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检验检测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是国家质检总局的两大发展战略。检测机构要本着“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中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培养科技创新团队,提升科技创新实力,着力打造符合产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新需求的高端公共技术服务品牌。
关键词:检测机构 科技创新 优化资源 配置 管理
一、引言
检验检测是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一种重要业态,近年来,检验检测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15年底,全国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共计3万多家,营业收入近1800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 13.45%。随着业务的发展,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动力,科研管理中人力资源的优化和配置,成为科技研发工作的基本保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检测机构科研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存在的不足
1.管理机构的不健全。据统计全国96.2%的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数少于100人,平均就业人数为32人,大多属于小微型企业,很多检测机构的组织架构上没有设置专门的研发部门,科研工作管理缺失,科技研发人力等资源无法保障。
2.人员配置的不合理。目前,国内检测机构主要服务领域仍是产品的检测与分析、检验审核等传统的基础型业务。各机构人力资源部门在人力的分配上,也往往是重检测而轻科研,很多单位没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和专职的研发人员,而是由检验员兼职。这些兼职的检验员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在科研立项方面也存在困难,既使有好的科研项目,也只能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做科研,很难保证科研项目研发时间,更缺乏调动优势资源的能力,因此往往导致科研项目迟迟不能结题,甚至流产。
3.绩效管理的不到位。科研创新工作本身的特性,对科研人员工作行为及工作业绩很难评估,考核存在一定难度,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案,使得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既没有相应的惩处方案,也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这会带来科研人员很大的心理落差,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有些检验员做科研的目的,甚至仅是为了评职称,而并没有科学地去评估科研项目,这样做出来的科研项目实际利用价值也很小,劳命伤财,更不用说能推动单位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4.资深科研人才的缺失。大部分检测机构技术能力是近十年发展起来,大部分科技人才经验不足,人才引进工作力度不够,缺乏科研水平高,具有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能够把握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的资深专家,缺乏在行业内的话语权。
三、检测机构科研项目管理中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的措施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源动力”。“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是国家质检总局的两大发展战略。检测机构要本着“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培养科技创新团队,提升科技创新实力,着力打造符合产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新需求的高端公共技术服务品牌。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科研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成立研发中心,配备固定的研发人员,专职从事科研创新工作,形成一把手亲自抓科研工作,专门部门、专门人员负责的良好架构。
二是建立管理机制。从科研管理、经费管理、激励机制等三个方面着手,制定《科技工作管理制度》、《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技术进步奖励管理规定》、《专业技术资格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从项目的申请立项、项目实施、项目结题、经费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建立科技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项目追踪问效机制及科研奖励机制,创造有利于科研发展的大环境,确保科技投入效益最大化,实现科研工作持续、有序进行。
2.筑巢引凤,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资深专家有着广泛的社会资源、人脉资源,他们丰富的经验对机构的发展、管理等方面提供宝贵建议,有利于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检测机构系统内部资深专家数量少、流动性低,引进存在一定困难,可采用灵活的引进方式,如直接聘用或聘请顾问等方式,重点考虑引进已退休的专家,包括相关检测机构和高校、研究所的专家,这样既可迅速提高检验机构的实力,加快检验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3.创新模式,加大对外部资源的利用。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按照科研项目+基地+人才+高校的模式,加大与高校在项目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实现科学研究开发与人才培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利用科研项目横向合作的契机,不断吸纳人才,将科研项目变成发现人才、汇聚人才的“试金石”、“吸金器”;另一方面,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为技术骨干提供实践和学习的机会,将基地建设成培养学科带头人的摇篮。
4.优化资源,分层推进科研工作。要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把人才发展战略与单位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立足满足业务拓展、足科研发展、检验量增长等三个不同层次的需求,建立金字塔型的专业团队。在研发中心的统一管理下,根据科研项目的来源和目的不同,把科研项目分为“金字塔”型递进式的三个层次,配置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即“塔基”为内部储备项目,主要是针对市场需求,解决检测技术问题,可由基层检验人员承担;“塔中”为内部攻关项目,主要是由市场潜力较大、需要较急迫的储备项目转变而来,由研发中心专职人员牵头,带领基层检验人员共同承担;“塔尖”为省部级科研项目,主要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检测技术难题及新技术开发,由研发中心集中骨干力量完成。从而达到进一步优化整合研发资源,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就必须结合单位战略发展的要求,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下大力气培养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着力构建和谐有序、竞争向上的人才发展环境,实现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的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2015年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EB/OL]. http://www.testrust.com/news/detail--150012.html, 2016-06-17.
[2] 马连营.省属重点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EB/OL], http://www.gzb.ac.cn/znbm/zzrsc/zywz/rlzygl/201305/t20130501_3830089.html,2013-05-01.
