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所有父母成为最好守护人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e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作为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面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段的百万家长,如何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问题。
  多年来,苏州市中小学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努力构建形成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沟通、优势互补的良性运行机制。有课程、有师资、有阵地的家庭教育课程项目的实施,使苏州所有中小学家长都能享受全天候、全覆盖、全方位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让父母更安心地耕种好自己的心田,给孩子营造最好的成长环境,静待花开。
  课程研发 规范家庭教育操作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苏州自古崇文重教,家风赓续,家庭教育积淀深厚。
  2015 年,苏州通过行政推进、学校参与、社会支持的方式,率先推出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并从2016年起列为苏州市政府事实项目,在原有家庭教育工作基础之上,将中小学家庭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在制度和财政上给予充分支持和保障,惠及大市100万学生家庭。
  苏州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注重向家长传递三种教育主张:培养完整、自由的人,强调父母与孩子共成长,推行现代、开放的教育理念。为此,苏州的家庭教育指导以课程为载体,把家庭教育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家长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教育素养。
  而在最近三年中,苏州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的资源开发,构建了包括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免费发放至90万学生家庭的家庭教育读本、家庭教育视频资源库、线上学习平台互为依托的课程资源开发体系。同时,开发家庭教育视频资源库,开通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和苏州父母APP线上平台,丰富课程内容,更好地服务了众多家长。
  专家引领 确保家庭教育专业
  为切实推进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苏州市教育局组织专家研制了《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标准》,重点在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上进行了可操作性的规划与设计,形成了独具本土特色的实践措施。
  苏州市教育局在实践中构建了由国内家庭教育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志愿者讲师团组成的立体服务团队,为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的师资保障。苏州开设的“教育名家大讲堂”,迄今已邀请了王东华、鹿永建、龙迪、张怡筠等10余位家庭教育名家在苏州开讲,累计观众超过100万人次。同时,苏州还定期开展“苏州家话沙龙”主题活动,围绕家庭教育的典型问题、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目前已举办20多期,期期受到家长热捧。
  指导好家庭教育,就必须要有系统学习和训练的教师,才能带动家长的学习成长。截止目前,苏州已累计培训了近3000名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初级指导师,中小学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209名,为家长们提供咨询服务。
  阵地落实 让家庭教育生根
  “林老师”是苏州市全体家庭教育指导师共同的名字。目前,“林老师”已建设成为苏州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和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崭新平台,是苏州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家庭教育服务品牌,“林老师”也因此获“全国最美教师志愿者团队”称号。
  秉持着“关注每一个家庭、关爱每一个孩子”的理念,苏州加强组织保障,使家庭教育课程实施生根。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开展苏州市中小學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学术交流、课程开发和资源整合;中小学家庭教育管理平台建设;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业务指导、管理考核;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师认证、考核与管理;开展面向苏州市中小学校教师和家长的线上学习、线下培训讲座等活动。
  此外,苏州在形成并扩大“林老师”团队的基础上组建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目前已成立了15个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集专项家庭教育工作研究与队伍培训功能于一体,带头人负责为工作室团队成员制定专业成长计划,开展专业课题研究,承担培训与指导工作,在区域内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在苏州,指导家庭教育已成为政府主导、各部门合作的“大合唱”,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已然形成,苏州正以行者的实干、勇者的担当和领者的超越,努力共筑苏州美好教育新家园。
