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探究演绎精彩,互动彰显魅力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ra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倡导学生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本文在“一道高考题探究”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转变传统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反例辨析、小组讨论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以“主 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关键词: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探究;实录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数学探究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2012年浙江高考数学理科试卷最后一道填空题,考查的是高中数学中常规、传统的“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许多学生对此题虽有似曾相识之感,但由于高考试题继承与创新同在,从而学生的求解思路并不清晰. 这题不能直接使用 “分离参数法”,“最值法”也不方便使用,顺利解答有不小难度. 本题击中了应试教学的软肋,显示了高考命题者的智慧. 本问题的解题策略有相当的开放性与发散度,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能力. 现在让我们追寻课堂的足迹,感受探究的风采.
  教师:请你再仔细看题目,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
  学生2:这不是解不等式,这是一个在x>0时恒成立的问题,学生1没有注意条件x>0而误认为是错题.
  教师:解题要注意审题,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要注意等价转换.
  2. 思想指导,给力探究
  学生3:我拆分成两个函数来考虑.
  教师:真简洁,不费吹灰之力解决填空压轴题,出乎意料. 取一些特殊值,缩小字母的取值范围,是一个好方法,体现了特殊性存在于一般性之中的哲学思想. 这里有运气的成分,也有解浙江高考题的技巧.
  学生5:作为填空题,可以这样解,因为它不需要过程;如果作为解答题,能这样解吗?
  教师:问得好!谁来回答?
  教师:你是如何想到的?
  学生10:我是受到恒成立问题中参数分离法的思想的启发,本意是想通过变形分离出参数a,但是经过变形以后发现是关于参数a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而且正好可以分解因式,从而分离出参数a,再结合函数的单调性,利用恒成立问题得到参数a的值,其中解关于参数a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也要对两根的大小进行分类讨论.
  教师:很好,不能直接分离参数,但能从参数分离法的思想中受到启发,调整视角,变更主元,体现了生10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11:在生10解法中x=-1有什么玄机?
  教师:在解决问题中提出问题,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谁来回答?
  1. 师生互动,收获精彩
  “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而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叶澜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是教师组织下的师生、生生的多边活动. 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点拨者、尝试者和点评者,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表自己的见解,构建师生互动、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的合作交流的教学平台,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结论更具一般性. 教师不仅需要对常用解法进行固化,更需要对学生进行反思诱导,对发散思维、创新精神、探索精神进行保护和促进.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的原始思路是多种多样的,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 给学生再思考的时间,就是让学生由考试时的限时思考变为不限时思考,让他们尽情地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师要善于对待学生的发问,时刻关注学生的各种质疑、困惑,不能为了所谓的“教学任务”,敷衍了事,更不能为了所谓的“师道尊严”,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 师生互动,情绪相互感染,思维火花相互碰撞,课堂因无法预约而精彩,因节外生枝而生动. 这是新课程提倡的课堂教学,也是许多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效果.
