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雷离别太保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123456789zy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历时7年之久的跨国“婚姻”就此结束。
  1月7日,美国私募股权巨头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下称“凯雷”)悉数抛售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下称“中国太保”,601601.SH,02601.HK)的股票,不再持有中国太保H股。其当初8亿美元的投资,获得超过43亿美元的回报,成为凯雷迄今为止获利最高的单笔投资。
  “财务投资者”凯雷与中国太保最终的分道扬镳,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纯属“意料之中”。但是,除了凯雷之外,汇丰、纽约人寿近期也抛售了所持中资保险股,这一切都与中国保险业增速放缓密切相关。


  三年谈判结缘
  中国太保的一位前任高管至今还记得,2005年岁末的上海气温已经降至冰点,但是中国太保与凯雷的合作却迎来了一个热潮。
  2005年12月19日,浦东滨江大道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中国太保与凯雷正式签署协议,双方以对等方式向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注资66亿元人民币,凯雷联手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以下简称“保德信”),以4亿美元的代价收购太保寿险24.9%的股权。
  此前,中国太保与凯雷的引资谈判已经三年多。
  中国太保是在1991年4月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保险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是中国第三大保险集团。
  21世纪初,中国太保的日子并不好过,其寿险业务深受利损差困扰,偿付能力缺口90亿元人民币,业务进入了停滞期。此时的中国太保屡次被保监会“红牌警告”,限期整改。
  正当中国太保深陷资金泥沼之际,凯雷拍马杀到。作为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集团之一,彼时的凯雷有着“全球最具吸引力的赚钱机器”的美誉。
  “此时的中国太保更想找一家有经验、有技术的国际保险公司合作。”上述高管表示,纯投资公司凯雷显然入不了中国太保的法眼。
  当时的凯雷也不掩饰其投资中国太保的“淘金计划”,在谈判中提出将寿险分拆出来在海外上市,确保其此后能够顺利退出。此举与中国太保整体上市的意图相去甚远。
  巨大的分歧使得中国太保在引资过程当中不断反复和犹豫,这也导致谈判几起几落,历时三年。“极其痛苦的拉锯战。”回忆起当时的谈判,前述高管仍不禁唏嘘。
  谈判拖到2005年底,凯雷拉美国最大的寿险公司保德信入伙,这才真正打动了中国太保的心。最后,中国太保与凯雷达成了一个折中协议,凯雷入股太保寿险,但是支持太保集团上市。
  与凯雷联姻,不但缓解了中国太保的资金难题,还推动了其体制的变化。前述高管表示,入股之初,太保寿险成立了一个由中外方代表共同组成的管委会,作为合资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管委会可决定各下属部门的人员聘用和寿险资金的投资运用,这给太保寿险带来了活力。
  随着资金的注入,凯雷高管也进入了太保寿险管理层,参与了太保寿险薪酬机制设计和产品设计,并在引进人才方面提供了建议,这在当时对太保寿险的治理结构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2007年4月16日,保监会批复同意中国太保向凯雷新增发行13.333亿股,增资的价格为每股4.27元。与此同时,凯雷向中国太保转让其持有的4.99亿股太保寿险的股份。新增发行和股份转让完成后,凯雷不再持有太保寿险的股份,转而持有中国太保19.9%的股份。
  此次联姻中,凯雷最大的功劳还是推动了中国太保上市,尤其是H股上市。香港一位投行人士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透露,凯雷是中国太保登陆H股的重要幕后推手。彼时的凯雷鞍前马后,屡次给中国太保创造了与国外投资者会面的机会,保证了中国太保的认购率和股价。
  2009年末,中国太保登陆联交所。凯雷将名下中国太保股份全数转为可在香港自由转售的H股,总计13.233亿股,占中国太保总股本的15.39%。


  分道扬镳
  作为全球著名的“风险投资者”,凯雷从来不掩示本色。介入高风险行业追求高回报,一般在2~5年,多则6年退出套利,这一点在凯雷资本运作中屡见不鲜。
  所以不管中国太保的舞台多广阔,凯雷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低价收购公司的股权,然后通过企业上市,再将股权高价出手。
  2010年底,凯雷所持有的太保H股一年禁售期刚过,凯雷亚州基金就启动了退出中国太保的计划。
  2010年12月30日,凯雷通过瑞银安排,以平均每股31.15港元价格首次出售中国太保H股,数量为2.16亿股,此次套现约8.7亿美元。受让方是美国知名资产管理公司Waddell & Reed牵头的基金团。
  一周之后,2011年1月7日,凯雷再次以每股33.45港元出售中国太保H股约4.152亿股,套现约18亿美元。此时,凯雷已经套现手中过半的中国太保股份,并且在当时宣称未来六个月内无继续减持股份的计划。
