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基础教育差异及对策探析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i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二元城乡经济体制,导致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城乡二元教育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缩短城乡教育差异。国家通过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普九”、“义务教育”等措施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以促进农村教育的提高,但城乡教育的差异未得到根本的改观。农村教育的提高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要突出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城乡 基础教育 差异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25-03
  
   教育问题是历届两会的关注热点,而在教育问题中关注的重点是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温家宝在政府报告中指出,2008年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从城乡均衡发展的立场看,随着“普九”任务的完成,城乡教育机会公平已经基本实现,而城乡教育质量差异依然非常突出。长期以来,堡垒森严的城乡经济的二元格局导致了城乡教育体制的二元格局,一切公共资源分配都不遗余力地向城市倾斜,教育投入也是毫不例外地以城市为中心,导致了城乡教育资源分布的严重失衡。城乡教育质量的差异是导致和扩大城乡经济的差异的主要因素,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作为重点。
  
   一、城乡基础教育差异扫描
  
  (一)教育投资的城乡差异
  1.国家对教育投入城乡结构不合理。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不足4%,远远低于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据统计200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约为3057亿元,占GDP比重为2.87%,比2001年提高0.08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农村义务教育的为901亿元,不到1/3。[1]
  2.农村教育经费筹资渠道萎缩。税费制度的改革直接取消农村教育附加费和农村教育集资,致使教育经费筹资渠道萎缩。原来农村教育的多渠道资金筹措渠道转为依靠政府投入的格局,使教育投资结构越来越单一化。[2]税费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城乡教育投资的差异,使农村教育投资举步维艰。
  


   表格一、二列举了苏北某市两所城乡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经费投入两个方面的比较。其中表格中城市学校是指苏北某市市直学校,农村学校指与城市学校在同一城市的农村学校。
  从表格一可以得出两所小学在硬件设施上差距很大。最后一列中的总面积城市小学为46000平方米,农村小学面积为5000平方米,而农村学校从建立以来,面积没有什么扩建。据统计,城市小学的固定资产已达6900万,农村小学为20万。
  


  政府的资金每年投入和保障为学校办学提供了物质基础。从上面的表格可以得出,两所小学在资金保障和投入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000年至2005年,两所学校所在的政府对城市小学的资金投入为1,300,000元;而对农村小学的资金投入为0元,5万元是该校小学校长自己个人的投入。
  (二)教师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
  1、教师队伍的隐性缺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些年来,虽然在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所谓的教师超编现象,但实际上我国农村地区教师资源的短缺是不争的事实。由于教师工资和教师社会待遇的逐步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学校内非教学人员向教学靠拢,将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和后勤人员等等列入教师的范畴。致使从表面看农村教师出现的超编,实际上特别是偏远农村真正用于教学人员出现严重的缺编。
   农村优秀教师外流导致农村教师隐性缺编。二元经济模式促成了城乡经济差异的局面。落后的教学设施,艰苦的教学条件,同工不同酬的待遇,甚至有些地方拖欠教师工资等等原因造成农村优秀教师“孔雀东南飞”,纷纷向城市或发达地区流动,致使农村教育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适应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教师的隐性缺编。
  2、教非所学,学科结构的失调
   城乡环境和教师待遇的差异致使一些农村学校无法吸引优秀的大学生或有经验的教师任教,学科教师的数量也呈现结构性失调。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好的农村,在普九的热潮中新建了英语语音室、计算机机房,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教师出现了有课无人交的尴尬局面,造成资源的浪费。
   教师是开启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教师主要角色是知识传授者。教师良好的专业素质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由于教师的缺编或者专业教师的缺乏,导致农村教师“教非所学”的现象非常普遍。尽管我国农村教师的学历水平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但是农村绝大多数的教师是由原来的民办教师或者代课教师通过电大、函授或自考等方式获得学历,虽然有学历文凭但无水平。包班现象、主课老师兼任副课教学现象在农村学校相当普遍。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对于一些课程只能采取停上或在一定的范围抽调教师顶替,造成教非所学的局面。有些代课教师仅仅是初中毕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难以适应当前义务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3、教学质量的差异
   就文中所列举的两所学校对比看,以语文课程教学为例,城市学校每周周二下午的时间集中用于教师集体备课,而且每周在年级组都开设“教学观摩课”。每个教师都制定出这一节课的详细教案,经过年级组组长的评比和他们之间的磋商选出最佳的教案或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作相应的调整。教学方法上有的用多媒体展示,有的让学生主动表演文章中的角色,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农村小学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行,比较被动地接受科学文化知识,下课后几乎没有什么作业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更不用谈学生的启发思考和创新思维了。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比较枯燥,缺乏生动性,这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无形的对比中,差距越来越大。教学质量的差异也是目前导致隐性辍学的主要原因。
  (三)教育发展目标差异
   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通知清楚地表达了农村的教育主要是面向农村、为农村服务的思想。[3]
   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中指出:“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结合,全面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农村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使农村教育切实转变到主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上来”。[4]
   1992年国家教委印发《关于搞好城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改革逐步探索出符合城市特点的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路子,为城市输送大批素质优良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促进当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5]
   作为教育发展导向的国家教育相关文件,规定了国家的教育行为。一系列关于城乡教育改革反映了国家在城乡教育发展目标政策制定倾斜性,进一步加大了城乡教育的不平衡发展。一系列城乡教育改革都反映了城乡教育应该为本地经济服务,既要培养学生为本地经济服务的技能,又要培养为本地服务的思想,尤其是农村的学生要树立热爱农村、扎根农村的思想。至于农村,无论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要求都高于农村。
  (四)家庭教育的差异
  学校教育不是教育的开始,也不是教育的结束,农村教育质量状况,不完全是由学校造成的。城乡家庭教育差异是导致城乡教育差异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城乡家庭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教育重视程度和教育方法上的差异。城市家长比较重视教育,他们认为子女仅仅接受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在子女成长过程中,良好的家庭教育能让学校教育锦上添花。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较为模糊,认为子女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忙于解决温饱问题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即使有些农村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作用但由于文化和能力的有限,只能望尘莫及。
   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主要依靠家长的“言传身教”。城市家长一般能注意从书籍、报刊或者专家讲座等与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来指导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使得教育的方法更科学,更有效,也符合子女的身心发展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比之下,农村家长更多地依靠经验来指导,不能根据
  子女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
  
