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淡理深 言短意长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k3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读过乔叶的一篇题为《有了阳光》的文章,深深地为其中所蕴含的珍惜拥有的深意而感动。现在又有幸领略李丹《感谢生命》的风采,不禁惊诧于二者的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阳光的拥有,还是生命的缔造,我们都应该感激造物主的青睐,应该珍惜每一缕阳光,珍爱每一个生命。曾经有人说:“每一篇出色的散文,都是一次灵魂的呼吸,一次生存的事件,构成精神飞扬、生命沉醉的时刻。”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感谢生命》可称是一篇出色的散文,它确能予人以生的智慧和启迪。
  关于生命,关于它的源头与归宿的追问,可以说是人类一个古老的记忆,也是人类绵绵不绝的一份冥思苦想。面对着宇宙间这一神秘莫测的现象,古今中外多少英才俊彦曾为之迷惑、为之倾倒、为之癫狂。时至今日,人们仍不忘对人类这一亘古之谜的追寻与叩问。李丹的散文《感谢生命》即是其中的一分子。它抒写了作者由飘舞的杨絮所引发的对人的生命的感悟。然而文章既没有“人生苦短,譬如朝露”的感慨,也没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惆怅,更没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激越,有的只是安详、从容和平和。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其不到两千字的短短篇幅却能打开人们万端思绪的闸门,引人步步深入,不断究诘对待生命的态度,继而接续起亘古以来对生命的无穷探问。
  作者初见杨絮,不禁惊诧于它“自己播种生命的方式”,震撼于它“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地潜心于浩大的生命工程的“付出和投资”,折服于“造物主非同寻常的姿态和慈母般的无私奉献情怀”,并“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人类的生命史”。至此,作者由常见的自然现象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人类生命的思考。世上万物皆有生,生命堪称天地间的奇迹、宇宙间的精灵,它司空见惯而又纷繁奇异,而且正是“因为有了它,这世界才变得如此盎然,充满着活力和勃勃生机”。然而,对于人这种特殊的生命存在而言,生活中却常常充满了许许多多不可预知的变数。《圣经》上说,人是上帝的创造,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而受罚,由上帝的宠儿变为弃儿,因而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的一生也必将充满坎坷。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有八九”,你的人生路上可能会碰上乌云密布、阴雨连绵甚至急风骤雨,但是,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你的人生路上也定会有晴空万里、姹紫嫣红、碧海蓝天。人生百年间,“从俗浮沉,与时俯仰”,而生命属于人却只有一次。蝼蚁尚且懂得偷生,杨絮也在呼唤生命,更何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面对连绵的阴雨,突如其来的狂风巨浪,作为生活强者的我们不妨以从容潇洒的姿态迎接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既给自己的生活一份调节剂,也给自己的心情换一种色彩。这就是《感谢生命》一文的深意所在:在大自然生命的启悟下,我们应该懂得怎样感谢生命、珍惜生命、把握生命;这正是《感谢生命》给予我们的人生启迪:要善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使其绽放自身的光彩,唱出自己的旋律。因为,“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一种幸运,一种对不公命运的勇敢挑战和蔑视”。
  在文中,作者挥动着思想的翅膀,展开丰富的联想,以说家常般的语气娓娓道来,开篇即为全文定下了一种漫不经心的淡然基调。全文紧紧围绕着生命这一中心,由我们司空见惯甚至视而不见的杨絮入题,如春蚕吐丝般层层递进,在自然现象与人类之间巧妙联系,由杨絮而人类,又由人类的生命史引发出感谢生命、敬畏生命的议论。行文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不露任何刀痕斧迹,让人在平淡清丽的行文中感受到一份静谧沉敛之美,真正做到了举重若轻,真正达到了形散而神聚的散文之境。
其他文献
《雷雨》第二幕中,侍萍与周朴园“意外重逢”这场戏因其紧张、激烈、人物内涵丰富而被选入了高中语文第四册课本。这场戏中有一个师生争论不休的、也是《雷雨》研究中历来有争议的话题——周朴园真的爱侍萍吗?他对侍萍的怀念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许多读者都认为像周朴园这样一个放水淹死了2200个小工、血腥屠杀罢工工人的资本家早已丧尽天良,泯灭人性,在他的身上怎么可能还存有真情呢?假若他真的爱侍萍,那他怎么可能在
期刊
香菱在《红楼梦》情榜中位居副册之首,可见是个相当重要的人物。脂砚斋批道:“为总写香菱根基,原与正十二钗无异。”“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青年罹祸,命运乖蹇,至为侧室,且虽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无论相貌、性情、才赋、端雅,都与大观园众女儿们不相上下。但她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
