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成妙笔待生花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ancha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届初一新生。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上,眉眼不一,神情各异。然而,翻开他们的作文,整洁美观的格子纸上,却是一篇篇气质类同的文字:概念化的词藻,流水式的记述,无问而问的思索,故作高深的格调,以及结尾处“这件事使我明白了……”的千篇一律。每到此刻,一种万里长征从头走的无奈总是让人欲言又止。
  看着一段段幼稚的文字,想想三年后,要亲自送他们在高手如林的写作之路上横刀跃马,过关斩将,怎能不令人急火攻心。
  于是,每一个课间都用来搜索、保存,每一个午休都用来复制、粘贴,每一个夜晚都用来整理、排版。经过一周的准备,从5年的陕西中考作文中精心遴选出15篇满分作文。有的华丽思辨如《会玩,才好》,有的深沉厚重如《为我心中的那片海》,有的朴质而稳健如《我的老师》,等等。
  然后一篇篇展示,一篇篇讲解。每领学一篇,就从学生们现有的作文中找出一篇进行比较,讲范文的优势,讲自作文的不足,讲中考的要求,讲自作文的现状。不难想象,当孩子们看到自己作文与范文之间巨大的差距时,那种不可思议而又充满羡慕同时又有点胆怯的表情屡次让我自责。这样做是不是太残酷了?不!现实比我更残酷!要想让他们达到顶峰,必须先让他们知道顶峰在哪里,高度在哪里!要不要停止这样打击他们?不!看不到自己的薄弱,又如何能突破自我变得强大!坚持下去,让他们从对比中找到方向,从失落中寻找希望,从不服中诞生动力!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虽然作文满分的目标离他们还很遥远,但是,我必须帮助他们在现在的起点和高峰作文的顶点之间连线,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站在今天的点上,时时眼望别人已经到达的高度,即使它在短时期内无法到来,也要为此不懈努力。而这个努力,却是一个“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痛苦过程。
  正常情况下,语言永远构不成作文的硬伤,内容,才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那么首要任务,就是消灭干巴生硬的流水帐式叙述。
  命题。写作。批改。找出典型例文逐篇细究:这件事全过程共有几个情节点?每个点上的环境如何?当时天气如何?主要人物表情是什么?神态怎样?有哪些语言?有哪些动作?周围人有什么反应?他们的表情、神态、语言、动作又有哪些值得描写?而促使情节继续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下一个情节点上又有哪些重要信息?以上信息与主题相关的是哪些?不相关又是哪些?删去不相关的内容,留下的就是有效的细节描写。它们丰富了文章内容,生动了情节发展,突出了作品主题,增加了行文篇幅,解决了写不细的问题,又解决了写不生动和写不长的问题。
  细节!强调细节!细节是衡量记事文字的标尺。第一步,要求學生把所有细节都写进来。第二步,删去对主题没有帮助的细节。第三步,把留下的细节按照主题的需要修改得更加精当。
  每一位学生进行相同要求的步骤,每一次练笔要求相同程序的重复。渐渐地,记事的细节丰富了,情节的叙述生动了,描写的角度不同了,详略的安排也不用强调了,根据文章的主旨表达,选择叙事角度,基本上变成了大多数学生未曾动笔就要思考的前置问题。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细节描写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百就,而要在讲后练,练后讲,讲后再练的反复中逐步完成。这个过程几乎用去了整整一个初一学年的绝大部分写作训练的时间。然后磨刀不误砍柴功,有了这一段艰苦的细节描写训练,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记叙性文体写作的进步,而是在多角度描写、主题突破、详略得法等多方面的经验积累。因此,其他文体的训练,也因此变得比预想中轻松。可谓衣带虽宽,人未憔悴。
  有了扎实的叙事功底,使得情感类散文情有所托,写景类散文点面结合,写人类散文表现有方,议论类小品言之有据。初二一个学年的多种文体训练,只需将记叙文训练中掌握的理念转接入相应的文体中,稍假时日,便可左右逢源,顾盼生辉了。到了初三学年,随着年龄渐长,阅历日丰,写作时的心态也日趋沉稳;眼界的开阔,思想的深邃,写作时的哲辨也偶露峥嵘。佳作的出现也从偶尔一篇的艳惊四座,到时不时地引人叹赏,再到一题数篇的各自精彩,谋篇布局的手到擒来和语言修辞的精益求精逐渐从老师的苛刻要求变成孩子们写作时的自觉追求。
  再次翻出当初奉为巅峰的十五篇中考满分作文。这一次,除了赞叹,更多的则是你一言我一语提出的完善意见和跃跃欲试的信心满满。此刻,当初的苦心孤诣终于演绎成两个字:值得。正如一路奔走的寻寻觅觅,终于等到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怦然心动。
  是啊,作文教学,是三年一轮的陪跑,从起点的开步,到中途的坚持,再到最后的冲线,再开步,再坚持,再冲线;作文教学,也是一场螺旋式上升的修行,沉沦、煎熬、升华,再沉沦,再煎熬,再升华。学生升华的,是写作的醇熟,而我升华的,是热爱的纯粹。愿这一程喜忧掺拌的风雨同舟,能如这首小诗一般,为这段难忘的时光存证:
  雕文琢句欲清嘉,
  心血磨平碧玉瑕。
  砥砺秋冬霜雪后,
