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为巴中发展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snowb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新年伊始,巴中党代会召开。这是一次在巴中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老区地位发生历史性变化,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民生持续改善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在会议的间隙,我们采访了巴中市委书记李仲彬。
  
  “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党代表的桥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就能很好地集中智慧、凝聚力量”
  
  《四川党的建设》:首先祝贺巴中市党代会胜利闭幕。以前只有在选举和换届时才举行党代表会议,这次巴中打破了这个惯例。请问李书记,为何在2010的开年这样一个时间召开党代表会议?
  李仲彬:明年底,本届市委班子将要换届,而本届市委班子已经工作了三年,工作情况怎么样,应该给全市的党代表“交个账”,给他们汇报工作,让党员代表来对市委工作进行评议。
  从政治学来讲,权力来源于哪里,就对哪里负责。我们现在实行的是政党政治,党的领导层要反映党员的意志、愿望、利益和要求,党的组织才能够坚强有力。每一届党代会开幕,全体党员代表选出全委会,全委会选出常委会,常委会选出书记。但目前的现状是,每一届党代会报告向党代表承诺的工作目标,完成得如何,没有一个会议制度来保证。班子的工作报告要等五年后,在下一次召开的党代会上,由下一届的党代表,即另外的一批人来审议,这就没有对本届的党代表负责,班子工作的负责对象错了位,在制度上存在缺陷。所以,很多人想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愿意当党代表,因为开一次党代表会议,五年的使命就结束了,喊“拜拜”了。由他们选举出来的班子,不向他们报告工作,不向他们负责,看起来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了。
  我们在县一级试行了党代表常任制,开这次党代表会议,把党代表常任制推行到地市这一级,就是试图通过制度规范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党代会和党代表的作用,由选举这届班子的党代表来审议我们市委的工作,我们向党代表负责。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这方面的问题已经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在地市这一级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就是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的一个实践。
  《四川党的建设》:请您简短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次党代表会议的情况。
  李仲彬:这次党代表会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受市委全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这届班子的工作;二是党代表审议市委班子的工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三是到会的340名党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了两个测评,一个是对市委工作报告,即这届市委班子的工作进行了满意度测评;一个是对我个人的工作,分十三个方面进行了民主测评。
  这样,党代表履行权利、责任、义务有了很实在的制度平台,作用也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一旦党代表真正成了市委和党员之间的桥梁,可以对他们选举出来的班子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对推动巴中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四川党的建设》:向党代表汇报工作,请他们对市委和您本人工作进行测评,充分体现出了党代表的桥梁作用。如何使其运行常态化,形成制度呢?
  李仲彬:如何发挥党代表的作用,加强党代表的责任,进一步体现党员在党的组织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付诸实施的事。
  巴中各个县(区)的党代表实行的常任制,已经试行了几年,每年开一个年会,由全委会向全体党代表作工作报告,全体党代表对工作报告进行审议,这就发挥了全委会的作用,发挥了党代表的作用。目前,有关规范常委会、全委会的文件正在制订完善中,目的就是要使全委会的运行常态化,形成制度。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些工作,但实事求是地讲,还不够完善。
  党代表是桥梁,是党联系群众的根基啊,既要把上级党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下去,又要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把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特别是生产生活问题反映上来。通过这样的桥梁作用,进而形成常委会对全委会负责、全委会对党代表负责、党代表对选区党员负责这样一个链条。
  党执政以后就从“地下”走到了“地上”,我们要在阳光下工作。如果我们每一个党代表都敢于站出来说“我是党代表”,把党代表的身份喊响,有多少市党代表、县党代表、乡党代表,就有多少面旗帜,能够在各个领域都飘扬起来,党的工作就全覆盖了嘛。
  “作为执政党,一定要通过加强党内民主,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四川党的建设》:我们都知道,从新都到巴中,您一直致力于党内民主的建设,并且注意探索如何用党内民主去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请书记谈谈您在这方面的思考。
  李仲彬: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如果我们不去扩大党内民主,这不是扼杀生命吗?党的领导要做到不脱离群众,首先要做到不脱离自己的党员。在基层,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着力:一个是刚才说的,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努力发挥党代表的作用;一个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个是确保每个党员的主体地位,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代表能够当好桥梁,党组织能够当好战斗堡垒,党员能够当好先锋模范,党的活力、战斗力、生命力就会大大增强。
