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末五代中原乐制崩坏,西蜀成为文人、游宦者、乐工安身立命之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人墨客的悲愤意识转为纵情娱乐,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意识。此间,适合世俗音乐的花间词出现,“词是音乐文学的代表样式,音乐性是其突出特征。”花间词上承曲子词,下承宋词,是词之鼻祖,其特有的音乐形态与风格也深深影响着后代。
【关键词】:花间词;音乐形态;音乐风格;当代流行音乐
花间词作为唐末五代在西蜀地区出现并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对上承接曲子词,对下延续为宋词。花间词不是凭空出现的,它的产生和繁荣与当时政治环境,社会氛围,文人意识转变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花间音乐与当今流行音乐虽是相差千年,但其风格与形态确是大有相同之处。花间音乐特有的魅力也是深深影响着宋文化与音乐的发展。本文着重探讨花间词的音乐风格与形态。
《花间集》由后蜀赵崇祚整录选编而成,是第一部文人词总集。收录有温庭筠,韦庄,皇甫松,欧阳迥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大都是满腹才华却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 唐末五代文坛出现两大流派,其中一个便是花间派。词人张泌有词《蝴蝶儿》:“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花间”一词便是出自此处。
时人们认为这些词人的词作风格相似,大多写床帏房第间风流韵事,用华丽词藻描写妇女纤纤之姿的美好形态和姣好面容,开历代词作之先河。但词集中也不泛有抒发苦闷抑郁不得志之情,边塞羁旅等内容的词,此些风格形成的流派被称为“花间词派”。以温庭筠为代表的此流派的词人被称为“花间词人”,除温庭筠对花间词派有开山作用外,陈洵在《海绡说词云》①中写道:“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陈洵对韦庄的评价说明,韦庄不仅在花间词派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整个后蜀五代文坛中都有着极高的地位。
赵崇祚是《花间集》的收录整编者,他较为客观的收录了有影响力的花间词人的作品,这部书中收录有十八位词人的五百首词作,分为十卷。其中温庭筠词作被收录最多,总计有六十六首。《花间集》中所收录的词形式都是小令或中调,《花间集》中没有长调慢词。
《花间集》中收录的词作有两种风格,除用浓妆艳抹,华丽辞藻堆砌修饰的女子绮丽风光和艳事艳情的主流花间词风外,还有一种被称为“花间别调”。“花间别调”有着通俗率真的词风,多描写塞外风光,羁旅思乡,歌颂隐逸,揭示哲理,风情民俗,节气节令,以词咏史等等。
花间别调和主流花间词风齐头并进,拓宽了词风,在音乐上也不局限于勾栏瓦肆的芙蓉酥香软臂,侬侬细语,柔情细腻的调调,而是多向民俗音乐借鉴。如李珣的《南乡子》② 乘彩舫,过莲塘,
棹歌驚起睡鸳鸯,
游女带花偎伴笑,
争窈窕,竞折田荷遮晚照
这首词写的是南国水乡少女泛舟莲塘中,词风清新典雅,清纯隽美。格调与立意很高,不同于主流词的绮罗香泽之风格。周草窗在《齐东野语》中评价道③:“李珣、欧阳炯辈,俱蜀人。各制《南乡子》数首,
以志风土。亦《竹枝》体也。”可见当时“花间词”不再拘泥于“艳情”一元体,而是多元的,内容更丰富的。这也是文人词的一大前进,一大延伸,这也为宋词的发展有着良好的领头作用 。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至前后蜀时期(907-925,934-965)这一时间跨度主要为晚唐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此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政治,礼乐体制崩坏。《剑桥中国隋唐史》④认为黄巢占领的时代蹂躏了唐朝的这座都城,也破坏了长安所体现的政治秩序。《旧唐书·音乐志》载⑤:“广明初,巢贼千纪,舆驾播迁,两都覆圮,宗庙悉为煨烬,乐工沦散,近奏几亡。及僖宗还宫,购募钟县之器,一无存者。昭宗即位,将亲谒效庙,有司请造乐县,询于旧工,皆莫知其制度。”社会动荡社稷不保,国家的乐制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人才大量的流失。唐末期不仅制度、人才受到了摧残破坏,就连乐曲作品也是大量失传。后唐大量士宦文人乐工逃至偏安一隅的蜀地,南方相对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为词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部环境,在当时出现了以李煜为首的南唐和以温庭筠为首的西蜀两个词坛中心。唐末五代蜀地较多的保留了唐代音乐,蜀地多收留文人乐工又有逸乐好文的传统,西蜀《宋史·西蜀孟氏世家》⑦称后蜀“孟昶君臣溺于声乐”“卿相以奢靡相尚”唐末五代蜀地音乐盛行,上至君臣下至市民百姓,音乐成为必需品,是人们消遣娱乐,推杯换盏时重要的助兴品。所以花间词衍为流派风行一时,除当时音乐风靡外,更为主要的是社会政治和文学原因。
