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年前的珠江赠别墨迹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roc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干痛离别,愁绪各心伤。友谊兼师谊,他乡是故乡”。两百年前的珠江边,岭南文士陈昙、陈大经等人,在此送别江西名士袁献祚,这份嘉庆九年(1804)戋戋七折页的题赠墨迹,不仅是友谊兼师谊的见证,在墨迹的背后,更可复原嘉庆初年岭南文人集会的艺林雅事。
  
  笔者近期得到一件清嘉庆九年(1804)的书法册,戋戋七折页。页周略略磨圆,尤见岁月之迹。册内偶有虫蛀,幸未及字。封面题“共柒页,绳夫(?)识”一语,不知何人。视其墨色,也已颇为古旧。
  册页是六位友人珠江赠别的手书墨迹:番禺陈昙词一阙,番禺陈大经文一则,还有此时寓居广州的福建同安籍陈性、陈标、林凤池三人诗各一题,另受赠者袁献祚诗一首。这件册页由袁献祚带回江西。此后,几经风尘如何辗转留存下来,笔者无法想象。只是在这些朋友依依作别的207年之后,册页重出于江西景德镇,后为笔者所得。
  袁献祚在友人墨迹之后,落笔题下一诗:“江干痛离别,愁绪各心伤。友谊兼师谊,他乡是故乡。梦为蕉覆鹿,道在路亡芊。岂效穷途哭,从来阮藉狂。”诗后有识语:“嘉庆九年三月十又三日,舟发广州,诸友作此册见诒,以为归舫之佐。予因作留别一首以答之,且书于后。诸友其感慨系之耶?袁献祚并识。”识语旁钤朱白文“赣袁献祚”、朱文“观我生斋记”二印。袁献祚,字永伯,他在广州期间参与文人酬酢的痕迹,梁廷枏《圆香梦杂剧》中的《江右袁献祚永伯题词》算是一例,此外,黎简作于辛丑、壬寅即乾隆四十六、四十七年间的山水扇面上钤有“袁献祚印”、“永伯鉴赏”二印,想必也是他岭南的题鉴。古籍拍卖场所见的《铁纲珊瑚》乾隆间刻本有“赣袁献祚”一印,与册页上的用印相同。如此而已。至于同安籍陈性、陈标、林凤池三人,更无从得知生平一二。
  事本至此而止,笔者考据的癖好使然,设法找到了陈昙《海骚》的复印本。在这部陈昙的诗集中,有友人酬答、以及一些雅集的记载,可以稍稍复原当年的情景,否则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或将难以理清了。
  聚会的主角陈昙(1784-1851年),字仲卿。此人天姿颖异,然科场不利,晚岁仅以贡生署澄海教谕。广东布政使曾宾谷(燠)开阁礼士,陈昙受知最深,因而扬名岭海,成为嘉庆、道光年间岭南文坛艺苑的名家。他题赠的《沁园春》词后有款识:“沁园春词一首奉送永伯词兄返里,陈昙初本。”下钤朱白文“桂阿生”一印。词上片云:
  相送江干,平生知己,浊醪一杯。念高堂老母,门闾久待,穷途游子,怀抱难开。夙契诗书,千秋大业,七尺闲身何有哉。到家日,看吴头楚尾,几处尘埃。
  陈昙《海骚》有嘉庆末年刻六卷本。此词未入集。后又有《感遇堂诗集》八卷、《感遇堂外集》四卷,咸丰二年刻本,《外集》否录有词作,此词是否录于集中,不得而知。
  此词写一种离怀,两心相知。上片送别,却从“高堂老母,门间久待”落笔,颇出新意。下片以“人生天地安排”相宽解,且复以“订车笠,待长安陌上,相见天涯”励志。《海骚》经曾宾谷选定,集中未见两人唱酬之作,别后陈昙却屡赋念怀之诗。《海骚》卷二《怀袁大明经献祚》有“不敢恋春余,吾今信索居”句,就作于嘉庆九年送别的这个月。之后,两人互通音问,信息的传递往往见于卷三《题袁明经献祚一亩宫六事图》、《袁明经献祚来书求予作生墓铭》(笔者按:诗中注“君好作书而不师古”,视袁书墨迹,信然),以及卷五《寄袁明经献祚》、《怀人绝句五十首》。两人曾相约广州再聚,以《寄袁明经献祚》(嘉庆十八年作)诗有“闻道能来殊未来,三年盼断郁孤台”句,但直至嘉庆二十一年,集中没有相见的记录。至于最后是否旧雨重逢,“长安陌上,相见天涯”,以《感遇堂诗集》笔者无缘得读,不知究竟。又从《题袁明经献祚一亩宫六事图》知袁献祚为贡生,诗有“故园何在七鲤镇,一亩之宫移入郡”句,知为赣州七鲤人。册页的转让者清楚来路,称袁献祚在吉安、万载一带为小吏,最后落脚于景德镇,笔者认为此说与贡生的身份大体相符,可以采信。
