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红颜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初,李敖被查出罹患脑瘤,医生说他还能活3年,所以他相信自己还能活3年。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不看你也爱上你
  做完第一次化疗手术,李敖语气温和地写了一封公开信:“在这最后的时间里,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见一面做个告别。因为是最后一面,所以我希望这次会面是真诚、坦白的。不仅有我们如何相识、如何相知,更要有我们如何相爱又相杀。”
  他却没有再活3年,2018年3月18日,李敖病逝于台湾,享年83岁。短暂的相爱,永远的相杀,说的就是李敖和前妻胡因梦。他们的故事并不复杂。胡因梦是李敖公开承认的第四任女友,也是他的首任妻子。才子爱佳人,美人恋英雄。两人相识时,李敖已是家喻户晓的大作家,而胡因梦则是琼瑶剧女主角、“台湾第一美女”。
  1980年5月6日,45岁的李敖迎娶27岁的胡因梦。同年8月28日,他们在众人的惊叹声中分道扬镳。
  离婚后数年,李敖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胡因梦,赞扬、挖苦或直抒胸臆:“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
  胡因梦唯一一次提及当年两人的聚散离合,说:“没有一个人不想爱与被爱,即使坚硬如李敖者也是一样,然而我们求爱的方式竟然是如此扭曲荒唐,爱之中,竟然掺杂了这么多的恐惧与自保。”
  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用爱说爱,用不爱表达爱,大抵说的就是李敖与胡因梦。然而无论如何,他们一别两宽后,胡因梦放弃如日中天的演艺事业,慢慢成为著名的身心灵导师;而尽管依然在文章、节目中细说风流,但实际上,胡因梦之后,李敖只有一个女人王小屯。
  两人的相识颇像电影画面。1985年的某天,台北市仁爱路某公车站牌前,19岁的护校女生王小屯正在等公交车。她长发披肩、身材高挑、双腿修长,刚好路过的李敖不免多看了一眼。这一看不要紧,那漂亮姑娘手里捧的一本书,竟然是他编写的。李敖跑上前,递上了自己的名片。
  “我谈恋爱不想其他,唯一想的是对方迷不迷人。”几天之后,李敖第一次正式约王小屯见面时说。王小屯则说:“我爱上某个人,从不考虑年龄差距。”
  第二次见面,李敖奉上了一首情真意切的情诗:“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的时候心里跳,看过以后眼泪垂;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不看你也爱上你,忘了我是谁。”
  他是一个相当强悍的人,也是一个会自己钉扣子的人
  两人谈了整整8年的恋爱,李敖不提结婚,王小屯也不催。其间,王小屯从护校插班考几所大学的中文系,每次李敖都陪着;王小屯念大学的时候,中国思想史老师一天到晚都在讲李敖,但她不动声色。
  1992年,两人宣布结婚。众人皆晾,母亲以死相挟,王小屯却说:“我可以与李敖分手,但这辈子不会再结婚!”父母无奈缴械,27岁的王小屯嫁给57岁的李敖。
  这场“父女恋”婚姻轰动台湾。李敖的才华有目共睹,他专注于著书立说,但也风流成性,年轻天真的王小屯一定被他骗了。王小屯眼中的李敖却纯粹又高大,她说:“李敖是一个相当强悍的人,遇到任何困难、打击或是争执、官司,他的情绪都不会受任何影响。这样的男人,我不嫁,有很多女人会争着嫁。”
  结婚后,王小屯辞去工作,成为李敖工作上不可或缺的助手和秘书。1992年8月3日,她生下儿子李戡。儿子还小时,她会天天做李敖爱吃的蛋糕、饼干,这让他总在朋友面前炫耀。但自从1994年女儿李谌出生后,王小屯就完全变了。用李敖的话说就是:“她全然不管我了,把所有的时间、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儿子上幼儿园,王小屯每天接送他上学下学,中间时间照顾女儿,儿子回来后,她要陪他读书、弹琴、做功课,王小屯成了李敖口中的“百分百妈妈和隐形妻子”。