  现在,一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体现不够,甚至在个别地方,党组织丧失了堡垒作用。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一些后进的党支部,我们要进行帮助、进行提高、进行完善,使其形成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
  在党内民主建设上,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是党员的权力保障问题。任何一个政党的党员都是主体,一定要让他们发挥主体作用,尊重他们的“四权”,即: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没有这些权利,党员就感觉不到这个党是自己的党,就不能调动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现在一些普通党员感受不到这样的权利,觉得所有的事就是上面定了就完了,“一把手”把桌子一拍就算了事,我表不表决、我监不监督、我管不管理有啥用?在这方面,我们也在探索与思考,力图找到一种方式和制度,来保证普通党员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
  《四川党的建设》:巴中在党内民主建设的探索上,形成了多层次、多机制、多制度的复合式安排,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
  李仲彬:巴中这几年在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方面,除了前面说的发挥好三个作用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常委分工负责制,实行一事一主体,理顺了工作关系,规范了运行机制。
  我们全面开放党委常委会、全委会,实行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制、重要人事任免全委会票决制、重要人事提名全委会推荐制等制度。全委会的作用必须规范起来。从民主决策的角度来讲,全委会的人数要比常委会多得多,一般来说,多数人决策要比少数人决策更有科学性,全委会决策比常委会决策更能体现民主性、科学性,这样才能做到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
  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的体制机制,连续几年对各县(区)党政“一把手”实行公开民主测评,现场公开测评结果。坚持开放式召开民主生活会,出台了《关于推行开放式民主生活会制度的意见》。
  《四川党的建设》: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起着带动和示范的作用。从巴中几年的实践看,您感到党内民主对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李仲彬:我们党是执政党,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地方党组织对推动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当然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所以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挥好党自身的作用。但光有党组织的作用还不够,因为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从现状看,特别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干部的作风问题,进而解决好干部群众的关系问题。
  执政党的权力归根到底还是老百姓的。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把领导干部置于普通党员的监督之下,把班子的工作置于党代表的监督之下,老百姓看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心里就踏实多了。看到你暗箱操作,哪怕是做的好事,他都会觉得有疑虑,怀疑做的是坏事。你公开透明运行,哪怕做错一些事,群众都可以理解嘛。
  我们在实践中主张并大力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权力置于阳光之下,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乡党委乡政府,所有会议我们都是开放的,都是“两代表一委员”要列席的,让群众知情,让他们参与进来,就会激发其热情和积极性,就会自动出去宣传去讲,就会减少一些误会、一些隔阂、一些矛盾,促进干群一心谋发展。
  可以说,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为巴中发展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
  
  “凡是不愿意接受监督的‘一把手’,迟早要出问题,迟早要出大问题,这是一条规律”
  
  《四川党的建设》: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难点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从2007年1月您在市党代会上说“向我开炮”开始,每年您都要主动接受民主测评,这源自什么样的初衷?
  李仲彬:“一把手”处于领导班子权力运行的中心,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把手”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一把手”的特殊责任,决定了“一把手”的特殊使命。而一些“一把手”不习惯接受监督、不愿意接受监督、不依法接受监督,在某种程度上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了损害。
  凡是不愿意接受监督的“一把手”,迟早要出问题,迟早要出大问题,这是一条规律,也是执政党建设的规律。作为“一把手”,就要学会接受“两代表一委员”的民主测评,必须接受社会的监督、民众的监督、舆论的监督。“一把手”一定要有接受监督这个胸怀,如果说胸怀都没有,本身就是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接受监督、习惯接受监督、依法接受监督。仅靠纪检部门的监督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的监督、民众的监督、媒体的监督。敢于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善于接受监督,是推动领导干部素质教育和能力建设的一种动力。
  《四川党的建设》:对“一把手”的监督,你们还采取了哪些举措?
