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时代呼唤着以继承为基础,以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针对不同的教育层次、教育对象,要有不同的创新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和自身特点研究创新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 利用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创新
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的信心,发挥创新的潜力,释放创新的激情。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其实这就是创新的萌芽,因此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数学课中教师可常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采用正迁移的方法唤起学生想创新的意识。
例如:教学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数学第八册“比较3/4和5/6的大小”这一例题后,我鼓励学生提出许多较好的问题:
(1)老师,比较3/4和5/6的大小,为什么要用12作4
和6的公分母,能不能用24、36、48……作公分母呢?
(2)能不能化成同分子分数比?
(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两个分数,是不是一定要先通分,再比较?
(4)老师,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究竟可以用几种方法比较?同学们,老师课前想了十多分钟才想出5种比较方法。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可以用几种方法比较?看谁的方法多,能超过老师。同学们听后,纷纷寻找答案,不一会儿,大家找出化同分子分数比、化小数比、和比、商比、画线段比等十多种方法进行比较。这样教学,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使数学课堂真正焕发出创新的活力。
2. 营造氛围,使学生敢创新
创新是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它不仅仅是单纯智力活动过程,而更应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因此要使学生敢于创新,关键是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因为“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它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同时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因此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接触、碰撞和融洽,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
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时,教师出示一练习题:有两包糖,一包有13颗,另一包有15颗,把这些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颗糖?常规解法是(15+13)÷4=7(颗),但有一学生则是这样解的:13÷4=3(颗)……1(颗),1+15=16(颗),16÷4=4(颗),3+4=7(颗),如果教学氛围不是宽松、民主的氛围,这位学生刚说完第一步,老师早已让他坐下,哪还有他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时教师非常尊重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和解决问题,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回答:我妈妈就是这样分的。教师加以肯定,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重在问题的解决,不拘泥于一般公式,充分挖掘了学生创新的潜能。
3. 加强“操作”训练,使学生会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要以多向、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变。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力,而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潜力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造,首先必须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学生从小就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物体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的基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其次,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因为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的想象开始,再次就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操作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调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手使脑得到发展,变得更加明智。
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中,利用谈话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同学们,你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亲手分一分,通过学生操作,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立体图形的概念。
4. 体验创新的趣昧,使学生爱创新
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及其重要的因素。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识做基础,但是切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组织这种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常见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中,以“小卖部”为基础活动情境,让学生上台买货,在讨价还价中,让学生了解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紧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开展买卖活动,让“顾客”、“店主”通过口头编写,解答应用题填写发票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应用所学知识。使学生全部得到参与,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的结果,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欲,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总之,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我们要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科学的教学观念为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我们创造性的劳动来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实施好“创新教育”不懈努力。
1. 利用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创新
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的信心,发挥创新的潜力,释放创新的激情。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其实这就是创新的萌芽,因此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数学课中教师可常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采用正迁移的方法唤起学生想创新的意识。
例如:教学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数学第八册“比较3/4和5/6的大小”这一例题后,我鼓励学生提出许多较好的问题:
(1)老师,比较3/4和5/6的大小,为什么要用12作4
和6的公分母,能不能用24、36、48……作公分母呢?
(2)能不能化成同分子分数比?
(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两个分数,是不是一定要先通分,再比较?
(4)老师,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究竟可以用几种方法比较?同学们,老师课前想了十多分钟才想出5种比较方法。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可以用几种方法比较?看谁的方法多,能超过老师。同学们听后,纷纷寻找答案,不一会儿,大家找出化同分子分数比、化小数比、和比、商比、画线段比等十多种方法进行比较。这样教学,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使数学课堂真正焕发出创新的活力。
2. 营造氛围,使学生敢创新
创新是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它不仅仅是单纯智力活动过程,而更应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因此要使学生敢于创新,关键是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因为“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它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同时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因此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接触、碰撞和融洽,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
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时,教师出示一练习题:有两包糖,一包有13颗,另一包有15颗,把这些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颗糖?常规解法是(15+13)÷4=7(颗),但有一学生则是这样解的:13÷4=3(颗)……1(颗),1+15=16(颗),16÷4=4(颗),3+4=7(颗),如果教学氛围不是宽松、民主的氛围,这位学生刚说完第一步,老师早已让他坐下,哪还有他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时教师非常尊重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和解决问题,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回答:我妈妈就是这样分的。教师加以肯定,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重在问题的解决,不拘泥于一般公式,充分挖掘了学生创新的潜能。
3. 加强“操作”训练,使学生会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要以多向、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变。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力,而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潜力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造,首先必须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学生从小就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物体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的基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其次,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因为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的想象开始,再次就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操作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调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手使脑得到发展,变得更加明智。
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中,利用谈话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同学们,你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亲手分一分,通过学生操作,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立体图形的概念。
4. 体验创新的趣昧,使学生爱创新
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及其重要的因素。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识做基础,但是切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组织这种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常见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中,以“小卖部”为基础活动情境,让学生上台买货,在讨价还价中,让学生了解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紧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开展买卖活动,让“顾客”、“店主”通过口头编写,解答应用题填写发票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应用所学知识。使学生全部得到参与,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的结果,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欲,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总之,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我们要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科学的教学观念为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我们创造性的劳动来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实施好“创新教育”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