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古筝教育的不足和建议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y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音乐大环境发展的今天,古筝作为民族乐器的代表,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古筝教育的普及度也在逐年增高。但普及的同时也出现了相对的不足和需要完善之处,例如对团队协作的忽视、对技法的重视而忽视音乐文化内涵等问题。笔者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对其提出自己见解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古筝教育;问题;建议
  古筝因其旋律动听,入门简单,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当今社会对古筝的普及度也越来也高,古筝作为一门学科也慢慢进入学校的教育范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影响,古筝教育也在日益更新。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古筝教育普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笔者试图归纳整理当前古筝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可以引起思考并完善。
  一、忽略集体协作精神而只注重个人发展。
  古筝教学通常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这样既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收效甚微。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学生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与交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虽然有些学生的个人演奏能力很强,但是一碰到与他人合作进行演奏时,就会出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等一系列表现,这些都是典型的缺乏合作锻炼的表现。在合奏中,不能使自己融入到整个乐队当中,不能注意到各声部间的配合,而在重奏中,不能完成单独一个声部的演奏,与其他声部配合不到一起,缺少默契。久而久之,学生宁愿自己演出也不愿意与他人进行合作,这样既减少了合奏曲目的累积,集体意识也会越来越淡漠。
  二、偏重演奏方法而忽略了音乐的文化内涵。
  现如今,许多音乐院校古筝专业的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练习演奏技术,他们以达到“正确的演奏”为目的来“规范的”去练习演奏方法,其实这样是不对的。这样的练习只会让他们达到了技术的水准而达不到文化内涵的水准,不能透彻的理解音乐里所表达的意境以及音乐的人文背景与风格特征。这不仅仅是在古筝演奏中有这样的问题,由于对民族音乐艺术方面知识的缺失,便会影响他们将演奏技巧赋予文化内涵的提升。
  三、师资力量的匮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弹奏古筝,由于师资匮乏,各行各业的人都加入了古筝教师这个行业。虽然他们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古筝教师队伍师资的不足,但不乏有一些业务水准比较欠缺的人士。因此,提高古筝师资的业务水准便成了当务之急。这个单单靠一个、两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只要有了社会各大专业委员会的支持,才能逐步提高古筝师资的业务水平。
  笔者认为,想要将古筝这一民族乐器教育发扬光大,光是增大师资队伍和强化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树立对本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扬的意识,同时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一套完善的教学教育方法,从基础环节做起。下面提出两点个人见解。
  (一)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地位。
  百度百科对于民族音乐是这样解释的:“狭义的讲,所谓中国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一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我们大家都知道,我国的民族音乐,包括筝文化,有着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民族音乐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建立科学的弹奏方法。
  孙文妍老师曾在2009年国际乐器博览会上说过:“音乐声音的四大要素是物理现象,根据物理学的解释:声音的变化是有振动产生,弹拨乐器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声音,古筝琴弦的振动是由演奏者弹拨琴弦产生的。”因此,古筝的弹奏方法是有科学规律可循的。从目前大部分孩子的演奏中不难发现,他们在演奏中是盲目无序的,什么样的手势都有,弹出来的声音也没有悦耳动听。因此,完善演奏方法是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
  古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两千多个春秋。古筝教学的方法并不是独立的,它有灵活多变性。但是对于幼儿启蒙教育来说,我们必须按照规定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学无止境,我认为,学习古筝的目的在于:发挥古筝本身的特点,用美妙的音色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问题,但只要用心,就会发掘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古筝,激发学生对古筝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古筝美妙的音色中,完成古筝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毛 婕.“古筝热”环境下古筝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音乐创作.2015.(07)
  [2]仝 意.古筝教育现状的分析及思考[J].大众文艺.2015.(08)
  [3]张艺馨.浅谈展开古筝教育普及的意义及方法[J].器乐.2017.(10)
