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笔端 词意婉转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密的《陈情表》,情满笔端,词意婉转恳切,晋武帝读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他不仅同意了李密暂缓出仕的请求,而且赐奴婢两人,使郡县供养其祖母。
  
  一、本文的层次清楚
  
  第一段叙李密的悲惨身世。第一层次写父丧母嫁、病弱难养,均为突出祖母的养育之恩,为下文的“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留下伏笔,为自己陈情提供第一个有力的依据(祖母情深如海,自己有义不容辞的反哺责任)。第二层次写祖母久病在床,只靠自己一个人奉养。为下文“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为自己陈情提供第二个有力的依据。全段的关键词是“孤”字,它贯穿首段。第一层从自己无父母抚育的成长过程来突出“孤”字,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来强调;第二层从祖母只靠自己一人照护来突出“孤”字,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做渲染。第二段写皇恩深厚,自己进退两难。上段由陈述祖母之恩谈到尽孝道,此段由陈圣朝之恩谈到报国恩,尽孝道和报国恩的矛盾对立,产生“进退两难”的困境。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但作者并不马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故作顿挫。第三段进一步阐明辞职不就的原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作者十分巧妙地将自己尽孝道的行为和晋武帝治天下的纲领联系起来,表面上恭维晋武帝,实际上为自己“辞不就职”的行为取得合法的伦理依据。先以自己在蜀汉出仕的经历说明自己本来就是一个不矜名节图宦达的人。再从自己极其低微的“亡国贱俘”的身分和所受到过分恩宠的对比中,说明自己感恩不尽,岂敢徘徊犹豫,没有立名节的向往。这十句意在说明辞不就职的原因不是由于崇尚名节。接着写祖母年老且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照应首段第一层次,重提陈情的第一个依据,间接写自己应该尽孝道(有反哺之责);“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照应首段的第二层次,重提陈情的第二个依据,直接写自己应该尽孝道。说明辞职不就的唯一原因是为了孝养祖母。第四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点名全文的主旨。文章从比较年寿的长短中,权衡问题的缓急,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先尽孝道,后报国恩。如此进退,就不会狼狈了。接着以乌鸦反哺的形象比喻来表达自己终养之志,暗示奉养祖母乃天经地义之事,否则将置自己于禽兽不如的境地。于是顺理成章地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即全文的主旨)。
  全篇抓住一个“孝”字做文章。曹氏篡汉,司马氏篡魏,最高统治者的如此作为,影响了社会风气,忠君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淡薄了,而孝亲思想在社会上却仍有广泛的影响和基础。鉴于此种情况,新建的西晉王朝想利用“孝”来号召天下,笼络人心。作者正是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作为全文立论的中心和主要依据,写下了这篇力作。文章每一段都围绕一个“孝”字来写,时而暗写,时而明写。“孝”字贯穿全篇,它好像纵横交错的网线,将全文“织”得细致精密,又十分自然。
  
  二、本文的结构特点
  
  1.善于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组成有机的整体。例如,第一段由写祖母之恩谈到应尽孝道,第二段由写圣朝之恩谈到要报国恩,然后将尽孝道和报国恩的矛盾尖锐地显示出来。作者十分巧妙地将一、二两段即“进退狼狈”这一问题相对立的两个方面,组成了有机的整体。又如,首段的第一层次侧重写“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第二层次侧重写“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两个层次将“母孙二人,更相为命”这一问题的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组成了有机的整体。再如,第三段说明“辞不就职”的原因不是崇尚名节,而是由于母孙更相为命,将这一问题一反一正的两个方面组成了有机的整体。2.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例如,“则刘病日笃”既照应前文“而刘夙婴疾病”二句,又伏下文“但以刘日薄西山”和“报刘之日短也”。又如第二段“臣以供养无主”照应并概括了第一段“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六句,前三段“宠命优渥”照应并概括了第二段“察臣”、“举臣”、“拜臣”、“除臣”等句。
  
  三、本文的语言特点
  
  1.善于运用含有相对立的或相辅相成内容的排此对偶句来表达思想感情。例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徇私情,则告诉不许。”这是含有相对立内容的排此对偶句,体现了本文在矛盾中抒情的特色。作者还运用带有“前后”、“生死”、“内外”和“长短”等相对词语的排偶句来表达相辅相成的内容。例如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来强调西晋地方官对李密的重视程度;用“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来表示生死都要报答大恩;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来突出祖母无人照顾;用“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来比较年寿的长短,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两全其美的办法。
  2.本文保留并发扬了四字句的优点,摒弃了雕琢的陋习和庸俗的老套。文中四字句像诗一样,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在低沉之中含有声宏气壮之势。由于多用四字句要考虑字数和音节,文中多次连用同义词,如“躬亲抚养”、“晚有儿息”、“夙婴疾病”、“过蒙拔擢”、“有所希冀”、“气息奄奄”等。同义词的有意连用,增强了节奏感,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3.语言生动形象。“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进退狼狈”、“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等词句有很强的生命力,至今仍为人们所广泛运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运用插图、激活文字、朗读领悟、领略内涵、结尾留白、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创新思维 语文阅读 想像力    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1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开放,发挥好改革对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作用、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依然要靠改革开放。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
教师情绪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曾经有一位专家说过:“如果你连快乐都不能给你的学生,你还能给予他们什么呢?”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由此可见,教师情绪直接影响着课堂氛围,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高中英语是一门实践课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提出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分别是国家政策、学生生源、教材质量、教学环境、教师素质五个因素。从中可以看出,政策、学生、教材、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铺天盖地而来,网络以其丰富的信息、平等互动的快捷方式而备受大学生的青睐,给中职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正在以迅猛的速度介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喜欢遨游网上,在我们的课堂上,特别是中职学校的课堂上,往往可以看到学生低头摆弄自己的手机,课余网吧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学生的影子。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他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和朋友们联络;他们可以化身于任何身份与任何人
十几年寒窗苦读,终将在高考中定格成败。因此,大部分高三学生在高中最后一年的学习中会因压力与日俱增而出现之前少有的焦虑、不自信、失落或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很多专家学者及教师会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导、鼓励等工作。笔者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多年,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种较特殊的对高三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方式,那就是:结合学科特点,解读success。  笔者按照success的字母组合顺序,
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诗句去赞美情感,歌颂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念。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使学生热情饱满、富有朝气、壮志凌云、记忆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潜能会得到高效率的发挥。而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则会使学生垂头丧气、心灰意冷、偃旗息鼓。青少年的情感变化之迅速和频繁是如此的剧烈,作为在教育界工作的我,在教学中应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种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去引导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教师要运用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引导学
与一轮复习相比,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是从知识点的逐一讲解到串点、连线、立面、成体的知识网络构建过程;是从知识点的全面讲解到重点知识讲解的过程;是从对某一模块独立理解到模块之间相互渗透理解的过程;是从单纯的做题到答题规范、答题技巧提升的过程。把握好这四个过程,有利于二轮复习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  一、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应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将知识点串成一条线,在
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勇于开拓和创新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共同主题,各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一批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人才靠教育,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何谓创新?谈到创新,有人便以为是科学家的事情,远非基础教育所能企及,对此产生畏难的心理。实际上这主要是对创新层次认识不清造成的。怎样理解创新呢?我国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也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这里所说的“使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在江苏省规范办学行为的背景下,班主任在工作中可实施情感激励,使学生达到这一状态。  情感通常是指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