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乡村教育中教师待遇问题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民主政治到文化产业,从经济实力到体制机制改革,从各行各业到民生社会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人民的切身体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满足。但越是到了改革的深水区,越是我国这艘巨轮破浪前行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与阻力也就越多,这就需要有更为敏锐的洞察力与未雨绸缪的措施予以关注,否则,对于社会积压与新产生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科学的认识与解决,只会是积重难返。作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教育事业犹当如此。而其中关键性的一环,乡村教育中教师的待遇问题尤为值得关注。
  在城乡阔步前进之际,二者之间的平衡状态被逐渐打破,反映在乡村教育中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硬件教育资源分配的持续拉大,二是教育人力资源的流动不平衡。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与资本等生产要素大量涌向城市,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可以说城市集合了我国社会的主要资源。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在新一轮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人口回流的倾向,即东部向中西部逆流,城市往乡村转移,但由于乡村教师的待遇基本满足甚至无法满足基本生活支出而选择“逃离”,以及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教师老龄化、教师队伍断层、教师流失严重等诸多社会问题跃然纸上。如此,非正常的单向性的教师队伍流动对乡村基础教育事业,以及新农村建设等各方面是起着消极的影响的。面对失去平衡的教育资源的不合理流动与配置,如何有效改变现状则变得相当重要了。
  面对这样新形势下的严峻形势,如何吸引人才,把人才队伍流向广大的农村从事教育事业?更关键地,如何留得住這些人才并长期扎根于乡村基础教育?相较于“引进来”,更要在“留得住”层面下功夫。
  有媒体报道,某“90后”西部乡村小学教师,带领36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四五年来,她既当班主任,又当校长。她的同龄人外出打工,一年到头总能存下两三万元,但她只有近千元的月薪。老公多次劝她更换工作,甚至提出了“离婚”。像她这样怀揣梦想奉献基层教育的老师,只是中国这片广大乡村教育队伍中的一个缩影。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像很多“感动中国”的平凡人物一样,太多的基层乡村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守着,用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培育祖国未来的事业。梦想实现了,是否更应该有物质保障作为支撑?是否更加有尊严得从事这一伟大的事业?否则,一颗炙热的梦想之心的温度在拮据的生活面前会逐渐变凉。梦想的火花需要在生活的尊严里保持着星星之光。
  基于此,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较为全面地关注了乡村教师的待遇与福利问题。
  1、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继续给予综合奖补。
  2、各地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
  3、在现行制度架构内,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
  4、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5、各地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
  毋庸置疑,中央已经将这一社会问题考虑在内,并且不断完善相关奖励政策,推动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必须注意到的是,相关奖励促进政策应该是否可以有更大的力度。在城市中,由于消费水平等的影响,城市工资水平高于乡村。但在乡村教育这一特殊事业中,步子是否可以迈得更大,力度是否可以更强,是否可以尝试补偿机制,更大限度的提高乡村待遇水平,让乡村教师沉得下心来,留得下脚步,全身心投入都教育中去。
  马克思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收入是民生之本,物质层面的满足对追求更高的事业奠定着基础。进一步地,在发展层面上解决乡村教师的后顾之忧。也有人会说教师应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是的,毫无疑问,教师在从事教育这一公益性的事业,需要的是一颗奉献之心。但在新形势下,来自家庭的、社会的等各方面的压力,在基本生活条件都不能较好满足的现实中,仅凭一颗热心或者爱心,何以将自己奉献到教育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特别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教育关乎民族的未来,教育的真正进步在于整个教育的和谐发展,任何一块短板都会对教育事业的进步产生负面影响。基层乡村教师的新状况值得更多持续的关注。
其他文献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2017年毕业生典礼上的致辞以“吃亏就是占便宜”为主题,跟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获得了满堂喝彩和微信朋友圈迅速转载。他提到“价值观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随时随地在影响我们的行为。特别是当你要做出重要抉择的时候,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就会被唤起。”“一个国家,年轻人的价值观是最宝贵的财富。”而当今学生价值观迷失的问题是极具普遍的,例如崇尚金钱、权力、世俗生活的成
期刊
【摘要】:离合词是汉语词汇中的一个特殊词类。它们可分可合,语法地位特殊。离合词在现代汉语中为数众多,其特殊性的研究在汉语习得、汉语教学和汉语词语检索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离合词的性质、分类、成因和离合的依据四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  【关键词】:离合词;性质;分类;成因;依据  一、离合词的性质  离合词的性质的确定,也就是确定它是属于词还是短语,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第一
期刊
【摘要】:各种类型的志愿者是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引入志愿者服务,既可以提高读者服务质量和公共图书馆的知名度,还能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鉴于此,文章重点就图书馆如何开展志愿者服务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研究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生活富足的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满足大众对文化知识的渴求,许多城市都新建了
期刊
【摘要】:四川,古称:“巴蜀”,位于中国西南,一代代巴蜀人在这里孕育了灿烂的巴蜀文化,四川不仅拥有古蜀国文化、南方丝绸之路、川剧、四川方言等文化,而且四川更是中国茶道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底蕴丰富的茶道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而在这片茶道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地上,巴蜀茶道一直都是那颗熠熠生辉的太阳。巴蜀茶道从西汉开始盛行,而如今到现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丰富与变迁。  【关键词】:巴蜀;茶道;茶
期刊
【摘要】:老舍,作为城市庶民文学的代表,广大人民的艺术家,聆听下层心声的老者,用他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五光十色的市民王国。先生那诙谐爽朗的语言,不留情面的批判讽刺,满怀忧虑的情怀让读者印象深刻。樊骏曾称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幽默,就没有老舍,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与地位。老舍以文章为武器,以幽默的语言方式着文化批判和民族性问题,以冷静的态度审视着西方资本主义
期刊
一、【摘要】:语言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语言学习者想要学好一门语言,不仅要靠孜孜不倦的努力,还要通过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学习效率。从大量的语言学习的实践中,我们知道,语言学习环境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英语学习中,只记单词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融入语言学习环境,才能全面提升一个人的英语水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本文详细分析了语言学习环境对语言学习者的几个重要
期刊
On the early morning of the very day when the lass is to get married, she ought to circle three times, in a wedding gown, around the central pillar of the Tibetan house possessed by her parents, and i
期刊
【摘要】:阿尔托市从芬兰走向世界的建筑家,他的建筑集理性与浪漫于一体,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当时现代建筑运动的背景之下,他依然保持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向世界阐述了有芬兰特色的的现代主义。本文将探寻阿尔托的建筑语言,解读这位享誉国际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关键词】:阿尔托;建筑语言;地域性  阿尔托出生于芬兰的科塔涅( Kuortane),他是芬兰的现代主义建筑家和设计家,被称为“北欧的现代
期刊
【摘要】: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所作的一项重要贡献。而利用青檀树皮配沙田稻草为原料的宣纸制造,在我国更有悠久的历史。宣纸作为纸类家族中的一员,有“纸寿千年”的美誉。如今,在安徽省泾县境内宣纸的制造工艺被完整地保留下来。笔者于2016年7月初对安徽泾县的宣纸加工技艺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泾县造纸的现状与发展。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宣纸的制造工艺历史
期刊
【摘要】:在当下,“媚俗”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文艺范畴。可以说媚俗在当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在文化、艺术和社会等领域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关键词】:媚俗;词源学;  一、“媚俗”的词源学辨析  1.1“媚”与“俗”的汉语词源学分析  在《说文解字》中“媚”字被释义为“媚,说也。从女,眉声。”这里的“说”通“悦”,有取悦之感。《大雅》毛传曰:“媚,爱也。”如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