  凯雷的此次减持,分别由两位保险业的行家里手接盘——德国保险巨头安联集团(Allianz SE )以及AIG最大的私人股东美国共同基金(Fairholme Capital)。二者的加入,使得当时的中国太保H股价格不降反升。
  此后凯雷依然没有停止减持的步伐。在承诺的半年禁售期过后,凯雷于2011年7月、2012年1月,2012年7月多次减持中国太保。2012年的两次减持均以低于30港元/股的价格出售。此时凯雷退出中国太保的急切心情已经难以掩饰。
  前述香港投行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这是因为凯雷投资中国太保所动用的资金来自第一只亚洲基金。该基金成立于1999年。以此计算,这只基金已经存续了14年,远远超出了普通基金的存续期。所以凯雷急于套现脱手。   2012年11月底,瑞信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凯雷将于短期内会再出售中国太保的最后一批股权。
  2013年1月7日,凯雷售罄了所持的中国太保所有股份。
  历时两年多的陆续减持,凯雷总计套现约51亿美元,获利高达43亿美元,与8亿美元的初始投资相比,回报率超过5倍。投资中国太保,成为凯雷迄今为止回报最高的单笔投资。
  虽然,“战略财务投资者”的离开没有给中国太保的股价造成太大波动,但是凯雷退场时间的选择颇有几分微妙。中山证券的报告指出,该时点选择可能与凯雷自身资金情况相关。在海外市场都不景气的情况下,凯雷集团如要实现股东分红,就必须套现部分投资。
  前述香港投行人士指出,按照以往惯例,凯雷亚洲此次净赚的43亿美元,将有18%左右作为分红归属凯雷集团。
  交银国际分析师李文兵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保险行业持续低迷,保险公司股权频遭转让在所难免。但是他也强调,凯雷的退出不会对太保造成太大影响。
  随着凯雷抛清股权,其在中国太保董事会中的2个席位也开始退出。据太保内部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退出董事会)将在近日开始走相关流程。


  外资抛售现象
  选择离场的不仅是凯雷,汇丰也选择抽身平安集团,纽约人寿退出了合资公司海尔纽约人寿。
  中信建投分析师缴文超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外资投行已经开始陆续撤出中资保险股。瑞士银行、黑石、金骏投资在H股先后对新华保险、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进行减持,均对中资保险公司股价产生较大幅度的负面影响。
  尽管外资退场有着种种自身原因,但缴文超认为,减持与中国保险业增速放缓有关。
  保监会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保险行业原保费收入1.11万亿元,首次年收入超万亿元大关。随后的2010年,中国保险业原保费收入1.45万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但是2011年开始,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发酵,全球资本市场表现都不如人意,国内保险的快速增长势头被遏制。2011年受寿险保费增速下滑拖累,中国保险行业原保费收入1.4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国内保险业首次出现全行业减速。


  “当年太保的中期业绩净利润出现下滑,这也是凯雷急于退场的原因。”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2012年的中国保险业颓势难免,上市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屡屡告急。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保险业整体业绩仍然下滑,四大上市险企均做出了巨额计提,以应对未来的风险。
  缴文超认为,2013年中国寿险业保费增速不会出现明显提升,中国保险业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期。
  前述业内人士也对记者表示,2013年整个保险行业面临结构调整,保费收入增长难以提速。无论是保险产品的质量,还是现有的理赔服务,以及代理人队伍整顿,都不利于保险行业在艰难的宏观环境下出现超预期的增长。
  他还指出,尽管保监会开始着手开拓保险投资领域,但在市场环境不佳的情况下,短期作用有限。
  近日,平安人寿董事长李源祥公开表示,“中国仍是全世界最好的保险市场。”虽然这一观点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认同,但是前述香港投行人士表示,很多外资股东讲究是“赚钱”,中国保险业此后的发展对他们而言太过遥远,已经抽身的不少国际金融巨头已经充分分享了中国保险业高速增长的红利。
其他文献
在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浪尖风口上,位于中山北路567号的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下称“上海二中院”)格外紧张和繁忙。早在2013年10月,上海二中院便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法院,同时承担着上海自贸区司法改革的相关职责。  随后,上海二中院研究通过《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实施办法》,并于2014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初见成效”,是上海二中院对4月以来改革试点的自我评价。  
