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筝曲《出水莲》的审美意蕴探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l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客家传统筝曲《出水莲》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其审美意蕴的表现特征及其所包含的音乐思想和审美价值等一系列问题,有助于演奏者深入了解《出水莲》筝曲的独特审美艺术魅力。
  【关键词】:出水莲;审美意蕴;客家筝
  客家筝乐风格特点古朴且雅致,是全国地方筝乐中盛开的一朵艳丽之花,不管是调式特点、曲体结构、演奏技法还是审美意蕴都赋予了它别具一格的风貌。这些风格特点的形成渗透着复杂的历史人文元素,也汲取着客家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养分,无论是历史迁徙、地理居住环境的改变以及方言的影响,还是广东汉乐与广东汉剧的影响,最后都是要通过一代代客家筝人凝聚他们的智慧才华,才使得这朵艳丽之花长久吐露着芳香。本文所探讨的客家传统筝乐《出水莲》,它在演奏当中有多个版本,笔者主要对罗九香先生传谱版本进行研究。
  一、客家筝曲《出水莲》的基本概述
  客家筝派是中国传统筝派的五大流派之一,其格调淡柔细腻,旋律古朴清幽,《出水莲》则是客家筝派中经典代表曲目。
  1.《出水莲》传谱者罗九香先生简介
  罗九香(1902-1978),我国著名客家筝演奏家及音乐教育家,擅长演奏三弦、椰胡等民族民间乐器,并且被人们尊称为“南派筝王”。罗九香先生是中国广东省大浦人氏,作为一个古筝演奏家,他一生的音乐活动对客家汉乐以及汉剧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此他曾在中国广东音乐专科学校和天津音乐学院任教,并获得教授职称。演奏风格上,他与其他的筝乐流派有着某些不同之处,他不刻板强调形式的创新,而是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
  2.《出水莲》的创作背景分析
  客家筝,又名汉乐筝,它“承秦筝正统,传太古遗音”,隶属于广东汉乐的一种,同时它也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宋时期,中原湖北、河南一带的黎民百姓,为避元兵的侵略而大规模南下到闽西和粤东等地,所以被当地百姓称之为“客家”。客家的迁移带来了本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悠久的中原音乐文化,后与当地语言、生活、风俗人情相结合而形成的地方乐种,是从广东汉乐弹弦类合奏中渐渐衍变而形成的。因此,客家筝艺即具有当地音乐文化的独特的个性,又保留有原有中原本民族“太古元音”的古朴风韵。在这一点上,客家筝给人的音乐感觉是古朴庄重、清新脱俗的。客家筝是从客家音乐中发展形成,然后再逐渐分离出来,是一件可以独立演奏的乐器。
  《出水莲》是客家筝乐的代表曲目,同时也是筝家必弹的曲目,音调古朴,风格淡雅,以一种特殊的韵味,表现了莲花这种花中君子的品质,这也客观的折射出客家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全曲以各种丰富的表现手法将出水莲的神态、气质刻画得栩栩如生。
  二、客家筝曲《出水莲》审美意蕴的表现特征
  笔者为细致阐述《出水莲》这一乐曲所蕴含的美学表现特征,将从“文人艺术的审美追求”、“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像”、“气韵传神的筝乐气度”三方面进行分析。
  1.文人艺术的审美追求
  《出水莲》乐曲中所体现的文人艺术的审美追求,我们将从琴论《谿山琴况》出发,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而《出水莲》的传谱者罗九香先生在这首乐曲的创作和演奏当中都借鉴了古琴的演奏技法,比如“左手做韵”技法中的吟、揉、颤、滑的丰富变化,然而罗九香先生本人的演奏风格当中也带有着文人音乐气息,他对美学琴论《谿山琴况》有着独到的理解,罗九香先生获此爱不释手,感悟颇丰。但认为“徐青山琴况二十四则”意义精微而笔墨厄长,阅者苦之。因此,特将其中的警句汇编成文,名曰《琴况二十四则警句》,罗先生巧妙地将美学理念运用于古筝的演奏上,填补了古筝演奏当中美学理论的空白。
  关于文人音乐中古琴音乐的审美问题,徐青山已经有了比较系统而深入地探讨。这“二十四况”汇编了中国音乐美学理论之大成。而“和淡”是可以归纳为贯穿二十四况的精神即《琴况》追求的况味和情趣。现在分析曲中所体现出的文人音乐的审美追求成了研究乐曲《出水莲》的重要方面,我们通常所说的文人音乐是特指词调音乐和古琴音乐,是由高文化素质修养的阶层人士来创作或参与创作的,并且是属于传统音乐类范畴。然而本文所研究的乐曲《出水莲》,它所反映出的作者的审美情趣与品位格调与古琴音乐演奏中的审美追求有诸多方面的联系。例如,“大音希声”揭示出了音乐思想的本质”,并且将“淡”作为一种音乐表现手段,同时,“希声”也是“淡”的体现,也是古琴艺术所追求的审美意境,《出水莲》也表达出一种“淡然”、“脱俗”的境界,它的节奏舒缓、音韵变化细腻,味道独特,演奏时艺术气韵控制连绵不断,以体现出莲之静态,有亭亭玉立,芳香四溢,如一副淡淡的水墨图,这恰是音画同构的文人艺术理想。