  陈昙“擅长书画,所作花卉颇有风致”。汀州伊墨卿于嘉庆四年任惠州知府,粤中习书者,几乎无人不受沾溉,而陈昙尤为高第子,这些见于广东清代书法史的有关论述。陈昙书画的存藏,笔者未查到拍卖纪录,至于深锁何处博物馆,不可踪迹。此词稿墨迹是师从伊墨卿后的初期之作,已显然可见影响之迹。伊《留春草堂诗钞》有陈昙跋,记自辛酉嘉庆六年“以诗受知吾师伊墨卿先生,始执贽于其门”。次年伊罢郡,遣军台,至嘉庆八年蒙恩放还,在省垣盘桓年余,“昙过从受业,辄忘昏晓”。伊秉绶诗轴上有题识“陈仲卿索题梁子春藏书图”(诗见于《留春草堂诗钞》卷五),书法册页题款有云:“仲卿仁弟秀才送予至丰湖,濒行,出此册属书近句。秀才所著《海骚》乃足示后人,予别来所作只如此,亦可笑已。即将远游,聊当闻声。嘉庆壬申初春,秉绶记。”伊的诗集又有《望罗浮同陈仲卿,时方尊之日粤岳建祠焉》、《与陈仲卿游丰湖》诸作,《海骚》中也多有敬赠、怀想之作,可见两人招邀游历的情形。
  举人陈大经也是值得留意的人物。他的赠文同样以宽慰为主调。文献极少有关此人的记载笔者按:岭南大儒陈澧父亲陈大经不知是否此人?更无论其书法了。他是陈昙的总角交,见《陈孝廉大经》诗“子常总角交,风骨迥殊俗”句,长大是情谊笃厚的朋友。嘉庆十七年,陈大经病逝,陈昙为撰行状,《寒夜追悼陈孝廉》诗“何日经过埋骨地,只鸡斗酒相哭临”句可谓情深入肌骨。《海骚》集两人互为主客,呼朋唤友,往来倡酬的篇什极多,不再详述。
  同安陈标是陈昙的从弟,不读《海骚》,是无法联系起来的。卷二《从弟标归里,既登舟,以舟人明日启行,乃复归宿,喜赋》,也作于嘉庆九年。三年后,陈昙又有《口号寄从弟标》诗。陈性是陈昙的从兄,大约一直寓居于广州,直至嘉庆十四年去世。陈昙为之营葬,并题《十二兄性哀词》二首,其中有“与子为群从,相依近十年”句。由此可知,福建同安和广东番禺的陈氏家族,一直是音问不断,来往密切的。这点是区域史地研究者可以留意的资证。
  这一时期岭南文人集会,祭念邝露往往是一个主题,可称自清初传承不替的艺林雅事。陈昙极慕邝湛若风雅,颜其居日“邝斋”,又以《峤雅》而题己集《海骚》,视邝露手迹、故物更是痴恋不已。黄姬水刻汉苟悦撰《前汉记》一书,曾是湛若旧藏,陈昙得之,珍若拱璧。此书前有伊秉绶借观题记。每逢邝露生日,陈昙多主文会。届时尽召文友,悬邝露抱琴画像,并以湛若曾藏琴作供,这在诗集中留有款款情深之叹。徐信符《广东藏书纪事诗》述冯龙官“绿野草堂”一则云:“嘉庆八年,于湛若生日,与陈大经、陈昙辈泛舟珠江,设画像而祭之。”此时,册页上的几位都在广州,或许也是雅集的泛舟客吧。
其他文献
香港求知雅集副会长、万玉山房董事长叶伟特先生是香港人,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接触玉器收藏,虽然身处玉器收藏世家的叶伟特最初对玉器生意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随着自己对这一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领域的不断了解,玉也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于玉器尤其是古玉器的鉴赏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收藏·拍卖》:您开始接触玉器生意是先从鉴定开始的吗?  叶伟特:那时候也没有特意去学习鉴定,家里人说从小你也接触了
期刊
此印乃清末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先生之旧藏。  新莽“执法护共(供)印”。图1、2为实物照片,图3为泥蜕,图4为印蜕。纵2.4厘米、横2.3厘米、通高2.4厘米。正方形印面,龟纽,质料青铜。印文五字竖式作三行排列,每行两字,印文中最后一字“印”字独占一行。印文中“执法”:执行法令,古代也比作执法的官吏。汉王莽时改“御史”为“执法”。后赵石勒称王,厘定官制,以张宾为大执法,总朝政;别置宫门小执法,掌柬议。
期刊
在2010年12月16日深夜的上海朵云轩拍卖公司《名家小品专场》拍卖会上,有一幅吴湖帆的水墨小品镜心《潇湘图》,引起了众买家堪称“血战”的艰苦争夺。此图的尺寸仅为22厘米×26厘米,约合0.6平方尺,是画在一张“角花笺”上的水墨小品。所谓的“角花笺”,是一种将图案印在左下端的笺纸。吴湖帆用“米家山水法”写云山、树丛、堤岸、水榭,逸笔草草,墨分五色,云烟空濛,纯粹一种文人画的笔墨韵致。图右上小楷题跋