  李仲彬:三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这一实践,每年定期对市、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进行民主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与提拔任用领导干部挂钩。
  现在,“一把手”接受民主监督在巴中已形成制度,现已将测评的对象延伸到了县级部门“一把手”。通过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使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坚持“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的“四个特别”要求,把老百姓的事情一件一件办实办好。
  我们市委开常委会,邀请各方面代表人士列席参与,有的议题,只要争议意见多,就暂时放下,不匆忙决定。政治生态决定社会形态,一个地方靠一个人来抓组织带发展,是可悲的,还是清官政治,不是法治政治。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必须建立监督制度。
  我们正着力建立一套民主监督的制度体系,同时,要将广大干部群众民主监督的意识和热情培养起来,这样,巴中民主监督“一把手”的探索与实践才会步入一个规范的、健康的轨道。
  “党的建设为巴中的发展赢得了民心,增添了活力。巴中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机遇期”
  《四川党的建设》:发展是执政党的第一要务,党的建设的成效最终要由发展来检验。您怎么看巴中近几年的发展?
  李仲彬:这几年,特别是最近3年,是巴中加快发展的3年,是老区历史地位全面提升的3年,是巴中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3年,也是巴中发生历史性转变的3年。巴中这几年发展很快,我来的时候每天车辆上牌是5辆,现在每天上50辆,去年银行存款达到300多亿,3年前才几十个亿,这说明老百姓富裕起来了,这是老百姓亲身感受到的。那6条高速公路和铁路,原来做梦都没想到,现在各有一条高速路和铁路通车了,另外4条正在抓紧建设。
  《四川党的建设》:您在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到现在是巴中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请问“机遇”具体体现在哪里?
  李仲彬:巴中有着自然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红军精神,这三个优势结合起来,会形成强劲的发展合力。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鼓舞下,革命老区巴中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省委、省政府把巴中老区的发展列入议事日程,制定了交通建设、水利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等具体实施方案,上升到了政策制度层面。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两次专题研究从制度层面如何支持一个地级市的发展,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帮助。
  三年来,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巴中实现了经济加快发展。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44.9亿元,比2005年增长90%,主要指标都保持高位运行,全市经济发展进入持续加快的上升通道。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必将为巴中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现在的巴中实现了五个方面的提升:巴中老区地位得到空前提升;发展速度得到空前提升;大交通建设得到空前提升;群众得实惠的幅度得到空前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力得到空前提升。
  《四川党的建设》:您多次说:“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作为贫困地区,发展的困难、制约的因素还很多,能说说吗?
  李仲彬:是啊。我们清醒地看到,巴中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加快发展的任务还很重。基础薄弱、贫困落后的基本市情还没有根本改变;自主发展能力差、要素吸附能力差、产业发展层次低的根本问题还没有有效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服务能力弱、脱贫致富任务重的最大实际还没有明显改观。市场竞争对我们的压力很大。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对我们鼓舞很大,周边地区和其他革命老区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的鞭策很大,我们要随着实践和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使我们的思想更解放、决策更科学、工作更努力。
  《四川党的建设》:革命老区的发展牵动着众人的心,请您对巴中的发展为大家作个展望。
  李仲彬:巴中与井冈山、延安、遵义一起作为“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在中央各大媒体宣传,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构建大交通是巴中脱胎换骨的新生工程,如今大交通建设蓝图变成了现实。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3到5年后巴中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力争用3到5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把巴中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川陕结合部的商贸、物流中心,建成我省重要的生态农业、生态红色旅游、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和绿色经济示范区,建成川东北经济区重要的中等城市,在脱贫的基础上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为全省“两个加快”多作贡献。
  这是历史赋予巴中的夙愿,这是现实赋予我们的使命!
