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深阅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有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着“阅读的内容比较浅显直白,阅读的过程是一目十行,基本上是不求甚解,阅读的目的是寻求视觉或者心理的愉悦”等现象。笔者认为,这是课外阅读的一种“浅阅读”状态。那么,如何在小学高段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在课外阅读中逐渐由“浅”入“深”,走向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得的“深阅读”呢?为此,笔者作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被动阅读,迈开“深阅读”的第一步
  1.与孩子达成认识上的统一
  人都有一种拈轻怕重、避害趋利的本能,对待阅读也是一样。小孩子的课外阅读,要是没有老师或者家长的硬性要求,大多数也会挑选一些读起来轻松快乐、故事性比较强的书籍。他们总是选择那些不需要怎么思考、不需要怎么动手,只需要读一读、看一看就行的阅读内容。因此,如要读一些厚重一点、思想性强的文字,读一些可以积累的文字,就必须下点儿工夫去读,就必须作一些硬性要求。为此,老师或者家长就要从孩子全面发展的角度跟孩子面对面地分析——为什么作为高段的学生再进行浅显的阅读是不行的,为什么应该开始读一些厚重的书籍等。之后,还要不容置疑地对孩子说:“孩子,你必须这样去做!”从而与孩子就他该读什么样的课外书达成认识上的统一。
  2.与孩子约定课外阅读的时间、任务等
  在与孩子取得思想上的统一之后,教师或者家长还要与孩子形成契约:什么时候进行“深度阅读”?每周(或者每天)应该用多少时间进行“深度阅读”?值得“深度阅读”的书目有哪些等。同时,还必须形成“做完作业再读课外书!”“不管怎么忙,每天一定要挤出时间来看一定时间的书!”“不动笔墨不看书!”等约定。让这样的契约,成为孩子以后阅读准则。
  二、主动阅读,老师和家长扶助下的“深阅读”
  1.老师给予扶助
  (1)文学鉴赏课——好书推介。老师的推荐和介绍对孩子课外阅读什么样的书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和介绍怎样的书籍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推介由教科书的选文拓展开去的经典作品,比如由《卡罗纳》引出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由《冬阳·童年·骆驼队》引出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由《祖父的园子》引出萧红的《呼兰河传》,由《刷子李》引出冯骥才的《世俗奇人》等。二是推介中国古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史记》《左传》等。三是推介近现代我国著名作家写的经典作品,比如叶圣陶的《稻草人》、徐光耀的《小兵张嘎》、曹文轩的《草房子》等;四是推介一些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如高尔基的《童年》、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推荐介绍时,可以从人物故事入手,可以从语言风格入手,也可以从书籍影响入手,还可以从片段欣赏入手。
  (2)读法指导课——方法建议。怎么样进行有效的“深阅读”?老师可以通过班级读书会向孩子建议一些阅读的方法,比如可以采用“边读边划好词句”“边读边写一写注释”“先看再回读品味”“读一读,背一背”等方法,也可以采用“与同学共读一本书”“与老师共读一本书”“与家长一起阅读”等形式。
  (3)阅读小竞赛——榜样引领。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共读一本书”活动之后,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小型的“阅读小竞赛”,评选出“阅读小能手”。比如读完了《三国演义》之后,我们进行一个“三国知识擂台赛”,评选出几个班级“三国通”。同样,也可以进行“水浒知识擂台赛”“史记知识擂台赛”等,评选出“水浒通”“史记通”。这一个个“××通”将进一步引领孩子们深入阅读,有效阅读。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阅读成果展示,把同学们在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成果展示一下,如看看谁读书时划了好词佳句,谁在书本上写了自己的阅读批注,谁积累了优  美语段,谁阅读了大量的经典书籍等。在这些展示过程中,不仅让大家明白了如何进行深度阅读,而且推选出的榜样有助于引领同学们下一步的行为。
  2.家长给予扶助
  (1)与老师沟通——掌握信息。在引导孩子进行“深阅读”的过程中,家长与老师的沟通也非常重要。沟通些什么呢?比如某一个时间段中,其他的孩子正在看一些什么书?自己孩子的看书习惯和方法是否恰当,是否需要改进?近段时间老师对课外阅读有什么建议……家长掌握了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加有效地引领孩子进行“深阅读”。
  (2)“我”的阅读史——故事教育。家长可以在平时聊一聊自己的阅读史,比如哪一部书对自己的一生影响大,哪一部书的内容现在还记得,哪本书中的哪个人物非常有意思等。也可以聊一聊自己以前无书可读的往事,或者怎样偷偷地在书摊上看书的故事。相信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也可以促进孩子主动地进行自己的“深阅读”。
  (3)共读一本书——亲子阅读。孩子对于比较厚重的书籍的畏惧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敢拿起这本书开始读,一旦开始读下去,并且进入了故事的情景,应该会有大多数的孩子喜欢读的。为此,作为家长可以做的工作是与孩子先共同阅读一部分,一旦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自己看下去了,就让他开始自己阅读。比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很多男孩子对它并不十分感兴趣,因为它的故事性不强。这时,如果家长坚持给孩子读一部分,读着读着,那文字的魅力、流露的真情一定会打动任何一个孩子,从而吸引他继续看下去,甚至反复看几遍呢!
