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瓷增辉色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ke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由法国每年主办一次。去年,2012年,第十七届展会在巴黎举行,中国有15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及其52件瓷器和海派旗袍的作品参与,主办方为之颁发了展会荣誉证书。
  展会上,来自浙江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毛正聪设计制作的两件龙泉青瓷作品《碎玉》《珍珠梅瓶》特别吸引人,老外纷纷竖起大拇指,操着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连声夸道:“OK,中国雪拉同(西方人称青瓷为雪拉同)……”
  情有独钟雪拉同
  龙泉青瓷是中国制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以瓷质细腻匀柔、色泽青翠晶莹、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著称于世,人们称它为“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
  龙泉青瓷有哥窑、弟窑之分。哥窑厚胎厚釉,色青灰淡雅,釉面呈现纹片“紫口铁足”;弟窑薄胎厚釉,釉面丰润,釉色青翠,光泽柔和,有“绿如青波停不泻”的美誉。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作为中国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之一,于2009年在世界陶瓷界首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毛正聪。
  生长在山沟里的毛正聪,少年时因为害怕蛇和蚂蟥,所以不太敢下地干农活。终于有一天,他背着母亲,偷偷跑到附近一家青花瓷作坊去做了一名小伙计,从此,他与龙泉青瓷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代青瓷艺术大师踏上了成长之旅。
  1955年,毛正聪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学徒招进龙泉瓷厂。50余年陶瓷生涯,毛正聪经历了从艺道路上的艰难坎坷,也体验了探索创新过程中的欢欣喜悦。他练就了一手釉水配方、设计成型、原料加工、窑炉烧成等本领。在技艺与日精进的发展提升过程中,毛正聪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艺术风格,取得了公认的艺术成就,成为龙泉青瓷事业发展中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的代表性人物。
  毛正聪在继承、发展、创新的艺术道路上能够逐步达到一种高、新、美的境界,是他不变的艺术情结和不懈的科学探求的结果,是他作为工艺名家的灵性感悟与实践者的勤奋执着融合的结晶。
  超凡脱俗正聪瓷
  中国陶瓷行业协会会长杨自鹏,在《毛正聪青瓷艺术》一书中评价道:毛正聪的青瓷作品,造型简洁,器形端庄大度,线条流畅明快,釉质细腻莹润如玉,色泽凝重和谐,每一件都彰显着青瓷艺术的美形美色,透射出美的神韵,不禁使人有千峰秀色收眼底、万盏温润传胸间之感,物质的享受和精神的升华都在其中。
  毛正聪在继承仿古的基础上,经过30余年潜心研制,成功烧制了“龙泉哥窑挂盘系列”。他大胆地在挂盘釉面纹片装饰中,应用雕刻手法,使开片与雕刻的图案装饰相结合,别具风韵。他采用阴刻,以明快流畅的线条勾画两尾鲤鱼,烧成后阴线釉厚,似碧玉雕塑,鲤鱼活现在纹片中。他还在釉面上装饰形态各异的人体舞蹈、飞禽走兽、花木植物等抽象型新纹片。