   二、解决城乡基础教育差异的建议与对策
  
  (一)国家加强政策性扶持
  1、教育资源配置的倾斜性
   构建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距,实行对农村教育的倾斜性政策。修正过去以“城市为中心”的政策取向,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总量,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为农村学校发展提供资金和物质保障。
  2、建立城乡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
   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了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制度,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人才的流动是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最佳方式。加强教师流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资源,因此教师的的流动是必然。
   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建立城乡教师定期轮岗制度,规定城市的青年教师必须要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晋升职务和职称。国家和地方要设置教师交流专项资金以促进和鼓励城乡教师的健康交流。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流动教师的奖励、培训和再深造等方面。
  (二)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突出内涵式持续发展
  1、提高教师素质,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教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在国家投入不断加大、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教师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三农”政策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富裕的农民也开始重视教育,投资兴建了漂亮的教学楼,配备了英语语音室、计算机机房等现代化教育设施,虽然设备先进但是却缺乏专业教师,出现了有课无人上的尴尬局面。实现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不是仅仅依靠道德上的关怀和物质上的支持,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需要依靠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依靠教师良好的专业背景,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学生智慧的开启需要教师的引导。促使教育持续发展需要造就高素质的教师,走内涵式发展。
  2007年5月9日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办法》中规定,免费师范生入学前要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2年。[6]《办法》中规定可以进一步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为基础教育提供优质资源。农村学校高素质教师的匮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深化到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都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农村教师中出现的有“学历无水平”现象,究其原因是农村教师缺乏后期的培训。由于农村教师的缺编和学校经费短缺等等原因,一些农村学校教师从教几十年,从来就没有参加过培训,长年囿于学校的小天地中,学生在变,时代再变,但是教师的教学模式不变。即使农村教师实施教学改革但缺乏外围信息的支持,难免陷于暗中摸索,甚至流于闭门造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方法,所谓的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由于教师水平的缺乏无法满足后者,所以农村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主要是教学方法的培训。
   农村学校普遍推行“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相结合的教师培训制度。“请进来”和将区域内比较好的学校建立长期的培训计划,聘请优秀的教师到学校开设讲座、培训班或集体备课等方式对农村教师的培训。“走出去”鼓励教师结对的学校或师范学校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以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三)转变教育观,发挥农村教育优势
   农村自然环境是农村教育区别于城市的优势,在学生接触自然中,培育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欲望,这是农村教育的宝贵资源。农村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和参与农业生产实践,贯彻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培养和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如何利用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
  (四)集中优势资源,变分散教学为集中教学
  优质资源集中在少数重点学校外,是影响农村教育的一个因素,教育资源因学校分散而得不到有效利用是影响农村教育资源共享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前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下降,加之费税制度改革等因素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学校的发展难度。因地制宜地合并农村学校,有效利用教育资源,为内涵式发展提供物质保障。通过变分散教学为集中教学,促进农村教育资源的合理配制和有效利用,促进农村教育权利的平等和质量的提高。
  (五)变资助为奖励,激发农村学生学习动机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不仅要解决教师的问题,而且要激励农村学生学习的动机。目前在许多农村地区设立了贫困基金,以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虽然这种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贫困学生上学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可能会给资助的学生增加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应当将资助转为奖励,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奖励,使学习成为他们一种自觉自愿行为,让他们体会到努力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农村教育落后根源在于二元经济体制导致的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解决城乡教育差异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需要依靠广大优秀大学生和优秀教师的无私奉献,还要依赖于农村教师素质和农村整体文化素质提高,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以促进农村教育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2]刘宛晨,张扬.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原因与对策[J].甘肃农业,2006(3)
