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民族地区教师素养 引领和谐校园建设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民族地区由于教师素养不够高而引发的诸多不和谐现象,分析教师素养与对和谐校园建设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提高教师素养的途径,服务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民族地区 教师素养 和谐校园
  
  和谐,自人类握手地球以来便成为了人们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校园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师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一、相识“教师素养”与“和谐校园”
  教师素养是教师旨在养成胜任教师职业所需的各种素质而进行的自觉、持续的修习涵养过程及其综合发展水平。[1]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2]
  二、民族地区教师素养对和谐校园建设的影响
  民族地区受区域差异、民族文化等因素影响,教师在职业成长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雅水镇区域为例,这里居住的主要是布依族,浓厚的布依民族酒文化会使部分教师沉浸其中,丧失进取锐志,成为教师素养提升的栅栏。
  (一)教师素养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和谐校园建设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校园的基础和核心,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共同进步,也能够让学生敢于嘗试、勇于探究、善于发现,更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素养较高的教师会不断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影响学生,做学生的知音、向导,从而能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素养不够高的教师则会认为现在的学生不好教,总是把责任推卸到学生身上,有的教师因为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与艺术,就靠“师威”来压制学生,更有甚者是通过武力的方式来对付“不听话”的学生。如此诸多劣象给学生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影响着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二)教师素养影响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和谐校园建设
  学校是一个组织,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组织的目标,个人英雄崇拜在这里只能阻碍学校发展,影响教师之间的关系。一个素养较高的老师通常都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善于审视身处优点与不足,乐意共享工作成果,分享生活快乐。而一个素养不够高的教师则可能在工作与生活中损人利己、假公济私,专注个人想法而不会换位思考。
  (三)教师素养影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和谐校园建设
  学生是老师的影子。虽然对“有其父必有其子”不敢苟同,但教师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素养不够高的老师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他们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模仿老师为人处世的风格,将其实践到处理同学之间关系上来,因而或多或少会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和谐共处。
  (四)教师素养影响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和谐校园建设
  教师社会群体中的一个个体,自然少不了参与社会生活,而教师的素养高低也会影响其参与社会生活方式。素养不够高的教师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不良影响,而这种影响通过不仅仅影响教师而是影响整个教师群体。例如有的老师因个人兴趣爱好而不顾及自身职业特殊性,不时在娱乐场地抛头露面,严重损害了教师群体形象,影响了学校与社会的和谐。
  (五)教师素养影响学校新课程实施进而影响和谐校园建设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素养不够高,因此导致教师不能够按照新课程的宗旨认真执行课程,有时甚至采取抵触态度,更为严重的是出现教育方式的退化,例如:1、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而忽略情态、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2、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替代执行课程,将一些经验课程、活动课程替代为学科课程;3、不注重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采取“高压”政策让学生死记硬背学习内容甚至反复机械式抄写作业、练习。如此诸多扭曲实施新课程的现象是逆素质教育而行的,从而严重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建设。
  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影响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学生成长、校园建设、师生关系或是家校关系,无一不与教师素养相关。由此不难看出,教师素养高低决定着学校能否健康发展,教师素养的提升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三、民族地区提高教师素养的途径探析
  (一)加强教师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
  思想引领行动。思想道德素养的高低影响着教师其他素养的提升,因此关注教师素养的提升首先应当关注教师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
  (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告别民族传统陋习
  对优秀的民族文化,应当继承与发扬,但对于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社会发展需要的传统习俗,应该及时扬弃,并能在各民族相处的过程当中取长补短,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三)培养教师终身学习意识
  受民族文化的熏染,部分教师丧失了进取的锐志,“知足常乐”的心态使他们蜕化为了井底之蛙。通过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意识,点燃心中的激情,会使他们在工作中逐渐远离传统陋习,关注自身专业成长。
  (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促进其他素养的提升
  在知识浩如烟海的今天,具备了终身学习的意识,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较高的信息素养可以让老师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心情的傲游而不至于迷失方向。
  提升教师素养,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提升教师素养需要有外在的压力和教师自身内在的动力,通过外在持续的压力不断内化为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高素养的教师队伍离我们不远矣!和谐校园也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教师素养[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45f63429915f804d2b16c133.html.
  [2]和谐校园[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606934.htm#sub606934
  [3]曹双喜.提高教师素养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J].中国教师.2009(S1).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它融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给孩子们以美的熏陶和启迪,深受学生们喜爱。在壮丽的山河锦绣图中,溶进颗颗喜悦、自豪的心灵;把充满哲理的教导写进生活的画卷里;请枯燥的知识变成歌,牵着你的手走;让平平淡淡的生活释放光彩,犹如和着歌,迈着步,跳着舞,追着风。可它虽美,却是一枝带刺的“玫瑰”:其一,古诗由于语言高度凝练,加之古今汉语的差异,给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至于体会意境,感受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在小学中年级时期,小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但是,这个时期的小学生学习活动还比较被动,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体现得比较充分,所以,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较适合采用课堂学习环境下的“理解→运用→练习型”教学模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小学生逐渐对学习的内容或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所以,在小学高年级阶段,采用开放学习环境下的“问题→启发→
【摘 要】高中英语新课程为每个学生创设未来发展的平台和机会,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和表现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条件,而教师使用科学、实用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则是保证。具体地说,笔者从听读说写四大语言技能方面进行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教学方法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理解 听读说写 教学方法    一、对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和教学重点的理解  (一)高中英语新课程的设计思路  北师大王啬教授认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在人们的各种社交活动中,口语交际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交际的手段越来越先进。如电子计算机、信息传输、人机对话等。而且人机对话已成为一种新的交际方式,面对机器讲话,要求具有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语言更要准确、简洁,否则,就达不到人机对话的目的。因此,抓紧、抓好口语交际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时代赋予人民教师的史命。为此,自己就教学中的实施谈一些体会。  一、营
【摘 要】高三数学复习需根据学生实际和《考试大纲说明》进行准确定位,以便因材施教;通过及时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关注与鼓励相结合,加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数学复习 针对性 有效性    高三已进入全面复习阶段,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复习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提高,让我们这些输在中考的学生赢在高考?经过多年的探索,有所收获。
回顾近五年来的高考文综试卷,咱们不难发现,试卷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在不断地更新,愈来愈鲜明地体现“以能力立意”为指导的命题思想。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一般都是通过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可是,一些考生在复习时缺乏针对性,只知道恶补自己在知识上的缺陷和漏洞,而忽略对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的训练。结果花费的时间不少,效果却不佳。因此,考生应在全面复习
有关圆的滚动问题,将其分为“圆在直线上滚动”和“圆在圆上滚动”两种情况来加以探索。同时就圆在直线上滚动和圆在圆上滚动之间的联系进行直观性的感受与分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我们常会听到诵诗文时那动听、感人的语言,令人如醉如痴;有时如发宏辩,使人激动情涌动;有时含蓄蕴藉,启人深思;有时幽默风趣,叫人捧腹,使听者感到的是一种美的享受是,因为它自然精粹,不瘟不火,或激情湃,或妙趣横生,或余音绕了不成功梁,或娓娓动听,象爱的春风,似情的细雨,使听者如坐春风,如饮甘露,潜移默化,弹性陶感染,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种美化了的教学语言对学生领悟做人真谛、陶冶高尚的情操、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是中学教育大纲规定的重要内容和目的,而地理思维能力的体现,依赖于地理思维品质的达到程度。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1.精炼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促成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包括:动机、欲望、兴趣、爱好。其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活跃因素,而提问则是激发兴趣的内在“激素”和“催化剂”。其作用的途径表现为:提问→兴趣→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