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阅读,于无疑处求有疑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主题学习以来,我们告别了那种一学期只以一本教材为主的单一阅读模式,也不局限于通过做试卷上的阅读题而获得的碎片式阅读,而是视野更开阔,范围更宽泛,从单篇走向多篇,广阅读,多积累,厚积薄发,使精神世界更丰盈。深入阅读就要敢于打破常规,于无疑处有疑。理性思考,批判阅读。当然这得需要我们潜心学习,广泛积累,有一定的知识底蕴。
  关键词:阅读;理解
  朱永新说:人类有两种风景:自然风景和精神风景。行万里路,是为了看自然风景;读万卷书,是为了看精神风景。腿不能到达的地方,心可以到达。阅读教学就是要给学生精神的底子。
  开展主题学习以来,我们告别了那种一学期只以一本教材为主的单一阅读模式,也不局限于通过做试卷上的阅读题而获得的碎片式阅读,而是视野更开阔,范围更宽泛,从单篇走向多篇,广阅读,多积累,厚积薄发,使精神世界更丰盈。但不管是“1+x”型或“x+1”型的阅读教学,亦或是由教材延伸的群文阅读,都不能忽视课内重点篇目的学习。也就是教材“1”的解读一定要细致、透彻。因为教材编选的许多名家名篇,经过时间的淘沥堪称为经典之作,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阅读,理性思考,不受教参上旧有观点的影响,挣脱定势思维的束缚,敢于质疑,深度挖掘文本的内涵,深度剖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是保证文本解读的深度提升。
  尤炜老师以“《背影》里的‘背影’怎么解”为例,提出来自己的阅读理解。他说,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父亲的“背影”是父爱的象征,文中满满的流淌的都是感人的父子親情。教学参考书和各种鉴赏文里是这么说的,教师也是这么讲的。但是如果我们多查阅一些背景资料,多一些对朱自清及其家庭的了解,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朱自清父子俩的感情原本并不好。朱自清因父亲性格强势,脾气暴躁,有纳妾旧习等原因对其积怨颇深,父子间矛盾逐渐升级甚至不可调和。成年后朱自清便常年离家在外,与父亲日渐疏离。即便祖母去世,这种陌生与疏远也未曾化解。“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下,是作者理性的回忆,事实的叙述,过铁道、攀栅栏、买橘子和淹没在人流中的“背影”,都是彼时彼地真实的画面再现,作者于真实的叙述中打开了情感的突破口,即绕过了理性的不满,表达了非理性的爱,几次流泪就是证明。所以,“背影”最突出的作用是提供了情感调试的空间,是父子矛盾缓解后的调试。我想今后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一定不会只简单地引导学生去透过“背影”感悟“父爱子、子爱父”这一情感线索,这只是没有深入研读的浅层理解,现在想想真的有些生硬牵强。我会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在深入阅读中去感悟东方式父子之情的典型形象。同样,省教育学院的宋胜杰老师也指出,一直以来人们对《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都存在着一种误读,即小约瑟夫的母亲毫无疑义的是一个贪婪、冷漠、自私的势利小人,其实如果从“人性”的角度看,母亲的所作所为便不难理解。“骂”于勒因为于勒的确是不务正业的败家子,“盼”于勒是因为这个有血缘关系的人是改变困窘家境的救命稻草,“躲”于勒是怕他再次回来拖累自己的家庭。人性本就有利己的一面,母亲身上体现的是能够理解的冷漠和势力。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让学生透过小说的人物,感悟现实的残酷:生活的艰辛能泯灭亲情、扭曲人性。至于说“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理解也未免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
  通过宋老师的解读,我再次领悟到:一切有效的有新意的教学都建立在对课文的深入、细致的解读的基础上。即便是“老课文”也不能因循守旧,迷信参考资料或权威人士,阅读教学就要有怀疑精神,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说到这一点,省教育学院的郎镝博士就让我肃然起敬。之前尤炜老师在教材研讨中提出,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既然鲁迅在文中表达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为什么他开始用‘阿长’这个贬称来称呼自己的保姆?”郎镝博士在做报告之前特意这对这个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简介,大体是他回去认真查阅了很对资料,发现当时在鲁迅家当保姆时,人们对阿长这个称呼是习惯性的,无论家里家外、年长年幼都不例外,鲁迅称“阿长”也是一种习惯和自然,并无贬义。再者写此文时鲁迅已过中年,从中年人的视角回忆自己的保姆,这样称呼也合乎情理。先不评说两人的观点,单从一个年轻的后辈敢于向前辈学者提出质疑,发表见解这个行为来说,就足以让人震撼与钦佩。
  深入阅读就要敢于打破常规,于无疑处有疑。理性思考,批判阅读。当然这得需要我们潜心学习,广泛积累,有一定的知识底蕴。我会谨记:教师不要做知识的搬运工,而要做知识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我知道自己的距离“生产者”还太远,但我会以前人为努力的方向,继续行走在学习的道路上,且思且研。
  (作者单位:吉林省永吉县第十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一般是指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恩格斯曾说过“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可见在其认识中个人目的是能够对历史产生影响的。人在实践过程中总会不自觉的给自己定下目标,并以这个目标贯穿实践过程的始终,由此对历史进
期刊
