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误区及对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d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能力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心理品质。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渠道。它以得天独厚的学科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笔者认为。现行的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1 结合课文“套”作文
  小学语文每单元后面都安排了一次作文训练,所写作文的题目要求与所学的本单元课文是紧密相关的。有些教师在上作文指导课时,说是借鉴,实际要求学生把课文中学过的构思方法与单元课中一些段落语句搬到自己的作文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2 立意先行“编”作文
  根据立意来寻找内容,对于这个问题,许多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先给学生定调子、划框框。例如一位老师在进行一次作文训练时,以《勤劳的母亲》为题。面对这样的要求,不管你有没有母亲。不管你母亲是不是勤劳。你都得这样写。这就是当前小学作文的一大弊端。这种脱离生活实际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反而干扰了学生正常的思维活动。
  3 追求技巧“制”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往往是配合阅读教学的,所以有教师在进行一组课文的教学后,要求学生在写作中必须用课文中学到的手法,如先总写,再分写,最后总写;或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等等。在评价时也是按技巧上的要求来确定作文的质量。这样学生在写作前往往考虑的不是内容而是技巧,这就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写作要表现的是技巧,而不是生活。
  为了让作文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阵地,为了让学生喜欢作文,必须改变上述现状,笔者有以下浅见。
  
   一、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多放少收,走进生活
  “放”即写时不受章法的束缚。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收”,就是按照“章法”,予以指导,从立意谋篇到遣词造句,推敲琢磨,精益求精。“多放少收”,就整个小学作文过程而言,就是先要让学生自由地写,在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作文,鼓励学生大胆地写。
  (2)先写后导,尊重个性
  “先指导,再作文”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教师的先导,强调了过多的“章法”,使得学生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创意。“先写后导”则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让学生不受约束自由地写。而教师的“导”则建立在学生的“写”的基础上,使之导向明确,有的放矢,保住了学生作文的鲜明个性。
  
  二、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多向辐射,发散思维
  创造性发散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辐射思维的辩证统一,也是创造性求异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其特点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从各个不同角度或侧面进行深入思考,以求得问题的多种解决办法。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呆板。思路狭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指导框架让学生感到作文是一种笔答练习。内容大同小异,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在写作前应多采用一些启迪思维的方法。多采用一些发散性思维的提问,不必急于肯定某种思路,否定某种想法,褒贬某种材料,应让学生畅所欲言,使思维呈现多样化、条理化。
  (2)发散聚合,求异创新
  在作文教学中,可提出一些有多种写法或多种结构思路的内容或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都得以提高。如:在续写《滥竽充数》时,大部分学生是顺着课文思路写,写南郭先生“老病复发”换一个地方“充数”混日子。但也有学生反其道而行之,写了南郭先生痛改决心。改邪归正,寻访名师,苦练成才。再度入宫吹竽,终成一代名家。这样的故事,可谓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不仅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更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学会质疑,批判思维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在有疑与无疑处质疑,大胆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敢于否定现成的看法,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总之,只要我们能不断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写出一点新内容,抒发一点新感受,选材新颖一点,立意深刻一点,构思精巧一点,语言清新一点,思维宽广一点。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其他文献
低年级的语言表达是学生今后说话及写作的基础,如何使他们通过语言关,是许多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在愉快教学理念的启示下,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特点和语文教学规律,充分让他们亲自感受,促使其思维不断发展,进而调动其通过自己的头、眼、耳、口、鼻、手等多种感官,利用听、说、看、想、读、做等方式,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笔者认为,通过以下途径可将愉快教学渗透在低年级语言表达能力上,加强语言训练。    一、
这天,我与孩子们愉快地品读着张晓风写的抒情散文《我喜欢》这篇课文。  课即将结束,看着孩子们那意犹未尽的眼神,我心里不由一动,不如以此为契机,让孩子们也来写一篇小小的散文,于是,便轻声说道:“看来,大家非常喜欢这篇课文呀,那么,能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吗?”话音刚落,黄旭东同学就举起了手,说:“我喜欢它,因为这篇课文的结构很特别,每一个自然段都是以‘我喜欢’开头的,这应该叫做排比段吧!”我赞许地点了点
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它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想把我们的教育对象教育好,单纯地靠教师一个人的能力是远远无法达到目的的。只有学校与家庭、教师与父母相互合作,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如何充分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并有效利用,从而推进家校共育,发挥教育的合力,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一、注重引导,转
“忽如一夜春风来”,短短的几年时间,电脑迅速地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社会的每个角落。上网已在学生中成为一股热潮,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有了网友,学会了聊天。这引起了许多老师、家长的种种担忧:学生上网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会不会结交了品行差的网友?  当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如果能正确地认识它、理解它、运用它,就能充分发挥它的存在价值。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这一喜好,充分利用网络上
为改变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落后状况,更快地缩短与先进地区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04年我县部分小学参加了区重点课题——“构建‘激趣·自主·实践’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的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尝试用“激趣·自主·实践”新模式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取得较好的成果:喜欢上口语交际课的学生由45%上升到98%,学生们乐于参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表达习惯。我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是美术课程所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术素养形成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感知美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它是人的各种感官对事物美的因素直接、迅速的感应,并形成愉悦的心理体验。只有具备敏锐的感知美的能力,才能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产生一种感受和感动,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思维、审美想象以及美的创造活动才能形成。  小学高年级
关于阅读,新的课标明确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当今的信息时代,许多同学更易被网络、电视困住,拿到一本书,常常是走马观花。到了第三学段,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也就是每学期至少25万字。所以单靠学生自觉是不够的。见我校少先队的争章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受此启发,我在班上开展了“争阅读章、激阅读情”活动,收获颇丰,现将活动过程简述如下:    一、争章动员,制定目标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  我们学校2003年经过布局调整后,成为宁国市农村首家寄宿制学校,住校生有280人。今年我带的这个班的学生是由三个村小转来而组合成的。三个村小转来的学生都是住校生,年龄小,第一次远离父母,每到夜晚来临,我先是跟他们谈心,然后送到宿舍,交给生活指导老师。第二天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问问这些住校生晚上睡得香不香。通过几次与生活指导教师的配合,平静地度过了一个月。  第二个月上旬,一位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笔者就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五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做一些说明。    一、明理法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现象,使他们
1934年,欧洲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当时以专门弹奏自己的作品而享誉欧关。他来中国本来只打算停留数周,然而在他抵达中国后的几个礼拜之中,他却对中国当时的音乐情况与中国的传统音乐产生了极大的感情。这种情感使他在中国停留的时间延长到约3年之久,一向以专弹自己作品出名的齐尔品,居然向中国要求一首供他在“其他各国演奏”之用而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乐曲,在当时上海的《音乐杂志》上出现一则“齐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