  龙泉哥窑挂盘系列共有8个品种,直径最大的70厘米,最小的为17厘米,其中,61厘米挂盘是哥窑史上最精致的作品,获得全国陶瓷创作评比一等奖。评比时,陶瓷专家张宇智称赞这一作品说:“造型设计美观大方,是龙泉青瓷的首创,显示出中华民族的气魄,具有国际水平。”画家韩美林在评语中写道:“61厘米大挂盘是我国陶瓷史上最有分量的作品。”
  龙泉哥窑挂盘系列参加过香港举办的世界珍品展览。当时展出以50万美元标价,订单纷至沓来。陶瓷行家称这系列挂盘为“龙泉青瓷又一绝”。
  如今,全世界不少知名博物馆都珍藏有毛正聪的青瓷精品,众多收藏家高价收藏他的作品。人们对毛正聪的青瓷艺术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古瓷添彩紫光阁
  1988年,中南海紫光阁总理接见厅陈设出一盘一瓶两件青瓷精品,造型浑厚大方,釉色珠光玉润,既古色古香,又有现代气派,被陶瓷专家一致称为当代国宝。这是毛正聪的作品,为当代青瓷首次选入紫光阁收藏陈列;国务院办公厅行政司艺术顾问杨亚人鉴赏之后,连声称好,并即兴赋诗:“千年古瓷添新彩,紫光阁中增辉色。”
  国务院礼宾司一位同志告诉毛正聪,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时,在紫光阁总理接见厅观赏了《紫光瓶》《紫光盘》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001年,毛正聪《千峰翠》《奇纹贯》等16件青瓷作品,再次选入紫光阁收藏陈列。
  多年来,毛正聪有《铁胎炉》《池海》等13件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腾龙盘》为邓小平收藏。毛正聪还先后为李鹏、朱镕基、温家宝三任总理,精心制作外交专用礼品瓷1600余件。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毛正聪被邀请在世博会中国元素活动区瓷坊“秀”龙泉青瓷技艺绝活。他现场表演拉坯、刻花、修坯、跳刀等传统制瓷技艺,向海内外游客展示世界首项陶瓷非遗的独特魅力,让千年瓷韵成为一段可以触摸的历史。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作了直播报道。
  毛正聪又为上海世博会特制了龙泉弟窑“梅子青”作品《三牛喜庆》,并被永久收藏。
  薄胎哥窑文武开片是龙泉青瓷很多年来寻求突破的难点。毛正聪充分利用当地天然原料,找遍了龙泉所有的矿点,采用宋代艺人生产青瓷的原矿山,进行原料配制。他潜心钻研20余年,经过上百次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30厘米哥窑金丝线色和金黄色与黑色相间的文武开片挂盘各一只,取得了配方、烧成着色等大量工艺技术数据,突破了龙泉青瓷1000余年厚釉、清一色状况。
  登峰造极粉青釉
  据史书记载:南宋中期以后,青瓷出现了质的飞跃,成功烧制出了薄胎厚釉,温润如玉的“梅子青”“粉青”釉弟窑青瓷,成为历史名窑龙泉风格的代表。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赞美的诗句,如“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青时”。
  釉的配方组分,釉的色泽呈现,釉的烧成效果,釉在各种条件下的神奇变化,都要凭科学精神,艺术眼光和大家独具的内心感悟,进行反复的比较、辨别、判定和升华,以至在科学与神秘的融汇中求出精绝。   毛正聪一生致力于青瓷粉青釉的研究,他是在釉的辨别、判定上力求精绝的一个代表。
  2003年,在杭州举办的首届“百名国家级艺术大师精品拍卖会”上,毛正聪选送的青瓷弟窑“粉青”皇后壶,粉青釉色宁静剔透,如同玉琢,釉上的手绘风景,水天一色,意境迷离。经过多轮竞拍,最后以39万元拍走,独占拍卖会鳌头,成为当年现代青瓷作品最高价。
  当今国外一些著名博物馆收藏毛正聪作品,都以他的青瓷弟窑粉青釉精品为第一追求。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位著名陶瓷鉴定专家,在观赏毛正聪青瓷弟窑粉青釉作品后,评价道:“淡雅柔和如美玉,釉色水平已达到历史高峰。”
