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n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物理实验不应该是学生按既定程序完成的动作,而是主动探索发现体验的过程。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高中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实验教学的重视与加强,实验设备的添置与更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当前,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见怪不怪的现象,试举两例:
  现象一:多媒体实验就是学生通过多媒体“看实验”。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些原本可以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却用多媒体来展示,被称为是“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
  现象二:程式化实验。
  学生在做物理实验时,根据教师讲解的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像做广播操那样,按照规定的程式进行操作。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实验都已设计好了,怎么记录,怎么分析处理,实验都一一规定好了,只需按照规定的程式获取教师(或书本)所要求得到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果)。走进实验室,实验由老师按规定程序安排好学生,学生也按程序做完实验,走出实验室,一切都已结束,而不需要去考虑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去做,更不必考虑实验中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需要如何去解决。
  在新的教育改革中,物理教学要求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物理概念,再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社会、科技活动中去。完成转换作用的就是物理实验,物理实验不仅仅为物理教学提供典型模型及案例,验证物理规律和定律,更在于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实践,学会分析问题、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很明显,目前只注重实验技能与高考的物理实验是明显的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对中学物理实验理解得不到位,正是造成物理实验资源短缺、陈旧、缺乏吸引力的根本原因。
  二、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几个配套措施
  1.转变观念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观念有关,要促进实验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关键问题。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行动,我们不能把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单单归咎于物理教师,应该从家庭、学校、社会来统一考虑。因此要转变观念,就要转变整个社会的观念。要让学校和教师以及社会上的人们认识到教育不能急于求成、追求暂时的表面的效果,而要着眼于未来,使他们从追求短期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片面认识中转变过来。这样才能给广大物理教师一个广阔的发挥才干的空间,使他们自觉地投身于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对实验教学基础地位的认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2.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1)将由教师一手包办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设计、完成的演示实验。
  要让学生预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邀请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课前准备及课堂上的实际操作,并鼓励他们把自己设计的实验带回课堂进行演示。实验完成后,要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将学生实验改为真正由学生自己设计的学生实验。
  实验前,让学生根据实验题目、实验目的,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向学校实验室申请所需器材。实验结论、实验报告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作出成绩考核。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不仅应具备一定的学历、资历,同时还要具有广博的物理知识,具有设计、改进、自制教具的科研实践能力;不仅能讲好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善于运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所以,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師都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验教学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可通过组织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可以举行许多小制作、小发明和综合性实验竞赛,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群众性融为一体。把这些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可使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培养学生大胆的开拓精神。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既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普及和提高,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最富情感的学科,语文教师应该是情感丰富之人,语文课堂则应该是情深深趣浓浓的快乐时空。语文教师能否在课堂上巧妙地创设语文情境,煽动学生情趣,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是语文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  作为语文教师,努力让课堂给学生审美享受,给学生文化熏陶,点燃思想火花,激发创作欲望,这才是本分。多年来我时时提醒自己,莫做教书匠,要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诗人。为此,我没有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落实好课程标准的要求呢?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语
期刊
摘 要: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激发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有效教学 方法 创造能力 培养  新课程的理念是重实践、重能力、重全面发展,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学科,具有树人育才的丰富内涵,因此我们如何真正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依照学科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期刊
物质的水溶性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在整个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说贯穿于全过程。从物质的溶解度到复分解反应的发生以及其他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几乎都要考虑到物质的水溶性,因此是中考常考内容。而微溶性物质种类较少,常常被我们忽视,从而成了中考的难点。  一、微溶性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1.(2005江苏南通)我国化学专家侯德榜的“候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以食盐、水、氨气、二氧化
期刊
摘 要:针对我国现行篮球教材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对抗和非程序性组合为依据的篮球教材技术分类理论和现代篮球五大技术体系为教改指导思想,并结合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组间对照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积极探索现代高中篮球课运动技术教学实际,结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关键词:篮球 技术分类 运动基本规律 技能习得规律 教改  一、前言  篮球运动以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和瞬息万变的攻防转换吸引着广大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讨论式教学用得不少,可收效并不如意。要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讨论,必须明了讨论教学的真正要义,确立论题,因势利导,合理安排时间,并及时恰当地总结评价。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讨论 引导评价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讨论式教学就成了课堂的主要活动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真正有效的讨论却很少,课堂讨论的运用出现了“热热闹闹开始,冷冷清清收场”这一
期刊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生机与活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我们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那么,如何才能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天堂呢?  一、优化教材,实现学生与教材的有机统一  教材是授课的蓝本,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以发挥教学艺术性,就必须依据新课标对教材进行必要的优化。对教材的优化,一是要把握整体,在通览
期刊
摘 要:我国中学的政治课教学,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着相对滞后现象,影响了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作为教育界的一种新的认识论,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完成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教学 建构主义 教育思想  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有关
期刊
摘 要: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重要的激励与调解手段,它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也是有效反映教学情况的必要手段。数学课堂评价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现在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课堂评价方法进行了积极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堂评价 教学方法 评价  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发展人的个性和内在潜能。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课堂评价又是课
期刊
何谓“动态的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它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互动所生成的、能够推进教学进行的、主要由学生呈现的各种状态和表现。  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对教学起支持作用或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事件。此种课程资源常常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比如,在课堂上学生突然抢话说;学生的质疑、兴奋;学生出现的错误、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差异或者学生有时的固执己见、教师的失误等等。可见,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