其他文献
2008年5月13日,中共四川省纪委发出《中共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关于严肃纪律确保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切实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规范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接收,做到账务清楚明晰;严格规范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拨付,切实保证抗震救灾款物用于救人救命,用于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用于灾区恢复重建。    2008年5月17日,省纪委召开
期刊
一座座美丽村镇、一张张灿烂笑脸、一个个鲜活场景、一组组难忘数据,展现的是“汶川速度”、四川奇迹,见证的是制度优势、国家力量,升华的是民族灵魂、时代精神。   ——题记    2010年初秋,站在举世闻名的都江堰上,看着滔滔岷江奔流而下,我们的思绪随之飘得很远很远……  从2000年前蜀人与洪荒的搏斗,到“5·12”之后废墟上的重生,一幕幕场景浮现,令人感慨万千!  四川,有着奇迹般的历史——“千年
期刊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有中央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有地方党委的有力组织和开拓创新,没有战胜不了的灾,没有攻克不了的难     采访车行进在通往老北川的路上,我们的心也随着颠簸起起伏伏。路边崇山峻岭,云雾缭绕,偶见倒塌的房屋、断裂的桥梁和滚落的巨石,一派险象。进入老县城,断垣残壁,惨不忍睹。老天似乎懂得大家的心情,此时飘起了细雨。安魂曲中大家向罹难同胞献上鲜花、寄托哀思后,怀着沉重的心情
期刊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这是一次民族的觉醒,国家的进步,执政理念的升华    在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矗立着一座宽5.12米、高14.28米的大爱崛起碑,碑体像一个大写的“人”字,象征着震不垮的青川人、击不倒的四川人,寓意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贯穿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全程。  在抢险救灾中,“生命至上”,8万余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在安置群众中,“安民为
期刊
“通知,通知,全民免费体检将于本月展开……”9月8日上午,都江堰上空飘荡着绵绵秋雨,灾民板房安置小区——幸福家园里面,广播不停地播放着一则通知。黄莉恬然一笑,说道:“现在政策确实不错哦……别看我这个样子,我的健康状况非常好。”  都江堰市心启程残疾人爱心服务站位于幸福家园大门口左侧,黄莉是这里的负责人。之前,有很多媒体有着这样的评价,她已经成为NGO(非政府组织)的一面旗帜。     豁达乐观是医
期刊
这是发展的历程:从1988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四川以来,川台经济合作不断站上新的平台;  这是难忘的情感:在“5·12”汶川地震和台湾“8·8”风灾中,川台两地携手同心,抗灾重建,彰显了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  这是可期的未来:在两岸和平行稳致远与四川“两个加快”的大背景下,奇葆书记访台、“海博会”召开,为川台全方位交流合作提供了机遇和广阔空间。  虎年的新春,对话刘俊杰,探寻川台交流、合作、发展的
期刊
各地一系列关于考核干部德行的“新招”可谓五花八门,令人应接不暇。考核干部的德行,出招不在于“新、奇、特”,不在于博人眼球,哗众取宠,而在于合乎法理也合乎情理。    干部提拔需要出具家庭道德鉴定书,这是湖南省邵阳县最近新出台的干部考核标准。此前,很多地方也针对考核干部德行出台“新招”,令人目不暇接。  早在今年4月,四川省郫县县委组织部制定出台了《郫县干部“三圈联考联评”实施办法》,其中除对干部工
期刊
“见证汶川奇迹,感受中国力量,讴歌时代精神”。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两周年之际,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委外宣办、全国党刊研究会、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主办,成都、绵阳、德阳和阿坝市(州)委宣传部协办,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承办的“全国党刊四川地震灾区集中采访”活动,于9月13日晚在成都启动。   “这次采访活动是全国党刊的一次重要采访活动,记者们将以手中的笔为武器,采写出多体裁、多方位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已越来越成为一种突出的时代趋势和现象。而加快建设川南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宜宾,作为川南五市中经济总量一直稳居第一的“老大哥”,如何更大地发挥在区位、资源、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在即将到来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在川南经济区的加快发展中起到引领支撑作用?盛夏八月,我们来到宜宾,请市委书记杨冬生为我们讲
期刊
编者按:9月14日至16日,全国35家党刊记者深入四川地震灾区进行集中采访活动,共同见证地震灾区科学重建的伟大壮举。一路行走,一路感动,通过人民网微博,党刊记者们与广大网友分享所见所想,近千条信息凝聚起浓浓敬意和深深祝福。    ▍ 时间:9月14日  采访路线:成都市区——安县社会福利中心——安县晓坝镇——北川老县城——北川新县城——绵阳市  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  抗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