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亲和 道不远人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old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不远人”在知识分子看来是一句很温暖的话,你若带着慧眼寻找这些有关生命的真理,除了辨识和领悟外,就是认识那些在小事中说出道理的哲人,在道理中阐释生活的智者。
  我们可以忘记读《论语》,也许深奥,可我们不可以忘记读于丹《论语》心得。
  读于丹的解释,除了温暖就是亲和,还有开朗。也许圣贤的光芒是给予少数人的,比如老百姓从不考虑道与儒的问题,他们的焦虑直接而明晰。老百姓也不怎么爱看《百家讲坛》,宁愿去看“武术”和“白蛇”。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为了寻得安和甚至感动。这样的话,智者对于老百姓一样起到了温暖的作用,口口相传。孔子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是没有忘记众生的,他谈到教育时,娴雅、宁静、和顺……于是半部《论语》又有何人吃透,轻松地道破《论语》给予生存的智慧呢?只有温和讲解《论语》的于丹。
  人们可能看到了她给予成长中人一种文化品牌的力量,但更深刻的说法应该是老师的才学给予社会的一种无愧的交代。
   “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我们发现一切那么简单而明朗,温厚而宠辱不惊。
  于丹对于成名仍然从容:“全世界都夸我,我也不见得就轻飘飘了,全世界都骂我,我也不见得就沮丧了,这是我内心的定力,我已经作好思想准备,该干嘛干嘛,仍然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仍然讲课、研究媒体,仍然陪我女儿玩。” 在这里我们看到是“儒释道教、教相通”,宁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品质。庄子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她,诚如是也。
  这是她给予我们生存人的一份温馨的劝导。
  如果说《诗经》让我们认识了古朴的植物和乡村,而“心得”则让我们了解了那个乡村里有一位温和的老人正在说着“农事之余我们如何生活”的问题了。
  一个人的视力有两种本能:一个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向内去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不妨我们掩卷而思,在某一个阒寂的深夜,想起被富足生活的蛊惑或者贫贱中是否保持了那份尊严和内心的快乐。
  读“心得”,更多的体会是仿佛那位老人突兀站立眼前对你说朴素的话,我们应当“束带见之”,微笑恭请,言语随意,体态大样,他一点都不端架子,活泼又缄默,和蔼又温暖。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她讲了一个朴素的故事,揭示了心灵的暗示的力量会影响到生命质量的问题。内心的淡定与坦然《论语·宪问》“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不做“鄙夫”的人先是用生命的力量来化解遗憾的人,之后是心灵宽松的人。茶师挥剑一空,那是用从容笃定的气势来战胜自我和敌人的。这使人想起一句话:自己最大的敌人常常是自己的心魔。此谓“心得”的心灵之道。
  如果直接去读《论语》,未必懂得先哲想传达的生存智慧,但“心得”却深入浅出地直接讲清楚了这些道理。“道不远人”之道也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顶礼膜拜,恰好是给予的包容与流动,温暖地浸润在每个普通人的生命个体中,于是我们在仓皇的境遇里难免会受挫,想起此道,或许是大道,心灵内在的唤醒,大概就是在“觉”之一刻间。
  讲到近乎人人难以吃透的处世,一言蔽之“过近伤人”,并可能自取其辱。她用的是“豪猪的哲学”,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人类都愿意在海阔天空里寻找到朋友亲人。这让我记住了一句话:给热情留有余地。至于孔子之礼无不是因为一个宽松的社会,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怀和责任担当。于是君子就成为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不忧不惑不惧,以行动的力量,她说我们关注的当下存在每个人的内心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真君子。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是怎样的角色或者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道不远人,的确永远那么朴素和关怀。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心得”告诉我们的是一个最为明晰的真理,重益轻损,益者三友: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广见博识的朋友。但这里有个选择上的判断力的问题。不可取者三损:拍马屁者,两面派者,光会耍嘴皮子者。我们不难再从文言里揣摩,就这样缓缓读来,犹如醍醐灌顶。人生三戒,少戒色、中戒斗、晚戒得。真是言语简洁,收益自在。
  《侍坐》是中学课本选文,坐着随意讲,仿佛远比得如今三尺讲台可台上台下宽松。可一个中学老师完成的无非是将几个人的观点说明白,把孔子的态度点清楚,这也足够在45分钟里丰富了。但有谁关注过这里讲的仍旧是一个心灵完善的声音。心灵的淡定给予的力量将成为一切理想或者事业的起点,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朴素的言语是为了鼓励我们对内心的关照,从此我们不在茫然的追求里感到丧失自我。
  “心得”的智慧是于丹给予普通人简单生存的大智慧,源于《论语》,止于心灵。概括一生:十五志于学,三十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其生的核心依然是内心的定力的问题。她始终告诉普通人的是,读《论语》要看到心灵的内在定力可以使生命在处人处世处家处国中我们都有一个无愧于自身心灵和追求的交待,从而欢欣地在生存里完成生命最为明晰的光芒,从而看到一个民族的健康的积极的和谐的灵魂。这大概就是几千年前的哲人和当今的学者最后的终极关怀。
  我们只有景仰敬重厚爱尊重,我们还有从中得到的内心关怀和温暖的人生。懂得宁静亘古恒长,我们更懂得一种岗位的责任敬业与广博的爱人精神。还是用“心得”的开卷语作为“读心得”的结语: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作者单位 子洲县苗家坪镇中学)
其他文献
“非理性”是相对“理性”而言的,是指主观精神世界中与理性相对的范畴,是逻辑概念所不能表述的,主要包括意志、本能、直觉、无意识的力量等。人际间的磨擦、碰撞、调节、竞争、协调合作很多也都属于非理性问题。  非理性主义理论认为,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制度安排,而是和社会文化、人的精神密切相关的。现代著名的管理学家苏东水教授指出:“人是管理要素中最关键、最基本的要素。”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
