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有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着“阅读的内容比较浅显直白,阅读的过程是一目十行,基本上是不求甚解,阅读的目的是寻求视觉或者心理的愉悦”等现象。笔者认为,这是课外阅读的一种“浅阅读”状态。那么,如何在小学高段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在课外阅读中逐渐由“浅”入“深”,走向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得的“深阅读”呢?为此,笔者作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被动阅读,迈开“深阅读”的第一步
1.与孩子达成认识上的统一
人都有一种拈轻怕重、避害趋利的本能,对待阅读也是一样。小孩子的课外阅读,要是没有老师或者家长的硬性要求,大多数也会挑选一些读起来轻松快乐、故事性比较强的书籍。他们总是选择那些不需要怎么思考、不需要怎么动手,只需要读一读、看一看就行的阅读内容。因此,如要读一些厚重一点、思想性强的文字,读一些可以积累的文字,就必须下点儿工夫去读,就必须作一些硬性要求。为此,老师或者家长就要从孩子全面发展的角度跟孩子面对面地分析——为什么作为高段的学生再进行浅显的阅读是不行的,为什么应该开始读一些厚重的书籍等。之后,还要不容置疑地对孩子说:“孩子,你必须这样去做!”从而与孩子就他该读什么样的课外书达成认识上的统一。
2.与孩子约定课外阅读的时间、任务等
在与孩子取得思想上的统一之后,教师或者家长还要与孩子形成契约:什么时候进行“深度阅读”?每周(或者每天)应该用多少时间进行“深度阅读”?值得“深度阅读”的书目有哪些等。同时,还必须形成“做完作业再读课外书!”“不管怎么忙,每天一定要挤出时间来看一定时间的书!”“不动笔墨不看书!”等约定。让这样的契约,成为孩子以后阅读准则。
二、主动阅读,老师和家长扶助下的“深阅读”
1.老师给予扶助
(1)文学鉴赏课——好书推介。老师的推荐和介绍对孩子课外阅读什么样的书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和介绍怎样的书籍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推介由教科书的选文拓展开去的经典作品,比如由《卡罗纳》引出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由《冬阳·童年·骆驼队》引出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由《祖父的园子》引出萧红的《呼兰河传》,由《刷子李》引出冯骥才的《世俗奇人》等。二是推介中国古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史记》《左传》等。三是推介近现代我国著名作家写的经典作品,比如叶圣陶的《稻草人》、徐光耀的《小兵张嘎》、曹文轩的《草房子》等;四是推介一些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如高尔基的《童年》、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推荐介绍时,可以从人物故事入手,可以从语言风格入手,也可以从书籍影响入手,还可以从片段欣赏入手。
(2)读法指导课——方法建议。怎么样进行有效的“深阅读”?老师可以通过班级读书会向孩子建议一些阅读的方法,比如可以采用“边读边划好词句”“边读边写一写注释”“先看再回读品味”“读一读,背一背”等方法,也可以采用“与同学共读一本书”“与老师共读一本书”“与家长一起阅读”等形式。
(3)阅读小竞赛——榜样引领。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共读一本书”活动之后,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小型的“阅读小竞赛”,评选出“阅读小能手”。比如读完了《三国演义》之后,我们进行一个“三国知识擂台赛”,评选出几个班级“三国通”。同样,也可以进行“水浒知识擂台赛”“史记知识擂台赛”等,评选出“水浒通”“史记通”。这一个个“××通”将进一步引领孩子们深入阅读,有效阅读。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阅读成果展示,把同学们在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成果展示一下,如看看谁读书时划了好词佳句,谁在书本上写了自己的阅读批注,谁积累了优 美语段,谁阅读了大量的经典书籍等。在这些展示过程中,不仅让大家明白了如何进行深度阅读,而且推选出的榜样有助于引领同学们下一步的行为。
2.家长给予扶助
(1)与老师沟通——掌握信息。在引导孩子进行“深阅读”的过程中,家长与老师的沟通也非常重要。沟通些什么呢?比如某一个时间段中,其他的孩子正在看一些什么书?自己孩子的看书习惯和方法是否恰当,是否需要改进?近段时间老师对课外阅读有什么建议……家长掌握了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加有效地引领孩子进行“深阅读”。
(2)“我”的阅读史——故事教育。家长可以在平时聊一聊自己的阅读史,比如哪一部书对自己的一生影响大,哪一部书的内容现在还记得,哪本书中的哪个人物非常有意思等。也可以聊一聊自己以前无书可读的往事,或者怎样偷偷地在书摊上看书的故事。相信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也可以促进孩子主动地进行自己的“深阅读”。
(3)共读一本书——亲子阅读。孩子对于比较厚重的书籍的畏惧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敢拿起这本书开始读,一旦开始读下去,并且进入了故事的情景,应该会有大多数的孩子喜欢读的。为此,作为家长可以做的工作是与孩子先共同阅读一部分,一旦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自己看下去了,就让他开始自己阅读。比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很多男孩子对它并不十分感兴趣,因为它的故事性不强。这时,如果家长坚持给孩子读一部分,读着读着,那文字的魅力、流露的真情一定会打动任何一个孩子,从而吸引他继续看下去,甚至反复看几遍呢!