  修成妙笔待生花。
其他文献
引言  风水术又称为堪舆学,萌芽于史前社会,东晋郭璞在其所著的《葬书》提及“风水”一词。《山海经图》是我国最古老的风水地图。风水术与山水画的发展关系得益于两者所追求的自然山水观。风水术主要是从自然山川的物质基础着眼,经过术士的观察、研究的体验之后,寻找适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地,而山水画是把这种理想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山水画与风水术之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山水画作品中,而且也在山水画论中在所论及。
期刊
人之所以能称之为人,是因为有与动物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我们不断的向自己提问,例如:我们从哪来?等等。千百年来,人类为了回答自己的问题创造出称之为信仰的构架,每个民族的信仰在不同程度上得以传播。由图腾到祭祀,由祭祀到宗教,由宗教到文化,由文化到文明;由人权到神权,由神权再回到人权;由部落到村庄,由村庄到城镇,由城镇到城市,由城市到国家。在这一系列的辗转反侧中,人类甚至摆脱了基因里为生存而生存的本能。
期刊
一、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其人物刻画深刻,故事情节曲折。曹雪芹在他的巨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更是清代园林在书面上的最杰出代表,无论从选址、造园设计理念、景观营造、植物配置均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与伦比的最高境界,集中国古典园林中园林景观艺术以及园林意境美之大成的“天上人间诸景备”。  中国古典园林力求不仅要有优美的景色,而且要有幽深的境界,应有意境的设想。使人能见景生情,因情联
期刊
鲁敏,1981年生。湖北荆门人,广州美术学院水彩教学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现为钦州学院讲师。
期刊
小升初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学生费了很大劲考上了理想的中学,但进入初中后学习很吃力,很难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语文衔接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找准衔接点,做好过渡教学成为当下最关键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点行之有效的实践路线和建议。中小学语文衔接的意义  通过多年调研,我发现小学和初中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教学要
期刊
张纯桂,1961年生,湖南人。1984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院龙瑞工作室学习。现任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期刊
引言  标新立异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中国当代油画的显著特征。当代中国油画的风格、面貌样式正在不断变化发展。对于这些变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这些现象也许不是艺术繁荣的表示,但它们是艺术繁荣的前兆。因此,这段历程在中国油画发展史上会有特殊意义。  刚接触当代绘画,感觉似懂非懂。可以简单的画也可复杂的画;可以用纯油画形式画;还可以用国画形式和油画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表现;甚至用综合材
期刊
侯东辉,1968年8月出生,199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2010年获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美术学硕士,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员。现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
期刊
路一定铺展于地吗?不一定。有的路在地上,有的路在心上,有的路在梦里。  地上的路,眼未失明,或多或少都有所目睹。然而心里梦里的路,却非凡俗之眼轻易能鞭辟入里地予以洞察。  路既具象又抽象,既平凡又非凡,既浅显又深奥,既实用又虚无——路时常被挪作他用,在无尽的哲学化和文学化中,被花花绿绿的形容词包装,以比喻和象征的面目出现,沦为某种观念、某种志向、某种誓言和某种价值托物言志的承载工具。一些耳熟能详的
期刊
程泽堃是陕西师大附中2017届5班的毕业生,是我当年的语文课代表,是我历届课代表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  当年的程泽堃是一个踏实、认真、自觉、负责的男孩子,常常会及时提醒我该收什么作业了,该发什么资料了,他是我诸多语文课代表中最负责任的一个。他也常常会在考试之后来找我,谈谈自己的成绩,反思自己的不足,寻找改进的措施。勇于自我反省的他并不会因为成绩不理想就轻易否定自己,而是不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