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挑战与实践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e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在“厚基础、宽口径”教育理念的深入影响下,高校纷纷加入大类招生改革的队伍。在大类招生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给高校带来一定好处的同时,也给高校教学管理带来了发展机遇。在分析了大类招生给高校教学管理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的同时,提出了新时期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适应新变化、应对新挑战的创新思路、实践方法和思考。以大类招生改革为契机,全面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不断完善高校教学管理体系。
  關键词:大类招生;大类分专业;教学管理
  为适应社会对多元化、专业化特点人才的现实需要,高校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以满足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需求。其中,高校大类招生改革是近二十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大类招生改革不断推进的同时,给包括教学运行秩序在内的一系列高校管理体系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如何应对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体系与大类招生培养的不适应性带来的挑战?构建大类招生改革背景下新型教学管理体系,对高校探索大类招生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现状
  采用大类招生模式进入高校的学生,在校期间需要经历两个培养阶段,即学科大类基础培养阶段和专业特色培养阶段。学生入学后,先进入学科大类基础培养阶段,此阶段通常需要经历1学年~2学年,个别特殊大类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秉承“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原则,在学科大类基础培养阶段,学校为学生搭建宽厚的基础课程平台,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向大类学生开设全校公共基础课程、素质教育课程以及学科基础课程等,让学生在此阶段打好学科基础,为后续专业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各专业情况,提前做好专业选择规划。在学科大类基础培养阶段结束前,由学校统一组织大类分专业工作,学校会根据办学总体布局、专业实际办学条件、现有学生人数等因素制定分流方案,包括分流考核规则和各专业拟接收人数、班级数等,然后综合考虑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志愿填报情况、学生个人成绩等因素进行分流。大类学习阶段结束后,学生将进入专业特色培养阶段,并在专业特色培养阶段完成本科后半段学业。
   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教学运行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大类招生是对传统招生方式的改革与创新,相较于传统按专业招生的方式来说带来了很多好处;另一方面,也给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体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增加了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大类招生改革前,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期间,可以确定未来大学的就读专业。对学籍管理工作而言,只需要对新生进行一次学号、学院和班级等字段的编排工作,学籍信息编排完成后,除了发生学籍异动可能会导致学籍信息发生变化外,绝大多数学生的学籍信息在校期间基本保持稳定,学籍管理员基本上只需要特别关注个别因学籍异动导致学籍信息发生变化的学生。
  而大类招生改革后,高校逐步推进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意味着未来专业的不确定性,而学生未来选择就读专业的压力就转移到高校学籍管理部门。面对大类招生,学籍管理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顺利完成专业选择。高校录取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地域、教育水平以及个人学习能力等千差万别,如何确保专业选择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如何平衡学生的需求与学校教学资源实际情况,让绝大部分学生能进入心仪专业是学籍管理部门面临的巨大挑战。除此之外,在组织学生大类分专业工作中,需要完成宣传动员、志愿填报、考核与录取、结果公示、班级重编排、学籍信息处理等诸多工作。同时,伴随着学校大类招生学生人数的增长,学籍管理数据处理量不断增大,提升了学籍信息可能出错的概率。
  2.大类分专业结果的不平衡给日常教学运行带来不便。同一个大类存在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就会导致分流结果不平衡,而分流结果的不平衡势必会给教学运行带来一系列影响。高校各专业教学资源确定的前提下,对于热门专业来说,当有限的教学资源遇到不断增长的学生数量,会导致教学运行的负担逐渐加重,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运行,体现在包括但不限于选课、上课、考试、成绩等日常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例如:由于专业人数较多,部分必修课不得不增开更多的教学班来满足学生的上课需求,而对于包括师资力量在内的各种教学资源一定的前提下,无疑会增加负担;而对于选修课,可能会由于客观教学资源条件限制课程选课人数容量,使得部分学生无法顺利选到心仪课程等。对于冷门专业来说,人数越少会导致教师无课可上,面对人数越来越少的情况,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会降低,长此以往,这种恶性循环势必会影响专业未来的发展。
   如何建立大类招生改革背景下高校的教学运行体系
  1.完善大类招生学籍管理流程,不断提升学籍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针对大类招生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高校在开展大类分专业工作前,应科学合理制定大类分专业实施方案,确定大类分专业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包括领导和工作小组、宣传动员、志愿填报、考核与录取、结果公示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应该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前准备应对解决方案。二是提升学籍管理信息化水平,解决大类招生数据量繁杂等问题。例如:可以改进教务系统现有功能或开发专门软件,提升学生在大类分专业期间包括填报志愿、排名录取、学籍处理等方面的效率和准确率。
  2.采用多重手段,保障高校教学运行顺利开展。一是加强专业教育。通过专业导论、专业前沿讲座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直观地了解专业,增加专业兴趣。通过实习实践基地参观、科学训练计划、创新创业等形式增加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安排导师、班主任等给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通过了解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与特长,提前做好个人长远职业发展规划,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而不是随波逐流,一门心思只想去“热门专业”,却不知道是否真正适合自己。二是做好统筹规划。高校可提前进行摸底排查,提前了解学生意愿,提早进行分专业规划,对可能出现的结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做好预案。根据摸排结果,再结合学校办学总体布局、专业实际办学条件、现有学生人数等因素,设立公平合理的考核指标,确定各专业最大班级数和最大接收人数。各专业设置班级数和专业人数上限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不能超负荷接收学生,否则将给未来的教学管理造成不便。
