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做中学,学中思”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让学生在做和玩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主动探究,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既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还要思考让学生愉快的学习,在玩和操作的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主动的参与到探究中来。当然,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些额外的感悟,那就更完美了。这也是我们追求的。
关键词:对比研读;教学目标;落实策略;空间观念
正确的研读教材和让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是判断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主导着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教材怎么解读?教学目标该怎样合理定位和规范描述?在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去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的教师,不少教师在拟定目标时过于求新求全,缺乏深刻的思考,许多数学课堂产生了新理念下的新尴尬。鉴于此,笔者结合“江浙沪三校网络结对联谊活动”中苏教版“圆的认识”一课,以我自己执教的课堂为视角,谈谈如何通过研读教材,让教学重难点落到实处。
一、横向对比,在研读中读懂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教材,在编写中各有各的特点和侧重点,因此,我们需要横向对比研读,解读每种教材的优势和编写意图,从而更好的研读教材。
二、深入研读教材,多层次构建“认识圆”的平台
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和对比,确定教学目标,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搭建了多层次的平台,来帮助学生认识圆:
1.同中寻异,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2.画中明悟,在感悟中突出重点
3.智导过程,在合作、讨论、体验中突破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和掌握圆的半径和直径各自的特点和之间的关系。从教材小精灵的一句话:任意画一个圆,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说说你的发现。我们可以仔细推敲这句话:教材的意图是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通过合作,去探索,去发现,去经历,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为了让学生能够去尝试,去经历,为了学生更好的在合作、讨论和体验中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师:关于圆的半径和直径,你们还知道一些什么?
小组活动:接下去请大家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观察和研究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如果你们有发现,就马上写到黑板上。
总有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总是担心学生这个不能发现,那个无法探究。其实是教师放不开手脚。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必须要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而且,我们更应该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这样才会有美丽的生成:
生:一条直径把圆分成两半;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每条半径和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虽然学生写的字歪歪扭扭,虽然学生得到的结论不是那么的正确,比如说在研究直径和半径的两倍关系和条数时,少了在同一个圆中。但这又有何妨,在我们接下去讨论验证的过程中,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学生完全有能力把遗漏的补充完成,成功的突破教学难点,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更是渗透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在做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主动探索,最终理解知识点。
三、见缝插针,渗透和培养空间观念
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总在思考:除了教学目标本身以外的知识点,我们是否还应该带给学生一些什么。于是我仔细翻阅了课程标准,十大关键词中关于空间观念是这样描述的: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既然这样,笔者在设计教案的时候,索性以圆为主体,通过平移和旋转,穿插其他的平面图形或者立体图形:
1.课前:
在课前谈话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根直线,往下平移,如果算上平移的痕迹,会形成什么图形?一根直线,固定住一个端点,然后把这根直线旋转一周,会得到什么图形?
通过动画演示,学生清楚的看到了两次运动得到的长方形和圆形。它不仅为我引入了新课,更是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一颗种子:我们学习的很多图形,都是可以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更培养了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
2.课中:
在判断是不是半径和直径的练习中,我们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对半径和直径概念的理解,理解圆上、任意一点等关键词。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我也设计了以下的问题:如果把圆心和圆内的一点连接起来作为圆的半径,你觉得以它为半径的是怎样的一个圆,请在你的脑海中想象一下?接着教师利用电子白板软件中的圆规,以圆心和圆内的连接线作为半径画一个圆,以此验证学生的想象。
3.课尾:
圆的认识已经接近尾声,而空间观念的渗透才刚开始。在课尾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兴趣,我又加入了以下问题:在我们小学阶段,很多图形都可以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比如说长方形和圆形。接下去请大家思考一下:把一个一元硬币往上移动,可以得到什么图形?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沿着长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什么图形?最后更是根据徐州铜山实验小学的体育特色足球为例为孩子们:足球可以通过什么图形经过怎样的运动得到?
事实证明,这些问题都激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致。也许只有一部分孩子可以想象出。但这又有何妨!空间观念的种子已经扎根在孩子的心中,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空间观念必然会茁壮成长!
