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归纳总结巧应用

来源 :新华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y001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了不少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新题型,这些试题在考查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还突出考察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探究总结能力,现就我在关于勾股定理及其应用中发现的一些规律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和读者参考应用。
  1.巧用公式省事多
  1.1 在学习勾股数时,不少学生记不住勾股数,但只要我们掌握规律了,一切都好办了。观察3、4、5;5、12、13;7、24、25------发现这些勾股数的勾都是奇数,且从3起就没有间断过,发现:
  勾 股 弦
  3 4=1/2(32-1) 5=1/2(32+1)
  5 12=1/2(52-1) 13=1/2(52+1)
  7 24=1/2(72-1) 25=1/2(72+1)
  9 40=1/2(92-1) 41=1/2【(2n+1)2+1】-------
  我们发现规律:当勾=2n+1(奇数)时,股=1/2【(2n+1)2-1] =2n2+2n 弦=【(2n+1)2+1]=2n2+2n+1因此只要我们用到以奇数为勾的勾股数,套公式2n+1、+2n、+2n+1就可求得,不必死记硬背。
  1.2 在学习勾股数时,我们还观察到6、8、10;8、15、17;12、16、20------发现这些勾股数的勾都是偶数,且从6开始就从未间断过。我们发现:
  勾 股 弦
  6=2×3 8=32-1 10=32+1
  8=2×4 15=42-1 17=42+1
  10=2×5 24=52-1 26=52+1
  12=2×6 35=62-1 37=62+1
  14=2×7 48=n2-1 50=72+1
  ------我们也发现了规律:当勾=2n(n>>3)为偶数时,股=n2-1 弦=n2+1因此只要我们需要以偶数为勾的勾股数时,就从公式2n、n2-1、n2+1(n>>3)中找。
  2.活用规律更省事
  2.1 在我们学习勾股定理时,我们发现Rt△ABC三边向外做三个正方形,如图:我们发现:S1+S2=S3
  理由∵△ABC为Rt△∴a2+b2=c2∵S正BFEC=S=a2S正ACGH=S2=b2S正ABNM=S3=C2∴S1+S2=S3
  小面积+中面积=大面积
  2.2 在我们学习勾股定理时,我们发现在Rt△ABC三边向外做三个半圆,如图:我们也发现:S1+S2=S3
  理由∵△ABC为Rt△∴a2+b2=c2又∵S半圆1=S1=π2(b2)2=18πb2S半圆2==S2=π2(a2)2=18πa2 S半圆3=S3=π2(c2)2=18πc2∴S1+S2=S3小面积+中面积=大面积
  2.3 在我们学习勾股定理时,我们发现从 △Rt ABC三边向外做三个正三角形,如图:我们发现:S1+S2=S3
  理由∵△ABC为Rt△∴a2+b2=c2又∵SACE=S1=12b2SIN600=34b2SBCF=12a2SIN60034a2SABD=S3=12c2SIN600=34c2∴S1+S2=34a2+34b2=34(a2+b2)=34c2=S3∴S1+S2=S3小面积+中面积=大面积
  2.4 在我们学习勾股定理时,我们发现Rt△ABC三边向外做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我们也发现:S1+S2=S3
  理由∵△ABC为Rt△∴a2+b2=c2又∵SBCF=S1=12a2SADC=S2=12b2SABE=S3=12c2∴S1+S2=12a2+12b2=12(a2+b2)=12c2=S3∴S1+S2=S3小面积+中面积=大面积
  2.5 我们在勾股定理中总结的:“小面积+中面积=大面积”可以巧妙地应用在较复杂几何题形中。如图,
  Rt△ABC、Rt△BDE、正方形ACHG、正方形DIME都在同一直线上,四边形ABEF也是正方形,我们也和利用规律:S1+S2=S3 (小面积 + 中面积 = 大面积 )
  理由∵∠ABC+∠BAC=900
  又∵∠ABC+∠EBD=900
  ∴∠BAC=∠EBD又∵∠ACB=∠EDB= 900且AB=BE∴△ACB≌BDE(AAS)
  AC=BD=b BC=DE=a
  又在Rt△ABC 有a2+b2=c2且S正ABEF=S1=b2S正DEMI=S2=a2S正ABEF=S3=c2
  ∴S1+S2=S3
  小面积 + 中面积 = 大面积
  2.6 我们将上面总结的规律:S1+S2=S3 (小面积 + 中面积 = 大面积)可应用于更复杂几何题中。如图:
  已知面积为S1、S2、S3、S4的四边形都为正方形且在同一直线L上,面积为S5、S6、S7的正方形得一个顶点也在直线L上,三角形都为直角三角形且有一条直角边在直线L
  上.
