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要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过程。
一、合作学习的设计原则与技巧
从合作目标、结构和方式来看,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就学习目的而言,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之前需先界定学习目标和技能目标。
2、就教学活动而言,合作学习适用于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且越是复杂的活动,越需要团队的心智和才能。
3、就师生互动而言,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任务在于介入学习小组,指导合作技巧,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增进彼此间的互动。
4、就生生互动而言,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分享。
5、就学习空间而言,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以有利于小组讨论为原则。
合作学习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要实现真正的合作学习,每个参与合作学习的成员必须互相帮助,共享资源。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在合作学习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操作层面上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将合作学习误认为是小组讨论
教师片面地将小组合作理解为小组讨论,过于追求活动的形式,忽视了学生讨论的实效性。这种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对策: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以合作小组为单位,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为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前,教师和学生应共同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以及通过合作学习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要通过组内互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深入到合作小组中,与学生互动,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和监控,帮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2、少数人学习,多数人空闲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马上开始讨论,然而有的小组中只有个别学生在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只是充当观众,学习困难生更是难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合作学习大多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小组内的学生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和背景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有些教师在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引导,导致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学生往往把学习任务推给少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少数人的学习,多数人则游离于学习之外。虽然场面热热闹闹,但实质上却是无效的合作。
对策: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在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应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各自的角色,比如组长、记录员和发言员都应各司其职,人人有事可做,而且小组成员要轮流担任每个角色。这样,每个组员就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
3、重视讨论,轻视思考
在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常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文,上课一开始马上就用多媒体呈现相关问题,要求学生立即开始讨论。各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教师觉得该“合作”了,学生就得迅速合作;教师觉得该汇报了,即使学生讨论得正热烈,也必须马上停止,进行汇报。请学生回答时,如果发现学生不是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思路回答,教师就会手足无措,要么匆匆让学生坐下,要么由教师自己公布答案。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问题,然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对策:合作学习要与集体教学相结合,做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从对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模式的考察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小组合作学习都把集体教学作为其教学流程的第一环节。教师的精讲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活动的知识背景,同时还使学生明确了活动的目的、要求以及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4、小组成员搭配不当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本人对一个四人合作小组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观察后发现,在这个小组中,组长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但合作能力却比较弱;另三位组员分别是一位性格内向的女生和两位调皮活泼的男生。组长无力组织好小组活动,经常将合作学习转变成个人学习,而其他三人则养成了自己不思考而依赖组长的坏习惯。两位调皮的男生又常常凑在一起打打闹闹,小组讨论时时常聊天,严重影响了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按照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中、差来分配小组成员,其实这种分组方法有时并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如果按照成绩来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成绩较好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骄傲情绪,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会产生一种自卑感,认为自己是小组的累赘。这样的合作小组形同虚设,很难顺利完成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对策: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小组成员的分配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成员的多样性,又可以增加小组间的可竞争性。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进程,还要求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帮助,即关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进行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其集体荣誉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一、合作学习的设计原则与技巧
从合作目标、结构和方式来看,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就学习目的而言,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之前需先界定学习目标和技能目标。
2、就教学活动而言,合作学习适用于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且越是复杂的活动,越需要团队的心智和才能。
3、就师生互动而言,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任务在于介入学习小组,指导合作技巧,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增进彼此间的互动。
4、就生生互动而言,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分享。
5、就学习空间而言,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以有利于小组讨论为原则。
合作学习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要实现真正的合作学习,每个参与合作学习的成员必须互相帮助,共享资源。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在合作学习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操作层面上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将合作学习误认为是小组讨论
教师片面地将小组合作理解为小组讨论,过于追求活动的形式,忽视了学生讨论的实效性。这种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对策: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以合作小组为单位,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为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前,教师和学生应共同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以及通过合作学习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要通过组内互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深入到合作小组中,与学生互动,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和监控,帮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2、少数人学习,多数人空闲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马上开始讨论,然而有的小组中只有个别学生在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只是充当观众,学习困难生更是难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合作学习大多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小组内的学生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和背景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有些教师在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引导,导致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学生往往把学习任务推给少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少数人的学习,多数人则游离于学习之外。虽然场面热热闹闹,但实质上却是无效的合作。
对策: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在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应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各自的角色,比如组长、记录员和发言员都应各司其职,人人有事可做,而且小组成员要轮流担任每个角色。这样,每个组员就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
3、重视讨论,轻视思考
在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常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文,上课一开始马上就用多媒体呈现相关问题,要求学生立即开始讨论。各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教师觉得该“合作”了,学生就得迅速合作;教师觉得该汇报了,即使学生讨论得正热烈,也必须马上停止,进行汇报。请学生回答时,如果发现学生不是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思路回答,教师就会手足无措,要么匆匆让学生坐下,要么由教师自己公布答案。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问题,然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对策:合作学习要与集体教学相结合,做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从对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模式的考察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小组合作学习都把集体教学作为其教学流程的第一环节。教师的精讲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活动的知识背景,同时还使学生明确了活动的目的、要求以及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4、小组成员搭配不当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本人对一个四人合作小组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观察后发现,在这个小组中,组长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但合作能力却比较弱;另三位组员分别是一位性格内向的女生和两位调皮活泼的男生。组长无力组织好小组活动,经常将合作学习转变成个人学习,而其他三人则养成了自己不思考而依赖组长的坏习惯。两位调皮的男生又常常凑在一起打打闹闹,小组讨论时时常聊天,严重影响了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按照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中、差来分配小组成员,其实这种分组方法有时并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如果按照成绩来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成绩较好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骄傲情绪,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会产生一种自卑感,认为自己是小组的累赘。这样的合作小组形同虚设,很难顺利完成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对策: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小组成员的分配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成员的多样性,又可以增加小组间的可竞争性。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进程,还要求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帮助,即关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进行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其集体荣誉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