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永真 好设计,是看不见的设计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聂永真,自诚品文案崛起,后以美术设计受到唱片公司、出版界青睐。为台湾专辑包装、书籍装帧、剧场与电影领域里最重要的新世代设计师之一。屡获 《诚品好读》年度出版报告“美术之最”与“最佳注目”;金蝶奖最佳封面设计首奖。香港Victionary Musikraphics百张唱片暨设计师、德国Hesign 50 Smaill Studios收录。“纽约TDC(Type Directors Club)”会员之一、2009年洛杉矶十八街艺术中心驻村艺术家、2010年诚品设计节策展人,及金曲奖最佳专辑包装设计奖得主。著有《Re:没有代表作》、即将出版《永真急制》。
  
  对话
  
  书香:关于书籍设计最疯狂的一个设想。这个设想是否实现了?
  聂:还没。我想做一本可以大量印刷、但又非常手感、有许多手作元素在其中的书。有点像是一本厚厚、很free style的作品随性剪贴簿,每一页皆需要人工的剪裁与张贴,媒材也不一定是纸、可能包含许多的生活小对象都被镶贴在这本书上。
  实现不了是因为这是一本极个人、手作、需要花时间完成的“本子”,在量产上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花很多的经费、耐心与时间。
  书香:最近比较满意的自己的设计作品是什么?
  聂:马世芳的《昨日书》(台湾新经典、北京贝贝特)以及张爱玲的《私语录》(北京青马文化,尚未出版发行)。
  这两本书的封面都是加入一些人为手感与温度的设计,《昨日书》在印刷后期加入了编辑端每本皆亲自手盖的英文书名章与流水编号;《私语录》上的图像碎片则来自张爱玲的完整手稿,由包装厂的作业员一片片地凭感觉撕碎张贴在封面上。这两本书在每位读者身上,其封面都有最独一无二的表情。
  书香:近年来,让你觉得很不错的两岸的书籍设计作品是什么?
  聂:我很喜欢台湾设计师王志弘设计的林夕系列作品封面,以及内地设计师广煜、刘治治极具艺术与实验性的装帧作品。
  书香:您评价一本书装帧设计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聂:看不见的设计。亦即隐藏地完美、装帧自然舒服、不过火装饰的设计。
  书香:做设计的时候,是否会有手绘稿,还是直接用电脑完成?
  聂:没有手绘稿。我的书籍设计比较习惯直接进电脑完成、做唱片设计因结构较繁杂,故较会有手绘稿。
  书香:可否谈谈您对两岸三地书籍设计风格的看法?这种设计风格的不同,与各自当地的出版生态有无关联?
  聂:其实我不太确定耶,总觉得设计风格跟设计师本身的个性、喜好与个人吸收经验有较多的关联。两岸的设计师们各自存在多种互异却极为丰富的风格,基本上千百种风格的落点在世界各地大都是很平均的,只是市场喜好度或注目度的强弱决定了当地的主流或旁流。
  书香:除了书籍封面设计,您也撰写文字结集出版。为自己的作品做设计和为别人的作品做设计体验上有什么不同?
  聂:做自己的作品比较主观自溺,会刻意忽略旁人客观的意见(笑),极作者观点。
  帮别人的作品做设计则比较理性客观,能够很清楚地判断它可以有的样子,比较属于读者面的审美。
   书香:您也从事CD封面设计以及其他的平面设计,您对自己在CD设计及其他平面设计方面有何期许?
