式。本文对数字虚拟技术进行分析,阐述该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数字虚拟技术;新闻传播;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G2
新媒体依靠数字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传播媒介有手机、网络、电影、动漫等形式.这些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受众价值观、消费理念等转变.传统戏曲观赏模式以剧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传承非遗是发扬民族精神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民俗性、文化性与
期刊
【摘要】考古遗存既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一种媒介,考古出土遗迹、遗物透过自身的形象源源不断地传递着文明历程与文化信息,考古文博电视节目《考古公开课》以公共课堂的形式成为观众探寻中华文明的桥梁。该节目设置别出心裁,塑造出考古知识的全新媒介形象,通过独特的叙事视角和传播策略对中华历史文化进行艺术化表达,并深度诠释和传播了“工匠精神”,将电视节目的娱乐性与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普及我国五千年文
摘要:现代农村电商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融合直播、短视频等为新表现形式的带货新模式,为农村电商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本文基于媒体融合理论探讨农村电商现状,抓住去中间化等关键节点,结合短视频、央视扶贫直播带货等案例分析直播带货、短视频现象,探究其對农村电商产生的去中间化影响。  关键词:媒体融合;农村电商;去中间化;直播带货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志
摘要:近年来,中国影片虽在国内取得不菲的成绩,但在跨文化对外传播中遇冷不前。本文以“走出去”为切入点,结合跨文化传播中文化垄断、高低语境、文化贴现、价值差异等特征,分析中国影片“走出去”面临的多重困境,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期促进中国影片的跨文化传播。  关键词:跨文化语境;中国影片;海外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062-02  随着
摘要: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扩展,是AI技术发展的飞跃和突破。其卓越的深度学习能力让所有从事脑力劳动的工作者望尘莫及。随着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人工智能在广播电视舞台的应用,移动化、可视化、智能化、互动化逐渐成为播音主持的发展主线。对播音主持人这一类需要情感温度的语言创作职业来说,无疑迎来了一次职业生涯的历史性职能倒逼。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视角出发,对AI主播的职能与先天优势进行分析,将其和播音员旧
摘要:雄安新区自设立之日起,便引发海外主流媒体的关注。本文基于道琼斯Factiva数据库,筛选样本,分析雄安新区海外舆情的基本规律和各年度舆情关键词,提炼报道的倾向性。  关键词:海外主流媒体;雄安新区;舆情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064-04  2017年4月1日,新华社经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设立雄安新
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传播方式,标语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出组织传播与社会动员的独特功能.现从肯定性、否定性两个向度出发,结合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对此次社会治理中标语
摘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等教育“四个服务”要求,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体制机制创新指明了方向。在人才培养中,传媒艺术教育如何服务于地方发展,更好地面向社会,将服务地方的理念融入专业建设中,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新时代应用型传媒艺术类人才,成为值得思考的命题。本文聚焦并探究新时代传媒艺术类专业服务地方之路,希冀为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传媒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