  迄今为止,毛正聪是唯一一位入选世界非遗名录的青瓷“粉青”釉国家级传承人。
  青瓷文化传四海
  国际知名陶瓷专家、日本贸易陶瓷研究会会长三上次男博士,在他的《陶瓷之路》一书中写道:“中国经过五代以至宋朝(公元960-1270年)社会安定下来了。于是,就迎来了陶瓷生产在量和质方面都飞跃发展时期。世界上生产的陶瓷之中,就出现了品质最佳和最美的产品。具体地说,进入这个时期,生产青瓷的中心就转移到了浙江省的龙泉地方,这种瓷器的青色,其清澈犹如秋高气爽的天空,也如宁静的深海,这就是闻名世界的龙泉青瓷。大量青瓷通过海运销往亚、非、欧三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故有‘海上丝绸之路’之美誉。”
  毛正聪的青瓷作品,从上世纪末至今,沿着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巡回展出,他自己也到多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把青瓷文化传播到五大洲,向世人展示这“东方明珠”独有的艺术魅力。
  1988年,毛正聪作为龙泉青瓷行业第一人,到日本东京举办个人作品展览。日本是个对中国陶瓷、尤其对龙泉青瓷有较深研究的国家。此次展览,毛正聪结识了许多专家和文化人士,与他们交流陶瓷文化,探讨青瓷艺术。至今,他还与不少人保持书信来往,进行学术交流。
  之后,毛正聪又两次东渡,举办个人青瓷作品展览及学术讲座。日本有位叫西尾康之的企业家,从杂志上看到报道后,千里迢迢,专程从日本到龙泉寻找毛正聪。见到毛正聪,他非常激动:“毛大师,错过在日本与您相见的机会,我对中国陶瓷文化最感兴趣,也爱好收藏,我有很多陶瓷界的朋友,他们很懂龙泉青瓷,也很希望看到龙泉青瓷。”从此,毛正聪与西尾康之结交。西尾康之每年都来龙泉一趟,每年收藏一件毛正聪青瓷作品。
  东南亚国家爱好中国青瓷的人特别多。1994年,毛正聪在新加坡举办过展览,政府总理、各界名流、普通百姓,观看者络绎不绝。有一件事情使毛正聪终身难忘:在展会的7天里,有一位先生每天一开门进来,围着陈设柜看得入神,到了关门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到了闭馆那天,毛正聪问他:“你每天来看龙泉青瓷有何感想?”“龙泉青瓷太美了,我一辈子都没有看到过这么好的东西。我买不起这么贵重的青瓷,只好每天来看看。”回答让人感动,毛正聪当即挑选了一件小作品赠送给他。
  一次偶然的机会,毛正聪结识了“中美民间大使”陈香梅女士。经陈香梅女士推荐,毛正聪精心设计制作了4件弟窑粉青作品送往美国展出,参加“中美建交30周年”文化活动,让大洋彼岸的人们一睹龙泉青瓷的风采。
  2007年,贝多芬逝世180周年之际,受文化部委托,毛正聪与漫画家毛铭三合作,烧制哥窑挂盘,由毛铭三在盘面画上贝多芬头像。人物画像结合开片裂纹,烧制工艺难度很大,毛正聪经过4个多月的反复试验,共烧了57只8寸盘,终于烧制成功一只。这只挂盘参加纪念活动的展览后,被法国贝多芬博物馆永久收藏。
其他文献
理查德·怀恩(Richard Vine),知名艺术批评家。他有关刘国辉的评论,是从其《中国当代艺术》(New China, New Art)一书中节译出来,从中可以反窥当代中国美术在世界的地位与影响。  所有关于刘国辉艺术作品的因素—无论是其日常生活的素材,精准而细致的观察,还是有力而不刻意的渲染—无一不展示了艺术家自身为人所敬仰的贵族式的谦逊。然而,以其毫不张扬的方式,刘国辉的作品毅然拒绝了目前
期刊
徐福从慈溪达蓬山东渡,开启了中国第一次对外文化传播。  达蓬山下窖湖湖畔修建有世界自然人文主题乐园,金字塔的壮伟、吴哥窟的惊艳、凯旋门的庄严、爱琴海的风情、亚马逊的神秘……它将自然山水、历史人文和现代游乐巧妙融合一起,在时空上横跨古老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集中展示了不同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和人类之谜。  达蓬山如今也是知名的山地自行车比赛基地。  慈溪三北大地上的鸣鹤,是该市最具典型江南风貌的古镇。
期刊
