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从作为教育结构改革的核心起步,经历了20世纪80 年代的恢复和崛起,90 年代初的稳固和中期以后的低迷,新世纪初的战略机遇及目前的徘徊和迷茫期。因此,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每10年作为一个区间,分别从发展背景、政策支持和规模变化等角度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变化进行论述。
一、1978-1987年,从作为教育结构改革的核心走向高速发展
1978年,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产业经济结构大幅调整,技术技能人才急剧缺乏。在这一阶段,中职教育作为教育结构调整的核心要素,以实现规模发展为主要目标。
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要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1980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对于教育部的汇报两次进行讨论,并作出重要指示“教育制度的改革,要跟干部制度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第一是搞重点大学,第二是搞职业学校、技术学校,第三是提高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将来的工人都通过技术学校、职业学校招”。
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劳动人事部等部门出台了一些措施力争到1990年,使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大体相当。首次就职普比例提出发展要求。
1986年7月2日至6日,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劳动人事部共同召开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七五”期间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在1990年前后使全国大多数地区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数与普通高中的招生数大体相当;五年内培养出800万新的初级、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初步改变人才结构上初级、中级比例过低的不合理状况。
二、1988-1997年,从规模发展走向质量提升和规范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第二个10年,我国中职教育发展逐步在规模的基础上,开始强调提升办学质量、实现其规范发展。
1991年1月2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决定》提出,要深化中专改革,发挥其在同类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加强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作为规划和指导90年代乃至21世纪初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綱领性文件。《纲要》提出,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确立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定位。在《纲要》的基础上,1994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做到50%~70%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中心。
1996年6月17至2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国家经委和劳动部联合召开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进一步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教体系;进一步加强职教内部建设和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出特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1998-2007 年,从大滑坡到迎来发展机遇
20世纪90年代末和新世纪初,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市场经济和就业制度的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社会吸引力开始出现下降。1997年开始,我国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招生并轨的改革,学生需要缴费上学,相对于普通高中来说,中等职业教育的学费较高,这使得中等职业教育的优势降低。
1999年6月15日至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会议和《决定》都强调,要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2002年7月28日至30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发《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提出,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
2004年6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在江苏省南京市联合召开第五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从现在起到2007年,在高中阶段教育中,要加大结构调整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比例保持大体相当,在有条件的地方职业教育所占比例应该更高一些。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11月7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首次提出,要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次提出要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且明确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带头投入100亿元;首次强调职业教育要关注个人需求,要资助困难家庭子女;首次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2005年12月28日,教育部专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意见》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后一个时期,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每个县重点办好一所起骨干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中心),每个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 元,90%的中职在校学生享受到了资助。这一政策对于支持农村收入较低家庭进入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学习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提升。
四、2008-2017 年,从规模高峰到现代化困境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及相关政策的推动下,2008年开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持续提升。2009年启动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总目标——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014年6月23至24日,改革开放后第七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接连印发,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载体,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总体来看,2010年以来,我国已经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放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位置。
以上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历程的简单回顾。40年来,中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更多的教育对象提供了受教育机会,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一、1978-1987年,从作为教育结构改革的核心走向高速发展
1978年,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产业经济结构大幅调整,技术技能人才急剧缺乏。在这一阶段,中职教育作为教育结构调整的核心要素,以实现规模发展为主要目标。
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要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1980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对于教育部的汇报两次进行讨论,并作出重要指示“教育制度的改革,要跟干部制度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第一是搞重点大学,第二是搞职业学校、技术学校,第三是提高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将来的工人都通过技术学校、职业学校招”。
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劳动人事部等部门出台了一些措施力争到1990年,使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大体相当。首次就职普比例提出发展要求。
1986年7月2日至6日,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劳动人事部共同召开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七五”期间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在1990年前后使全国大多数地区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数与普通高中的招生数大体相当;五年内培养出800万新的初级、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初步改变人才结构上初级、中级比例过低的不合理状况。
二、1988-1997年,从规模发展走向质量提升和规范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第二个10年,我国中职教育发展逐步在规模的基础上,开始强调提升办学质量、实现其规范发展。
1991年1月2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决定》提出,要深化中专改革,发挥其在同类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加强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作为规划和指导90年代乃至21世纪初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綱领性文件。《纲要》提出,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确立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定位。在《纲要》的基础上,1994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做到50%~70%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中心。
1996年6月17至2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国家经委和劳动部联合召开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进一步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教体系;进一步加强职教内部建设和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出特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1998-2007 年,从大滑坡到迎来发展机遇
20世纪90年代末和新世纪初,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市场经济和就业制度的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社会吸引力开始出现下降。1997年开始,我国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招生并轨的改革,学生需要缴费上学,相对于普通高中来说,中等职业教育的学费较高,这使得中等职业教育的优势降低。
1999年6月15日至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会议和《决定》都强调,要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2002年7月28日至30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发《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提出,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
2004年6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在江苏省南京市联合召开第五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从现在起到2007年,在高中阶段教育中,要加大结构调整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比例保持大体相当,在有条件的地方职业教育所占比例应该更高一些。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11月7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首次提出,要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次提出要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且明确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带头投入100亿元;首次强调职业教育要关注个人需求,要资助困难家庭子女;首次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2005年12月28日,教育部专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意见》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后一个时期,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每个县重点办好一所起骨干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中心),每个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 元,90%的中职在校学生享受到了资助。这一政策对于支持农村收入较低家庭进入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学习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提升。
四、2008-2017 年,从规模高峰到现代化困境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及相关政策的推动下,2008年开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持续提升。2009年启动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总目标——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014年6月23至24日,改革开放后第七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接连印发,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载体,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总体来看,2010年以来,我国已经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放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位置。
以上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历程的简单回顾。40年来,中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更多的教育对象提供了受教育机会,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