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课堂上带点笑容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n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在课堂上讲课的声音,有的清脆,有的温柔,有的深沉,有的浑厚,有的幽默风趣,有的一板一眼;有的悦耳如淙淙流水,有的声大如洪钟……总之,动听的声音总会受到学生的青睐,其上课的收获也卓有成效。不过,我认为,如果在动听的声音中,能带点笑容,将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将更加高涨。
  一、笑容可以使们的课堂生动有趣,生机盎然
  “人是会笑的动物。”“笑”是我们人类得天独厚的一种本能。这一点,是其他动物无法和我们媲美的。我们不但能用笑来表达自己的快乐,表达对朋友的友好,同时,还能用笑来批评和享受这多姿多彩的世界。同样,老师的笑可以给学生一种温暖的感受。在课堂上,笑容可以有下面几个方面的作用:
  ㈠笑容可以消除一般学生对学科的畏惧心理。
  有些学生有偏科的现象,一谈到某科目,就会头疼,心中就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特别是理科,在大家心目中,总认为理科是很严肃的科目,是深奥难解,令人不敢接近的东西。这样一种思想,不由得不使人产生畏惧。但在讲授这些东西时,如果能带点笑容,效果就不一样了。刘伯承在给学生讲解子弹的发射轨迹时,一开始,他并没有先摆出一大套理论,而是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男孩站着撒尿的图。大家一看,都哄堂大笑起来。严肃的空气一扫而光。刘伯承在笑声中把一个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地讲解出来了。剥下科学严肃、冷硬、令人生畏的外衣,就能显出它内在的,原有的,真正的趣味和美感。
  ㈡笑容是消除隔膜、增进感情的媒介
  上课时,如果老师板着一张冷面孔走进教室,教室里的空气往往会一下凝滞下来。“拒学生于千里之外”。这样的情形,常常会使学生产生疑惑:我们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没做好,惹老师生气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相着老师的表情,能有几人还有心思专心听课?坐在凳子上煎熬着,等着下课的时间快快来到。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收获甚微。相反,老师笑盈盈地走进教室,教室里的空气会显得轻松,同学的情绪也不会那么紧张。整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这样的课,谁不会喜欢呢?
  ㈢笑容是给学生勇力的“催化剂”。
  上课提问,有些学生胆子小,站起来“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回答。这时候,老师带点笑容,稍微鼓励一下,学生可能就会如吃了一颗糖一样,甜蜜蜜的,紧张、害怕的情绪缓和下来,然后回答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如果老师板着严肃的面孔,一个学生回答不上来,下一个学生也可能因紧张害怕还是回答不上来。所以笑容是给学生勇气的最好的“催化剂”。
  ㈣笑容是缓和矛盾的润滑油
  笑容好比机器上的润滑油,可以减轻磨擦,使齿轮与齿轮之间的运转灵活;又犹如桌椅脚下的胶垫,可以缓和锐角,增加彼此之间的和睦与协调。课堂上难免会遇上一些学生调皮捣蛋。这是很令老师生气的事。一般情况下,老师会叫起来罚站。这样表面上是解决了问题,但学生心里不舒服,老师心里也不愉快。既影响上课的氛围,又影响了课堂的效率。此时,如果老师能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带着笑容进行调解,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我就遇上过这样的情况。有一次上课时,有一个同学埋头在下面画画被我发现了。我拿起他的画仔细欣赏了一下,笑着赞赏了一番。然后祝愿他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当一个画家。请大家以掌声给他鼓励。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这位同学红着脸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以后上课,他都非常认真,成绩也直线上升。后来,我想,如果当时没有我的笑,或许将是另一番尴尬的局面。
  二、怎样能使我们的课堂带上笑容呢
  ㈠面貌上带点笑容。
  笑容,可以使一个面貌平庸的人变为美丽,可以让人如沐春风,感到温暖。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艳丽的服装,给人愉悦的感受,温和的笑容传达着你的快乐,你的友好。
  ㈡声音上带点笑容。
  面貌上的笑容能感染人,声音上的笑容也能感染人。平时 ,我们打电话,能从电话里的声音知否通话人是否愉快。如果他的声音生硬,将表示你不受他的歡迎。如果他的声音愉悦,那就表明你的电话没有打扰他。这就是声音里的笑容传递给你的信息。《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通过她的声音判断,我们对她的热情、泼辣已略知一二了。平时,对同学的赞扬,那赞扬就是声音里的笑容。
  ㈢讲点笑话。
  课堂上来点小幽默,小笑话,可以使沉闷的课堂带上笑容,从而活跃起来。有位老师曾说,他给学生上廛时,每次遇上合适的情节,往往会插入一段相关的小笑话。结果,使课堂上笑声不绝,而他的课,也很受学生欢迎。
  ㈣老师要心胸开阔。
  有时,遇上调皮、故意捣乱的学生,老师的心情会直接受其影响。如果老师心胸狭隘,板着面孔说教,笑容就会被乌云遮住了。所以,老师心胸开阔,让笑容来祛除矛盾。
  ㈤老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老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学习,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以做到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总之,笑是一门生活艺术,也是教育上的一种艺术。合理地利用笑容,可以让我们的教育面貌更加喜人。
其他文献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有效阅读课堂内外的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从而让他们更好的接收新信息,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什么是阅读
【摘要】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其内容是固定的,但教法是多样的。为倡导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开发课程资源的理念,满足小学生在不同教学情境中的多样化需求,本文结合教材整合、现场观摩研讨课,从教材整合的重要性、条件、方法、成效四方面进行论证。  【关键词】教材;整合;小学英语    重庆教委为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在各市区开展了教材整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学研讨会议。流程是:执教老师说课、上课、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新的世纪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素质教育中要非常重视幼儿心理健康这一课程,力图在教育实践中提高幼儿的身心素质。下面谈谈我在幼教实践中的探索和尝试。    一、丰富自身幼儿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虽然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但纵观当今小学数学课堂,依然存在许多压抑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发展的现象:教师不放心不放手,依然牵着学生走,不能很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学习追求形式,表面热闹,学生思维水平不高,课堂双向交流不够,大多是教师和某些学生的对话(或答问或评价),学生还不善于争辩,不敢发表独特的见解,不敢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而且,《数学课程标准》也使用了较多的“经历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非常肯定“对话”的作用,他说:“只有进行批判性思维的的对话才能产生批判性的思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堂,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他们有所挑选:关于他们的权利,他们很乐意去探究,特别是损害到学生权益的事情;而关于他们的义务,学生则置若惘闻。如何要让学生依法行使和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学习八年级下维护人格
地理课堂上,如果教师能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么学生学习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将会大大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呢?     一、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选择题作为一种常见的检测题目,它具有小、巧、活的特点,是检查学生“双基”掌握情况,考察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判断能力的好题型,每次考试都会出现,它与常规题型不同,因此解答起来就具有其特殊性,本人从教多年,总结了一些解答选择题的一些方法,在此小结,与读者分享。  【关键词】特殊值代人 排除 图像 直观 逆推 变换    选择题作为一种客观性题型具有小、巧、活的特点,是检查学生“双基”掌
【摘要】“读整本的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本书阅读能够扩大阅读空间。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强健精神,提升境界。精选书目,为学生指点方向;班级读书会,引领学生阅读整本书;对整本书阅读效果和阅读过程进行评价,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进行,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关键词】阅读 整本书 快乐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朗格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对于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及终身发展都有着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过程中,要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所说,要很好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想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