社会动荡,制度崩坏,家国破落,仕途不顺,韦庄《上元县》⑧曰:“有国有家皆是梦,为龙为虎亦成空。”裴说《乱中偷路入故乡》⑨曰:“一国半为亡国烬,数城俱作古城空”能感受到强烈的亡国乱世之悲。文人们心中的苦闷悲痛无处抒发,只能沉溺于酒和色中,心中的抑郁之气得到暂时的解脱和心理补偿。这是在大环境大氛围中词人意识的转变。
社会政治,词人意识的转变都在影响着花间词的风格,与此同时,也接受着外来文化入侵的影响。道教发展的顶峰是在唐代,道教从民间来,在民间流行。道教崇拜女神,词也多是描写女性之美。道教音乐风格清新、妩媚、柔美、艳丽深深地影响着花间音乐。刘尧民在《复雅歌次序》⑩中说道:“初期的词,词与乐是融合成一片,不惟形式上音乐化,而且情调意义上完全与音乐同化……诗歌不过是借来作为音乐的说明,是音乐得到了具体化。”花间词处于词的萌芽初生阶段,词人都是根据当时的音乐填写词,词的内容和形式都是由曲子来定,曲调的柔和细腻很大一部分上决定了词‘俗艳’的风格。词成为了音乐的附庸,这完全不同于诗歌盛行时期,音乐依附于诗的形态。如王灼《碧鸡漫志》㈠云:“古人初不定声律,因所感发为歌,而声律从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㈡中花间词被称为“倚声填词之祖”。证明唐宋之前音樂地位不及词出现后地位高。道教音乐风格深深的影响着花间音乐的审美和发展。
从上述所说我们可以看到,花间词风格是多元化的,也是很广阔的。有不少论者认为花间词是败坏风气道德的,“千篇一律都是书写绮糜生活的艳事闲愁”(胡云翼《宋词选?前言》)㈢;“题材狭窄,内容苍白而缺乏深意”(徐宗元《中国词史花间派》)。诸如此类认为花间词淫艳俗糜对其大加挞伐的评价不在少数,然而,音乐也是影响花间词走向‘俗艳’风格的一重要因素。 在唐末五代,女性地位较高,诗词描述的主要对象也是女性,音乐的传播者大都是女性歌妓乐妓,传播方式之‘艳’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词’艳,女性的檀口软语在传播乐词时也是别有一番媚俗风情。此外,唐音乐盛行以琵琶,筝来演奏。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赞叹琵琶优美的音色“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花间集》中词人牛峤《西溪子》㈥“画堂前,人不语。弦解语”描述了听琵琶时的感受。琵琶、筝特有的细腻柔美在推,拉,吟,柔中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词人在听到这样的乐声后代入感情,被称为‘俗艳’的词作就这样产生了。
音乐的魅力和影响力不容小觑。
流行音乐又称为通俗音乐,是一种音乐体裁名称。流行音乐有娱乐性,大众性,参与性,即兴性,商业性等特征。花间词音乐风格通俗化,是在民间大街小巷流传的歌曲,并且都是非主流和时尚流行的特征。不论是花间音乐还是当代流行音乐,都需要达到赏心悦目的娱乐效应和视听艺术,在当时需要挑选出演奏的歌女需要有美好的形态,还需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给人以视听上的愉悦感。虽是时代不同,人们的审美却是一致的,现当代的艺人都是要经过包装后才能在大眾眼前活动。花间词和当代流行音乐所描绘主题大部分是男女情爱,当代流行歌曲表达方式、语言是比较直观直接的,而花间词较是婉转含蓄的。这与相处时代的不同大有关系。
总结以上内容,探讨出花间词的音乐格调特色是‘艳丽柔美’、‘婉约’、‘飘逸’;在唐末五代西蜀音乐盛行的时代,花间音乐的表现形式是以艺妓歌女來传递词人的感情。
参考文献:
[1]陈洵《海绡说词云》陈洵遗著现存《海绡词》集四卷共词作218阕。《海绡说词》收入唐圭璋所编《词话丛编》中。
[2]李珣《南乡子》李珣字德润,梓州(今四川三台)人。
[3]周草窗《齐东野语》
[4]【英】崔瑞德 剑桥中国隋唐史【M】.北京: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1990
[5]《旧唐书?音乐志》后晋 李昫【M】.北京:中华书局 1975.
[7]《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元】脱脱 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 1977.
[8]韦庄《上元县》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
[9]裴说《乱中偷路入故乡》桂州(今广西桂林)人
[一]王灼《碧鸡漫志》【M】.中国古曲序曲论著集成【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
[二]【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北京:中华书局1985.