[3] 趙鹏飞 , 郭威 , 庄众.科研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4(31).
关键词:检测机构 科技创新 优化资源 配置 管理
一、引言
检验检测是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一种重要业态,近年来,检验检测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15年底,全国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共计3万多家,营业收入近1800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 13.45%。随着业务的发展,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动力,科研管理中人力资源的优化和配置,成为科技研发工作的基本保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检测机构科研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存在的不足
1.管理机构的不健全。据统计全国96.2%的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数少于100人,平均就业人数为32人,大多属于小微型企业,很多检测机构的组织架构上没有设置专门的研发部门,科研工作管理缺失,科技研发人力等资源无法保障。
2.人员配置的不合理。目前,国内检测机构主要服务领域仍是产品的检测与分析、检验审核等传统的基础型业务。各机构人力资源部门在人力的分配上,也往往是重检测而轻科研,很多单位没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和专职的研发人员,而是由检验员兼职。这些兼职的检验员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在科研立项方面也存在困难,既使有好的科研项目,也只能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做科研,很难保证科研项目研发时间,更缺乏调动优势资源的能力,因此往往导致科研项目迟迟不能结题,甚至流产。
3.绩效管理的不到位。科研创新工作本身的特性,对科研人员工作行为及工作业绩很难评估,考核存在一定难度,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案,使得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既没有相应的惩处方案,也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这会带来科研人员很大的心理落差,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有些检验员做科研的目的,甚至仅是为了评职称,而并没有科学地去评估科研项目,这样做出来的科研项目实际利用价值也很小,劳命伤财,更不用说能推动单位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4.资深科研人才的缺失。大部分检测机构技术能力是近十年发展起来,大部分科技人才经验不足,人才引进工作力度不够,缺乏科研水平高,具有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能够把握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的资深专家,缺乏在行业内的话语权。
三、检测机构科研项目管理中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的措施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源动力”。“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是国家质检总局的两大发展战略。检测机构要本着“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培养科技创新团队,提升科技创新实力,着力打造符合产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新需求的高端公共技术服务品牌。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科研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成立研发中心,配备固定的研发人员,专职从事科研创新工作,形成一把手亲自抓科研工作,专门部门、专门人员负责的良好架构。
二是建立管理机制。从科研管理、经费管理、激励机制等三个方面着手,制定《科技工作管理制度》、《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技术进步奖励管理规定》、《专业技术资格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从项目的申请立项、项目实施、项目结题、经费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建立科技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项目追踪问效机制及科研奖励机制,创造有利于科研发展的大环境,确保科技投入效益最大化,实现科研工作持续、有序进行。
2.筑巢引凤,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资深专家有着广泛的社会资源、人脉资源,他们丰富的经验对机构的发展、管理等方面提供宝贵建议,有利于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检测机构系统内部资深专家数量少、流动性低,引进存在一定困难,可采用灵活的引进方式,如直接聘用或聘请顾问等方式,重点考虑引进已退休的专家,包括相关检测机构和高校、研究所的专家,这样既可迅速提高检验机构的实力,加快检验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3.创新模式,加大对外部资源的利用。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按照科研项目+基地+人才+高校的模式,加大与高校在项目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实现科学研究开发与人才培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利用科研项目横向合作的契机,不断吸纳人才,将科研项目变成发现人才、汇聚人才的“试金石”、“吸金器”;另一方面,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为技术骨干提供实践和学习的机会,将基地建设成培养学科带头人的摇篮。
4.优化资源,分层推进科研工作。要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把人才发展战略与单位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立足满足业务拓展、足科研发展、检验量增长等三个不同层次的需求,建立金字塔型的专业团队。在研发中心的统一管理下,根据科研项目的来源和目的不同,把科研项目分为“金字塔”型递进式的三个层次,配置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即“塔基”为内部储备项目,主要是针对市场需求,解决检测技术问题,可由基层检验人员承担;“塔中”为内部攻关项目,主要是由市场潜力较大、需要较急迫的储备项目转变而来,由研发中心专职人员牵头,带领基层检验人员共同承担;“塔尖”为省部级科研项目,主要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检测技术难题及新技术开发,由研发中心集中骨干力量完成。从而达到进一步优化整合研发资源,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就必须结合单位战略发展的要求,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下大力气培养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着力构建和谐有序、竞争向上的人才发展环境,实现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的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2015年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EB/OL]. http://www.testrust.com/news/detail--150012.html, 2016-06-17.
[2] 马连营.省属重点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EB/OL], http://www.gzb.ac.cn/znbm/zzrsc/zywz/rlzygl/201305/t20130501_3830089.html,2013-05-01.
[3] 趙鹏飞 , 郭威 , 庄众.科研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