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时代呼唤着以继承为基础,以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针对不同的教育层次、教育对象,要有不同的创新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和自身特点研究创新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 利用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创新
  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的信心,发挥创新的潜力,释放创新的激情。 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其实这就是创新的萌芽,因此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数学课中教师可常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采用正迁移的方法唤起学生想创新的意识。
  例如:教学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数学第八册“比较3/4和5/6的大小”这一例题后,我鼓励学生提出许多较好的问题:
  (1)老师,比较3/4和5/6的大小,为什么要用12作4
  和6的公分母,能不能用24、36、48……作公分母呢?
  (2)能不能化成同分子分数比?
  (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两个分数,是不是一定要先通分,再比较?
  (4)老师,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究竟可以用几种方法比较?同学们,老师课前想了十多分钟才想出5种比较方法。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可以用几种方法比较?看谁的方法多,能超过老师。同学们听后,纷纷寻找答案,不一会儿,大家找出化同分子分数比、化小数比、和比、商比、画线段比等十多种方法进行比较。这样教学,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使数学课堂真正焕发出创新的活力。 
  2. 营造氛围,使学生敢创新 
  创新是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它不仅仅是单纯智力活动过程,而更应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因此要使学生敢于创新,关键是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因为“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它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同时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因此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接触、碰撞和融洽,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 
  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时,教师出示一练习题:有两包糖,一包有13颗,另一包有15颗,把这些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颗糖?常规解法是(15+13)÷4=7(颗),但有一学生则是这样解的:13÷4=3(颗)……1(颗),1+15=16(颗),16÷4=4(颗),3+4=7(颗),如果教学氛围不是宽松、民主的氛围,这位学生刚说完第一步,老师早已让他坐下,哪还有他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时教师非常尊重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和解决问题,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回答:我妈妈就是这样分的。教师加以肯定,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重在问题的解决,不拘泥于一般公式,充分挖掘了学生创新的潜能。
  3. 加强“操作”训练,使学生会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要以多向、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变。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力,而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潜力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造,首先必须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学生从小就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物体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的基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其次,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因为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的想象开始,再次就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操作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调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手使脑得到发展,变得更加明智。
  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中,利用谈话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同学们,你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亲手分一分,通过学生操作,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立体图形的概念。
  4. 体验创新的趣昧,使学生爱创新
  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及其重要的因素。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识做基础,但是切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组织这种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常见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中,以“小卖部”为基础活动情境,让学生上台买货,在讨价还价中,让学生了解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紧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开展买卖活动,让“顾客”、“店主”通过口头编写,解答应用题填写发票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应用所学知识。使学生全部得到参与,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的结果,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欲,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总之,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我们要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科学的教学观念为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我们创造性的劳动来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实施好“创新教育”不懈努力。
其他文献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由各种能力综合而成的。智力因素在诸多能力中起决定作用。很难想像,智力水平低,不善于观察,缺乏记忆积累,想像贫乏,思维混乱的人能写出好文章。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得到发展。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重视作文教学的思维训练,抓住这一突破口,也就不难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了。  研究和事实都表明: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创造思维。虽然一般来说,这种创造思维只是广义
期刊
【摘要】实施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特别是基层学校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又出现了一些误区:放手课堂没有给予正确引导,学生只是一味地阅读,教师不去引领学生作深入交流,个性化变成了自由化,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实施个性化阅读,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彰显个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指导和引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个性化阅读
期刊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1.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期刊
初中学生正处在思维生长发育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学习科学基本概念时,往往会觉得科学概念很抽象,很难把握其核心含义,难以理解和掌握。而类比法可以把陌生的未知的对象和熟悉的已知的对象进行对比,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升华到抽象,帮助学生把握科学概念,有效的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  1. 类比的几种主要类型  1.1 科学类比  科学类比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类比。其结论要比经验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是高中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它是根据对时代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相当程度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状况提出来的,目的是改变高中教育中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怎样在课堂教学中
期刊
【摘要】化学实验能帮助学生更形象、具体地理解化学知识,是任何手段都无法取代的。本文从各种化学实验方法入手,对探索性实验进行了浅析,以期与大家共同切磋。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形象具体;探索性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强调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
期刊
华裔数学家杨振宁教授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首要因素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兴趣。有了兴趣苦就不苦了,变成乐了,到了这种境地,一切都变得容易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激起学生的内动力,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通过积极探索,不断改造自己主体结构的活动,人类文化成果就能渗入自己的“主观状态”,从而脱去它的外在性,变成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和发展源泉。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思维严谨
期刊
我从事政治教学有几年了,刚开始当老师时不知从何着手备课、授课。于是,我想当然地认为政治课只不过是照课本讲讲大道理而已,有什么可难!就这样,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并非我想像的那么简单。同时,也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让我多次陷入尴尬地步,很不是滋味。此外,我那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加之政治课那些枯燥的内容、乏味的解说,致使课堂秩序混乱
期刊
【摘要】人文教育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真正的语文教学必须渗透人文教育,创设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与未来的追求、对社会与人生的关怀,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整体提高,从而培养完美人格的教育。  【关键词】人文教育;语文教学;渗透  1. 有关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适当地调整实验内容和改变实验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充分准备、巧妙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运用中获得提高,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对广大师生教好信息技术和学好信息技术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实施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