三、自由阅读,追求自身发展的“深阅读”
1.老师可以做的工作
(1)讲述关于坚持的故事——毅力的伟大。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懈怠的时候,“深阅读”也是一样。在孩子的“深阅读”进入一个懈怠期的时候,作为老师应该采取办法继续燃起孩子的信心,激励孩子继续有效地阅读。比如讲一讲有关“坚持”的故事: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下,哪个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有八成。一年过去了,苏格拉第再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最后成为古希腊另一个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明白:世间最容易的事就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够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2)办个“好书交流会”——好书有很多。一段时间的“深阅读”之后,我们可以办个“好书交流会”。既然是“好书交流会”,就必定是自己主动阅读、自由阅读之后并且有了一定心得的书。在交流前,孩子们需要更认真、更深入地阅读,才能说得出一些交流的心得。在交流中,孩子们又必须很认真地总结,很详细地阐述,这又是对书籍的一次总体思考。同时,不同人的交流又让大家看到、听到了更多的好书,可以供自己在以后挑选阅读。
2.家长可以做的工作
(1)带孩子去图书馆——办张图书借阅卡。休息日,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或者为孩子办理一张图书借阅卡,让孩子自由地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自由地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
(2)营造一个好环境——看似无为却有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家人的行为、家里的布置等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阅读也是一样的。为此,家长可以做的是把一些低幼时期看的书籍收拾起来,锁进柜子里。书架上、沙发边等放一些适合孩子近阶段看的书籍,书中有意识地夹上一支铅笔。这一些看是不经意的行为其实都会悄悄地影响着孩子的阅读深度。
记得有一位语文教学专家曾经说过:“孩子的课外阅读是需要指导的!”确实,作为老师(或者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爱不爱读书,还要关心孩子能不能读书。特别是小学高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有能力也有必要在课外阅读上做一些深层次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老师和家长,能够在读本的选择、环境的营造、过程的关注等方面为他们铺路架桥,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走向能自主阅读、有深度思维、善积累运用的“深阅读”。
一、被动阅读,迈开“深阅读”的第一步
1.与孩子达成认识上的统一
人都有一种拈轻怕重、避害趋利的本能,对待阅读也是一样。小孩子的课外阅读,要是没有老师或者家长的硬性要求,大多数也会挑选一些读起来轻松快乐、故事性比较强的书籍。他们总是选择那些不需要怎么思考、不需要怎么动手,只需要读一读、看一看就行的阅读内容。因此,如要读一些厚重一点、思想性强的文字,读一些可以积累的文字,就必须下点儿工夫去读,就必须作一些硬性要求。为此,老师或者家长就要从孩子全面发展的角度跟孩子面对面地分析——为什么作为高段的学生再进行浅显的阅读是不行的,为什么应该开始读一些厚重的书籍等。之后,还要不容置疑地对孩子说:“孩子,你必须这样去做!”从而与孩子就他该读什么样的课外书达成认识上的统一。
2.与孩子约定课外阅读的时间、任务等
在与孩子取得思想上的统一之后,教师或者家长还要与孩子形成契约:什么时候进行“深度阅读”?每周(或者每天)应该用多少时间进行“深度阅读”?值得“深度阅读”的书目有哪些等。同时,还必须形成“做完作业再读课外书!”“不管怎么忙,每天一定要挤出时间来看一定时间的书!”“不动笔墨不看书!”等约定。让这样的契约,成为孩子以后阅读准则。
二、主动阅读,老师和家长扶助下的“深阅读”
1.老师给予扶助
(1)文学鉴赏课——好书推介。老师的推荐和介绍对孩子课外阅读什么样的书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和介绍怎样的书籍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推介由教科书的选文拓展开去的经典作品,比如由《卡罗纳》引出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由《冬阳·童年·骆驼队》引出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由《祖父的园子》引出萧红的《呼兰河传》,由《刷子李》引出冯骥才的《世俗奇人》等。二是推介中国古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史记》《左传》等。三是推介近现代我国著名作家写的经典作品,比如叶圣陶的《稻草人》、徐光耀的《小兵张嘎》、曹文轩的《草房子》等;四是推介一些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如高尔基的《童年》、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推荐介绍时,可以从人物故事入手,可以从语言风格入手,也可以从书籍影响入手,还可以从片段欣赏入手。
(2)读法指导课——方法建议。怎么样进行有效的“深阅读”?老师可以通过班级读书会向孩子建议一些阅读的方法,比如可以采用“边读边划好词句”“边读边写一写注释”“先看再回读品味”“读一读,背一背”等方法,也可以采用“与同学共读一本书”“与老师共读一本书”“与家长一起阅读”等形式。
