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爱是旭阳,照耀着黑暗的大地;母爱是明月,在漆黑中,为人指路;母爱是大地,像大地一样,默默地奉献着自己。”教师和学生在班级里犹如妈妈和孩子,是每一次班级活动中的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教与学活动中的直接承担者。这种活动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师生双方各自动力系统和认知系统的水平,也决定于两大系统之间的协调和互动,由于班级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室内文化课,而是有着相当的开放性、互动性和突变性,如果活动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人际交往不尽人意,就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和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所以,建立和谐的人际互动关系对于我们开展的一系列班级活动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要让学生在班级里有在家的感觉,老师就是他们的妈妈一般。在班级活动里应充分把握班级活动的特殊性,注重寻找教育契机,讲究感情沟通技巧,有效地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教师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历史文化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基于班级活动的特殊性,教师除了作必要的引导外,还要手把手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与学生共同做游戏、组织竞赛、大课间锻炼活动等,这就要求班主任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学识外,更重要的是应当拥有高尚的人格。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其魅力是巨大的,其感染力是强烈的,教师高尚的人格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敬仰之情。在日后开展的班级活动,这种楷模式的情感将迁移到学生中,学生对班级集体活动就老师高尚的品格一样,影响着每一个学生。
二、尊重学生是建立师生积极互动的前提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社会的较高评价和赞许,在尊重和赞许中能使人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满足,使人获得成就感和尊重感。在班级活动的人际交往中,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充分民主的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另外,在活动中,当学生表现好时,用掌声、手势、微笑、赞扬给予鼓励,马上可以起到活跃气氛、增强学生的自信、以及怡乐于学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就是爱,这种爱带来的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对教师的爱,对活动的向往,这就是一種积极的互动。当然,老师对学生的反应也需要有热情和积极的配合,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表现欠佳而失去关注,也没有因为自己表现优异而冷落其它同伴。这样,师生间、生生间的情绪才能和谐地得到更深交融,彼此相互尊重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尊重别人的品格得以形成。
三、相信学生是师生积极互动的条件
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不仅会促进教学相长,而且能够提升感情的热度,使民主的师生关系得以充分发展。教师在平时就要加强沟通,并注意沟通方式,把握沟通时机。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更多地与其交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要相信学生有自我发展的欲望和能力,并努力为学生提供释放才能的空间,在班级里创设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通过师生合作体验快乐,从而发展他们的个性,发挥其创造才能。在每一次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地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项目和内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在分组活动时,教师要尽量把分组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改变平时固定的位置,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教师可以作为学生邀请参与其活动的对象。在这种小驵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动促进的力量。由于老师的参与,巧妙地运用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尊重其主体地位,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有时间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在这样的活动组织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权衡分配,协调合作,既满足了活动的要求,也促进了同学关系的和谐。
五、让“困难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形的情感纽带,没有爱就没有心灵相通,没有情感融洽。教师爱学生就要把欣赏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让更多的孩子从中感受到殷切的期望。教师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共同提高。在班级活动中,我们要经常鼓励沟通能力不高的“困难”学生。孩子的心灵纯洁无瑕,他们渴望进步,渴望老师关注的目光,渴望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已的长处,即使那些品行和综合能力很不好的孩子,因此,除了關注那些活跃的优等生外,更应该关注那些“角落”里自卑的学生,要用真挚的爱去感动他们,多给他们提供一些练习和提高的机会,发现和挖掘孩子的潜力,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帮助他们树立前进的信心。学习“困难生”得到关注和提升,班级进步的面就更加大了,被老师关注的他们,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迎难而上攻破难关,他们这种难中求进的品格,对他们的影响意义是深远甚至惠及一生的。
六、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领头羊和当家意识
新课程标准注重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活动课也是这样,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活动教学模式,教师的活动不再是固有的“训练式”,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新、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在组织形式上也可以让学生轮着做主持人或负责人,领队指挥或带领小组参加竞赛等。通过这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鼓励孩子当集体活动的领头羊,培养他们的当家意识,使学生逐步成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人。
总之,只要我们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形成积极的互动,将会对学生健康、规范、向上的品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教师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历史文化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基于班级活动的特殊性,教师除了作必要的引导外,还要手把手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与学生共同做游戏、组织竞赛、大课间锻炼活动等,这就要求班主任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学识外,更重要的是应当拥有高尚的人格。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其魅力是巨大的,其感染力是强烈的,教师高尚的人格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敬仰之情。在日后开展的班级活动,这种楷模式的情感将迁移到学生中,学生对班级集体活动就老师高尚的品格一样,影响着每一个学生。
二、尊重学生是建立师生积极互动的前提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社会的较高评价和赞许,在尊重和赞许中能使人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满足,使人获得成就感和尊重感。在班级活动的人际交往中,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充分民主的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另外,在活动中,当学生表现好时,用掌声、手势、微笑、赞扬给予鼓励,马上可以起到活跃气氛、增强学生的自信、以及怡乐于学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就是爱,这种爱带来的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对教师的爱,对活动的向往,这就是一種积极的互动。当然,老师对学生的反应也需要有热情和积极的配合,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表现欠佳而失去关注,也没有因为自己表现优异而冷落其它同伴。这样,师生间、生生间的情绪才能和谐地得到更深交融,彼此相互尊重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尊重别人的品格得以形成。
三、相信学生是师生积极互动的条件
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不仅会促进教学相长,而且能够提升感情的热度,使民主的师生关系得以充分发展。教师在平时就要加强沟通,并注意沟通方式,把握沟通时机。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更多地与其交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要相信学生有自我发展的欲望和能力,并努力为学生提供释放才能的空间,在班级里创设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通过师生合作体验快乐,从而发展他们的个性,发挥其创造才能。在每一次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地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项目和内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在分组活动时,教师要尽量把分组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改变平时固定的位置,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教师可以作为学生邀请参与其活动的对象。在这种小驵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动促进的力量。由于老师的参与,巧妙地运用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尊重其主体地位,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有时间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在这样的活动组织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权衡分配,协调合作,既满足了活动的要求,也促进了同学关系的和谐。
五、让“困难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形的情感纽带,没有爱就没有心灵相通,没有情感融洽。教师爱学生就要把欣赏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让更多的孩子从中感受到殷切的期望。教师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共同提高。在班级活动中,我们要经常鼓励沟通能力不高的“困难”学生。孩子的心灵纯洁无瑕,他们渴望进步,渴望老师关注的目光,渴望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已的长处,即使那些品行和综合能力很不好的孩子,因此,除了關注那些活跃的优等生外,更应该关注那些“角落”里自卑的学生,要用真挚的爱去感动他们,多给他们提供一些练习和提高的机会,发现和挖掘孩子的潜力,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帮助他们树立前进的信心。学习“困难生”得到关注和提升,班级进步的面就更加大了,被老师关注的他们,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迎难而上攻破难关,他们这种难中求进的品格,对他们的影响意义是深远甚至惠及一生的。
六、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领头羊和当家意识
新课程标准注重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活动课也是这样,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活动教学模式,教师的活动不再是固有的“训练式”,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新、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在组织形式上也可以让学生轮着做主持人或负责人,领队指挥或带领小组参加竞赛等。通过这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鼓励孩子当集体活动的领头羊,培养他们的当家意识,使学生逐步成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人。
总之,只要我们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形成积极的互动,将会对学生健康、规范、向上的品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