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响起来

来源 :莫愁·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wi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独站在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多少青春不在,多少情怀已更改,我还拥有你的爱。
  很多人喜欢这首《掌声响起来》,有表演经历的人,可能对此歌感受更深。
  掌声,是对因努力而美、而成功的人最好的喝彩。简单的拍手之劳,有效的互动之乐,维系台上台下的情谊,显示着对彼此的尊重和欣赏。
  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最后一曲必是热烈欢快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指挥总会转身邀请观众跟着节奏,鼓掌加入。观众和艺术家们融为一体,甚为动人。
  我以为,有表演就会有掌声,就有尊重和欣赏。但女儿的舞蹈课,却让我发现,这份尊重和欣赏还需要培养。
  女儿在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跟随梁志燕老师学跳舞,我们也有机会观摩她的舞蹈课,欣赏她和其他孩子的表演。让我惊讶的有老师的一丝不苟、孩子的天真努力、艺术的令人忘俗,但最让我惊讶的是观舞的家长们,他们带着舞蹈服、各式点心、饮料和水,却忘了带来观赏礼仪,忽略了用国际通用的肢体语言表达对老师和孩子的尊重和赞美。

  每次舞蹈课快结束时,老师会允许家长进入舞蹈房,观看孩子们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复习前面的舞蹈动作,或跳一个完整的舞蹈。孩子们跟着老师的指令认真展示,家长们会拿出手机兴致勃勃地拍照、摄像,但表演结束后,家长怎么不鼓掌呢?
  “六一”儿童节,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在大院内举办小舞星汇演,主角是舞蹈班的孩子们。两百多个孩子化妆上场,表演了近二十个舞蹈,儿童舞、民族舞、印度舞、踢踏舞、街舞……为了这次登台,孩子们排练了几个月。活泼可爱的舞蹈,是孩子和老师默契合作的结晶。观看的家長有几百人,怎么掌声就那么零零落落呢?
  这是含蓄,还是失礼?是家长要求严格,还是本身缺少审美能力?是“成于思”,还是“毁于随”?
  孩子是需要尊重和欣赏的。从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养育孩子,仅是满足孩子生存的基本需要,而从精神层面把孩子当成人,一个在智力、感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上并不逊于你的人,才是父母更大的责任。
  一次,观看南京市少儿舞蹈大赛,演员从幼儿到高中生,年龄不等。节目有二十多个,精彩纷呈,观众席上坐满了家长和老师。匪夷所思的是,每个舞蹈跳完后,掌声都是七零八落。这可是从南京市各区县选拔出来的舞蹈精品,汇在一起,犹如花树绵延,云霞焕然,太动人了,太美了!难道是因为比赛就不鼓掌了,还是因为家长和老师见得多了而不以为妙呢?
  如果你欣赏孩子们的表演,你为什么不鼓掌以示赞美?如果孩子们表演不甚完美,但你知道他们已付出努力,有时还是很大的努力,你为什么不鼓掌以示鼓励?如果这些孩子中就有你的宝贝,你为什么不鼓掌以示关爱?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的责任、社会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你的一言一行、待人接物,甚至是你不经意的戏言、谎话和捉弄,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陶行知先生还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打油诗: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它正是说明,在人与人的关系、大人和小孩的关系上,要有尊重、平等和民主的意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曾在他的诗作中咏道“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以示孩子带给成人世界的启示。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的恩赐,他们在未到人间前就住在天堂里。
  让我们尊重他人。
  让我们尊重孩子。
  不要让孩子等掌声响起来等得太久。趁着小芽青青时,让掌声如雷,化作爱的春雨。你会看到你的孩子长成大树、草原、青山,变成溪流、江河、海洋,在天地间舞蹈,拥有一个精神富裕而充实的人生。
  编辑 王淑娟 623358414@qq.com
其他文献
