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道德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可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使语文教学成为道德教育的最佳载体,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发挥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学科;相互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对小学生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渗透在教学与学习活动的点点滴滴之中。小学语文教学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平臺之一,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认真观察了解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1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①新课改下德育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德育教育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它随着社会、经济、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新时代下的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不断加强小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也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做人比培养学生做学问更为重要,由此反映到基础教育中,学校、教师、家庭要引导学生先学做人,然后再教学问,这也是学生未来适应社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全的人格、乐观的精神,才能让学生在未来迎接各种挑战。②德育教育改革的需要。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学校会组织活动、教师会言传,但是学生会把这些当作任务完成,德育教育并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效果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德育教育中重视社会政治功能,忽略了学生个人的发展倾向,学生被动地接受既定的规范法则,而这些规范法则却又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也是教师只能言传不能身教的原因,言传来的德育教育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只能有一个标准去衡量,忽视了学生生命个体思想品德的构建过程。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要求德育教育向着学生为主体的方向改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不同方向,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出自己的积极主动性。
2加强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互渗透的策略
2.1为德育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日常授课中,教师经常会使用多媒体设备,运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例如在部编版教材《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这天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的真正含义,进而感受人物品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搜集和“邓爷爷”有关的照片;上课时,教师借助视频文件为学生播放邓小平爷爷的生平事迹,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课程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合唱《春天的故事》,在歌声中结束的这节课,一定会让学生印象深刻。把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感受优秀人物的精神和品质,进而见贤思齐,提升自我。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学内容和切入角度应与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逐步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如此,德育教育的效果便会自然而然地显现。
2.2结合教材内容,找准结合切入点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和品德教材的知识内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教师应从中找到切入点,把两者结合起来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影子》这节课时,语文教师可以整合《品德与生活》教材中“影子的探索”的内容。小学生对影子概念的认识是模糊的,他们虽然知道影子这一现象,但对影子的变化及其蕴含的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把两门课程的德育内容有效整合起来,设计出“影子和我捉迷藏”的活动课,活动内容具体如下:①在现实中找一找影子;②思考影子是如何产生的;③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在活动中,学生对影子有了切身的体验,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影子非常有趣,总是跟着我;有的说影子如同变魔术,粗细长短不停变化……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加强学生对影子的认识,理解影子产生和变化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使学生体验到其中的情趣,并充分认识到,原来影子如同一件艺术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教师还可以对影子中蕴含的科学性与人文性进行有机融合,唤起学生心底对艺术美的追求,净化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2.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
“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育是一项育人的工作,教书育人不应仅体现在教学中,而是要在言行举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对于教师的个人要求很高。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承担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义,那就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这种主导不仅是知识层面的,还涵盖思想道德上的教育与引导。新的要求需要教师主动提升自己,适应新的角色。首先,教师要强化学习意识并且落实到行动中。学习是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先进理论指导工作。其次,教师要重视师德修养,提高自身师德水平。要躬身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教师加强自身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社会实践中能够知美丑、识善恶,才能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实践中的感受和体会,进一步深化教师对道德素养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
2.4过程环节开展活动,体验德育教育
在语文知识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地结合内容来渗透德育知识,开展德育教育活动,那么也会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组织环节,通过一些常见的活动或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组织来融入一些德育知识。
结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科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语文教学德育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对语文中展现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进行全方位探究,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爱国、爱家、爱人,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累为人处世的方法,敢于面对困难,积极调整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德育功能,让学生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学习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于翔.基于小学语文教学探析德育渗透策略[J].知识文库,2020(21):52-53.
[2]杨艳.让德育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绽放[J].新教育,2020(29):91-92.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学科;相互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对小学生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渗透在教学与学习活动的点点滴滴之中。小学语文教学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平臺之一,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认真观察了解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1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①新课改下德育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德育教育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它随着社会、经济、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新时代下的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不断加强小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也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做人比培养学生做学问更为重要,由此反映到基础教育中,学校、教师、家庭要引导学生先学做人,然后再教学问,这也是学生未来适应社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全的人格、乐观的精神,才能让学生在未来迎接各种挑战。②德育教育改革的需要。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学校会组织活动、教师会言传,但是学生会把这些当作任务完成,德育教育并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效果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德育教育中重视社会政治功能,忽略了学生个人的发展倾向,学生被动地接受既定的规范法则,而这些规范法则却又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也是教师只能言传不能身教的原因,言传来的德育教育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只能有一个标准去衡量,忽视了学生生命个体思想品德的构建过程。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要求德育教育向着学生为主体的方向改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不同方向,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出自己的积极主动性。
2加强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互渗透的策略
2.1为德育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日常授课中,教师经常会使用多媒体设备,运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例如在部编版教材《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这天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的真正含义,进而感受人物品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搜集和“邓爷爷”有关的照片;上课时,教师借助视频文件为学生播放邓小平爷爷的生平事迹,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课程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合唱《春天的故事》,在歌声中结束的这节课,一定会让学生印象深刻。把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感受优秀人物的精神和品质,进而见贤思齐,提升自我。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学内容和切入角度应与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逐步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如此,德育教育的效果便会自然而然地显现。
2.2结合教材内容,找准结合切入点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和品德教材的知识内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教师应从中找到切入点,把两者结合起来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影子》这节课时,语文教师可以整合《品德与生活》教材中“影子的探索”的内容。小学生对影子概念的认识是模糊的,他们虽然知道影子这一现象,但对影子的变化及其蕴含的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把两门课程的德育内容有效整合起来,设计出“影子和我捉迷藏”的活动课,活动内容具体如下:①在现实中找一找影子;②思考影子是如何产生的;③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在活动中,学生对影子有了切身的体验,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影子非常有趣,总是跟着我;有的说影子如同变魔术,粗细长短不停变化……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加强学生对影子的认识,理解影子产生和变化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使学生体验到其中的情趣,并充分认识到,原来影子如同一件艺术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教师还可以对影子中蕴含的科学性与人文性进行有机融合,唤起学生心底对艺术美的追求,净化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2.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
“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育是一项育人的工作,教书育人不应仅体现在教学中,而是要在言行举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对于教师的个人要求很高。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承担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义,那就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这种主导不仅是知识层面的,还涵盖思想道德上的教育与引导。新的要求需要教师主动提升自己,适应新的角色。首先,教师要强化学习意识并且落实到行动中。学习是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先进理论指导工作。其次,教师要重视师德修养,提高自身师德水平。要躬身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教师加强自身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社会实践中能够知美丑、识善恶,才能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实践中的感受和体会,进一步深化教师对道德素养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
2.4过程环节开展活动,体验德育教育
在语文知识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地结合内容来渗透德育知识,开展德育教育活动,那么也会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组织环节,通过一些常见的活动或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组织来融入一些德育知识。
结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科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语文教学德育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对语文中展现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进行全方位探究,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爱国、爱家、爱人,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累为人处世的方法,敢于面对困难,积极调整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德育功能,让学生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学习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于翔.基于小学语文教学探析德育渗透策略[J].知识文库,2020(21):52-53.
[2]杨艳.让德育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绽放[J].新教育,2020(2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