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世界及近代的信仰观念发展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c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克尔凯郭尔的三个境界之间没有逻辑关系,它们之间的转换的动力是意志的行动,即人的选择。而人们应该做的,就是不断反思,在思想上进步,在实践上不断的完善自己。
  关键词:克尔凯郭尔;上帝;信仰;生存境界
  一、埃克哈特的宗教思想
  埃克哈特的思想被看作是托马斯之后的新柏拉图主义传承。埃克哈特的思想起点上是托马斯式的实在论,他的思想寻求的是一种贯通式的发展,是从感性个体到超越性上帝之间的贯通式发展,上帝的存在只在于提醒某件事已经牢牢确立,但是在研究现实事物的时候,人们又陷入新的困惑:是选择悬置信仰相信感官以及人类理性还是选择固守教会教义?
  埃克哈特与托马斯思想的不同之处在于,托马斯那里有存在的类比,在上帝的最高层面上,有着最高现实性和统一性,本质(形式)与质料在此统一性中共存。、而埃克哈特则教导存在的统一性在虚无中回到自身,这里的虚无指的是世间万物在上帝面前是虚无,指万物与上帝之间有着无限的距离。上帝必须通过创世这个行为在世界上有所体现才能达到真正的自身,上帝在万物中且在万物中作为整体而存在。埃克哈特的这个思想极具思辨性,万物在万物中,整体在万物中。就像人的身体存在于肢体的任何一小部分中,且以整体显现,整体在每个部分中,相似的思想是莱布尼茨单子思想,每个单子都在它内部之中感知整个宇。
  埃克哈特塑造了德语哲学中你的许多概念与词汇,确立了德国内在性思想的传统。
  1.人的理性
  (1)人的灵魂从上帝流溢而出,世间万物为了成就人的灵魂而被创造;灵魂的最高力量不是其他诸多力量的一种,而是多种力量的总体,灵魂是万物回到上帝的工具。灵魂是世俗世界的顶峰,是人所有力量的总体,灵魂关心的是总体。
  (2)理性是灵魂的首脑,认识是神圣性的基础。认识即人认识到返回天国成全自己的路,认识到一个新事物的根据不是这个事物的回退或者堕落,而是对它的成全。在西方文化中根据既是起点又是终点。
  (3)一切事物在人的理性中失去其有限规定性,人不仅在思想中,也在平时的一举一动中使造物高贵化了。若整个世界没有人的理性,则万物都陷入到自己的有限中。万物没有人的理性就是有限的是被束缚的。
  2.上帝与造物主的关系
  (1)埃克哈特认为上帝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于各种事情中,就在多大程度上超出于他们之外。没有任何造物能直接接触上帝。没有任何事物是完全符合它本質的,比如再精美的杯子和杯子本质是有差异的。
  人的理性面对上帝时有一个跳跃。
  (2)虚无作为有限性与差异性,附着于各种事情上
  (3)上帝不是自然的毁坏者,而是他的成全者,一切的“多”可以回到一
  (4)人不是在运用德性,而就是德性本身,从外在之人的状态到内在之人的状态的转变,需要人面对深渊一般地那种跳跃。我们要把人的善和能力当做一种可能性。人可以改变,但并非类比,而是断裂性、跳跃性。断裂性即以前有的能力,是要当做没有的。不能以过去的知识面对未来(未来的结果对于过去是未知)。要有否定过去的能力,这并非要求“全盘抛弃”,而是要打开自己带着以前的知识走向未来,但是要面向深渊即未知态度,有一个戒备,随时准备“开门”接受新知识。不要总是怀念以前,而是要放下,走向未知的未来。
  二、近现代以来关于上帝的思考
  “上帝死了”颠覆了以柏拉图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上帝”表示的是理念和理想的领域,而非单指基督教。最本质的是“虚无主义”降临了(虚无即最高价值丧失价值,缺乏目标,缺乏对为何的答案)人们丧失了生存的目标,即对彼岸理想世界的否定,对现实世界的否定,最高的价值尺度已经不起作用,若人生没有外在于你强加的价值,而人又希望自己有价值,所以自己生存的意义应该从人自身中获得。
  三、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思想
  1.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的批判
  (1)个体的存在对比抽象的整体:克尔凯郭尔认为哲学首先是个人生命的追求,真理必须与个人生命有关才有意义。而在黑格尔那里,是存在一个绝对的的真理统筹和解释世界。
  (2)片段的哲学与体系的哲学:克里马科斯,一个生活的片段。关于假名写作的意义,是为了把选择和评判的权利交给作为个人的读者;实现哲学思考的重心和视角的转换。批判黑格尔哲学中个体在体系中没有其应有的价值。实际上哲学著作并不是一个体系著作,而是某个人生活场景的片段。
  2.区分生存和理念(existence and thought)
  生存(existents)不是理念,而是人的个体生命,是个体人的“生存-生活-活着”的意思。《附言》中“生存本身,也就是去生存,是一场斗争,它既充满悲情同时又显得很滑稽”。生存与存在的区分在于,生存本质上是一种自觉的追求,追求作为自己命运的自我。它隐含着人的本质在于其可能性的思想即自由;也恢复了实践哲学的优先性。生存则是指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斗争,但是人固有一死,所以是绝不可能胜利的斗争。只有人才适用于“生存”概念,讲生存实则讲人——真正的人是自觉追求人的本质。
  3.“畏”的含义
  自我是作为一个时间必须终身去完成的任务,是一个可能,意识到这一点,必须经历“畏”这一精神状态。“畏是对所怕之物的欲求,是一种有好感的反感”。我们必须知道,畏和怕不同,怕有具体的所指;而畏并不知道自己畏惧的是什么。畏没有所畏惧的对象,畏也开始有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启自我选择。但是在选择时候并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畏面对的是“未知性”。
  四、克尔凯郭尔的生存境界论
  1.审美境界(感性境界)
  指人停留在感性的水平上,由感觉、冲动和情感所支配,不受道德准则和宗教信仰的约束的境界。审美作为个体生存的最初阶段,其特征被克尔凯郭尔定位为感官直接性。审美的生活是空虚的,不懂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所有的活动只是受生命本能冲动的支配,处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状态。《非此即彼》上卷中,有两种生活态度:一种是单纯追求感官享受的生活方式,代表人物唐璜。他的生活被各种欲求支配,被当时即刻的感受性支配,无法独立思考也无法停止这样的生活。另一种是仅仅停留在对生活的静观和反思层面,并因此缺乏行动的生活方式。代表人物约翰尼丝,他总是对女性太理性,但是约翰尼丝是有反思觉悟的能力,他在某一时刻觉醒后产生新的选择,然后进入伦理生活。这两个典型人物的例子也说明,个体要融入生活中才能体会生活。审美阶段的时候,看似在选择,实则是迫于外力而已,与其说他“在欲求”对象,不如说他被动地拥有对象。是仅仅毫无意识的活在当下,没有未来。伦理阶段,面对选择要承担其责任,过去现在未来是连接在一起
其他文献