  但抱怨归抱怨,看着两个孩子被她养得健康、聪明又优秀,年近六旬的李敖开始学着做家务,洗衣、做饭,还拖地。李敖被朋友挤对娶了个大小姐,他说,家里本来就请了菲佣,而他自己年纪也不小了,不妨把扫地、拖地这些事当成健身运动。
  外人看到或想象中的李敖,是大男子主义的突出代表。但王小屯说,李敖其实是那种连扣子掉了都会自己钉,一边钉扣子还会莫名其妙笑出声来的居家男人,而这样的他,也让她着迷又放心。很多人眼中的李敖风流成性,浪漫招数肯定也多得数不清。但在王小屯心中,李敖完全是一个生活单调、枯燥无味,甚至根本不懂情调的人。因为他每天的生活都规律又单调:吃饭、读书、写作和做学问,偶尔才跟朋友见面,但他从不喝酒。他连自己参加的电视节目也不看,应酬也是能推就推。
  爱憎有别,有着让她一辈子都欣赏不完的丰盛内在
  “因为我原来是那样,所以你以为我永远是那样。”李敖曾说过的这句话,在王小屯看来,却别有一番深意。因为不管世人如何评判甚至挤对李敖,但是她一直相信,深爱也见证了他的不一样。
  李敖有什么不一样?王小屯说:“勤奋、上进,永远都嫌时间不够用,他比任何男人都懂得珍惜时间。”而且,李敖也并不是外界想象的那种暴脾气,在家里,他平均四五个月才发一次脾气。“他发起脾气来非常不可理喻,一点就着,那我就装作听不见看不到。他闹一闹,也很快就好了。”自己发脾气,王小屯不火上浇油,而且平静安乐,这一点让李敖惊讶,也让他喜欢。
  “那么,在你之前有那么多风流史的李敖,这些年来有没有做出什么让你难过的事呢?”2009年,首次接受媒体采访的王小屯回答:“李敖就只有我一个,没有别人。因为我跟他说过:‘如果你有了别人,我会二话不说,马上走人!”’
  李敖一生打过数場官司,得罪的人不计其数,为了防止仇人报复妻子,他从不让王小屯公开露面,也不准媒体报道她。孩子们上学、放学,他也细致入微地安排人接送。由于他的精心呵护,王小屯及孩子们一直安然无恙。2002年7月,李敖在新书《我这放荡的67年一李敖自传》一书中写道:“结婚后,小屯给了我一个稳固的后方,使我的心倍感温暖……”这个在外面总受到冷落、打击与讥讽的男人,比谁都深知来自家的相信与等候,所以他说到做到,余生只守候王小屯一个人。
  因为怕她“走人”,自王小屯之后,李敖没有别的女人。而因为儿女渐渐长大,她也信守当年“你老了我会好好照顾你,绝不弃你而去”的承诺,在生活和工作上,把李敖照顾得无微不至。
  所以一去红尘30年,李敖竟然能刮世人之目,一直只有一个王小屯。曾有人问王小屯,为何会一直守在李敖身边。她说:“因为我不以外貌和年龄取人,我习惯多去欣赏别人的内在。”于王小屯而言,才华横溢、爱憎有别的李敖,有着让她一辈子都欣赏不完的丰盛内在。即便他比她大30岁,即便2018年3月,83岁的他永远离她而去,她当初的选择和余生的守候,都不会改变。
其他文献
指甲桃不是一种桃子,而是一种草本的开花植物,小时候在东北时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常见这种“草花”。植株一尺左右,叶子碧绿细长,跟桃树叶相似,或许因此有了指甲桃的名称吧。  该花学名不知为何,那时人们常管它叫指甲花。之所以跟指甲扯上关系,大概与花的功用有关。盛夏花开时节,摘下指甲桃的花瓣,捣碎,将红红的花泥糊裹在手指甲上,像上药治灰指甲一样,待到风干去掉花泥后就可以得到十个红指甲:如果花泥足够多的话,也可
期刊
今年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在经历了四次挑战失败后,于北京时间5月14日10时41分,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最年长登顶珠峰的残疾人。站在峰顶的这一幕,他心心念念了43年。他用自己追逐梦想的一生给人们诠释着一个现实版“老人与山”的故事。  “要平安下来”,夫人隔着电话不断叮嘱  此次陪着夏伯渝冲击珠峰的柯庆峰正在珠峰南坡大本营。作为夏伯渝纪录片《勇者》的负责人,柯庆峰第一时间拨通夏伯渝的
期刊
编辑推荐理由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让我们关注那些把青春献给了防震减灾事业的“地球把脉人”。湟源地震台,海拔2829米,条件艰苦,空气中含氧量只有零海拔地区的55%,气候恶劣,经常风沙弥漫。台长叫白占孝,藏族,从防灾技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地震台工作,“怎样有效提高测震成绩,怎样使地震分析更准确”,这成了他毕生的追求。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地震监测台站