  古代文人拥有一种怡然自得、悠游不迫的处世态度,这也是琴乐所陶冶出来的。文人的琴乐在于“得意”,表现在“以琴志趣”,抒发超然、旷达、洒脱之意。本文研究的《出水莲》一曲也有旷世脱俗,悠然飘逸之气韵。这种高尚的胸怀与文人琴乐所表现出的情怀是一脉相承的。从音乐表现层面来看,古筝这件乐器虽然不是文人音乐的代表性乐器,但此首古筝曲《出水莲》所表现出的深远的意境与超然的情操能很好的体现出了在审美上对于文人音乐审美的追求,此曲属于古筝中的“雅乐”,它不像其他现代创作的乐曲一样着重于演奏技巧的炫耀,不会给人带来一种烦躁不安之感,反而让人更加觉得恬适和淡然,这也与古琴艺术所追求的审美相同,属于文人艺术理想。
  2.气韵传神的筝乐气度
  《出水莲》在表现文人艺术的审美追求之外,更多的是讲究精神层面的审美追求。我们常说的客家筝又被称为“儒家筝”,在中原“天人合一”这种文化思想的熏陶下,风水观念浓厚,而儒家文化体现出客家文化的特质,客家人非常注重传统文化,不忘本源,他们的祠堂在祭祖时都集中体现了客家人的崇祖精神,同时这也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另外,客家人之所以人文昌盛、人才济济,与它弘扬儒家精神和积极办学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之下,客家筝乐中深刻地体现出“和”的文化内涵,其“不俗”的气节代表了客家筝许许多多先辈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特点,“和”在这里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音乐思想相同,孔子认为音乐的情感表现必须要有节制,要讲究一个“度”,这反映了孔子在音乐上崇雅抑俗的高尚气度。我们探讨《出水莲》一曲作为客家筝乐的代表曲目,它所蕴含的筝乐气度我们将从其演奏技法进行探讨分析:   首先,曲中当中有大量的4和7音的运用,但特殊的是在演奏中这两音与一般纯律或十二平均律中4和7两音音高是不一样的,4的音高介于清角和变徵之间,7的音高则介于变宫和润之间。这对演奏者的音准有较高的要求,要善于把握曲调音准,才能弹奏出客家筝古朴、典雅的气韵之美;其次,除了把握4和7音的音准外,两音的演奏关键之处还是在于左手的按弦技巧的表现。由于客家筝对左手的表现力要求是比较文人化的,追求的是一种悠远与深邃的意境。所以,左手在音乐的表现力上面,相对于其他派别的筝曲在左手运用方面是有差别的,正所谓“左手为韵,右手为声”,除了右手弹奏,左手在按、吟、揉、颤技巧上也需要做到非常细腻,并且习惯使用切分节奏,长音加垫。比如:在第一小节的4音的音高上,下滑至5的音高,并且在小切分音型中加入一个顿音的演奏,或揉或颤,并强调中间音的存在。第二小节结尾处,右手是一个八度大撮,左手是以一个极慢的揉弦来延长最后一个音,并以大指的单音极弱处理,突出音乐的婉转起伏的韵味,给人以极美的感受。
  最后,在《出水莲》一曲中多处有短小精悍的刮奏,它是带有装饰性质而出现的,在古筝演奏技法上叫做“拂弦”。在一般的筝曲中,刮奏是一种展示乐器特征的弹奏手法,表现力较强,所以,刮奏也是古筝谱曲者最为青睐的演奏技法。而在客家筝曲的演奏中,则恰恰相反。由于“拂弦”短小而迅速,往往只使用两三个音,来进行装饰。曲子给人的感觉是凝重、古朴的。而不像其他的筝曲在刮奏时会给人一种的华美、秀丽之感。在弹奏《中州古调》的“大调筝曲”时,需要较好地把握好“拂弦”,这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正是客家文化背景所起致。正因为是客家人是外来人群,而不是本地区的东道主,所以客家人的性格特点是内敛而严谨,音乐的表现风格也是含蓄而凝重,所以《出水莲》一曲所体现的筝乐气度也是恢弘而高远的。
  3.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像
  《出水莲》是一首属于情景交融的作品。是罗九香先生“托物言志”的表现,“莲花”这一形象自古以来就被世人所誉为高洁的代表。演奏者在弹奏该曲时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莲花洁身自好的品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乐曲为“八板体”的大调曲式,在慢板部分,乐曲在一进入就会是一种弹性的节拍,节奏舒缓,曲调悠长。近看莲花,婉如一个宁静素雅的少女;远看莲花,又如一个品格正直的君子,表现了水莲开放的莲花朵朵清香,打着骨朵的莲花含苞欲放,楚楚动人的美态。
