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经常有媒体爆出新闻,说某某老师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了;某某学生因成绩太差被某某学校和某某学校像踢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某某学生因不能承受压力之重而服毒自杀云云。听了之后不免心情沉重,感慨万千。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应试教育下的必然产物。“素质教育”提了好几年了,很多教育专家学者都曾纷纷撰文大谈教育改革,大谈素质教育,列出了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指出了素质教育势在必行。然而,事实上还是应试教育在唱主角戏,我想其根本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两点:
一、就在于社会大的环境没有改变
社会大的环境没有改变,也就是社会的考试制度没有改变。目前,国家招募人才还是依靠高考成绩这一旧的、传统的模式为主渠道。高考科目引领着教育的方向,左右着人们的思想,禁锢人们的行为。虽然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各类大、中、小学校也在摸索中践行着素质教育,可以说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减负、二课堂、兴趣小组、露一手、文化早餐等等这些措施其实火了一阵,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但谁又敢说这不是形式的、表面的或者说是应付的呢?当减负风、二课堂风吹过之后,人们(领导、老师、学生、家长)又重新认识到了自己的前途或者说是命运还掌握在高考那几张试卷上,最后还得以考试分数论成败。看哪个学校办得好要看它的升学率,看哪个老师教得好要看他的教学成绩,看哪个学生优秀与否也要看他的学习成绩。学校、老师、家长都是把考试分数做为评价、奖励的标准。这种意识上的功利性,不自觉地迫使素质教育得不到具体的实施。不改变考试制度这一大的社会环境,就谈不上素质教育。考试方式,考试科目不改变,任何为素质教育所做出的努力都是表面的、片面的、缥缈的,甚至是徒劳的。其实质还是应试的教育。
二、人们对素质教育没有明确的概念,对素质教育还停留在朦胧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之中
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也曾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层次上对素质教育概念的一种规定,这一规定把素质教育与其他种种不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区分开来了。教育部虽然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总体目标、大的方向,但却没有提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它是一个广义的、笼统的概念。对于“素质教育”中的“素质”究竟包含哪些素质没有清晰的、具体的解释,也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所以,实施起来就找不准方向,摸不清思路。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有些素质与考试科目有关,有些素质是不能通过一张试卷就可以衡量的。与考试科目有关的素质教育实施起来就比较容易,例如文化科学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是能够通过一张试卷来衡量的,人们对这一发展目标就比较明确,所以,能够引领人们自觉地努力去实现这一目标。那么,与考试科目无关的素质教育实施起来就比较困难,例如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等是不能通过一张试卷来衡量的,人们对这一发展目标不够明确,所以,不能引领人们自觉地努力去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教育部门必须制定出一套明确的、合理的、完善的评价机制,素质教育才能够从迷雾中走出来,步入正轨。
我想,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只要我们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危害性,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必行性,我们总会找到可行的方法的。譬如:高等院校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对于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或者对某一学科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学生破格录取(当然要以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前提。以前有过这样的例子,如韩寒、刘璇等。但这还没有成为一种制度),或者干脆将体育项目、音乐项目、美术项目等有选择地纳入到高考科目中去。只有从根源上改变人们的观念,素质教育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走向阳光大道。
(作者单位:132316吉林省磐石市吉昌中学)
一、就在于社会大的环境没有改变
社会大的环境没有改变,也就是社会的考试制度没有改变。目前,国家招募人才还是依靠高考成绩这一旧的、传统的模式为主渠道。高考科目引领着教育的方向,左右着人们的思想,禁锢人们的行为。虽然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各类大、中、小学校也在摸索中践行着素质教育,可以说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减负、二课堂、兴趣小组、露一手、文化早餐等等这些措施其实火了一阵,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但谁又敢说这不是形式的、表面的或者说是应付的呢?当减负风、二课堂风吹过之后,人们(领导、老师、学生、家长)又重新认识到了自己的前途或者说是命运还掌握在高考那几张试卷上,最后还得以考试分数论成败。看哪个学校办得好要看它的升学率,看哪个老师教得好要看他的教学成绩,看哪个学生优秀与否也要看他的学习成绩。学校、老师、家长都是把考试分数做为评价、奖励的标准。这种意识上的功利性,不自觉地迫使素质教育得不到具体的实施。不改变考试制度这一大的社会环境,就谈不上素质教育。考试方式,考试科目不改变,任何为素质教育所做出的努力都是表面的、片面的、缥缈的,甚至是徒劳的。其实质还是应试的教育。
二、人们对素质教育没有明确的概念,对素质教育还停留在朦胧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之中
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也曾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层次上对素质教育概念的一种规定,这一规定把素质教育与其他种种不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区分开来了。教育部虽然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总体目标、大的方向,但却没有提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它是一个广义的、笼统的概念。对于“素质教育”中的“素质”究竟包含哪些素质没有清晰的、具体的解释,也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所以,实施起来就找不准方向,摸不清思路。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有些素质与考试科目有关,有些素质是不能通过一张试卷就可以衡量的。与考试科目有关的素质教育实施起来就比较容易,例如文化科学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是能够通过一张试卷来衡量的,人们对这一发展目标就比较明确,所以,能够引领人们自觉地努力去实现这一目标。那么,与考试科目无关的素质教育实施起来就比较困难,例如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等是不能通过一张试卷来衡量的,人们对这一发展目标不够明确,所以,不能引领人们自觉地努力去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教育部门必须制定出一套明确的、合理的、完善的评价机制,素质教育才能够从迷雾中走出来,步入正轨。
我想,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只要我们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危害性,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必行性,我们总会找到可行的方法的。譬如:高等院校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对于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或者对某一学科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学生破格录取(当然要以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前提。以前有过这样的例子,如韩寒、刘璇等。但这还没有成为一种制度),或者干脆将体育项目、音乐项目、美术项目等有选择地纳入到高考科目中去。只有从根源上改变人们的观念,素质教育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走向阳光大道。
(作者单位:132316吉林省磐石市吉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