  作者简介: 李涵漪(1993.5——),女,汉族,籍贯:安徽合肥,河南大学艺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音乐与舞蹈学,研究方向:音乐表演艺术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同时也伴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我国正在寻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法,对于机械设计制造来说,能够实现这一转变的方法就是实现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所以本文围绕我国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及其发展前景做简要说明和叙述。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发展;智能;绿色  1、引言  机械设计制造是属于我国工业制造体系中占比比较大的一环,随着我国提出去产能,去库存的战略方
期刊
【摘要】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充满了音乐。有意识与无意识中,音乐都与我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而音乐也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个特殊的世界,每天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我们构成和谐的世界。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音乐呢?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态度都一样吗?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对音乐的理解的态度。  【关键词】审美; 自律论;他律论;文化  从音乐学理论研究中我们理解: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
期刊
【摘要】本文以高校校园商业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沈阳市校园商业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收集和分析案例数据的基础上,从分析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入手,结合国内外校园规划与建设的理论。通过对高校校园商业空间的规划布局、空间形态、外观造型、环境设施等方面的分析,分析了8月份高校校园商业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象。  【关键词】高校;商业空间;新型  一、商业空间的产生及发展  在我国,大
期刊
【摘要】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是标志设计的创作方法之一,在现代标志设计的语音环境下,平面构成基本形式在标志设计的运用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主要从平面构成基本形式在现代标志设计的发展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标志设计;基本形式;平面构成  在标志设计中平面构成基本形式处于基础地位。通过基本形式的运用,能够创造出个性、美观、视觉冲击力强的作品。然而,在现代标志设计的视觉语境下,平面构成基本形式在标志设计
期刊
【摘要】城市的形象设计能够与当地的人文、地理、社会相结合,城市的形象要注入当地人们的情感与情怀,城市品牌形象建设应该是城市与社会发展的综合载体,能体现人民的精神面貌。  【关键词】城市形象;城市符号;城市品牌  随着二十世纪初期“新城市建设美学”的出现,城市形象理论在发达国家开始出现,城市形象的概念开始走入大众视野,城市形象是城市整体的公众形象,其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城市的硬件设施,包括城市建筑、
期刊
【摘要】20世纪,西学东渐的思想冲击着中国的本土绘画,中国画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仿古”一直是亘古不变的绘画哲学和法则,然而在西学的影响下,中国绘画也进行了很大的变革,吴冠中无疑是继承林风眠思想、探索中西融合、创新中国水墨之路的佼佼者之一,吴冠中将中国的水墨写意与西方现代表现性绘画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他对艺术的耿直,执着追求和忠贞不二使他的作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推敲,为中国现代
期刊
【摘要】现代室内设计中功能美学是最明显的标准思维特征之一,室内设计是人们生活的环境意识与审美意识的相互结合。本文从功能美学的形态、技术、表现形式、艺术角度出发阐述室内空间环境中人与环境、人文内涵、实用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及表达审美的情感,从而论证功能美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价值。  【关键词】室内设计;审美;环境;功能美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无论是物质技术,还是室内设计精神的文化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设计的不断发展,视觉传达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同时也被越来越的的风格与科技影响,形成多元的效果。其中,“涂鸦”艺术通过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以其视觉冲击力,形成的视觉效果充分的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涂鸦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所展现的生命力和兼具野趣的艺术形式,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本文主要谈及涂鸦艺术与视觉传达相互融合所碰撞出的火花,希望能有更多的艺术风格形式能与视觉传达
期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与城市环境使得很多人希望回归乡村,逃离城市。国家政策近年来对于乡村建设的偏重,使得乡村复兴慢慢的回归视野。根据乡村规划的指导思路,经过近年来乡村建设规划经验的积累与特色乡村的示范下,避免大多数粗制滥造的建设,应向系统化、精细化的设计理念转变。乡村景观规划节点遵从统一的整体设计理念,梳理公共空间和公共建设设施,整合资源,从文化的倡导下,实现乡村振兴计划。本
期刊
【摘要】舞蹈是人类最古来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利用舞蹈者自身的肢体对美感进行演绎与表达。素质教育舞蹈课对学生们心理、生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地教育意义。本文对素质教育舞蹈课的现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试图帮助舞蹈教育从事者们提供一定的建议与帮助,促进素质教育舞蹈课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现状;意义  素质教育舞蹈并不仅仅只是一门单一的舞蹈课,而是由多门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对舞蹈教育本身的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