  2. 千招易得,一问难求
  数学家波利亚说得好:“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与反思.” 在寻求数学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包含四个步骤:理解题目——拟订方案——实现计划——回顾反思. 其中,反思是解题过程中的深化与提高,有利于在原有基础上建立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回答出10个教师预设的问题更有价值. 现实中,主动向教师提问题的学生并不多,即便有,问的也大多是作业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本节课中,学生提出了x=-1有什么玄机,x=1有什么玄机,展示了学生的批判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重点,不能满足于获得正确的答案,要引导学生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培养思维品质,提升数学能力. 此外,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去质疑、去发现,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一旦能够提出问题,自然就有了探究的兴趣.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减负和增效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决不能以增补过多的知识、课堂上过多的机械模仿为学生换取一种“应试教育”的高效.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多的时候立足课程标准、中学教材,把中学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最本质的方法(通性通法),运用好我们的教学智慧传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中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真正意义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达到我们公认的高效!这既是新课标理念的追求,又是对教师素养的要求. 这节课也让我们感悟到:学好数学,需要一种意识,那就是团结合作的意识;学好数学,需要一种精神,那就是挑战自我的精神;学好数学,需要一种眼光,那就是发现问题的眼光.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对上课的内容表现出不理解,教师就要及时做好反思,反思是一个教师快速成长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本文结合一道高三模拟题的讲评及教后反思,说明了对数学归纳法的本质的认识。 进一步得到:通性通法就是扎根于学生的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从核心概念出发,易于理解的常规方法;通过反思,教师、学生的理解力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  关键词:反思;数学归纳法;通性通法;理解力  问题:已知n个正数a1,a
期刊
摘 要:寓数学教学于情景,调动学生思维已经成为当今素质教育教育的一种趋势. 本文以“直线与平面垂直”一课的情景设计为例,展示了创设问题情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挖掘数学认识动机、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等方面的有效作用,达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牢记知识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情境;线面垂直;思维  寓数学教学于情景,调动学生思维已经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种趋势. 作为教师就必须想方
期刊
摘 要:图形计算器于数列有多元表征优势,突破数列教学的难点可以在手持技术的支撑下:列表比较中认识递推,图象直观中感受叠加,数形结合中研究性质;以让学生在亲身操作中感受数列的递推迭代思想;教学实践带来启示和思考:图形计算器于数列有多元表征优势,能为学生“做数学”提供有效载体,让手持技术走近学生需要教师不断挖掘课题资源.  关键词:图形计算器;多元表征;数列教学;递推迭代  作为一种反映自然规律的基
期刊
摘 要:高考试题解题教学是提高高三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师生通过共同研究高考试题,尝试高考试题分析实验课,可以激发师生高考研究意识,享受高三数学课堂“生生、师生”交流的乐趣,提高高三数学课堂教学的“性价比”。  关键词:高考试题分析实验课;高考研究;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一个专心认真备课的老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
期刊
摘 要:在数学公式的教学中关注和讲究“慢”教学,是针对当下数学教育现状的一种理性反思,也是教育本质回归的追求;“慢”不是目的,不是“快”的简单反义词,更不是低效率磨洋工的代名词,它强调的是对公式生成过程的态度、崇尚回顾旧知的追求、有效优质的教学和多元智能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公式;理性反思;生成;数学对象  数学公式反映的是数学对象属性间的关系,公式中的字母是数学对象高度概括的具体表征. 学生对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数学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是数学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我们教师也在努力践行. 但是,目前数学课堂的探究活动人为因素多,人为地设定路线让学生做形式上的探究,这无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探究活动应体现探究的自然性和开放性,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之效.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能力;培养;探究活动;自然    数学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数学探究意识与
期刊
摘 要:2010年江苏的高考数学试卷出现后,家长、学生和教师等反应比较大;2011年江苏的高考数学试卷出现后,一片安静,这份试卷考什么了,有什么特色,它对以后的教学有什么指导的意义. 本篇文章谈谈作者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自主命题;基本技能;非智力因素    2011年是江苏省实现新课程标准以来的第四次自主命题,试题在前三年成功的基础上,难度比去年有所下降,试卷从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和思想体系的高
期刊
摘 要:“懂而不会”是一个复杂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但是,只要教师能成为智慧的“导演”,教学细腻,摒弃花哨,关注问题实质,注重普适性解法;只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演”,时时有机会去体验与感悟,“懂而不会”终将无所遁形,消失于有效教学的“阳光”之下.  关键词:中学数学;懂而不会;刨根问底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作业也会做,但考试时不会了”、教师说“这道题讲了很
期刊
摘 要:本文是一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课题教学设计,它是圆锥曲线应用隧道设计方案的研究性课题,围绕主线课题确定、探索、交流评价、形成成果、成果展示等阶段展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实践体验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题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用
期刊
摘 要:笔者通过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思考如何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自主的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将一些自己的想法运用于实践.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二次根式的加减》的教学中,笔者通过改变学生构建知识的方式,运用抛锚式教学,将构建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文中详细阐述了各个教学设计点的理论依据,使理论和实践良好地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意义建构;类比;抛锚式教学    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的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