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刺绣与女性民俗生活情感表达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dpole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刺绣作为民间古老的技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水民俗博物馆所藏的刺绣作品以清末和民国时期民间妇女的作品居多,这些刺绣作品与她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连接。从这些刺绣藏品可以看出,刺绣者在通过刺绣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同时,还通过刺绣作品来表达自己朴素的审美以及丰富的内心情感。
  关键词:民国刺绣;女性生活;情感表达
  民国时期的刺绣主要为手工刺绣,多用于服饰和装饰。刺绣的纹样主要以几何纹样、人物纹样以及动植物纹样为主。图案多采用牡丹、梅花、兰花等富有吉祥寓意的传统花卉,图案较为抽象,线条较为简化。动物纹样在民国早期主要以蝴蝶、凤凰、龙、仙鹤等吉祥动物为常用题材,且多与植物纹样组合的形式出现在服饰上,民国后期则较少出现。在颜色运用上早期较为鲜艳,后期则更为单纯,明快而又淡雅。此外,民国服饰刺绣中有时会使用几何纹样,如有万字纹、寿字纹、云纹,而人物纹样相对来说使用较少。
  民国时期的刺绣者主要为女性。上层社会或家庭条件较好的女性通过刺绣怡情养性、打发时光,她们的成品多用来装饰闺房或与好友交流文化,是表达友情的赠品,多以观赏性为主。而普通百姓中女性的刺绣作品都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题材更接近生活,图案纹饰相对简单,以实用性为主。如日常所用的肚兜、云肩、绣花鞋、裙子、香包等。这些刺绣作品是她们日常生活的直接反映,也具有显著的时代特性和民俗特征。俗话说“观服可以知俗”,女性通过刺绣将普通老百姓的民俗生活和民俗情怀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衣着、家庭装饰及生活用品上,所以刺绣作品也是她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俗的集中反映。
  就天水民俗博物馆所藏的刺绣藏品来说,民国时期的刺绣作品取材较为一致,题材多为花、鸟、鱼、虫、家畜、家禽等动植物或社会生活场景、戏曲题材等。女性通过敏锐的观察力解读自己的生活,通过刺绣来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诉求,并将之传递到人们的生活中,以女性独有的方式表达、诠释出她们的情感,体现她们朴素而真实的精神生活。
  同时,刺绣作为一种民族手工艺术,集中反映了当时妇女的生活观、艺术观、世界观以及独特的女性视觉的审美。刺绣者在织物上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按照自己的审美兴趣绣上各种纹样,既加固了织物,又装饰美化了生活。在刺绣活动中,女性在用料的选取、色彩的搭配、图案的设计等方面巧妙构思,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运用寓意、谐音、象形等变现手法,经过变形、简化、抽象成人们能够理解和喜欢的图案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说刺绣从一开始就凝聚着刺绣者独特的审美,表现出她们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设计与装饰才华,表达了妇女的共性,即对美和幸福的追求以及对“真”“善”“美”的表达。
  参考文献
  [1]胡胜.中国刺绣:永远鲜活的女性艺术[J].齐鲁艺苑,2004(3).
  [2]包铭新,柳韵.民国传统女装刺绣研究[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李友友.中国民间刺绣[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黄彩春(1983—),女,汉族,甘肃天水人,硕士,文博馆员,主要从事文物保管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地区的记忆,包含着一个民族、地区的智慧。文章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为例,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措施与案例,说明产业化模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产业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当今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
期刊
摘 要: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于1997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承担着传播伟人事迹、弘扬爱国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近几年来,纪念馆着力打造集宣传、教育、研究、休闲于一体的新型爱国主义基地,助力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民素质。文章从人才队伍建设、藏品内涵挖掘、宣教形式创新、服务触角延伸四个方面来阐述纪念馆在基地建设提升与拓展方面的经验总结,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为名人纪念馆基
期刊
摘 要:秀山花灯被列入第一批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自从秀山花灯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对秀山当地的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与其他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艰难情况一样,如今秀山花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也出现了许多较为严峻的问题。作者前往秀山个别花灯村寨,在对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情况进行田野調查后,撰以此文,以期让更多人了解
期刊
摘 要:新時代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的建设与发展迈入了新起点,博物馆、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与管理上要做到科学规划,突出自身的特色和特点,打造品牌和精品,不断开拓创新。文章以百色起义纪念馆近年来的建设发展为例,探索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时代;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
期刊
摘 要:在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必将成为以文促旅的先行者、以旅彰文的目的地。博物馆要基于各自的文旅IP,定位新角色,承担新使命,成为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动能。  关键词:文旅融合;博物馆;文化传播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矛盾,国家本着实现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从顶层设计层
期刊
摘 要:林纾是活跃在清末民初北京画坛的重要传统画家。在当时一部分艺术家倡导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的历史语境下,林纾的山水画坚守传统,进行了大量的“仿古”艺术实践,并提出了“法律需尊古人”的“仿古”创作思想,主张“画固肖古,尤能变古”,注重山水画在深耕传统之下的内在创新。文章就林纾的仿古山水创作活动,结合其画跋、画论,对林纾山水画中的“仿古”思想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林纾;肖古;变古;山水画 
期刊
摘 要:文章表现了林则徐与林树梅之间的深厚友谊。林则徐非常器重林树梅,称他为金门奇士、南方杰出人才,既是将门之子,学养又极为深厚,对其终究未能受清政府重视而感慨不已。在此,林公的礼贤下士可见一斑。另外,林树梅十分钦佩林则徐的为人和抗英爱国的精神。文章表述了二位志士的命运相近、惺惺相惜,又壮志未酬的悲怆心情。  关键词:林则徐;林树梅;抗英爱国  “深负平生国士知,盐车老驾欲何之,归来化作孤山鹤,犹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在博物馆工作体系中,青少年教育工作也呈现出了新的趋势和新的特点,传统青少年教育工作模式的弊端不断暴露。如何从思维和方式两个方面入手,探寻科学的青少年教育工作体系,提升青少年教育工作水平,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博物馆工作实践中,要提升对青少年教育工作的认知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高效的青少年课程,提升青少年教育的综合效能,提升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规范
期刊
摘 要:“南海I号”沉船出水的瓷器主要为江西、浙江、福建出产的以外销为主的器物,因长期受海水浸润、侵蚀,器物普遍存在病害损害。文章从“南海I号”出水瓷器病害成因的探析着手,以龙泉窑和景德镇瓷为例,结合瓷器烧制工艺的缺欠及辨识的讨论,提出在保护修复中对瓷器的病害与烧造缺欠应加以鉴别区分,最大限度地除掉危害文物病害的同时,又要注意保留器物的本体信息,为后续研究提供珍贵的历史资料。  关键词:南海I号;
期刊
摘 要:鐎斗,底有三足,旁有持柄,流行于两汉、魏晋时期,至唐宋时期逐渐消失。关于其起源、定名和用途等,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文章以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文物室收藏的鐎斗为例,结合前人对鐎斗的有关研究,试图对鐎斗、熨斗、刁斗的区别和鐎斗的来源及功用等问题做一个简单梳理,以期对鐎斗这一器物有更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鐎斗;来源;功用  鐎斗常见于汉至六代的墓葬中,整体呈盆形,下有三足,旁有持柄,质地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