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更清楚地认识到: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一样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泉源,也是确保素质教育顺利实施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1 德才兼备是教师搞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教师是社会道德的代言人,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道德“成熟者”。教师的劳动效应最重要的是依赖于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的心灵、人格和灵魂等等的一切都是依靠教师所具有的道德修养来潜移默化。因此,只有师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具有高尚品德的学生就会懂得了解和尊重他人。
  2 精湛的授课艺术和技巧是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课堂艺术的优劣,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和厌恶。许多心理学家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证明:多数学生由不喜欢某科目而发展到讨厌某个任课教师。所以教师必须要能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生动活泼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能感受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进。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又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对学生的管理要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对学生的过失要能宽容,谅解,并积极寻找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不要谩骂、讽刺和挖苦。特别是对待那些所谓的“顽童生”,更应当百般爱护。因为,这些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强,对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大的阻碍力。所以,做好“顽童生”的思想转变工作对搞好师生关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就会获得学生的尊重、爱戴和信任。反之,如果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精神就得不到振奋,学生学习情绪就不高,他们的智力就会受到压抑,对学习就会失去信心,因而对学习逐渐产生厌恶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每个学生都充满热情,充满希望,充满信任,用平等的角度去对待他们,用心与学生交流,使每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还要对那些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认真细致的辅导。还有,在教学上要认真对待每节课,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尽可能地采取最好的教学方法,尽量满足不同的学生要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具有“爱学、会学、善学”的能力。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建立和巩固。
  3 关心学生是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最有效的途径
  热爱学生是每位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美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关怀、相信是每个教师在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品质,也是教育艺术的基础。”可见,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没有对学生的教育。因此,教师和学生相处要真诚、和善、公正。对自己既要言行一致,对学生也要不偏不袒,公正无私地处理好学生中的问题。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又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对学生的管理要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对学生的过失要能宽容,谅解,并积极寻找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不要谩骂、讽刺和挖苦。特别是对待那些所谓的“顽童生”,更应当百般爱护。因为,这些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强,对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大的阻碍力。所以,做好“顽童生”的思想转变工作对搞好师生关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 教师自我了解和了解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
  教师的自我了解是自我教育的依据,了解学生则是对学生因材施教的依据。因此,教师首先需要了解自己,要有自知之明,严于解剖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据此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正如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只有当他自己致力于他自己的教育和教养时,他才能实在地培养和教育别人。”其次,教师又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等。教师既要理解学生,将心比心,关怀备至,又要对他们循循善诱,严格要求。教师只有在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教育和教育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平等与学生相处,教育教学中发扬民主作风,才能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信任,把师生关系推向和蔼
  要相信,师生之间是心相通、情相连的,学生的心灵永远向他们的教师敞开着。总之,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最容易亲近的人。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开展班级工作便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综上所述,“德才兼备”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日常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精湛的授课艺术和技巧会吸引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在培养师生情谊中起着纽带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变过去家长式的管理方法,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大胆管理,又满腔热情。用真挚的师爱去打开他们的心扉,正如古人云:“动人心者,莫乎先动情。”这是人与人之间用心交流的最好方法。只有像上述那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谊就会日益深厚,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得形成、巩固和提高。
其他文献
小学班主任面对6、7岁——11、12岁的儿童,工作更加繁重。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中尽量解脱出来,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
期刊
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是没有假期的。  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创造性的劳动,同时充满了育人的科学。近年来,全国已有大批的优秀班主任云集在教育战线上,他们成功的经验让人拜读后,可谓春雨润物,耳目一新。  但今天的班主任工作并不好做,原因何在呢?  其一,当今社会做人难,而做人的思想教育更难,它须要因循利导,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情操美德,可社会现实中一些“腐败”现象往往与之不相协调。  其二,
期刊
把道德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让德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培养学生,乃至影响学生一生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伴随着道德教育呼声的高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纷纷投入到探讨如何做好德育工作上来,并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教育理念。的确。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
期刊
班主任,顾名思义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一个好的班集体,全仗班主任“龙头”带的好。那么,如何当一名班主任呢?  1 努力当一名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老师的“上帝”是学生。学生喜爱的老师就是一名好老师,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就是好的班主任。作为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做到:  1.1 上课认真负责,声音响亮,语言准确清晰,教学灵活多样,并富有新颖性,多给学生“好处”,板书清楚、工整;不占音、体、美等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电磁场与电磁波》自2010年至今采用全英语教学的建设过程,通过授课教师的体会和探索,总结出有效进行全英语教学的四个基本原则,分别从课堂内容准备,教学语言选择,与学生用英语互动,以及培养学生养成采用英语进行讨论和思辨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保证全英语教学持续健康开展的方式方法,为有效开展电气信息类专业课英语教学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全英语教学;英语思维;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已成为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此,笔者就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1 正确认识“
期刊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1 班级文化的涵义  文化,是目前人们使用频率较高而又颇有争议的一个概念。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给文化提出了一百六十多个定义。根据马克思的文化哲学理论,我们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便产生了物质
期刊
【摘要】作业评语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教学实践中它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本文从作业评语的重要作用入手,论述了作业评语的评价尺度功能,在分层教学、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提高师生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作业评语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旨在让广大教师们能充分重视作业评语,发挥其在英语中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评价尺度;分层教学;情感教育;师生素质;因地制宜  
期刊
十七年的教学生涯,我终于懂得,教师这一职业,就是一副沉重的担子,它一头担着愚昧与落后,一头担着祖国的希望与未来。而我们每位教师都在默默无闻、呕心沥血地在这片沃土上耕耘着。播种春华千车,收获秋实万担。十七年的辛勤耕耘,收获的是欢乐与丰硕,心中积淀了对职业的无限崇高与奉献。感悟着一点一滴的不懈追求,和不断地进步,奋进的身影。深浅不一的足迹,苦口婆心的叮咛,已穿越了教师表面的光环,走进了它的内核,真正理
期刊
学校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家庭教育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也具有根本的一致性,甚至更为重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缩影。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都在家长的视野中,而家长自己的有意识的言传身教和无意识的举止行为,也给孩子有形或无形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待人接物等等,几乎无所不包。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