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抓手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e_b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被称为文学的极品,“文学之上乘”。要鉴赏诗,就要读懂诗,了解诗人及相关的写作背景。要鉴赏,就要深入地感悟诗歌深邃的意境,要由表及里分析诗歌间意象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在的深刻的涵义。
  一、读懂——诗歌鉴赏的基础
  由于年龄知识等的限制,初中古代诗歌的鉴赏需要以读懂为前提。所谓读懂,就是指对所读古代诗歌的词句含义、内涵能够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可见,读懂是阅读古代诗歌的基本要求。如果连一首诗歌的意思都不能理解,那鉴赏就无从谈起。所以,要了解诗歌的内容,读懂诗歌,就必须掌握诗歌用语的含义,了解诗人的基本情况,相关的创作背景以及相关的典故。
  1.掌握诗歌关键用语的含义
  诗歌中有一些高度聚集作者情感或者用来描述氛围的关键词语,我们把这些词语叫做诗眼或词眼。
  2.了解诗歌典故的含义
  用典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可以增加语言的容量和弹性,使诗歌典雅含蓄。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诗的典故意义着手。
  3.弄清诗歌创作的背景
  了解诗歌的文学常识、生活常识、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比如读杜甫的作品,就必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处境,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心酸。
  了解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和生活经历等等,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如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更好地读懂诗歌。
  二、感悟——诗歌鉴赏的关键
  对于诗歌,光是读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所感悟。所谓感悟,是指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要有较深入的理解,了解其表现内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展开联想,弄懂诗歌的形象,品味诗歌语言的深层涵义,还要展开想象,融入诗人营造的意境中去,从而最终使读者和诗人产生共鸣。
  1.了解诗歌的意象
  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的意义是固定的,这些意象有着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它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了,而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古人常用这些意象的象征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深入诗歌的意境
  诗离不了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因为古人通常把情感寄寓在景物之中,如小桥流水、高山大川、清风明月、沙漠沧海等,所以要体味一首诗的深邃的意境,可从诗中的情和景着手进行分析。
  3.把握诗歌的题材
  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了解诗歌的题材对于诗歌的鉴赏有很大的帮助,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谈禅说理诗等多种类型。
  如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
  如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读诗使人明理”。诗歌,是文学的的精华,是对生活的高度集中与概括。读诗,是一种美的享受,它能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诗歌的艺术魅力绝不会因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沧桑而黯淡下去。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要不断培养、提升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其他文献
一、光辉长照后人心——殉难者的艺术丰碑  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一首悼念亡妻追思亡友的词,此词最初载于1958年1月1日《湖南师院》。这是毛词中唯一的上下阙不同韵的词。毛泽东宁愿转韵也要用蝶恋花这个词牌。词一起句,诗人用两个“失”字,沉痛之情及至深的怀念油然而生。虽看上去平谈,但读来令人悲伤不已。取其姓杨柳,这偶合的姓氏,非常亲切自然地引出第二句。第二句的“杨柳”堪称天造地设,奇妙异常,而
期刊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的至理名言,我认为初四的复习完全可以用这四个字来概括。“温故”是复习原来的已经学会的知识,所以可以由学生“先学”;“知新”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应该由老师“后教”。  如何在复习中坚持贯彻“先学后教”,下面就初四复习中的重头文言文,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做具体的阐释:  第一阶段  本人认为,对于文言文复习学生自己有能力将最基础的东西学好,“先学”应该学什么呢?其
期刊
审视高考,学生们在语文阅读题上叹息不止;日常课堂教学上,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也不尽人意。追根溯源,教师知道乏力是其中的一个中原因。而教师知道乏力的主要原是对经典阅读的认识不够。钻研不透和对学生的阅读知道不到位。因此,要想真正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必须提高对经典阅读的认识,潜心研究,积累广博的古今中外文化知识,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知道。  首先,教师要提高对经典阅读的认识,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看待经典阅读。北大
期刊
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了半壁江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文成绩高低决定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成败。但是在如今的高中作文教学中却存在着“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写的”现状。究其原因,很多时候是因为教师引导不得法,导致学生对写作没情趣。《课程标准》在写作这一项中是这样要求的:“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有意识地考察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
期刊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学生写作只有注重多方面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下笔有神。  一、积累词汇  从课本中积累。每一篇课文中总会出现一些新的词句、片段。教学时,我采用“三步曲”让学生进行积累:(1)课前,充分预习,把自己认为好的词句、片段画下来,自由品读、体会;(2)课内,师生互动,讨论交流,加深对优美词句、片段的理解;
期刊
现代教育中,作为教师应该在思想上树立平等的观念,在平等的前提下开展家校合作,以“首席”的意识主动地通过各种沟通手段和家长交流学生在校情况,并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在交往互动中进一步端正教育观念,打造孩子们喜欢的班级,让孩子们在班集体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创设多条有效沟通的渠道  老师和家长要进行行之有效的合作,首先需要有能够快捷地沟通交流的渠道,这样才能使获得的学生信息最大化,最快捷化,所以我们
期刊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农村初中生对写作兴趣不浓,其原因是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作文语言功底薄弱,词不达意,结构不完整,中心不突出,地方口语严重。布置作文学生就头痛,“又要写作文了!不会写啊!老师?”然而写作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如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呢?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三多,即指导学生写作之前培养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多观察。这样,学生就不
期刊
沐浴着皎洁的月光和凉爽的秋风,跟大文学家苏轼一起共度中秋佳节别有一番滋味。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去实践教育创新,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在进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课教学时,我在充分挖掘相关资料的基础之上精心制作课件大胆创新授课方式,教学效果比平时想象的还要好,整节课不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而且充分培养了学生视、读、听、说、写的综合能力。  首先,在课前,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充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效果如何,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敢于参与到乐于参与,再到善于参与,把语文学好呢?  一、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常规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它丰富的图文声像信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师生获得大量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能力……在此,我仅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所存在的几个问题,谈谈我对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精美的图像与丰富的想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