摘要:空间思维能力是当下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能力,然而它又是非常重要的且需从小培养的一种能力。本文从小学数学教育的角度界定数学空间思维,浅析其重要性并针对当下小学生在空间思维上的薄弱点提出了解决的策略,探索了如何培養小学生数学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空间素养。  关键词:空间思维;数学空间思维;小学数学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需要运用多个感官从多个方面思考去解决的问题,比如:想要和国外的亲人通话
期刊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成员为完成整体统一的目标而各自承担一定的任务,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欧美被称为是“合作学习”,在前苏联被叫作“合作教育引”,如今在国内已经是教学过程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手段,在各个学科都得到合理的运用。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解题思路上的多样化,从而开发发散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教学  引言: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期刊
摘要:全媒体时代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小学德育陷入德育环境复杂、德育资源参差、德育实效低下的困境,调整和创新。从价值层面引领主流价值,培养价值取向;从技术层面线上信息获取,线下情感体验;从实施层面形成学校主导,三方合力的德育机制,创新德育方法以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需求。  关键词:全媒体;德育方法;创新;策略  一、问题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现代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
期刊
摘要:不同的时代有属于不同审美的作品。在上个时期年代末,文化大革命结束。文化上呈现出百废待兴的局面,我国民族钢琴创作进入复苏时期,产生大量属于该时代特征的优秀钢琴作品。崔世光先生属于该时期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  崔世光先生是当今中国著名钢琴作曲家和演奏家,属于中央音乐学院六十年代成就斐然的“老附中”群体。他运用独特的钢琴钢琴语汇和表现手法在创作形式和体裁方面进行的创新实践,创作出大量的具有民族特色
期刊
摘要:基于探究融媒体时代新媒体新闻叙事策略的创新路径。首先分析出融媒体时代的定义。其次分析出融媒体时代新媒体新闻叙事策略的有效创新路径,通过加大对观众新闻需求的关注力度;丰富新闻故事和情节内容;构建出完整的叙事框架;完善新闻叙事模式四种创新路径。最后分析出融媒体时代新媒体新闻叙事策略的创新,为媒体行业带了新的发展机遇,改善了新闻的叙事方式,推动了新媒体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 新媒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体育教师不断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框架,用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中职体育教学的水平。定向运动是利用地图和指南针,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达到所有点标者为胜的一项体育运动。中职体育教师发现,将定向运动与中职体育融合,一方面能够提高中职体育教学水平,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本文就现阶段中职体育教育的现状,探讨中职体育教学中定向运动实现的途径
期刊
摘要:对于影视表演艺术而言,其形象塑造自然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任何影视表演如果脱离了形象塑造,那么也就失去了它的“灵魂”。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对于形象塑造的优化。在影视表演当中,任何的艺术形象都要具有鲜明的特征,这正是形象塑造所承担的主要功能。我们不难看出,在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当中,其形象塑造都是十分成功的。这些经验值得我们所吸取。  关键词:影视表演;艺术形象;塑造;优化方案  艺术形象塑造,是
期刊
摘要:民俗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对其进行分析有利于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以及对现代文学作品的深刻解读。本文首先对民俗文化作出简要阐述,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民俗文化与文学作品的关系、民俗文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予以说明,最后引用相关案例,对民俗文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体现作出探讨。希望可以对业内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民俗文化;现当代文学;创作体现  在中国现当代文
期刊
摘要:《少年行》是乐府古题,其创作源远流长、数量繁多,创作高峰出现在唐代。晚唐《少年行》基本围绕着行侠仗义、立功边塞、轻薄游冶这三个方面展开,其创作形式变化明显,主要体现在诗歌数量、体式创革、题目衍化等方面;其感情基调、表达方式等抒情特色也别具一格,晚唐《少年行》的创作形式及抒情特色也反映着晚唐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  关键词:乐府;《少年行》;晚唐;创作形式;抒情特色  一  《少年行》这个乐府
期刊
摘要:2006年,土耳其小说家奥尔罕·帕慕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帕慕克一直因对东西方文化关系的思考而受到关注,在长达几十年的创作过程中他不仅关注东西方文化的命运,还关心小说技巧,这些宝贵的结晶都汇集在他的哈佛大学诺顿演讲集《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里。通过对《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进行文本分析可以探讨帕慕克对东西方小说艺术的认识,从而在了解东西方小说艺术差异的基础上去探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