  第二乐段主要体现水莲的生机盎然和旺盛的生命力,弹奏时的力度应为中强,特别在演奏小切分节奏时大指一定要铿锵有力,使音色饱满而富有张力。这首作品具有中州汉乐古朴而典雅的风格,同时也突出乐曲含蓄、细腻的韵味。这一段仿佛展现出水莲对自然惆怅与无奈,后又奋勇跟暴风雨进行搏斗的场面,俨然一幅热情洋溢、英姿飒爽的斗莲图。
  第三乐段在弹奏时速度应加快,表现出水莲经过暴风雨的洗礼后,茁壮成长、生机勃勃的画面。这一乐段演奏时,应选用中强的力度表现,在结束句时要做渐弱渐慢的处理,最后乐曲完整地结束于主音,仿佛如同搏斗成功的水莲溅起清透晶莹的水花,然后随着波纹的迹象渲染开来,留下无穷的余味,让人意犹未尽。
  水莲的生长,它仿佛在告诉人们:尽管“莲”自己本身无法改变“污浊”的现实,但它对自己的生长却是信心满满、斗志昂扬的,通过它顽强的生命力,最终冲出水面向人们展示出自己艳嫩的英姿。
  三、客家筝曲《出水莲》的审美思想及审美价值
  客家筝乐的艺术特色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四点:音色优美浑圆;琴度炉火纯青;按滑变幻丰富;意境恢弘高远。笔者将从《出水莲》作品所展现的审美思想和审美价值进行论述。
  1.《出水莲》的审美思想
  罗九香先生一向认为,声音最能直接触动人的听觉神经,使人思绪泛滥。乐音的柔和优美,能赋予人一种心旷神怡、情怀舒畅之感,反之,则轻飘暗淡。噪声充斥耳畔的乐音,则会令人心浮气躁,思绪不宁。因此,罗九香先生就古筝的发音方法及其弹奏音色有着深入的探索和追求。具体表现在触弦落点的果断、音色优美浑厚且丰富变化上。
  而对于传统筝曲而言,只有不断赋予新的艺术思想,才能久盛不衰,“莲”是君子之花,论其艳丽英姿,无可非议。莲与众不同的可贵之处并非在于它靓丽的外表,而在于其“出污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的品性,这也是人们所钦羡的一种高尚情怀,《出水莲》这一乐曲理应抓住这个主题思想,才能给人以洁身自好、自强不息的哲理性启示。根据这个主题思想,乐曲表现出“莲”之静雅、高洁与孤傲的形象气质,属于“借莲言志”恰是君子修身养性的完美写照。“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遗世独立、洁身自好的高大形象,彰显出清雅、高洁、独立的高贵品质的体现。然而乐曲的情绪变化归纳为“傲、愤、怨”三个字。傲者,是“莲”对“浊水”不屑一顾的娜视态度;愤者,是“莲”对“浊水”的疾恶;怨者,是“莲”无法改变污浊现实的叹息与无奈,三者相互交织、激荡,在《出水莲》一曲中所体现的是“傲”的特点,所以我们重点应把握“傲”的审美思想,并以此为主线,贯穿全曲。
  2.《出水莲》的审美价值
  首先,通过古筝来演奏《出水莲》,能展现出水莲的风节与气度,表达了人们追求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客家人所追求的也是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这首作品正是突出这样深刻的主题和精神价值,有助于推动客家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次,《出水莲》为客家筝曲的优秀代表作品,深刻挖掘其内在的审美思想有助于丰富客家筝演奏理论体系和音乐美学体系,同时,对弘扬客家筝艺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后,古筝演奏者如若能清晰地把握《出水莲》作品中的审美内涵,可提升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并且对提高其演奏水平和音乐表现力有促进作用。
  四、结语
  传统美学思想是全方面、宽领域、多层次的,由于水平有限,笔者主要从徐青山先生的《谿山琴况》和罗九香先生传谱的《出水莲》一曲所蕴含的相同点审美特点进行探讨,得出《出水莲》此乐曲气韵生动、委婉含蓄、写意传神的美学表现。最后,我们从《出水莲》的音乐思想和文化价值进行研究,不但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进行了完美的展现,同时还突出了《出水莲》一曲所蕴含的气韵合观的艺术魅力,《出水莲》属于客家传统筝曲的代表曲目,归根结底,还是希望在客家筝乐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审美意蕴和审美特点。作为演奏者不仅要把握客家筝演奏之道的特点,还要把握其审美意蕴。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使客家筝乐被更好的传播与传承。
  参考文献:
  [1]徐上瀛,徐樑.溪山琴况[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陈安华.关于《出水莲》乐谱及其他[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4).