期刊
老家的山水、花花草草,是我最初的审美启蒙。我偏执地喜欢花卉,比如单瓣的百合、郁金香,重瓣的山茶、樱花、牡丹、芙蓉、橘花、栀子花等,还有田野里漫山遍野开放的各种菜花、不起眼的无名花等。爱花人之心态便是,快乐离我们只有几步远,人人触手可及。  斯人爱花,也爱吃花,尤其用花做的菜。几乎每个季节,专有收集花瓣一项工作,晾干后泡水喝。春暖花开,孩子们听从大人吩咐,在乡下赶集的日子里,去果树林边守花。我站在花
期刊
像“在豆腐脑里打洞”  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要修建一条铁路,但因当时的铁路技术不够先进,只能停留于幻想。这条铁路就是途经甘、陕、川、渝22个县、市、区,可扶持13个国家级和4个市级贫困县的第三条纵贯中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兰渝铁路。2017年9月29日,这条曾让世界专家束手无策的“天堑”铁路,全线通车。  这条从重庆到兰州,总里程仅800多公里的铁路线穿山越岭无数,有226座
期刊
刘慈欣,正如他自己所言:“《三体》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在年轻的粉丝面前,他也比实际年龄要显小。没见到他之前,你是很难想象他是如何普通的。  近日由猫片主办的“银河英雄纪念奖”颁奖盛典暨田中芳树作品中文版连载启动仪式在北京瑰丽酒店盛大开幕。《银河英雄传说》的作者田中芳树先生与以刘慈欣为代表的二十余位中国原创文学作者一起见证了“银河英雄传说纪念奖”的颁奖盛况,并亲自开启了《银河英雄传说》《创
期刊
在上海航天八院的一间厂房里,一项重要的实验即将开始,两个重达八吨的对接机构,将模拟飞行器在太空中对接的整个过程。这是一项新的挑战,研发人员要将对接机构的使用寿命从天舟时代的两年,延长到空间站时代的十五年,从而满足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十年以上的需要。  王曙群,国内唯一的载人航天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中国航天特级技师。和航天打了30年交道,从一个技校生成长为航天特级技师,他牵头研发了50多套专用装备
期刊
这期沙龙主题:花。请注意,是花鸟鱼虫的花。大家的稿子很早就到位了,读一遍,蒙了;再一遍,这是逼着我问黛玉借家伙什儿的节奏啊—一小锄头、小篮子,快来,哭哭啼啼葬花去!  那黛玉是万万惹不得的,她一哭一唱,僅这《葬花吟》,连原文带解释,沙龙这两个整版都不够整。不信,摘几句,听听:“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舂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哎呀呀,老啊、死啊、
期刊
33年前,一档名为《谭荣辉的中国烹饪》的电视节目在英国播出,瞬间风靡全英伦。谭荣辉借此从一位唐人街华二代成为当时很多英国人心中中餐的代名词。  谭荣辉1949年5月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他的父母在前一年刚刚从广东来到这里。他的整个童年都在唐人街度过,直到6岁都只会说广东话,直到上小学,谭荣辉才开始正式学习英文。  在2012年的美食纪录片《发现中国:美食之旅》当中,他将广东称为自己的“精神故乡”。谭荣
期刊
从山沟石缝里钻出的野菊花经过炮火的洗礼显得愈发鲜嫩,67年前一位志愿军战士把它作为礼物寄给了远在祖国给他写慰问信的小姑娘。他在朝鲜前线浴血奋战,冒着敌机狂轰滥炸的危险出生入死运送汽油、物资、抢救战友,受伤后不愿回国治疗怕不能返回战场,几次差点“光荣”了。她与志愿军叔叔通信往来3年后失去了联系.64年后,发表在《北京广播电视报》上的一篇文章让她意外找到了日思夜想的志愿军叔叔。  这是一朵被珍藏了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