  以上是关于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如何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大类招生情况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应不断思考的问题。高校学籍管理人员唯有不断提升思想和工作认识水平,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推进教学管理工作方式改革,才能进一步做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更好地应对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教务处)
其他文献
摘 要: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引导为主轴,旨在通过回答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将其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中运用,对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情感体验以及培养大学生理论思考习惯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概论”课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要求教师结合“00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启“问”的闸门,引导大学生“敢问”“能问”“会问”。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讲授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期刊
摘 要:积极探索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既是推动课程教学模式变革,探索“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的有益尝试,也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混合式教学实践的探索要兼顾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线上课程的建设应与线下教学模式的改革并行;要重视能力导向和产出导向,努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与认同感。  关键词:新闻学;混合式教学;以学生为中
期刊
摘 要: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必将引起评价方式的变革,学生的全面发展呼唤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探索“课程+课堂”双维度、多方式下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模式,形成记录范式供教师使用,构建了“优化教学评价设计—细化教学组织实施—完善教学过程监控—加强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实现路径,为高校教师实施课程过程性评价提供有效借鉴,为学校推进课程过程性
期刊
摘 要:人工智能时代的旋即而来,打开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场域,但新道德伦理又使网络思政教育陷入困境。在阐释人工智能发展给网络思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把握好人工智能的伦理原则、自律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基础上,讨论如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赋能网络思政,建立完善学校整体人工智能体系、多角度提升教育者“人机协作”能力以及加快网络思政向智能思政转型,使网络思政更好地发挥铸魂育人功能。  关键词:人工智能;网络
期刊
摘 要: 校友资源的丰富性、预见性和延续性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需求的多样性、反复性和持续性存在着天然内生机理的契合,具有耦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校友基因的激活,建立支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友信息大数据;校友文化的凝练,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和内容范式;校友精神的弘扬,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友感化和调适机制。最终实现二者的同向同行,达到“过来人”陶染“现在人”的目的,促进协同育
期刊
摘 要:高校依托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关键在于厘清学习内容、落实主体责任、丰富学习形式,从而引领广大师生深入学习党的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传承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推进方式  高校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须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本文以对外经济贸易大
期刊
摘 要:增加亲和力是高校思政课教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把现代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运用到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利用好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推动思政课教改,有助于活跃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效果。主要探讨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之一的“对分易”在思政课考勤、整合教学资源、促进课堂师生交流以及平时成绩计分等方面的教学应用。结合在思政课开展“历史上感动瞬间”小组课堂演講比赛
期刊
摘 要:当今时代科学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的趋势,学科交叉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以北京化工大学“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计划”为研究依托,在充分调动师生双方主动性的基础上,构建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师生深度融合的学习环境和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从管理模式、交叉研讨课、科教协同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对同类院校开展相关探索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协同创新;学科交叉
期刊
摘 要:近些年,许多高校开始实行本科大类招生培养,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上不断革新。如何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成为各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北京化工大学本科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以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实践为例,提出了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升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构建高质量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大类招生培养;人才培
期刊
摘 要: 党史学习教育自启动以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始终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三个落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有效转化,高标准、高质量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强调:“在全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