  [3]崔潇然.美学意蕴下的中国筝曲[D].西安音乐学院,2010.
  [4]罗九香.琴况廿四则警句[J].中国音乐,1984(1).
其他文献
【摘要】:观念,是在长期的自然实践与社会实践中人们对于事物、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看法。观念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同样影响着中西方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深刻的理解中西方艺术家作画背后的自然观念与宗教观念,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中西方艺术发展轨道的异同,进而能够更好的分析地域文化下艺术发展的异同,理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追求的境界与表达的心境。  【关键词】:观念;楚文化;艺术思维;传统文化  "观念"一词,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praat分析“N鼻音+V元音”类单音节,考察广州话鼻声母/m/、/n/、/?/的声学特性。主要包括提取鼻声母时长、能量值和共振峰。通过研究发现,在后接元音时,鼻声母的发音强度都是由弱渐强的变化。鼻声母的共振峰受后接元音的影响很小,反之,它对后接元音影响较大,且/m-/、/n-/、/?-/影响程度有区别,/?-/对后接元音的舌位及开口度的影响程度比/m-/、/n-/的要大。  【
期刊
【摘要】:约翰·巴勒斯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自然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二十五部作品,多以描述自然,尤其是自然界中的动物与植物。巴勒斯一生都在做着一件简单的事情:把人们送往大自然,他提倡人们应该回归大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关键词】:约翰·巴勒斯;自然;生态思想  一、约翰·巴勒斯生平  1837年,约翰·巴勒斯出生于纽约州风景如画的卡茨奇山附近的农场里,巴勒斯的家庭以种植和畜牧为生
期刊
【摘要】:文化产业在当今全球范围内已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其空间集聚特征正日趋强烈的显现出来,并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成为国际文化产业研究的新趋向。为了使文化产业集群走上一条科学、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为国家总体文化产业的发展输送新鲜血液,本文以对一些基础概念的搜集、了解为基础,总结了文化产业集群相对于其他集群的特点。提炼出文化产业集群的三种形成机理和四种发展模式。形成机理包括市场自发型、人为推动型
期刊
【摘要】: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视角综观翻译活动的研究,是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外宣翻译要特别注重平衡各方的环境,以达到最佳传播的目的。  【关键词】:生态翻译;外宣翻译  一、引言  生态翻译学自2001年提出已经经历了10多年。该理论已经有百余篇专题文章发表、经过“两岸四地”连续研讨、国家级研究课题立项、高层次论坛主旨报告以及外语翻译期刊专栏设置,显示出该理论的高度影响力。生态翻译学得益于
期刊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0周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进城厢文体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之年。我区文体工作坚持科学发展引领、项目品牌带动、改革管理创新、加快推进文体强区建设。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服从、服务城厢的发展大局;围绕建党95周年,开展系列文体活动;围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城厢文化繁荣发展;围绕“十三
期刊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z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modern people's needs in life, the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design on life further,in order to analyze peopl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desig
期刊
越南的庙会是越南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一部分,先不说庙会在越南历史上有多重要的作用,光是数量之多,就已经令人咋舌。笔者曾在越南图书城里看到关于庙会介绍的书记汗牛充栋,每一本记载的数量详细程度不一,大概不会有任何一本关于越南庙会的书能够记录全部的礼仪细节和庙会,因为庙会是活生态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停变化着,有时吸收其他庙会的神话故事演变,有时候被其他外来故事冲击,导致整个庙会和故事的关联其实不强。尽
期刊
【摘要】:闽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种方言。20世纪80年代前后,其地位发生了改变。本文立足双语现象形成的条件,对闽方言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探究,就闽方言的传承与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闽方言;发展;传承  一、闽方言的发展现状  闽方言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前,闽方言为单语时期,在闽南地区中小学以及其他公共场合里通行,普通话的适用
期刊
对于宗教学这门学科来说,首先,我们必须对宗教与宗教学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前者是神学,后者则是科学;其次,我们必须认识到宗教与宗教学之间的关系,宗教是宗教学研究的内容,宗教学则研究宗教。宗教学创立之前,对于宗教的研究主要采用神秘实修的态度。而与之相反,宗教学则试图采用科学实证的方法来解释宗教存在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宗教学的目的在于揭示宗教的本质,以解决“宗教是什么”的问题。  一、宗教学研究宗教  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