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的迅速推广,语文学科的外延越来越深广。语文教师应将新课程标准理念和教学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去,从中发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点。语文教师再围绕字、词、句、段、片、文来讲解,就会落后于时代,因此,加强语文边缘学科知识的学习势在必行。
一
通过十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我发现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涉及的范围及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至宇宙,小至夸克;远至史前,遥至未来;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语文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范围也很广,政治、哲学、科技、军事、民俗、宗教、历史、地理、生物、建筑等知识都有所反映,这实际上就是语文学科的“交叉性”问题。如:七年级上册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一文中,就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科技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研究过程中所经历的史实,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实际上也是对学生进行了一堂政治思想教育课。又如在教《三峡》一文时,我首先放歌曲《长江之歌》,让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领略长江三峡一泻千里、万马奔腾的气势。然后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了解到了郦道元笔下这幅优美的山水画卷。最后在拓展延伸课文时,又通过多媒体画面,让学生看到今朝三峡工程所放射的瞩目光辉,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这堂课既是一堂语文课,又是一节音乐课、地理课和美术课,还是一节了解我国科技发展之课。另外,像《曹刿论战》是与军事有关的语文课;《苏州园林》是一篇与美术学、建筑学、生物学的那个有关联的语文课。语文课本里与其他学科相连的例子举不胜数,从中语文学科的边缘性和交叉性也体现了出来。可以说,语文既是各学科的汇集点,又介于种种学科的交叉处。所以我觉得语文是名副其实的边缘学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发掘与语文课堂有关的其他事物。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天生重要。”可见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当今中学生,学语文是必须的,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教育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在语文学习要注重跨领域的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这实际上也就是让我们重视对语文学科边缘性和交叉性问题的研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到语文学习所收获的诸多知识甜果。
二
我们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学科的边缘性和交叉性呢?
1.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必须从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语文学科边缘性和交叉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去为学习其他学科服务。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些数、理、化、老师抱怨有些学生连题意也读不懂,这难道与语文没有联系吗?难道同当前对语文教学的边缘性和交叉性认识不足没有联系吗?所以说一名合格的语文和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要在语文课堂上努力构建一种新的知识结构——重视语文的边缘性和交叉性,用语文课堂去点燃学生探究其他知识的火花。
2.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充分重视到语文学科边缘性这一特点。近年来的语文中招或高招考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越来越重视,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在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如:看图写话或写作文;据所给表格中的数据写你所得到的信息,等等。同时政、史、地等科考试也使用了语文课本上的材料,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边缘性和交叉性问题不可忽视。所以在平时的备课中,应考虑到语文课中所涉及的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巧妙地应对课堂中出现的“有问需答”这一环节。如在讲《出师表》一文中,就有同学提出让我介绍此文的写作背景。在以往的学习中,我已对三国这段历史有所了解,对诸葛亮、刘备、刘禅这些人物的基本特征也作了探讨,当然就很容易地介绍给了学生。
3.运用其他学科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要是没有语言我们的智力就会同高等动物不相上下,更不用说有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了。”其实,语言表达不仅仅是语文的事情,其他学科的学习也离不开语文的知识和能力。如:有些同学做完物理、化学实验无法表述操作过程;解完一道数学题无法说清论证和解析过程;政治论述题不会对政治原理进行逻辑性的表述和分析,这些都是与语文学科的边缘性和交叉性问题的认识不够有关。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与其他课任老师相沟通,让他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正确简洁的语言来表述本课中的有关问题。这样就更好地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了起来,使语文学科的边缘性和交叉性问题得到了重视。
4.开辟“阳光课堂”。“阳光课堂”指的是让学生把第一课堂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社会现象、科学发展、艺术创造等相结合的实践活动。“阳光课堂”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校外进行。因为语文学科的边缘性和交叉型从客观上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开展“阳光课堂”。“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我常设计一些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内容。如:让学生在教室、学校餐厅、图书室等地方设计一些符合环境的标语,或者在在学校的花坛边或草地旁写几则标牌用语。这样既考察了同学们的语文能力,又让他们从中受到激励或明白了在公共场合人们应守的准则。在教《春》一文时,我请同学们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景之美。观察时,引导他们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并能抓住景物的形态、颜色、质地来进行描述,有绘画才能的同学还把他们看到的美景当时就画了下来。回校后,我要求同学们写《春天的田野》一文时,同学们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有一位同学的结尾一段发人深省:“我认为青春就是我们人生的春天,是我们生命历程中最宝贵的时光,我们应该珍惜它,不应该虚度。”想不到学生会由观春景引发到对自己人生之路的思考上。所以,我觉得这节课不仅是一节游览课,而且是一节美术课,也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课。这节“阳光课堂”值得一上。当然,“阳光课堂”的形式还有很多,比如可以把课文中适宜学生表演的课文编成话剧或小品,让学生自编自演,也可让学生办成小记者,去采访自己的课任老师,获得学习方法上的信息或心理健康指导,等等。这些形式的“阳关课堂”,既能扩充、延伸、强化课内知识,又能使学生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实现知识的迁移、知能转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我认为开辟“阳光课堂”是语文学科的边缘性、交叉性问题得以体现的又一不可缺少的因素。
