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dh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讨论式教学用得不少,可收效并不如意。要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讨论,必须明了讨论教学的真正要义,确立论题,因势利导,合理安排时间,并及时恰当地总结评价。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讨论 引导评价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讨论式教学就成了课堂的主要活动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真正有效的讨论却很少,课堂讨论的运用出现了“热热闹闹开始,冷冷清清收场”这一奇怪現象。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讨论,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呢?这是语文教学中值得反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得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有效讨论的内涵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谓讨论式教学,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一定义出发,我们认为,在多元互动的有效讨论中至少可以激活师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良好的氛围中,学生还能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二、明确有效讨论的问题
  讨论是由问题引发的,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提出某个问题就为人的智能活动树立了一个方向性的障碍,从而对人的智力产生刺激。在我看来,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讨论的,简单的没必要,太复杂又激发不起学生讨论的激情。因而,首先应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设置讨论的问题。语文教学要求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切入口,深入浅出地分析课文,围绕重难点设计论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果。
  例如学习《杨修之死》,老师可设计问题:杨修的死究竟是因为曹操还是杨修自己?你是怎么看的?对于杨修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这是小说的重点、难点。让同学们讨论的过程,是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搜集资料、形成自己观点的过程。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加深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认识,深化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有同学的观点为:杨修之死因为他自己。理由是:杨修恃才放旷,卖弄聪明,轻率大意。有同学的观点为:杨修之死归于曹操。理由是:曹操阴险狡诈,残忍歹毒,虚伪多疑。学生还用小说中的具体事例作为自己观点的支撑,双方有理有据,很有见地。因此针对课文的重难点展开讨论,能激发学生旁征博引,探究主题,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针对课文疑点展开讨论。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不同的角度发散思维、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创设有效讨论的氛围
  课堂讨论是同学们合作探究成果的展现,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有差别,对问题的认识有深浅,因此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如人所愿之处,老师就要善于引导、调控,带领学生走出误区。当讨论离题时,老师应及时加以提醒和纠正,示意他们围绕论题展开讨论。
  当少数同学控制讨论时,教师要做好调控工作。在课堂讨论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表现欲强的学生往往会成为主角,几乎控制着整个讨论过程,胆小的同学却一言不发。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一方面肯定、赞扬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关注、鼓励其他同学,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让同学们获得均衡的学习锻炼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安排有效讨论的时间
  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时间做保证都将落入形式主义,讨论也是如此。但我们也看到,一堂课上老师让学生讨论好几个问题,学生还懵懵懂懂的,老师就让学生汇报了。这样的讨论当然达不成共识,更谈不上对问题有深入的看法。当然,我们也不能没有时间的限制,我们必须在明确了讨论的问题后明确告诉学生讨论时间,否则就成了“低效”的讨论。
  五、有效讨论的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注重营造课堂讨论的热烈气氛,注重现场的效应,却有不少老师忽视了讨论后的总结评价这一关键的一环。因此有些讨论流于形式,热热闹闹过后,收效甚微,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其实,讨论后教师及时、明确的总结评价是对课堂讨论效果的升华和延伸。
  总之,有效的课堂讨论必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精心设置问题,讨论才能有较高的质量。有效的讨论不仅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2.钟启泉 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3.杨翠蓉《论有效的课堂讨论》。
其他文献
陶渊明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把田园生活的题材带进了诗歌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奠定了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  他蔑视富贵、安贫乐道、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获得了后世进步理想人士的敬仰,人们常常把他的这种可贵品德与“凌风傲雪”的菊花相提并论。由于陶渊明对菊花的爱好和描写,在后世人的心目中,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但是,如果结合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就会发现,陶
期刊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质。作为人的科学文化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素质所包含的运用数学意识的培养,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呢?  下面谈些不成熟的体会和看法。  一、数学教学与数学应用息息相关  看以下实例:  1.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几何图形的对称美、“黄金分割”的和谐美,在服装设计、建筑装饰行业中是一个长盛不衰的永恒话题,从中可以挖掘诸多几何知识的应用实例。 
期刊
数学课,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办法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加强操作。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多年来,我以自身的教学体验,结合同仁们的教学
期刊
音乐教学应当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陶行知说过:您若变成小孩,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音乐教师想成为真正的先生就必须立刻放下架子,变成小孩,把自己融入学生中,扮演“合作伙伴”、“设计师”的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过程和方法,运用组织、设计、分工、讨论等方式开展音乐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自己有兴趣的体验里获得知识与能力,把音乐学习看成是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四大误区,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阶段,即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应考探究性阅读阶段,从而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探究阅读 个性爱好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
期刊
语文是一门最富情感的学科,语文教师应该是情感丰富之人,语文课堂则应该是情深深趣浓浓的快乐时空。语文教师能否在课堂上巧妙地创设语文情境,煽动学生情趣,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是语文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  作为语文教师,努力让课堂给学生审美享受,给学生文化熏陶,点燃思想火花,激发创作欲望,这才是本分。多年来我时时提醒自己,莫做教书匠,要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诗人。为此,我没有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落实好课程标准的要求呢?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语
期刊
摘 要: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激发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有效教学 方法 创造能力 培养  新课程的理念是重实践、重能力、重全面发展,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学科,具有树人育才的丰富内涵,因此我们如何真正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依照学科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期刊
物质的水溶性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在整个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说贯穿于全过程。从物质的溶解度到复分解反应的发生以及其他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几乎都要考虑到物质的水溶性,因此是中考常考内容。而微溶性物质种类较少,常常被我们忽视,从而成了中考的难点。  一、微溶性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1.(2005江苏南通)我国化学专家侯德榜的“候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以食盐、水、氨气、二氧化
期刊
摘 要:针对我国现行篮球教材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对抗和非程序性组合为依据的篮球教材技术分类理论和现代篮球五大技术体系为教改指导思想,并结合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组间对照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积极探索现代高中篮球课运动技术教学实际,结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关键词:篮球 技术分类 运动基本规律 技能习得规律 教改  一、前言  篮球运动以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和瞬息万变的攻防转换吸引着广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