  [3][4][5]范艳玲.我国城乡教育差异的制度分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6]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7-05/14/content_6098291.htm[R].2007.5.4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现代设计中,色彩的应用极为广泛。无论是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还是空间环境设计都涉及色彩的应用。随着人类对色彩的研究活动的深人,从色彩的物理性质到人类生理、心理、情感的影响都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并得到实际应用。设计者要在系统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视研究瞬间万变的市场和与之相适应的色彩运用方面的基本规律,不断地去了解传统色彩、了解传统的色彩观,从而创作出有特色的优秀平面设计作品。  关键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116-02    近年来,高考文字表述题中,材料型问答题因其以材料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体现了能力立意的高考趋势和要求。材料型问答题不仅能有效的遏制考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还因其具有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巧,能力层次高等特点,还能有效地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满足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所有在近两年的历史高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114-02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思考课堂上出现的数学问题,并能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课后就能顺利完成作业并有所收获。探究式教学能展示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地的学习。  一、变式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变式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分为:引入经历过的问题
期刊
摘 要:高中英语教材体裁广,题材丰富,涉及面广。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旺盛期,教师应如何运用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评论、延伸、借鉴等言语实践活动,进行启发、引导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话题 讨论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134-02    教
期刊
摘 要: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并且可以让学生在美术中品位人文精神、了解历史、构建五彩世界。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如何让学习效率提高,如何改变学习面貌,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教育工作者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生心理特点,探讨了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 心理特点 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4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163-01    学生评语通常是学期末班主任对每位学生一学期以来表现的一个总结,也是学生们了解老师对自己评价的一个非常正式的途径,因而往往备受学生的期待和关注。同时,与平时的班会或个别谈心等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不同,学生评语是文字形式,往往能更从容、更清晰地表达思想;同时由于文字形式便于保存并反复翻看,其交流和
期刊
摘 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从艺术教育的角度来看,艺术教育具备了创新、审美和教育认识的功能,而这些功能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在高校普及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艺术教育 创新 审美 教育认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07-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素质教育不断向前
期刊
摘要:师范生免费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在回溯其历史和新时期“回归”的基础上,解读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政策目标,并探讨了“免费”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最后从政策的导向作用给出修改建议。  关键词:师范生 免费教育 政策目标  中图分类号:G5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05-01    一、免费师范生教育的历史回溯     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开始于1897的
期刊
摘要:目前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不是都随着学历的增高而提高,社会上曾经有人批评某些大学生:“有知识,无文化”、“高学历,低素养”。这些评论可能过于偏激,但这说明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在德育上强调政治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基本文明的教育和基本品德的教育重视是不够的。我认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要有“四个依托”:一是依托大学生自己的各级学生组织,促使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期刊
摘 要:价值作为主客体间的关系范畴,本质上是人的价值。价值的多重性与复杂性导致了价值冲突与价值选择的必要性。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抓好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开展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元统领功效,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核心价值观培养机制,增强和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关键词:价值 价值冲突 价值选择 当代大学生 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