总之,大力加强对语文学科的边缘性和交叉性问题的研究,是面向21世纪的迫切需要,也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可等闲视之。我们进行研讨,将会对整个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让学生将在校所学的各种知识融会贯通,为将来走上社会大舞台,为祖国的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通过十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我发现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涉及的范围及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至宇宙,小至夸克;远至史前,遥至未来;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语文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范围也很广,政治、哲学、科技、军事、民俗、宗教、历史、地理、生物、建筑等知识都有所反映,这实际上就是语文学科的“交叉性”问题。如:七年级上册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一文中,就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科技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研究过程中所经历的史实,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实际上也是对学生进行了一堂政治思想教育课。又如在教《三峡》一文时,我首先放歌曲《长江之歌》,让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领略长江三峡一泻千里、万马奔腾的气势。然后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了解到了郦道元笔下这幅优美的山水画卷。最后在拓展延伸课文时,又通过多媒体画面,让学生看到今朝三峡工程所放射的瞩目光辉,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这堂课既是一堂语文课,又是一节音乐课、地理课和美术课,还是一节了解我国科技发展之课。另外,像《曹刿论战》是与军事有关的语文课;《苏州园林》是一篇与美术学、建筑学、生物学的那个有关联的语文课。语文课本里与其他学科相连的例子举不胜数,从中语文学科的边缘性和交叉性也体现了出来。可以说,语文既是各学科的汇集点,又介于种种学科的交叉处。所以我觉得语文是名副其实的边缘学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发掘与语文课堂有关的其他事物。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天生重要。”可见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当今中学生,学语文是必须的,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教育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在语文学习要注重跨领域的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这实际上也就是让我们重视对语文学科边缘性和交叉性问题的研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到语文学习所收获的诸多知识甜果。
二
我们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学科的边缘性和交叉性呢?
1.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必须从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语文学科边缘性和交叉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去为学习其他学科服务。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些数、理、化、老师抱怨有些学生连题意也读不懂,这难道与语文没有联系吗?难道同当前对语文教学的边缘性和交叉性认识不足没有联系吗?所以说一名合格的语文和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要在语文课堂上努力构建一种新的知识结构——重视语文的边缘性和交叉性,用语文课堂去点燃学生探究其他知识的火花。
2.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充分重视到语文学科边缘性这一特点。近年来的语文中招或高招考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越来越重视,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在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如:看图写话或写作文;据所给表格中的数据写你所得到的信息,等等。同时政、史、地等科考试也使用了语文课本上的材料,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边缘性和交叉性问题不可忽视。所以在平时的备课中,应考虑到语文课中所涉及的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巧妙地应对课堂中出现的“有问需答”这一环节。如在讲《出师表》一文中,就有同学提出让我介绍此文的写作背景。在以往的学习中,我已对三国这段历史有所了解,对诸葛亮、刘备、刘禅这些人物的基本特征也作了探讨,当然就很容易地介绍给了学生。
3.运用其他学科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要是没有语言我们的智力就会同高等动物不相上下,更不用说有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了。”其实,语言表达不仅仅是语文的事情,其他学科的学习也离不开语文的知识和能力。如:有些同学做完物理、化学实验无法表述操作过程;解完一道数学题无法说清论证和解析过程;政治论述题不会对政治原理进行逻辑性的表述和分析,这些都是与语文学科的边缘性和交叉性问题的认识不够有关。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与其他课任老师相沟通,让他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正确简洁的语言来表述本课中的有关问题。这样就更好地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了起来,使语文学科的边缘性和交叉性问题得到了重视。
4.开辟“阳光课堂”。“阳光课堂”指的是让学生把第一课堂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社会现象、科学发展、艺术创造等相结合的实践活动。“阳光课堂”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校外进行。因为语文学科的边缘性和交叉型从客观上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开展“阳光课堂”。“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我常设计一些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内容。如:让学生在教室、学校餐厅、图书室等地方设计一些符合环境的标语,或者在在学校的花坛边或草地旁写几则标牌用语。这样既考察了同学们的语文能力,又让他们从中受到激励或明白了在公共场合人们应守的准则。在教《春》一文时,我请同学们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景之美。观察时,引导他们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并能抓住景物的形态、颜色、质地来进行描述,有绘画才能的同学还把他们看到的美景当时就画了下来。回校后,我要求同学们写《春天的田野》一文时,同学们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有一位同学的结尾一段发人深省:“我认为青春就是我们人生的春天,是我们生命历程中最宝贵的时光,我们应该珍惜它,不应该虚度。”想不到学生会由观春景引发到对自己人生之路的思考上。所以,我觉得这节课不仅是一节游览课,而且是一节美术课,也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课。这节“阳光课堂”值得一上。当然,“阳光课堂”的形式还有很多,比如可以把课文中适宜学生表演的课文编成话剧或小品,让学生自编自演,也可让学生办成小记者,去采访自己的课任老师,获得学习方法上的信息或心理健康指导,等等。这些形式的“阳关课堂”,既能扩充、延伸、强化课内知识,又能使学生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实现知识的迁移、知能转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我认为开辟“阳光课堂”是语文学科的边缘性、交叉性问题得以体现的又一不可缺少的因素。
总之,大力加强对语文学科的边缘性和交叉性问题的研究,是面向21世纪的迫切需要,也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可等闲视之。我们进行研讨,将会对整个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让学生将在校所学的各种知识融会贯通,为将来走上社会大舞台,为祖国的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