牯岭路上的公园  一退休就决定去南京女儿家住,外孙女秋秋刚两岁,正需要人照顾。这是件两全其美的事。  那时的火车慢,从南昌到南京,下午一点钟动身要第二天早晨才能到。清早火车抵达南京,女婿女儿把我们接到西康新村的家里。我轻手轻脚走到床边,是那么迫切地想看到外孙女秋秋,她还在熟睡,红扑扑的小脸蛋十分好看。  我们吃过饭,秋秋醒了,女儿抱着她来和我们认识。这小家伙原本是不喜欢和生人打交道的,看到我们却自
期刊
我一直认为,最好的亲子陪伴,就是带孩子拥抱大自然,把星空、月光、野花、大树、青草、湖水映入孩子的身心,让他们养成温柔敦厚的心灵。1  那一年,之所以决定在这里买房子,是因为离家不远处,有一大片茂盛的杂木林。  这片杂木林是森林公园的一部分。  穿过这片林子,是一个平缓的山坡。山坡下面,横着几个大大小小的湖泊。湖泊边上立着几个又高又瘦的铁人,他们的姿势互相回应,憨态可掬。沿着一条小溪流,可以走到一片
期刊
摘 要:乔伊斯的《一朵浮云》与池莉的《烦恼人生》主要都描写了主人公当下的生存困境,以及他们在一种偶然的机遇中,对自身生活的反省和对“另一种生活”的想象。然而其相似的遭遇却引出完全不一样的反思,其根由在于两人所呈现出的人格心理的差异。小钱德勒与印家厚迥异的人生观正源于他们人格上的差异,对这种人格差异细做比较,也许可以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  关键词:生存困境 人格差异 《一朵浮云》 《烦恼人生》 
期刊
摘 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现代社会文化实践,反映了女性主义思潮发展到相当程度之后带来的文学研究领域女性主体的自觉。自19世纪末以来,其基本批评范式在经历了几次浪潮洗礼之后愈发走向成熟。《小城之恋》直面两性世界,真切展示了一个女孩到女人再到母亲的蜕变过程,在解构男性世界的同时,也完满地重构了女性世界,并由之为女性成长找到一条母性皈依的突围之路。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小城之恋》 女孩
期刊
摘 要:《金色笔记》是一部探索小说本身的小说,其中充满着关于小说叙事本身的叙述,本文即着力探讨其对“戏仿”技法的阐述和运用、小说中出现的失败的戏仿实践、作者把戏仿当作“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写作障碍的解决手段,并在互文性的视阈下,从基督传统、希腊神话、自由女性三个方面分析《金色笔记》中的“戏仿”,探究小说主人公安娜如何以一种游戏的方式告别分裂,走向人格完整。  关键词:戏仿 互文性 《金色笔记》 
期刊
“你知道我最后悔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吗?”有一天晚上,我与母亲视频聊天,她突然这样问我。  “你有我这般优秀的女儿,还有什么后悔的?”我打趣道。  “你小时候,我给予你的陪伴太少了。”说着,母亲无奈地笑了笑。  晚上,我静静躺在床上,阵阵夏风吹过,带来一丝清凉。我想起了幼时,鸟语蝉鸣之季,一定会与父母在阳台看日落,还有明月下的大蒲扇和冰西瓜。更难以忘怀的是每天晚上,我都能得到一个睡前故事。  这夏风勾
期刊
摘 要:在空间视域下解读新感觉派小说,上海的都市景观被赋予了多重层次的文化特征。在新感觉派作家笔下众多的地理景观中,“街道”的书写具体而完整地承载了上海在感观、消费、情欲及文化批判四个维度上的城市风貌与精神内核。  关键词:空间 城市 上海 “街道”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文化思想界发生的空间理论转向,将空间问题的反思从文化地理学逐渐蔓延到文学研究中来。空间视域下的解读导致有关城市文学的研究与日
期刊
妈妈因公到辽宁出差,文文和爸爸、姥姥、姥爷在家。这次出差近半个月,又赶上夏秋换季时节,妈妈很是担心文文会生病。妈妈的担心成了现实,没过三天,文文咳嗽、喉咙发炎引起高烧。虽说爸爸、姥姥、姥爷全力照料文文,但小孩子生病时最想和妈妈在一起,千里之外的妈妈十分担心。  文文病情较重,爸爸找中医开了汤药。妈妈担心文文不愿意喝中药汤,就通过视频看看情况。  “妈妈,我喝中药很勇敢,我不哭闹。”“妈妈明天我再跟
期刊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脾气。他对待我从无疾言厉色,更不会动手打我。  父亲喜欢孩子,爱和孩子玩。在我出生前,他经常骑着自行车捎上他堂姐的女兒去郊外游玩,看京杭大运河……  我出生后,睡在摇篮里,他饶有兴致地趴在栏杆外,凝视着这个尚在梦中、粉雕玉琢的小人儿。保姆阿婆不止一次提醒他:小孩子睡着的时候,灵魂会出窍,你盯着她看,她长大后要不听你的话。父亲说:我不要她听我的话,我要和她做好朋友。 
期刊
摘 要:随着当前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在新课程理念基础上编写的多版本英语教材也应运而生。面对习惯以高考为核心的应试型教育模式,特别是高考分值改革之后的英语教学、英语教程和英语教材的改革呼声再掀高潮。如何选择和评价教材是摆在当前外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不仅需要对已经出版的英语教材进行比较和研究,还要思考适应时代发展、教育发展的教材改革等重要问题,这就使得当前教材对比分析并提出改革意见或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