其他文献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有一本畅销书译作《林间最后的小孩》。在这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作品中,他对“自然缺失症”做出阐释,描述了在电子产品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在生活中与自然之间,有着令人惊异的断裂。  也许我们还会从儿时的作文中读到夏令营的经历是多么得美好,然而我们却很难重新感受躺在广袤的星空下,伴着昆虫的低鸣和林间的微风,真正安然睡去的那一种灵魂的荡涤。我们离开自然太久,久到失去了与它亲近的本能。  让
期刊
石路社区的居民范学勤带着一块老梅花表到石路一家钟表店碰碰运气,看能不能修好。因为手表机芯内一个零件坏了,手表没法正常工作,如果送返国外的官方维修,费用实在太高。这块老梅花表是范学勤结婚时买的,晨练时突然摔坏了,戴了这么多年,实在舍不得扔掉,到石路来找修表师易伟良看看。易伟良对照着手表机芯的结构,愣是自己打磨出那个已经停产的零件,将范学勤的梅花表修理好。  与“时间”打了近60年的交道,75岁的修表
期刊
随着苏州“三定一督”的实施,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白洋湾街道玉景湾社区对辖区多项硬件设施以及软件配置也进行了提档升级。小区内环保主题壁画随处可见;分类点位变身“网红打卡地”,微信群和朋友圈邻里间互相晒照片;“先破袋、再分拣、后洗手”成了家喻户晓的分类“口诀”;线上“云课堂”及时为大家科普易混淆的分类小知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小区迎来了朝气蓬勃的新面貌。  便民改良实用贴心
期刊
走在苏州城区的路上,偶尔会见到一些与周围建筑风格并不统一的近现代老建筑、老设施,神秘而有故事地矗立着。这是哪里?原来是做什么的?即便是路人,也会有想要探究的念头。  苏州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民族工业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在一个多世纪的近现代工业发展中留下了一批有价值的近代工业遗产,是苏州近代工业发展的时代缩影,也是苏州历史文化特征的重要载  体和城市历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同样是古城保护对象
期刊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节气传统逐渐被人们淡忘或忽略的时下,食材是另一种感知季节变化、重温四季传统的方式。  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南山社区,将二十四节气以活动的形式贯穿全年,将传统文化通过美食为引线,深刻融入了百姓生活。  老苏州的美食秋日进行曲  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为了感受农耕秋收之趣,老苏州们分享了多道用桂花“点睛”的
期刊
这里是苏州,故事的开篇。  江河湖海交汇,美食因水而生。通过岁月的沉淀与发酵,它们为这座城市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年四季,一日三餐,总有一种风味勾住你的味蕾,让你记住这座城市,忆起水做的江南。  今天我们为你介绍江南十二道风味,敬请细赏。  八仙过海 这里是水八仙  水八仙是苏南、浙北地区的传统食物,又称水八鲜,包括茭白、莲藕、水芹、芡实(鸡头米)、茨菇(慈菇)、荸荠、莼菜、菱八种水生植物的可食
期刊
近日,双塔街道长岛社区以“传承传统技艺”为题,举办了丝巾DIY扎染活动。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志愿者向大家展示了数种图案、颜色各不相同的扎染丝巾,教授了大家简单的几种区别于传统白布青染、色彩单一的捆扎方法,并提供不同颜色的染料供大家选择。  在志愿者指導下,居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丝巾为纸,以染料为笔,创造出了一幅幅独一无二的“画作”。参加活动的居民们也共同体验
期刊
双塔街道二郎巷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位于二郎巷52号,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于2009年12月31日成立,是古城区第一家日间照料中心。通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现已成为了街道养老服务的一张亮丽名片。  此次升级改造,亮点颇多,中心以原“南山驿站”日间照料中心为基础,在功能定位上立足助餐、助医、助学、助浴、助急、助洁六大功能,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不断探索和完善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目前中心试行社区食堂模式,
期刊
在苏州,有一个家喻户晓的“苏老师”。“苏老师”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来自苏州各行各业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他们有一种精神是相通的,就是关注孩子们心灵的健康成长。苏州有无数条联结着“苏老师”和孩子们的纽带:热线、面询、短信、QQ、网站……所有孩子们感兴趣、能碰触到的沟通交流方式无障碍地为孩子开通。如今,“苏老师团队”“苏老师热线”和“苏老师面询”作为苏州中小学生坚强的心理后盾,时刻关注着学生们的心理健
期刊
天气渐冷,文庙古城里的叶子开始泛黄,由姑苏区双塔街道组织的“2020姑苏孔子文化节”已经悄然进入尾声,于是也有人继续思考,“国学”“儒学”“传统文化”,这些词语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有它的作用吗?  苏州人会告诉你,传统文化依旧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之中,也塑造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的能量,还有许多。  感知国学典籍里的生活原点  文庙德善书院是“2020姑苏孔子文化节”开幕式上文旅交流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