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激发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驱力。有了兴趣,才会有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进入教学情境,才可以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学习目标,才可以积极思考、踊跃的发言,才可以发展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快投入到教学情境,教师要有意识地創设一些对理解问题有帮助,而又有趣的内容,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适时地通过设疑,以疑激疑,以疑解疑,诱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如:我在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之前,先问学生:“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可先去观察些什么事物呢?”学生对小河、花、小草、小树等的变化都进行了一一列举,此时,我带领大家进入寻找春天的情境中。今天,我们来寻找春天,大家要睁大你们敏锐的眼睛,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你喜欢的事物,能够反映春天气息的事物,比如,寻找春天的色彩,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都很兴奋,一个个睁大自己好奇的眼睛,努力地捕捉着春天的每一个信息。就春的色彩这一话题,有的同学说,春风是蓝色的,它使天空变得湛蓝;有的同学说,春风是绿色的,它吹绿了柳枝和小草;有的同学说,春风是五彩缤纷的,它使各种各样的风筝在空中尽显婀娜风姿……这样的激趣学习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了学生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诱发想象,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通过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想象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但个人尚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新形象,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还有待创造的事物的新的形象。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与内涵。在阅读教学中,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教师质疑:廉颇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两人的对话课文没有写出来,大家想一想,他们各自都会说些什么?其中一位同学通过自己的想象,生动地把两人可能说的话完整地说了出来。这位同学的发言刚一结束,全班同学个个畅所欲言,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再如:课文《桂林山水》的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的句子:“漓江地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把这段话在脑海里幻化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既理解了课文,又发展了想象力。这种“把话变成‘画’的探索”正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此教学,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把有效的争论引进课堂
  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间对不同见解的争论,是创造力发展的必备要素。课堂上,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会有差异,有差异,就可能有争论,有争论,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尽情的发挥,有个性才有创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经常鼓励学生发问、争论。智慧的火花往往是在矛盾和撞击中迸发出来的,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出牵动整堂课的带有挑战性的问题,诱发学生思维,营造一种使学生跃跃欲试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态度和独立探究的精神,学生有争论才会独立思考,有思考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新。如在教学《詹天佑》中“开凿隧道”一部分时,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叫“两端同时凿进法”,什么叫“中部凿井法”,并让学生试着画出简单示意图,接着鼓励学生:除这两种方法外,能不能想出其他的开凿方法呢?同学们马上进行了积极的思考,评议时,各抒已见,讨论十分激烈,尽管经过大家反复的推敲后认为可行的方法不多,但在争论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詹天佑非凡的智慧和才能,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小学生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多方面做出评价,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教师肯定的评价,对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创新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五、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课内外结合,使课堂积累、课中释放、课后延伸这三个步骤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这样的课前搜集,课中练习,学生便有了表现欲,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结束了,但学习并没有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吸取更多的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外生活丰富多彩,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山水花木、生活中的人和事等都是写作的题材。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分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培养起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用自己的智慧,让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其他文献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学过程的最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素质教育主体性原则的具体表现之一。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导主动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可以表现出一个人是否具有最基本的素质。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它传授给我们一种交际、表达思想情感、传递文化的工具——语言。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包括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学会用语言来进行交际、学会积累语言等。所以说:语文教育是素质培养的基石。以下我将从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阐明语文教育在学生素质培养中起到了基石的作用,
案例:  一天,我正在上晨会,赵涛同学报告,说他早上丢了10元钱,并怀疑他的上铺石子亮......而在这时,我发现石子亮有一种惶恐和求助的眼神。我略微沉思了一下说:“我绝不相信石子亮拿了你的钱。你好好想想,或许放错了地方,或许是你不小心......你先回座位吧,下午活动课时再说。”  案例分析:  这天中午我回到宿舍,一想起石子亮的眼神,我的心变得沉重起来。石子亮一直给我的印象很好,怎么会出现这样
铜绿婪步甲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壤里过冬。4~6月过冬代成虫活动,7~10月 当年羽化成虫活动。一天最大可捕食桃蛀果蛾幼虫5.37头,是桃蛀果蛾重要天敌。
关于科学探究,《科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事实上,科学探究的本质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科学探究就是围绕着“问题”在探究。“问题”如此重要,它又该如何呈现?是由教师提出,还是期待着学生自己发现?显然,科学探究并不是教师一人或学生一方就可以完成的,探究的“问题”自然不是教师或者学生任何单方的事情,而是教师和学生科学探究的共同体
为了研究三晶交点在疲劳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该文采用两种加载条件进行了Cu三晶体光滑试样的疲劳试验。结果表明,Cu三晶体的循环应力应变响应曲线(CSSC)不存在平台区。应变控制下的对称拉压
会议
一、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  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高玉宝、高尔基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证明。“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
本文报道了三七应用地膜覆盖栽培的效果。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能增加土壤温湿度,提高三七存苗率和植株净光合率,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和明显的经济效益,增产28.00~38.75%。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