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两重性”举隅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一些名人的“两重性”。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好理解的,但墨写的史实却不容随意篡改。兹录三则“名人遗事”,透过历史三棱镜,让我们从中领略一点为人处世的道理。
  
  荒淫无道·为文有方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最荒淫无道的皇帝。他弑其父兄、骄奢淫泆、穷兵黩武、屠戮大臣、横征暴敛、残虐百姓,逼得民变频起,弄得天下不安,最终落得国破身亡,遗臭万年。
  但令人惊诧的是,这样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暴君,竟是一个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精通诸子百家,擅长音乐、诗歌,更是一个出色的实干家,对当时的生产和文化事业有所促进。例如,在反击突厥的掠夺侵扰战争中,隋炀帝亲临前线鼓舞士气;他即位后兴建了许多大规模工程:筑长城,修驰道,种榆柳,三开运河,筑通济、永济、宁济三渠;沟通渭、黄、江、淮、永定、钱塘,全长达五千多华里,促进了当时南北经济的开发和文化交流。他还曾下令“整饰店肆”,发展与少数民族“胡客”的贸易。
  在整理文化科学遗产方面,隋炀帝更有可称道之处。继秦始皇、王莽的两次焚书之后,到隋代我国典籍几乎荡然无存。隋炀帝诏天下献书,一卷书赏绢一匹,不愿献者可提供抄录,共补出三万七千卷书。他还将学士的名额扩充到220名,专事文化整理。为了防止后世再次发生焚书事件,他下令把所有的书(包括农书、历书、医书)都复抄十套副本,把藏书扩大到三十七万卷。据记载:“炀帝好读书著述,自为扬州总管,置王府学士至百人,常令修撰,以至为帝,前后近二十载,修撰未尝暂停;自经术、文章、兵、农、地理、医、卜、释、道乃至蒲博(赌博、下棋)、鹰狗(狩猎),皆为新书,无不精治。”此外,对于西京(长安)嘉则殿的三十七万卷书,他“令秘书监柳顾言等诠次,除其复重猥杂,得正御本三万七千余卷,纳于东都(洛阳)修文殿。”据史料称,由隋炀帝亲自主编撰述的书籍共达54000卷,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书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洋洋大观。难怪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在读了隋炀帝的书后,惊叹之余,不禁产生疑问。一天,他竟对群臣说:“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那位以直谏闻名的大臣魏征解释说:“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唐太宗这才有所醒悟,叹道:“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表示要从隋炀帝那里汲取教训。
  
  鞠躬尽瘁·压制人才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诗圣”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诗人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相诸葛亮极为推崇,并为他面临身死而壮志未酬的不幸表示了极度的惋惜。在历史的丰碑上,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匡扶汉室,效忠竭力”的精神,给后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当我们读到诸葛亮《前出师表》中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时,谁不为他的远见卓识而肃然起敬呢?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有时竟表现得十分妒贤嫉能!尽管他曾经提出过七条“知人之道”,十分重视人才,并且也曾发现、培育了蒋琬、费神、姜维等文臣武将,但同时他也压制、埋没以至迫害了一些匡世之才。
  比如对待蜀中才子彭羕,诸葛亮就是先生妒意后致之于死地的。彭羕,是个经天纬地的人才,庞统一见他就倾心,极力向刘备推荐。彭羕初见刘备,与之交谈时,“指掌而谈治世之务,讲霸王之义,逮取益州之策”,使刘备叹服不已,认为他可与诸葛亮“齐足并驱”,立即请他“宣传军事,指授诸将”,进而又把他破格提拔为治中从事。眼见突然间冒出这样一个能人,诸葛亮不禁醋意大作,他“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背后又跑到刘备跟前去打小报告,说彭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的军师,又在一起共过不少患难,刘备自然言听计从,于是很快疏远了彭羕,将其贬官到了外郡。最后,彭羕又被诸葛亮抓住“小辫子”而命归黄泉。
  又如对待另一位才子廖立。廖立以其出色的才干为刘备所重用。当吴使探问刘备的出色人才时,诸葛亮也不得不说廖立乃“楚楚良才,当赞与世业者也。”然而,刘备一死,诸葛亮就以“权势”压制排挤廖立,不仅不让他参与辅政,还令其居闲职不用,后来又借故将廖立废黜为民,远流汶山,任其老死在外而不得回成都。
  当然,诸葛亮利用手中之“权”还排斥打击过不少人才,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反正与他的才能、本事差不多的而地位又能赶上他的、行将成为他的“竞争对手”与“潜在对手”的人,他都不会轻易放过。最后,蜀汉弄到“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可悲地步,这跟诸葛亮妒贤嫉能的一面不无关系!
  
  科学泰斗·不可亲近
  
  这里说的是宋代科学泰斗、《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陷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的故事。
  因为苏东坡的诗文太出色、太“出人头地”,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碜,能把同代文人比得颇为狼狈,这就非常自然地引起一些人的醋意,进而嫉妒到迫害苏东坡,在这场可耻的围攻中,一些品格低劣的文人充当了急先锋。
  比如沈括,这位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占有不小地位的著名科学家、文学家,也因忌妒而陷害苏东坡。沈括所用的手段是“揭发检举”苏东坡诗中有“含沙射影”讥讽朝廷的倾向。如果说沈括与苏东坡向来是政敌,那么沈括对苏东坡在政治上加以陷害也就可以理解了;问题是他们二人向来是“莫逆之交”,而沈括所“揭发检举”的诗句,又是苏东坡与他分别时手录近作送给他留作纪念的。正所谓“台上喝酒,台下动手”,这就太没有人情味了!
  为什么沈括要陷害自己的挚友苏东坡呢?据史学家分析,这大概与神宗皇帝在沈括面前说过苏东坡的好话有关。神宗称赞苏东坡,沈括心中自然会产生对比,他不能容忍苏东坡的才华高过自己;另一种可能是沈括深知王安石与苏东坡政见不同,便投注到王安石一边了,他心中暗想,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那就“有他的好果子吃”,于是他借重王安石的“权势”将苏东坡压垮,常常在王安石面前说苏东坡的坏话。但王安石毕竟是个讲究人品的文化大师,他曾重视过沈括的才干,但最终觉得沈括是不可亲近的。当然,在人格人品上的不可亲近,并不影响后人对沈括科学成就上的肯定。
  