  三、自由阅读,追求自身发展的“深阅读”
  1.老师可以做的工作
  (1)讲述关于坚持的故事——毅力的伟大。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懈怠的时候,“深阅读”也是一样。在孩子的“深阅读”进入一个懈怠期的时候,作为老师应该采取办法继续燃起孩子的信心,激励孩子继续有效地阅读。比如讲一讲有关“坚持”的故事: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下,哪个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有八成。一年过去了,苏格拉第再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最后成为古希腊另一个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明白:世间最容易的事就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够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2)办个“好书交流会”——好书有很多。一段时间的“深阅读”之后,我们可以办个“好书交流会”。既然是“好书交流会”,就必定是自己主动阅读、自由阅读之后并且有了一定心得的书。在交流前,孩子们需要更认真、更深入地阅读,才能说得出一些交流的心得。在交流中,孩子们又必须很认真地总结,很详细地阐述,这又是对书籍的一次总体思考。同时,不同人的交流又让大家看到、听到了更多的好书,可以供自己在以后挑选阅读。
  2.家长可以做的工作
  (1)带孩子去图书馆——办张图书借阅卡。休息日,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或者为孩子办理一张图书借阅卡,让孩子自由地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自由地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
  (2)营造一个好环境——看似无为却有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家人的行为、家里的布置等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阅读也是一样的。为此,家长可以做的是把一些低幼时期看的书籍收拾起来,锁进柜子里。书架上、沙发边等放一些适合孩子近阶段看的书籍,书中有意识地夹上一支铅笔。这一些看是不经意的行为其实都会悄悄地影响着孩子的阅读深度。
  记得有一位语文教学专家曾经说过:“孩子的课外阅读是需要指导的!”确实,作为老师(或者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爱不爱读书,还要关心孩子能不能读书。特别是小学高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有能力也有必要在课外阅读上做一些深层次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老师和家长,能够在读本的选择、环境的营造、过程的关注等方面为他们铺路架桥,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走向能自主阅读、有深度思维、善积累运用的“深阅读”。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呈现出重要的辅助作用,做好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省“领航杯”优课评比一等奖的教学课例,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 信息技术 有效性  近年来,信息技术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已经被广大英语教师认可并应用到
【关键词】思维 活动 素养  教学是开“窗”,而不是围墙。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让学习真实发生。我从课后思考题人手,努力从下面的三个方面来体现对《钟表与星期》一课的理解。  一、转换角度——开智慧之“窗”  创新来自打破、重立,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本课开始,我以有悖于常规结果的算术引入,8 5=1,6 6=0,2-4=10,这样的算式对吗?学生在怀疑、思考、顿悟中突破认知疆域,打开认知视野,帮助
[摘要]孔子云“诗言志”。传统上,作文教学与评改通常依据课本习作安排,以写作者自我为中心,从写作者自我出发,指导学生写什么,如何写,所谓“我手写我心”。而本文则在作者个人课题研究及课堂实践的基础上,依托接受美学及“读者意识”相关理论,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习作1、2”的习作评改环节进行全新的策略探讨,具体策略包括:颁奖引领,确立文章拟题的读者视角;换位思考,强化现场感、交流感,深化读者意识;视角
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与发展,关于心理活动课的模式与类型的研究与实践也越来越丰富。探究式心理活动课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体验为主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探究活动,重新评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调整认知与增进因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潜能。  借鉴探究性学习“提出问题、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推动情感目标的达成,本文以六年级下册Unit 8 Ourdreams Period 4 Checkout time的教学为例,探讨通过教材开发、资源整合、课堂活动设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教材 网络资源 活动设计 情感体验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摘要】画图策略的价值,不仅可以体现为由“不会”到“会”的转变中,也可以体现在由“自己懂”到“别人都听懂”的提升中。如此,画图将不再可有可无。几道变式,从易到难的过程,丰富了学生策略的体验,学生独立应用策略分析并解决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理解,体验成功,感悟策略的价值。  【关键词】顺应环境 理解儿童 解决问题的策略 示意图  东京有这么一个人,木村先生,他的餐厅招牌菜是“木村先生的苹果汤”。这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一、活——做一个“活泼泼”的读书人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而知识的获得与阅读是分不开的。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朱熹指出:“书读百遍,其义
自2012年,江苏省便开始使用最新新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与牛津小学英语相比,之前的part A、B、C、D、E、F、G等板块换成了按照活动板块的结构和形式的设计,每个单元由story time、fun time、cartoon time、letter time(三年级上册)、sound time(三年级下册)、culture time(从五年级上册开始)、grammar time(从六年级上册开始
“生本教育”的提出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方式。而其中所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观深深地触动了我。这些感触促使我阅读了有关“生本教育”的系列文章,对“先做后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生本教育操作有了更深的认识。“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它会让我们品味课堂上师生和谐相融、智慧互动的
【摘要】红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革命,是中华民族最喜欢的颜色。“中国红”既表示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事物,又指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教师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师生兴趣能力出发,以“中国红”为研究主题,展开系统研究和实践,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价,通过搜集事物、查找资料、经典阅读、主题活动、课外拓展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传统教育,从而加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