期刊
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在藏传佛教寺院,法物、法器、佛塔和藏、蒙民居、服装、哈达、地毯以及绘画作品中,多以此八种图案为纹饰,以象征吉祥、幸福、圆满。吉祥八宝是藏族绘画中最常见而又富于深刻内涵的一种组合式的绘画精品。大多以壁画的形式出现,一般绘于寺院经殿门廊和两侧壁面、殿堂幔帷、帷帐之上,也有少量雕塑。藏语“扎西达杰”就是八宝吉祥的意思,它由八种象征吉祥、圆满、幸福、智慧、财宝的标志性图样组成,这
期刊
走进瑞士小首都里的美术园地漫游克利充满音乐与诗的绘画世界    瑞士联邦小巧玲珑的首都伯恩,仍然保持着中世纪美丽幽静的面貌。19世纪初时,以收藏克利和荷德勒绘画而闻名的伯恩美术馆诞生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前来观赏。以国家赠予的作品为契机发展成为世界级美术馆  瑞士的首都伯恩保留着中世纪的面貌,市内到处绿意盎然。从伯恩火车站下车步行约5分钭左右,便可看见一座位于荷德嘞大街上的庄严建筑,它就是
期刊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的传承人高兆华先生,从事玉雕工艺40多年,他不但掌握了全面的传统玉雕手法,更通过吸取各种技法之长不断探索新型玉雕工艺。本刊特别就玉材特质、雕琢技法演变与革新对话高兆华先生,为读者解说独属玉器的工艺价值。    《收藏·拍卖》:玉材有哪几类?  高兆华:按国家标准玉材分为硬玉、软玉两类,它们主要通过化学成分及密度来区分。硬玉事实上只指缅甸翡翠,其他所有玉石包括和田玉、黄玉
期刊
何耀光(1907-2006)为香港著名建筑实业家、慈善家、收藏家。1952年任香港建造商会主席。其热心公益,于教育事业及老年人福利事业贡献尤多。而何耀光先生律己甚严,个人之道德修养和立身处世,亦足为一代楷模。这种人生观成为其收藏取向上最重要的指导理念,曾谓:“余性爱搜蓄书画,但于取舍必以人品为第一义,苟其人节亏品恶,其书画纵精妙绝伦,亦弗取也。”故至乐楼的收藏,都是向来备受推崇的清节之士的翰墨遗芳
期刊
编译:梁卉莹    2011年2月18日,由sarah Coffin策划展出的名为“固有的风格:梵克雅宝的珠宝珍品展”开幕,这个展览在美国Cooper Hewitt国家设计博物馆举行,一直延续到6月5日,展出超过350件展品,包括了珠宝、钟表、时装以及梵克雅宝公司的各种小玩意儿。这些东西许多都出自收藏机构,如梵克雅宝博物馆,也有许多是出自美国的藏家,也有许多公司内部的珠宝设计效果图、出版物等。它们
期刊
年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富有民族、民间特色的画种,是为了迎合人们欢庆年节装饰环境的需要而制作的。它流行于民间,深入到社会底层,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朴实优美的风格和浓郁的乡土色彩。在过去相当时期内年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认为民间艺术低级粗俗,而不能和宫廷、士大夫文人的艺术比肩而列,但是它在广大民众中却受到热烈的欢迎,每逢年节从门户到住室必装饰年画。年画具有浓郁的民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其创作者是生活在城
期刊
英国艺术展(British Art Show)被认为是最具野心和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英国艺术展。由海沃德艺术机构(Hayward Touring EXhibitions)组织举办,展览每五年举办一次,并在英国的4个城市巡回展出,其目的是呈现英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状态。首届展览可以回溯到1979年,当时展出了112位艺术家作品,吸引了近八万名观众。  本次策展人汤姆·莫顿(Tom Morton)与丽莎·勒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