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宅基地置换土地效率与利益补偿的思考

来源 :中国素质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x168jxx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制度和公共选择结构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并分析发现提高农村宅基地使用效率的关键是利益补偿。进一步地对降低农村宅基地资源配置扭曲程度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农村 宅基地置换 利益补偿 公共选择结构 土地效率
  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效率方面的基本问题与分析视角
  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宅基地出现了部分闲置的情况,对这部分闲置资源的再利用、如何发挥宅基地的最佳效率等问题是各界关注的焦点。部分文献基于实地考察调研的数据认为:应该让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和住房所有权实现公开竞价交易,逐步与城镇房地产市场体制接轨;在宅基地使用权分配过程中行政力量的干预程度已经非常严重。有的文献就进一步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制度设计建议,比如,在包括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机制、规范市场流转等等。该类文献在现实可操作性上迈进一大步。但未具体考虑与现行制度框架相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利益补偿引起的改革阻滞问题的分析上几乎是空白。而有的文献开始专门聚焦于发达地区的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问题,初步分析了不同模式下补偿资金的来源问题,并看到了利益补偿有关的利益相关者问题。但是对利益补偿背后隐藏的结构性因素的分析欠缺。
  以上文献为我们理解中国整体经济转型背景下,农村宅基地的经济效率问题提供了广泛的探讨空间。基于上述讨论,本文基于利益补偿对土地效率实现问题的重要性,拟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框架为参照运用制度变迁理论、集体行动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等理论分析工具构建一个更具普适性的解释模型,以期对未来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中的利益与公共选择结构:模型与分析
  模型说明。对土地利用效率的追求是以土地置换等为内容的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围绕制度变迁的利益相关者的谈判地位并不均等,这容易导致潜在收益的分配或对潜在损失的补偿方面出现“自利”倾向,尤其是在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路径下更是如此。于是,可能因为利益补偿问题使得制度变迁(改革)无法顺利实施,无法摆脱集体行动的困境。因此,区别各利益群体的谈判地位,设计出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是推动整体福利优化顺利实现的关键。我们试图说明各种因素对利益补偿施加干扰的机理,进而说明如何从源头上排除或切断这种干扰,从而有利于制度改革顺利实现。
  相关利益群体的划分。
  首先,农民在当前城市农村二元体制下,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还不能自由迁徙,但由于考大学、参军提干或常年做生意而定居在城市的人口除外;另外,还有一部分农民具有一技之长或自己经营有小企业或常年在外打工,其收入中的大部分是靠土地之外的渠道获得的,按照其收入的稳定性又可将之分为稳定型和非稳定型两类;还有一类就是农忙时回家,平时在外务工,穿梭于城市与农村之间,他们的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大约各占一半。这样,我们把农民分为几类:一是主要依赖于土地的农民,从未离开过家乡或主要时间都居住在农村的农民,其又可分为两小类,一类是因为继承祖上的宅基地面积小致使当前宅基地十分狭小的农民,记为P1;另一类是居住地相对宽敞的农民,记为P2;具有相对稳定的土地之外的收入的农民记为P3;穿梭于城市与农村的农民P4;村干部,如村长、村党支部书记、会计、队长或组长等记为P5;虽然定居于城市但父母兄弟等亲人大部分还在农村的城里人,因为他们对农村事物有一定的影响力有时充当意见领袖或幕后支使者的角色,所以也包含进来,① 记为P6。
  其次,政府(党委)。一项制度改革的启动和实施离不开政府的参与,我们这里按照行政级别把政府分为几类(其中包含具体的职能部门),即G1:基层的乡政府(党委);G2:县政府(党委);G3:地市政府(党委);G4:省政府(党委);G5:中央政府。其他的利益群体:如各类房地产开发商Hi,一般公众M1,潜在的利益攸关的公众如买房者M2。
  以上利益相关方具体所在的场域亦存在不同种类,即农村的分类问题。分类标准有很多,我们这里以发展程度进行划分。一般情况下,发展程度与距离中心城市的远近、本地的资源优势等因素密切相关,从现代交通工具(如摩托车、汽车的)的户均拥有量、实际收入与非农收入的比重等指标上可以予以大致区分。即我们把农村划分为以下几类:V1:发达城市的郊区农村;V2:一般城市的郊区农村;V3:距离城市较远的一般性农村;V4:偏远农村。如果我们进一步考察农村的种类可以发现从V1到V4还有很多中间状态,这里为了分析的简化,略掉了其他中间类型。
  前文提到的几类农民的比重依农村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正是这些不同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及其比例决定了不同地区农村的公共选择结构,由V1到V4诸种不同的农村类型决定了公共选择结构的不同;进一步导致了有益于集体福利实现或帕累托改进的利益补偿机制的差异。这样利益补偿机制与制度变迁模式问题就建立起了一种内在的联系。
  我们以符号CM表示补偿机制;PS表示公共选择结构;IC表示由公共选择结构推动的潜在的制度变迁后的制度模式。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由以下函数关系式来表达:
  IC=o(CMi),i代表数量,取值从1到N,下同; (1)
  CM=f(PSi); (2)
  PS=g(Vi); (3)
  V=u(Pi;Gi;Hi;Mi)(4)
  因此,我们可以从Pi、Gi、Hi和Mi组成上分析发现由他们构成的不同的公共选择结构,这对涉及利益分配的补偿机制有着直接关联。县一级政府在这里扮演重要角色。但民间的各种利益群体的谈判力量又各不相同,比如,同样是农民身份的村级干部往往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取更多的额外利益;开发商会更有技巧性地和政府官员勾结,为自己谋取特殊利益。而占多数的普通村民无论是占有偏少宅基地的村民还是占有偏多宅基地的村民的利益则会因为集体行动的困境而受到忽视、损害。在政府主导的条件下,开发商与政府的关系往往会更近一些,他们与官员的商业伙伴关系以及个人关系等往往能享受到了官员的制度化支持。这样补偿机制下的利益再分配问题,容易偏离最初各利益相关方对土地效率诉求的初衷,使得制度改革失败或中途夭折。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需要从提高分散化的、为数众多的普通村民的集体行动能力入手,使公共选择结构优化。按照奥尔森(1965)的观点,集体行动在两种特定条件下比较容易产生,一是集体成员之间存在的“不对称”;二是“选择性激励”的存在。“不对称”指的是集体成员收益的不对称,个别成员从集体行动中得到的利益比其他成员获得的越大,他为集体行动做贡献的积极性也就越大;“选择性激励”可以分为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正向激励通过搭卖私人物品的方法刺激集体成员为负担集体行动的成本做贡献。反向激励是惩罚搭便车者的措施,最常见的是禁止搭便车者享受集体行动的成果。就前一种条件而言,在农村这种不对称还不能足以使普通农民中的极少数人比如说P1采取行动;对后者而言,在人情化社会的中国农村很难实施。而属于非正式制度范畴的乡土规则下衍生出的中间性组织或许是一条达到彼岸的路径,①在这里具体就是指以家族单位组成合议组织,不妨称之为“农民维权协会”,它们能够较为有效地组织起村民的意志,代表村民同各种利益群体开展谈判。这样就可能斩断强势团体侵蚀农民利益的黑手,从逻辑上论证了利益补偿问题可能存在最优解。
  三、结束语
  因为公共选择结构具有内生性,所以不存在适合于所有农村的统一的宅基地置换、改革模式,在不同的改革模式中利益补偿具有关键作用,它直接关乎有利于总体福利水平提高的土地置换的实现和相关制度改革的实现。所以,各地政策一定要有区分,遗憾的是,这在经济联邦主义、县域竞争激烈的中国很难做到,因为,政府始终存在着经济扩张的冲动。在这种冲动下,县以下到村民一级的利益表达则往往是从上而下的,村民的声音如何摆脱集体行动的困境得以顺畅表达则是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目标及方案分析》,盛荣,《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年4月。