期刊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雨是沟通天地的美丽使者,在《雨的四季》中,作者笔下那或飘逸或缠绵的雨,把它们曼妙的身姿深深印在读者的眼眸中,而那清新、纯净的雨之心、雨之魂啊,却飘飘洒洒滴落在读者心海上,掀起阵阵波澜,荡起层层涟漪。  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活表面是平淡无奇的,就像那丝丝细雨,它们本来就是天地间一颗颗很普通的水滴呀,静静地蒸腾,默默地飘落,不管时光流逝,任凭季候轮回,亘古不息,天荒地老。然而有一
期刊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嫁给幸福  汪国真  有一个未来的目标  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  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  甘愿做烈焰的俘虏    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  飞旋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  谁能说得清  什么是甜,什么是苦  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    要输就输给追求  要嫁就嫁给幸福    请以“追求与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题蕴揭示】
期刊
《荷塘月色》是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思想上的苦闷彷徨和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但文章结尾“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一句,看似稀疏平常,又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然而仔细分析后发现,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实在是一处生花妙笔。原因有二:  我们知道,按一般的生活常识,丈夫夜深未归,作为妻子是不会轻易“睡熟的”,但文中妻子确确实实是“睡熟”
期刊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此诗作于唐大历三年(768年)。当时诗人57岁,漂泊在西南地区,经历了长期的困顿艰辛后,体衰多病,已经进入了垂暮之年。这年的季冬,漂泊中的诗人到了岳州,登临著名的岳阳楼,凭轩远望,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此后仅仅两年即唐大历五年(770年),59岁的诗人就客死在一叶旅舟之中。  
期刊
这里所要说的议论性散文是狭义的,有别于广义的议论文。它是文学意义的散文,从主要表达方式上看,它与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并列。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熔象、情、理于一炉,合说理性与文学性于一体。  议论性散文具有形象性、抒情性和哲理性三大特点。下面试分别说明。    一、形象性    虽然议论性散文以明理为主,但因其是文学作品的一类,因此,它不完全同于一般意义上
期刊
读完《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心中感慨颇多,左师公心机之过人、游说之巧妙、用情之深切,让人思之再三,叹为观止,故不揣浅陋,率性成文,以抒浅见。    一、洞见    左师公之所以能够“愿见太后”,之所以能够说服赵太后,和他的洞见有关。这一点往往为人忽视。触龙首先清楚地知道赵太后-本人是一个可以用道理说服的人。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左师公显然深谙此道。赵太后,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威后。在《赵威后问
期刊
读罢怀念的《朝圣的农妇》,内心里不禁涌出一种深深的感动和向往:感动于这群平凡普通的农妇在朝圣时谈笑自如的风度,也向往于她们面对平凡真实的人生所持有的达观从容的心境。  《朝圣的农妇》是一篇富有哲理意味的散文。作者通过描绘一群来自乡间的农妇在朝圣时轻松自如、活泼快乐的言谈举止,展现了她们对生活、对人生积极达观的态度和平淡从容的心境,并从中体味出一种生存的哲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和人生,但却
期刊
梁遇春(1906~1932),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短命的天才,仅活了二十六岁。他生于福建闽侯,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28年秋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翌年返回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后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梁遇春是散文创作的圣手,从1926年开始,他陆续写出三十余篇随笔,发表在《语丝》、《新月》等刊物上,后大部分收入《春醪集》和《泪与笑》。梁遇春耽迷英国小品文大师查理·兰姆的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