  聂:我希望每下一个作品都能超越前一个作品,不想因为年纪的增长而反让实验的勇敢后退,希望可以一直很给力地跟沉溺地玩下去。
  书香:滋养您设计风格的养分都有哪些成分。
  聂:常去书店看书翻书应该是最大的养分,藉由阅读与国际的新事物接轨、常定期看喜欢的设计杂志跟设计师的作品、随时更新眼界真的很重要。看到别人好东西心有不甘的同时,也是一种很棒的动力,反过来给自己下更好玩的战帖。
其他文献
两年前我写下了“出版社时代”的终结,讨论出版社在数字出版昌盛的时代,无可挽回的命运。两年来许多人不断争执这个问题,怎么可能出版社会边缘化、会衰亡呢?  出版社掌控产业的历史太久,所有现在活着的人,一出生看见的就是出版社主宰市场的现况。我们无法想象出版社被边缘化的景象。这很合理。不过六月末 J. K.罗琳筹建中的新网站“波特更多”(Pottermore) 有了新八卦,为这个产业议题再添了一记警示。 
期刊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全球版权产业迅猛发展,各种侵权问题也随之而来,版权保护已成为国际版权业界需要共同面对的普遍难题。为了加强各地域、各种版权资源之间的交流和协助,促进版权产业的良性发展,在上海市版权局和韩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院的大力支持下,上海版权保护协会和上海版权服务中心(SCSC)、韩国著作权委员会于8月19日,2011年上海书展期间,共同发起、举办“2011中韩版权保护研讨会”。  
期刊
8月17日~23日,为期一周的2011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上海展览中心成功举办。  参展面积为2.2万平方米,参展图书品种超过15万种,汇集了来自全国500家出版社。本届书展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传承经典,谱写辉煌”为主题,设置了主题展示馆、献礼图书展销馆、主宾城市重庆出版馆、中国出版集团馆、各地出版馆等多个区域,举办440余项文化活动,吸引了300多位海内外知名人士亲临书展现场,2
期刊
孟磊与江慧仪家中屋顶的花园一隅,是一个小小的生态园。那里有水塔,木瓜树、四季豆、山药和厨余桶,木瓜树为水塔及其他更小的植物遮荫,水塔为四周的环境降温、挡风,并反射太阳光给木瓜树。当山药成功攀爬上木瓜树后,四季豆便借着山药之助往上生长,厨余桶则为这个小生态抵挡强风,形成较阴凉的微气候。此外厨余成为植物的肥料,水塔用来储存雨水……  之所以将这个屋顶小角落称为生态园,是因为这里的种植物组合经过精心设计
期刊
一切就从你拿起一本书开始。    是什么吸引了你的眼球?  封面设计、纸张的质感、翻阅起来的舒适度……就好像一见钟情般,让原本只是纯粹的,需要静下来阅读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触感、视觉感。这是设计师的功劳。    每一本书都是设计师为文本量身打造的外衣。因此,设计师要深入了解文本所要传递的意涵,写作者想要展现的风格,并通过艺术的语言,把文本和设计融为一体,并隐于文本之后。作为一位成功的设计师,他们能
期刊
第一次见到张典婉,是在她于厦门下榻的旅馆中。那天她刚从培田(福建省连城县西南部的古村落,保有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风尘仆仆回来,兴奋地描述着一路见闻,丝毫未显路途迢迢所带来的疲惫。后来几天的相处中,我发现只要是关于客家的话题,她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张典婉是客家人。  再次见到她时,她作为嘉宾出席哈尔滨书市上《萧红印象》的新书发表会,身穿改良式旗袍搭配牛仔裤,在台上娓娓道来自己在台
期刊
采访萧青阳的那天,他刚逛完跳蚤市场回到工作室。逛跳蚤市场是他每周的固定行程。他在跳蚤市场看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物。他喜欢并追求这些独特的民间美学。萧青阳观察大中华地区的设计,发现不同地方的风格却呈现出高度的同质性,“就像万胞胎一样”,所以就继续逛自己的跳蚤市场,寻找那些奇特的美感。  萧青阳的工作室对面是一家图书馆,他常常到里面去看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美术作品,在历史的纵向比较中,他惊讶地发现:比起
期刊
对于出版物的装帧设计,“书衣”是再好不过的比喻了。   书衣,因出版市场的竞争和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变得越来越讲究了。  的确,一件好的书衣,可以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作品顿时生辉;一件好的书衣是对出版品内容的最好诠释,让人们透过表象窥测到书中的奥秘;一件好的书衣可以引起人们购买的欲望,让出版品变得畅销起来;一件好的书衣可让出版品锦上添花,使人们尽享内容美的同时感受视觉美,使阅读充满快乐;一件好的
期刊
今年2月份,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速泰熙应台北书展基金会邀请,担任台湾书籍设计界奥斯卡奖项——金蝶奖大赛的决选评审,并在“书籍设计论坛”做了题为“美域的延伸——视觉文化语境下的书籍设计的审美拓展(以大陆书籍设计为例)”的演讲。为此,我们专程采访速泰熙,请他谈谈金蝶奖评选的标准以及对于书籍装帧设计的看法。    对话  书香:本次金蝶奖大赛的评审之间有差异吗,评选的时候是如何达到一致?您在评选中有没有一些
期刊
朱锷,平面设计师,常用设计倡导人,Edge品牌创始人。出版有《设计中的设计》等一系列颇有影响力的“设计白皮书”。1990年赴日,1998年在东京、2001年在北京成立朱锷设计事务所至今。曾策划“日本设计巨匠田中一光的设计世界展”、“建筑建筑/隈研吾贰零零捌中国展”, “MUJI无印良品2008中国特展”,“设计的设计/原研哉贰零壹壹中国展”等展览。    对话    书香:关于书籍设计最疯狂的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