期刊
想必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都与我一样深有同感:每次作文,老师耗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精批细改,作文本上可谓“琳琅满目”。令人心寒的是学生拿到“双方的劳动成果”后,往往只注意等级、分数,对那些红色的评语和修改过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等视而不见。许多语文老师为自己的徒劳绞尽脑汁却无法曲径通幽。因此,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积极参与作文评价,让作文评价成为学生作文的动力成为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一、用评价激
期刊
小学生习作,应该真实地记录生活,但如果把习作仅仅看作是生活的复制品,那么习作无疑就失去了其作为文学创作基石的意义。老舍说“创作永远离不开想象”,学会想象,学生的习作便迈开了创作的第一步。  想象是什么?是神游千里,是思骋八方。但没有哪一种想象凭空而来,它植根于现实之中,植根于已有的想象之中,并非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可以说现实就是通往想象这个天堂的“巴比塔”。所以习作中让学生学会想象,我坚持植根于学生
期刊
我做了二十五年的高中英语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个人的自修以及与学生们的互动,摸索出了一些英语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在此我愿意与各位同行一起分享。  回顾这二十五年的英语教学,我认为最好的教授与学习英语的方法是遵循语言的规律,以掌握一门语言为目的,而不是片面地以得高分为目的。在课堂上我尽一切可能提高学生的发音,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甚至对英文书写也严格要求。  起初我的学生对我做法产
期刊
一、 老师要做爱的使者    爱是教育的基础,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是你在师生之间架起的一座教育的桥梁,处处从爱出发,你的教诲,学生将永记;你的批评,学生将无条件地接受。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家庭的种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大多数是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自私、任性、孤僻、意志薄弱等特点,这就需要老师进一步了解学生,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给予他们更多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师爱,使他们觉得老师并
期刊
清涧县城关小学是一所文明而古老、独具特色的重点完全小学,创建于1907年。在校长李艳芳的带领下,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整体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该校连续四年在全县六年级素质测评中获综合评估第一名。2007年,在全国智力七巧板竞赛中,该校参赛同学连获三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学校也获得集体组织奖。王勃同学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造实践中获中文录入二等奖。2008年
期刊
读了2007年《人民教育》教学专栏的年终综述:《文化,教育的精神家园——对2007年教育的一点观察》一文,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觉得语文教学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中,不仅要守望、要传承,而且要肩负一个很重要的使命:营造我们共同精神家园的责任。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传承着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每朝每代都有着优秀的文化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初中段在三个学年的教材中,古诗
期刊
“诗人所爱之花,又以梅、兰、竹、菊四者居多,四者之中,梅又具竹之清瘦,菊之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梅也自然成为一个历代文人吟咏不息的审美意象,诗人借助这客观之象,融进自身的主观之意,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    一、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报春送福的使者    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绽开五瓣,象征快乐,
期刊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检查和相互修改以及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基于这一建议,在近两年初中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学生自查和互改作文。  一、自查。自查就是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自己的作文,多次检查。学生习作完成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借助声音刺激,凭借语感,帮助他们检查自己习作中需要修改的地方,边读边查,是培养学生自
期刊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追求的教学境界是师生天衣无缝的配合、是学生精彩恰当的发言、是教案顺顺当当的表演,却忽视了学生这个鲜活生命的发展,把学生磕磕碰碰、一波三折、柳暗花明的学习过程视为教学的失败。尤其是公开课时,学生稍有差错,执教者的慌乱、急躁再也无法被虚假的微笑掩盖了,究其原因,是作课者心态的问题,教者看重了个人的精彩表演,没有用一颗朴素的心,去真正为学生着想。我认为要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教师首先要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