期刊
2014年9月,“2014年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暨1984年莫干山会议30周年”在浙江德清莫干山召开。  30年前,莫干山上曾举办了一次全国性会议——“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史称“莫干山会议”。这次会议,被称作“经济改革思想史的开创性事件”,为198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  30年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讨论的议题是30年前难以预计的,比如关于生态文明的讨论成为此次莫干山
期刊
市场总是出乎预料:几乎呈单边下跌走势的2012年股市会在最后一个月出现强劲的绝地反弹。  2012年12月4日,上证综指以1956.62点开盘,之后一路高歌猛进,截至12月31日收报于2269.13点,短短20个交易日,上证综指累计上涨15.97%,使得股市重新进入“2”时代。  投资者压抑已久的情绪在最后一个月的大反弹中集中爆发,从12月4日市场开涨后一周,市场上“让我们继续买入,让死空头爆仓”
期刊
动荡的2012年让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热切渴望新投资商加盟改善运营环境,“中国顾客”仍是这一角色的热门人选。  作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全球第二大豪华车生产商、第二大卡车生产商”,戴姆勒2012年市值高达422亿欧元。然而,受欧洲车市持续寒冬及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市场疲软的紧箍咒近些年也套在这家百年老店头上。  2012年10月,戴姆勒在其第三季度财报中下调了当年收益预期:由2011年税前收
期刊
光大国际的转型,也是一个创业的过程。至少,光大国际行政总裁陈小平这样认为。从一家濒临破产的路桥公司,转型为一家环保节能行业的领军企业,陈小平带领着这家公司走过了10年的艰难历程。  这位从金融界跨界到环保领域的领导者,在环保领域一干就是10年。如果没有10年前的转身,他或许会成为一个金融家。可如今,他却成了一个乐于与垃圾为伍的人。  “我已经爱上了垃圾,它比金钱更干净。”  如今,光大国际的项目已
期刊
2012年12月底,一封题为《守住长江鱼类家园》的倡议书,开始在环保圈内流传。  倡议书中提及的重庆市中坝岛,是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小南海水电站的坝址所在地。这里位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与实验区的连结处附近。小南海水电站一旦建成,将淹没缓冲区70公里的江段,占自然保护区干流段的1/5。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因补偿水电开发的生态损害而建。2000
期刊
过去的一年里,韩国电子舞曲“江南 Style”在韩剧之后再次引发“韩潮”,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铁腕总统朴正熙之女、执政党新国家党领袖朴槿惠当选韩国首位女总统,进一步引发各智库对“韩国模式”的争相探讨,美国彼得森研究所试问“韩国新时代是否到来?”事实上,韩国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在增长乏力的后危机时代“老树焕新春”,成为“新钻11国”中唯一的发达国家。当今的韩国,仿佛80年代“如日中天”的日本
期刊
1月15日到16日,出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近六年后,吕家进以行长身份亮相邮储银行2013年工作会议。  邮政金融业务的开办,在中国有着近百年的历史,但是以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为战略定位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则组建于2007年3月,属银行业新生力量。作为一家有着38000多个营业网点的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六年来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底,全行资产规模达到4.9万亿元,名列中国银行业第
期刊
至少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或者从更早之前,日本人就有一种造物的欲望,在他们眼中,伟岸的经济体不应该建立在虚无的数字之上,而应当屹立于实打实的产品、工业和机械之上。  于是,当二战的阴霾慢慢消散、当复苏的曙光缓慢闪亮、当外界的牵制逐渐放松,这个国家开始走向自强自立,开始探寻属于他们自己的发展路径了。  日本精工公司的大楼坐落在索尼大楼的对面,但相比之下,精工似乎低调得多。它没有华美的装饰,甚至有些
期刊
2012年岁末,中国证券金融公司(下称“证金公司”)传来消息,第二次增资扩股方案已经基本确定。此次增资规模约为100亿元,并将重点吸收民间资本参股。第二次增资扩股完成后,该公司的总股本将达220亿元以上。  “此次证金公司吸收民间资本,是市场化改革方面的尝试,也是金融改革鼓励民间资本的落实。”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转融通业务能够活跃市场,但由于资金体量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