香江,她一次次人文对话和智慧碰撞,在心中埋下了人文的种子。在纷繁芜杂的香港,她却安静地守望与承续。  2011年,移身江南,于千年人文的西子湖畔,她又开始了另一段湖山氤氲的旅行。  《文化风情》当初就定位为一档高端的文化名家访谈节目。当一档节目的品质与一个人的气质水乳交融,于是就有了独特的品格与魅力。王明青和《文化风情》携手并进,自称是人文路上的苦行僧,行囊空空,内心却丰盈充沛。  在我眼里,《文
期刊
顷读曹寿槐先生近作,有一股菊花般的气息扑面而来,似篱边秋色经重霜后焕发出来的勃勃生机,初读绚丽多姿,再读便宛然进入烂漫之境。  曹寿槐已年届耄耋之年,是一位性格开朗、直爽,热爱生活的老书法家。一生痴迷书法,所临碑帖不下百种,可谓正、草、隶、行皆精,篆书虽少写,也别有韵致。其实他用功最勤的当是行书,自我风格最为明显。他对书法艺术的执著和进取心,是当今一般中青年书法家难以企及的。记得1998年他第五次
期刊
风雨千年。芦山有著名的民俗文化活动—跩花灯:融合多民族风情,寄托人们美好心愿。地震过后,相信它依然在。  芦山地震前不久,我去那里采风。  芦山拥有2300多年历史,文化悠久,其中,著名的是被列入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芦山花灯。  芦山花灯属于地方灯戏,俗称“跩花灯”,据说兴起于汉,盛行于宋,所谓“沿门讴俚曲”(清乾隆《芦山县志》)。当地表演有两个主要角色:一是丑角,也叫“花鼻子”或“三花
期刊
东汉时期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创造。流传发展到明清时期,浙江的开化纸系展现过辉煌,成为造纸术的典型代表,被当作国家荣誉,或可称“国楮”。  清内府的极品用纸  清代图书典籍宏博,从顺治朝至宣统朝,清内廷和各省刊行了诸多内府本、赞撰本,其中大凡重要著作均采用开化纸系的写本和刻印本,因而,开化纸系成为文化和历史承传的一种物质性载体,功莫大焉。  乾隆朝编纂的《四库全书》
期刊
那是一座海拔3000多米高的小山村,加起来不过二十几户人家。那是一个只有步行或骑骡子才能前往的地方,上下需要10多个小时。然而,却有无数中外行者蜂拥而至。有条件的,花钱骑骡子。无条件的,徒步而上。在那条根本不像是路的路上,随处可见游客扶着树干大口喘气。在高原,每向上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艰辛。因此,素不相识的人们互相鼓励。人世间的温情洒满了这条崎岖陡峭的小路。  去年9月的一天,我也骑着骡子踏上了这条
期刊
今年是慈溪徐福研究会与日本徐福研究会之间民间交流16周年纪念。  传说,2222年前,秦始皇嬴政南巡浙江,便有了徐福从慈溪达蓬山出发的东渡。  徐福东渡的伟大之处,就是开启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交流的先例。  1997年11月23日晚。慈溪市人民大会堂前悬挂着巨幅标语,上面写着“热烈欢迎中、日歌舞团联袂来慈演出”。大会堂内座无虚席,翘首以盼的观众纷纷议论:这出名为《蓬莱之国——徐福传说》的歌舞剧带来
期刊
享誉全球的法籍华人画家赵无极先生走了。他早年在杭州国立艺专求学,开始其美术生涯的第一步,毕业后留校任教,直到远渡重洋、开创艺术新天地。赵先生对母校、对西湖山水深深眷恋。我们特地约请中国美术学院前院长肖峰撰文,以表达缅怀之情。  2013年4月9日,从遥远的瑞士传来噩耗:中国美术学院的杰出校友、享誉全球的法籍华人画家赵无极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2岁,大家感到无比悲痛!阳春三月,万花吐艳,本是中国美院校
期刊
城镇化在推进的同时,把文化种植到现代农业中去,从而成为新农村的立身之本,也成为自身的精神命脉。衢州柯城区举办油菜花文化旅游观光节,让人们回归安适的田园生活,既欣赏自然美景,又享受到文化盛宴。  春上一个浅云薄烟的日子,去沟溪看油菜花。  以前读书,印象中的三衢道上,是两宋诗人留下的一幅幅画图:秧田白鹭、蓑衣牛背,还有晴时梅子雨……  冲淡、简约,有些清俊。  历史上,衢州是一块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