这是笔者的一次尝试,从取得的效果来看是好的。在今后的备课中,我们可以在常规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可以再进一步思考,是否可以再带给学生一些什么,比如说我们可以从十大核心关键词出发去思考。這样,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数学素养的培养,更好的获得数学的发展。
关键词:对比研读;教学目标;落实策略;空间观念
正确的研读教材和让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是判断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主导着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教材怎么解读?教学目标该怎样合理定位和规范描述?在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去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的教师,不少教师在拟定目标时过于求新求全,缺乏深刻的思考,许多数学课堂产生了新理念下的新尴尬。鉴于此,笔者结合“江浙沪三校网络结对联谊活动”中苏教版“圆的认识”一课,以我自己执教的课堂为视角,谈谈如何通过研读教材,让教学重难点落到实处。
一、横向对比,在研读中读懂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教材,在编写中各有各的特点和侧重点,因此,我们需要横向对比研读,解读每种教材的优势和编写意图,从而更好的研读教材。
二、深入研读教材,多层次构建“认识圆”的平台
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和对比,确定教学目标,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搭建了多层次的平台,来帮助学生认识圆:
1.同中寻异,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2.画中明悟,在感悟中突出重点
3.智导过程,在合作、讨论、体验中突破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和掌握圆的半径和直径各自的特点和之间的关系。从教材小精灵的一句话:任意画一个圆,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说说你的发现。我们可以仔细推敲这句话:教材的意图是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通过合作,去探索,去发现,去经历,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为了让学生能够去尝试,去经历,为了学生更好的在合作、讨论和体验中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师:关于圆的半径和直径,你们还知道一些什么?
小组活动:接下去请大家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观察和研究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如果你们有发现,就马上写到黑板上。
总有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总是担心学生这个不能发现,那个无法探究。其实是教师放不开手脚。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必须要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而且,我们更应该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这样才会有美丽的生成:
生:一条直径把圆分成两半;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每条半径和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虽然学生写的字歪歪扭扭,虽然学生得到的结论不是那么的正确,比如说在研究直径和半径的两倍关系和条数时,少了在同一个圆中。但这又有何妨,在我们接下去讨论验证的过程中,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学生完全有能力把遗漏的补充完成,成功的突破教学难点,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更是渗透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在做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主动探索,最终理解知识点。
三、见缝插针,渗透和培养空间观念
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总在思考:除了教学目标本身以外的知识点,我们是否还应该带给学生一些什么。于是我仔细翻阅了课程标准,十大关键词中关于空间观念是这样描述的: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既然这样,笔者在设计教案的时候,索性以圆为主体,通过平移和旋转,穿插其他的平面图形或者立体图形:
1.课前:
在课前谈话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根直线,往下平移,如果算上平移的痕迹,会形成什么图形?一根直线,固定住一个端点,然后把这根直线旋转一周,会得到什么图形?
通过动画演示,学生清楚的看到了两次运动得到的长方形和圆形。它不仅为我引入了新课,更是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一颗种子:我们学习的很多图形,都是可以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更培养了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
2.课中:
在判断是不是半径和直径的练习中,我们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对半径和直径概念的理解,理解圆上、任意一点等关键词。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我也设计了以下的问题:如果把圆心和圆内的一点连接起来作为圆的半径,你觉得以它为半径的是怎样的一个圆,请在你的脑海中想象一下?接着教师利用电子白板软件中的圆规,以圆心和圆内的连接线作为半径画一个圆,以此验证学生的想象。
3.课尾:
圆的认识已经接近尾声,而空间观念的渗透才刚开始。在课尾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兴趣,我又加入了以下问题:在我们小学阶段,很多图形都可以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比如说长方形和圆形。接下去请大家思考一下:把一个一元硬币往上移动,可以得到什么图形?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沿着长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什么图形?最后更是根据徐州铜山实验小学的体育特色足球为例为孩子们:足球可以通过什么图形经过怎样的运动得到?
事实证明,这些问题都激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致。也许只有一部分孩子可以想象出。但这又有何妨!空间观念的种子已经扎根在孩子的心中,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空间观念必然会茁壮成长!
这是笔者的一次尝试,从取得的效果来看是好的。在今后的备课中,我们可以在常规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可以再进一步思考,是否可以再带给学生一些什么,比如说我们可以从十大核心关键词出发去思考。這样,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数学素养的培养,更好的获得数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