  (责任编辑/杨剑鸣)
其他文献
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以翔实的史料和恢宏的气势,再现了一代伟人的革命历程和光辉业绩,同时披露了他与江西这片红色大地鲜为人知的渊源关系——四川广安县邓氏的祖籍在江西庐陵县(今吉安县)。    (一)    早在1993年,邓小平的女儿萧榕(笔名毛毛),历经三载磨砺,出版了长篇人物传记《我的父亲邓小平》。  为了寻觅邓氏祖先的踪迹,萧榕专程到原籍四川广安县寻找家谱。她写道:
期刊
店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同时,也是一定社会思想形态的浓缩,对社会公众的文化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古时,商家字号多采用带有吉祥顺利的字眼,以讨个吉利。无论城镇僻壤,也不论布铺茶店,所有商号大多离不开顺、广、泰、祥之类的字眼。  清代学者朱寿彭曾将平时所见店名汇集一处,凑成“七律”一首,自称基本上囊括了古时天下字号的内容。    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高丰祥。  泰和茂盛同乾
期刊
杨成武,福建长汀县人,1914年生,1929年参加红军,历任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李仁堂,1930年生于吉林抚松,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曾演过《青松岭》中的万山大叔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理事、北京华夏文化艺术海外联谊会会长。    梁晓声,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期刊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一点过失,而不论过失大小,一旦出现,许多人往往善于反思自责。古人的自责方式多种多样,说来饶有趣味。    廉颇与“负荆请罪”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以英勇善战闻名于世。公元前283年,赵国讨伐齐国,廉颇在这次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率兵攻下齐国的军事重镇阳晋,被封为当时的最高官位——上卿。由此可见,廉颇在赵国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有着极高的地位。  后来有个叫蔺相如的人,出
期刊
在我国西南边陲贵州高原西部地区,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彝族。早在三国时期,彝族的先祖济火因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有功,被封为“罗甸王”。明王朝建立后,济火的六十六代孙霭翠被朱元璋封为贵州宣慰使职,位在各宣慰之上。  奢香是霭翠的妻子,出生于一个彝族土司家庭。据史书介绍,奢香精明干练,勇略过人,在霭翠与明王朝交好的过程中,她起了不小的作用。洪武十四年(1381年),霭翠病死,二十岁的奢香承袭宣慰司使职
期刊
朱元璋当了皇帝,直到老态龙钟行动都困难了的时候,还要上朝堂、见百官、亲自处理各种大大小小的政务,又要指挥特务机构——锦衣卫,异常辛苦。这段时间的状况,他自己有诗道:  群臣已睡朕后睡,  群臣未起朕先起,  不及江南富家翁,  日高三竿犹拥被。  他为什么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强化帝权,确保朱家的统治权能够千秋万代地传下去,他把历代所实行的宰相制改成了阁臣制,自己又当皇帝、又当宰相。  中国历代所用的
期刊
雨是为山美容来的。秋天干涩的林木草丛都在这场十月雨中变得青葱秀丽起来,雁荡山就这样楚楚动人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下榻在朝阳山庄,这家充满山村情调的宾馆傍山而建,正好一道瀑布在我们的房后溅珠泼玉,喧腾作响,于是我们在雁荡的初夜就有了氤氲的梦。  次日清晨先到灵岩寺后的小龙湫,一睹这道么女般任性可爱的瀑布,并在小龙湫的上游泡茶聊天,透过茶室木窗眺望雾锁峰峦,听小龙湫的恣意撒泼,细细体味着“雾起千山活,雨来
期刊
袁枚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诗人,他才气横溢,语必标新,在乾、嘉诗坛上驰骋了半个多世纪,被誉为“一代骚坛之主”。袁枚去世时是八十二岁。雍正五年,袁枚考取了秀才,这本已是引人注目的佳话,再加上袁枚此时年仅十二,人们更是啧啧称奇。袁枚曾赋诗描写当时情景:“门前已送好音来,阶下还骑竹马戏”,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袁枚考取进士时是二十四岁,与那些白首穷经、老死场屋的人相比,不知幸运多少倍,不过他也并不是完全一帆风
期刊
为了迎接1997年回归祖国,香港流行这样一句话:“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用于表达他们渴望平稳过渡的心情。  香港尽管经济繁荣,但“赌马”也很风行。曾有一位名叫昆克尔的德国人,在香港对赌马活动费尽一番明察暗访功夫后,得出结论:香港人对待赌马,犹如对股票那样,全情投入,而香港的马迷,亦足称为世界上“最具赌马专业知识”的,且赌马的瘾头,世界上难寻对手。每逢赛马日,在轮渡、地铁、火车、巴士、电车、的士
期刊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百年来风传江南。  杨乃武,浙江余杭县余杭镇人,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生,咸丰十一年考取秀才,同治十二年(1873)八月考取举人。他是一位有才学并富有正义感的人。下面四则有关他的对联故事,即可见他为人的一斑。    一联救人命    鲁厩焚如,孔子问人不问马;  钱江潮涌,将军问马不问人。  这副联语,是杨乃武写给当时的杭州将军瑞澂,并由此而搭救了一位牧马人的性命。  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