(3)阅读小竞赛——榜样引领。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共读一本书”活动之后,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小型的“阅读小竞赛”,评选出“阅读小能手”。比如读完了《三国演义》之后,我们进行一个“三国知识擂台赛”,评选出几个班级“三国通”。同样,也可以进行“水浒知识擂台赛”“史记知识擂台赛”等,评选出“水浒通”“史记通”。这一个个“××通”将进一步引领孩子们深入阅读,有效阅读。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阅读成果展示,把同学们在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成果展示一下,如看看谁读书时划了好词佳句,谁在书本上写了自己的阅读批注,谁积累了优 美语段,谁阅读了大量的经典书籍等。在这些展示过程中,不仅让大家明白了如何进行深度阅读,而且推选出的榜样有助于引领同学们下一步的行为。
2.家长给予扶助
(1)与老师沟通——掌握信息。在引导孩子进行“深阅读”的过程中,家长与老师的沟通也非常重要。沟通些什么呢?比如某一个时间段中,其他的孩子正在看一些什么书?自己孩子的看书习惯和方法是否恰当,是否需要改进?近段时间老师对课外阅读有什么建议……家长掌握了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加有效地引领孩子进行“深阅读”。
(2)“我”的阅读史——故事教育。家长可以在平时聊一聊自己的阅读史,比如哪一部书对自己的一生影响大,哪一部书的内容现在还记得,哪本书中的哪个人物非常有意思等。也可以聊一聊自己以前无书可读的往事,或者怎样偷偷地在书摊上看书的故事。相信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也可以促进孩子主动地进行自己的“深阅读”。
(3)共读一本书——亲子阅读。孩子对于比较厚重的书籍的畏惧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敢拿起这本书开始读,一旦开始读下去,并且进入了故事的情景,应该会有大多数的孩子喜欢读的。为此,作为家长可以做的工作是与孩子先共同阅读一部分,一旦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自己看下去了,就让他开始自己阅读。比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很多男孩子对它并不十分感兴趣,因为它的故事性不强。这时,如果家长坚持给孩子读一部分,读着读着,那文字的魅力、流露的真情一定会打动任何一个孩子,从而吸引他继续看下去,甚至反复看几遍呢!
三、自由阅读,追求自身发展的“深阅读”
1.老师可以做的工作
(1)讲述关于坚持的故事——毅力的伟大。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懈怠的时候,“深阅读”也是一样。在孩子的“深阅读”进入一个懈怠期的时候,作为老师应该采取办法继续燃起孩子的信心,激励孩子继续有效地阅读。比如讲一讲有关“坚持”的故事: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下,哪个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有八成。一年过去了,苏格拉第再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最后成为古希腊另一个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明白:世间最容易的事就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够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2)办个“好书交流会”——好书有很多。一段时间的“深阅读”之后,我们可以办个“好书交流会”。既然是“好书交流会”,就必定是自己主动阅读、自由阅读之后并且有了一定心得的书。在交流前,孩子们需要更认真、更深入地阅读,才能说得出一些交流的心得。在交流中,孩子们又必须很认真地总结,很详细地阐述,这又是对书籍的一次总体思考。同时,不同人的交流又让大家看到、听到了更多的好书,可以供自己在以后挑选阅读。
2.家长可以做的工作
(1)带孩子去图书馆——办张图书借阅卡。休息日,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或者为孩子办理一张图书借阅卡,让孩子自由地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自由地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
(2)营造一个好环境——看似无为却有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家人的行为、家里的布置等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阅读也是一样的。为此,家长可以做的是把一些低幼时期看的书籍收拾起来,锁进柜子里。书架上、沙发边等放一些适合孩子近阶段看的书籍,书中有意识地夹上一支铅笔。这一些看是不经意的行为其实都会悄悄地影响着孩子的阅读深度。
记得有一位语文教学专家曾经说过:“孩子的课外阅读是需要指导的!”确实,作为老师(或者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爱不爱读书,还要关心孩子能不能读书。特别是小学高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有能力也有必要在课外阅读上做一些深层次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老师和家长,能够在读本的选择、环境的营造、过程的关注等方面为他们铺路架桥,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走向能自主阅读、有深度思维、善积累运用的“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