  2、.《土地股份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刘学侠,《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7月。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涉及方方面面,社会生产、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它。熟悉计算机,并学会应用是一项基本的素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而培养的专业人才,满足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一直以来,加强计算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计算机重点强调的问题。  一、创建和谐的教学气氛  和谐的教学气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我们不难发现,教学气氛和谐的课堂上,师生之间配合默
期刊
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个班级,都因为形形色色的因素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由于缺乏开放的语言环境而纯粹变成了一门相对枯燥的应试科目。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因为兴趣,所处环境或者自身的接受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考试成绩往往会出现极大的差距。我校是一所地处县城的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现有学生近四千人,学生来源复杂,既有来自偏远乡镇的寄宿生,也有家在附近的走读生。以初一年级为例,
期刊
在体育课中,学生一方面要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动作,一方面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样,要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往往体脑结合,既要领会技术动作,又要通过不断的身体练习来掌握技术动作和增强体质,因此,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疲劳感,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所以,要认真上好体育课,使学生感到技术动作容易学,身体锻炼乐无穷,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那么,怎样上好每节体育课呢?  1、动作讲解言简意赅,具体形象。
期刊
摘要:时代的发展使得中职学校的教育面临新的给予和挑战。如何构建有效的法律课堂教学模式,已是中职法律学校亟需解决的紧迫课题。本文通过“模拟庭审现场”教学模式,试图探索一条适合中职德育课教育教学特点的新途径,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法律课模拟庭审现场教学实效    中职学校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成长阶段。这个群体一般文化基础差
期刊
大学阶段被公认为人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除了完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常还要实现情感、意志、适应力等心理素质的成长。但是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甚乐观,鉴于“学校社会工作”理论中“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有必要尝试大力推广“成长互助小组”的形式。“成长互助小组”通常是指在高校中,年龄相差无几的大学生互帮互助的一种学习形式,他们属于同一个社会群体,有共同的价值观念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交流已经扩大到了整个社会。社会对外语能力的需要已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 一般的外语技能已很难适应市场需要。因此,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也需要实行适时的转变。本文就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转型思路进行探讨,试图找到最适合艺术院校英语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SRE 教学转型 专业英语  一、社会发展的需求迫使大学英语教学转变方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
期刊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酒店业高速增长和长足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酒店专业人才的强力支撑。要培养与国际化酒店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酒店专业人才,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必须合理定位,明确培养目标,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实现课程体系的科学化和国际化,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酒店管理 专业教育 发展  1.引言  21世纪,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无烟工业”— 酒店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市场竞争
期刊
摘 要:所谓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一般是一组两个或几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总结了鉴别实验组和对照组有以下几条:⑴为了探究某一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满足了这一条件的一组为对照组,未满足这一条件的一组为实验组。⑵实验组的结果是实验之前不知道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知道。而对照组的结果是自己已知的,不用实验就知道的常识。
期刊
摘 要:1987年我国实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国有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然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却相对滞后。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如果能进一步规范管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土地使用机制上进行合理的改革,那么对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生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现行农村集体土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
期刊
中国烹饪源远流长,是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来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祖国优秀的文化瑰宝,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各行各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在其影响下,大量的智能化、自动化加工机械被应用到烹饪这个世代传承的古老行业中,并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一股新的动力,使整个烹饪界及食品加工业为之一振,这个震撼可以用烹饪革命来形容。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格局,使许多烹饪理念发生了变化。其中,传统的烹饪基本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