摘 要:感恩是一种优良品质,感恩教育是通过多方面教育引导青年一代懂得知恩图报,在生活中能够知恩、报恩和对他人施恩,能够对社会、集体、他人、家庭、亲人、朋友、自己负责。开展感恩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要使青年一代形成健全人格,提高责任意识、增强自立意识、树立自尊意识。探讨大学生感恩意识,透析感恩教育现状,探析其成因,针对性提出一些提升感恩意识的对策。旨在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
期刊
摘 要:目前,双休日及国家法定假日为大学生提供足够闲暇时间。部分大学生闲暇意识模糊,对闲暇认识不足,闲暇时间、生活方式安排不当,在生活中的健康的闲暇意识不强,自我能力提升不足;全社会对闲暇教育重视不够。为此,学校、社会、家庭与自身要重视闲暇教育,同心协力,相互协调,提高大学生的闲暇意识,使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闲暇观念,营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大学生;闲暇教育;现状;对策  当前,双休日及国家法
期刊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发明创造就是创新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学校作为一个传授知识和能力的地方,就应该在学生当中树立发明创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创造思维。本文从现阶段学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能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缺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能逻辑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在培养学生创造发明方面起到一些作用。  关键词:创造发明;如何培养;能力;意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会读书的关键时期,更是一生潜能发展的最佳时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呢? 本文通过精选读物提高阅读兴趣;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教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几方面谈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关键词:阅读;兴趣;方法;习惯  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会读书的关键时期,更是一生潜能发展的最佳时期。一个人如果能够在七八岁时学会读书,
期刊
摘 要:在儿童教育观角斗场中,经过不断博弈、吸收、融合等,儿童教育不断得到进步与发展,从一开始不以儿童为本的思想观逐步过渡到以儿童为本位的思想。但超前化教育这一现象时常引起学者们争论。国内学者针对如何促进儿童二胡教学提出较多观点,但在“超前化”二胡演奏教学上,有关文献资料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笔者结合二胡演奏教学对超前教育的利与弊进行深层次探讨。  关键词:二胡;教学;超前化  二胡始于唐朝,有奚琴
期刊
学校的基本情况  我来自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我校已有130多年的办学历史,以“共建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成就每个人”为办学理念,以“诗意儿童文化”为办学特色,追求诗意新生活,培养具有“关爱、灵性、审美”特质的学生。  然而这种诗意生活仅局限于校园,未能覆盖孩子整个生活。因为自2010年我镇城镇化建设加快,我校迁入新址,学校周边兴建了近十个新小区,居民多为农村拆迁家庭与新市民家庭,都面临着融入新
期刊
摘 要:光作为影视艺术作品的有机构成,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影视作品中,光线的作用不仅仅是照射物体,更是整个影视作品创作的基础,导演利用光的温度、色彩、形态、方向等光线特征,根据影视作品情节的需要为镜头设计光线,以达到描绘事物、渲染气氛、奠定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心理等方面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表达情绪与思想。从对自然光效果的追求到戏剧性用光,电影对光线的运用走过了一条技术进步与艺术探索并进的道
期刊
摘 要:对于美术教育,在西方最初是由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只有审美才是实现精神解放和完美人性的先决条件。在我国王国维通过《论教育之宗旨》来阐述教育的目的是塑造没有缺陷的人。美术教育在提高人类素质和人文素养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智力艺术活动。中西少儿美育宗旨都是“育人”,西方美术教育非常重视人的作用,重视培育儿童创新能力,而我国在这方面主要还是在强调技巧之类
期刊
摘 要:自从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的成功开办,到现今的第五届正式拉开帷幕。大艺展正逐渐变为体现全国大学生对艺术的追求和领悟的盛会。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在这个任务中,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和对文化,对艺术的理解。且要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并不能只局限与艺术专业的学生,更应该要发展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品德。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专业与非艺术专业  一、对第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