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笔者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过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1. 教学要从矛盾开始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2. 设疑于重点和难点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 0.9=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 。
  数列各项和公式 S=a11-q
  (|q|<1)的应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3. 设疑于教材易出错之处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如:若函数f(x)=ax2+2ax+1图象都在X轴上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学生因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错解为a>0且(2a)2-4a<0,得出0  4. 设疑于结尾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
  如在解不等式x2-3x+2 x2-2x-3<0时,一位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即采用解两个不等式组来解决,接着,又用如下的解法:
  原不等式可化为: (x2-3x+2)(x2-2x-3)<0即 (x-1)(x-2)(x-3)(x+1)<0,所以原不等式解集为:{x |-1  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转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矛盾。只有把客观矛盾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矛盾,才能产生激疑效应。
其他文献
在《物理课程标准》的前言中,强调了物理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而科学探究能力的核心就是实验能力。可见,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 走入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理念现在的中学学生大多数都是9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在身心和心理上都还不定性。许多学生认为进了学习就是传统意义
期刊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深知数学教学不能像语文、历史等学科那样,富有趣味性。数学教学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获得更多的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恒心和毅力的过程。我在给学生上数学课的时,总会对那些缺乏耐心的学生说:“耐心、恒心、毅力,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问题,很难想象一个浮躁不安的人会准确的计算出一道数学题,假如你们安下心来耐心计算,那么,再复杂的数学题你们也能迎刃而解。”  这学期,我光荣地当上了代理
期刊
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纵观古今中外,无论是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还是人际交往的频繁和扩大,口才艺术已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口头表达的优劣对学生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未来的工作都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能使孩子学习能力增强,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对他人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能够明显提高,并且有利于孩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提升,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
期刊
现在的英语教学越来越走向低龄化,双语幼儿园成为办学特色,小学生需要背的单词量越来越大,纯英语教学从大学讲台进入高中甚至初中,大家都认为这样才是一个水平高的老师。这些现象一部分是升学压力,学校间的恶性竞争造成的,但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家长的揠苗助长和攀比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有谁是从孩子的心灵成长出发考虑问题的呢?我们给孩子压力,让他们提前进入竞争状态,用各种硬性指标来衡量孩子的优秀与否是正确的吗?这
期刊
农村孩子由于接触面窄,锻炼的机会少,不敢大胆的表现自己,也不善于表现自己。“结结巴巴,语如断珠:声音细小,不知所云。”这是很多农村孩子说英语的真实形象写照。但是,如果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发现并捕捉到了农村孩子不能大胆开口说英语的具体学情,因势利导,农村孩子也能眉飛色舞地说英语。  1. 创设和谐氛围,让农村孩子敢于开口说学生敢于、乐于表达的前提是心灵的安全和关系的平等。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是孩子们所不熟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是直到我教了两年的实验教材的过程中才慢慢体会到的。课本无非只是那么薄薄的一本,由几十页的纸张粘帖而成。而新的理念下的语文却是要求教师要把语文这一门课同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入语文课堂,近而再把学生拉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而这样的理念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好
期刊
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培养出一个好的集体,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学习生活氛围,让其健康成长,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良好的素质。  1. 要有爱心和责任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班主任要视生如子,把時间和关爱无私地奉献给学生,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伶俐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
期刊
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新课标》中也指出:“语文阅读的重心由强调接受信息转为强调搜集、筛选、整合处理和生发信息。”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探索,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着重进行了阅读理解策略的训练,现做简单介绍。  1. 阅读中的识记策略识记策略是记住阅读材料的有效方法,包括复述策略和重复策略。  1.1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
期刊
【摘要】《文心雕龙·神思》是刘勰创作论的总纲,它要求创作者不仅要以“思接千载”(即想象)为基础,更要以“贵在虚静”为要旨,谋划全篇。高中语文教师正可以“虚静”之论指导学生作文,鼓励学生做到“三静”,即静下心来收集和整理,静下心来习用,静下心来总结提高。如此积累,对学生作文必有所增益。  【关键词】文心雕龙 ;虚静 ;三静笔者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常常听到学生怨恨自已的“不争气”--有时,为了使作
期刊
【摘要】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本文将结合物理课堂教学,阐述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优化课堂;培养能力由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迅速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精心组织课堂,讲究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探究,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搞好物理教学的关键。由此,优化课堂极为重要。  1. 巧用实验激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