  有规律:S1+S2+S3+S4=S5+S6
  理由:由5总结的规律:S1+S2=S5 S3+S4=S6
  ∴小面积 + 中面积 = 大面积
  S1+S2+S3+S4=S5+S6
  总之,在数学教学和学习中,只要做到善于观察,勤与分析,会探究归纳总结,巧用规律,在数学教学和学习中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就凸现出来。  现在的初二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  那怎样才
期刊
初中化学总复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在于夯实双基;第二阶段,专题复习,在于弥补掌握过程中的某些缺陷,增强知识的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第三阶段,模拟复习,在于增强应试的能力,离中考一个多月的时间,正是在第二阶段的复习期间,是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具体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  一、加强复习的针对性,主抓重点。这一遍复习的重点是第一遍复习中感觉吃力的部分,
期刊
思维是一种技术,是可以训练的;思维又是一种艺术,只能是潜移默化,不能立竿见影。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除了根据数学思维的特点来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1)追根究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指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问题本质。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概念中的重点
期刊
【摘要】随着主体教育的实施,学生主体意识也得到了重视。文科人才需要加强主体意识,使其认识到自我主体性并对事物做出独特判断。在此,主体意识可以新划分为:“我—我”关系意识和“我—世界”关系意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能力是主体意识培养的关键。但是文科生和理科生在主体意识培养上有不同侧重点,文科生更应重视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并依据建构主义思想提出培养文科生主体意识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主体意识;价值判
期刊
【摘要】高中学生是有一定思想,有一定是非判断能力但意志不够顽强的青少年,班主任要对这样一个群体进行思想教育,是要讲求方法策略,要有系统安排,只有不断用高尚的精神舆论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用高昂的士气不断激励学生,才能使班级的教育长期有效。  【关键词】班主任;精神舆论;士气;激励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班级管理不断要求班主任热衷于本职工作,尽职尽则,持之以恒,讲
期刊
教学价值观,是指教学活动和教学主体需要的关系,即教学活动应该满足教学主体的哪些需要。相应地,政治教学价值观就是政治教学活动和政治教学主体需要的关系,即政治教学活动能满足政治教学主体哪些需要。很明显,政治教学价值观关系到社会、教师、学生对政治课的教学价值取向,关系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因而,对政治教学的价值分析和价值设计是成功进行政治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一、政治教学的价值分析 
期刊
近些年来,国家教委提出“应试教育”应向“素质教育”转轨,并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是学校艺术的一门重要课程,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必须实施素质教育。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凡是学生对某个事物动过情、产生过美感的,学生兴趣会更高,印象更深刻,所学的知识、技能更牢固。所以,教
期刊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多媒体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在呈现教学内容时直观形象、色彩鲜明、视听并茂、动静皆宜、生动逼真,它可以把高度概括的概念、枯燥的计算、烦琐的应用题、抽象的几何知识等展示出来,以弥补传统手段的不足,优化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的动态组合和使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减
期刊
【摘要】现行的《go for it》教材词汇量大,涉及面广,对于词汇的教学,教师存在着困惑,按常规的教法,及发音,教用法。对于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这种教法太过单一,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去学习,教师需要对不同的词汇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又能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词汇教学由过去的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使
期刊
写作此文,主要基于两点考虑:其一,诗歌欣赏,历来是高考之难点,学生得分率低,加之近年来,题型又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学生明显无所适从;其二,从学生的训练准备来看,其认识上有一些误区,认为只要掌握了欣赏的基本技巧,就可以很好地进行诗歌欣赏。针对此种状况,本文拟谈以下几点:  1. 诗歌欣赏的积累问题  文学欣赏,普遍都有一个厚积薄发的问题,诗歌欣赏,更是如此,概而言之,诗歌欣赏,需要进行三方面的积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