[三]胡云翼《宋词选?前言》
[六]《西溪子》牛峤,字松卿,陇西人。
【关键词】:花间词;音乐形态;音乐风格;当代流行音乐
花间词作为唐末五代在西蜀地区出现并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对上承接曲子词,对下延续为宋词。花间词不是凭空出现的,它的产生和繁荣与当时政治环境,社会氛围,文人意识转变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花间音乐与当今流行音乐虽是相差千年,但其风格与形态确是大有相同之处。花间音乐特有的魅力也是深深影响着宋文化与音乐的发展。本文着重探讨花间词的音乐风格与形态。
《花间集》由后蜀赵崇祚整录选编而成,是第一部文人词总集。收录有温庭筠,韦庄,皇甫松,欧阳迥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大都是满腹才华却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 唐末五代文坛出现两大流派,其中一个便是花间派。词人张泌有词《蝴蝶儿》:“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花间”一词便是出自此处。
时人们认为这些词人的词作风格相似,大多写床帏房第间风流韵事,用华丽词藻描写妇女纤纤之姿的美好形态和姣好面容,开历代词作之先河。但词集中也不泛有抒发苦闷抑郁不得志之情,边塞羁旅等内容的词,此些风格形成的流派被称为“花间词派”。以温庭筠为代表的此流派的词人被称为“花间词人”,除温庭筠对花间词派有开山作用外,陈洵在《海绡说词云》①中写道:“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陈洵对韦庄的评价说明,韦庄不仅在花间词派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整个后蜀五代文坛中都有着极高的地位。
赵崇祚是《花间集》的收录整编者,他较为客观的收录了有影响力的花间词人的作品,这部书中收录有十八位词人的五百首词作,分为十卷。其中温庭筠词作被收录最多,总计有六十六首。《花间集》中所收录的词形式都是小令或中调,《花间集》中没有长调慢词。
《花间集》中收录的词作有两种风格,除用浓妆艳抹,华丽辞藻堆砌修饰的女子绮丽风光和艳事艳情的主流花间词风外,还有一种被称为“花间别调”。“花间别调”有着通俗率真的词风,多描写塞外风光,羁旅思乡,歌颂隐逸,揭示哲理,风情民俗,节气节令,以词咏史等等。
花间别调和主流花间词风齐头并进,拓宽了词风,在音乐上也不局限于勾栏瓦肆的芙蓉酥香软臂,侬侬细语,柔情细腻的调调,而是多向民俗音乐借鉴。如李珣的《南乡子》② 乘彩舫,过莲塘,
棹歌驚起睡鸳鸯,
游女带花偎伴笑,
争窈窕,竞折田荷遮晚照
这首词写的是南国水乡少女泛舟莲塘中,词风清新典雅,清纯隽美。格调与立意很高,不同于主流词的绮罗香泽之风格。周草窗在《齐东野语》中评价道③:“李珣、欧阳炯辈,俱蜀人。各制《南乡子》数首,
以志风土。亦《竹枝》体也。”可见当时“花间词”不再拘泥于“艳情”一元体,而是多元的,内容更丰富的。这也是文人词的一大前进,一大延伸,这也为宋词的发展有着良好的领头作用 。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至前后蜀时期(907-925,934-965)这一时间跨度主要为晚唐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此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政治,礼乐体制崩坏。《剑桥中国隋唐史》④认为黄巢占领的时代蹂躏了唐朝的这座都城,也破坏了长安所体现的政治秩序。《旧唐书·音乐志》载⑤:“广明初,巢贼千纪,舆驾播迁,两都覆圮,宗庙悉为煨烬,乐工沦散,近奏几亡。及僖宗还宫,购募钟县之器,一无存者。昭宗即位,将亲谒效庙,有司请造乐县,询于旧工,皆莫知其制度。”社会动荡社稷不保,国家的乐制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人才大量的流失。唐末期不仅制度、人才受到了摧残破坏,就连乐曲作品也是大量失传。后唐大量士宦文人乐工逃至偏安一隅的蜀地,南方相对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为词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部环境,在当时出现了以李煜为首的南唐和以温庭筠为首的西蜀两个词坛中心。唐末五代蜀地较多的保留了唐代音乐,蜀地多收留文人乐工又有逸乐好文的传统,西蜀《宋史·西蜀孟氏世家》⑦称后蜀“孟昶君臣溺于声乐”“卿相以奢靡相尚”唐末五代蜀地音乐盛行,上至君臣下至市民百姓,音乐成为必需品,是人们消遣娱乐,推杯换盏时重要的助兴品。所以花间词衍为流派风行一时,除当时音乐风靡外,更为主要的是社会政治和文学原因。
社会动荡,制度崩坏,家国破落,仕途不顺,韦庄《上元县》⑧曰:“有国有家皆是梦,为龙为虎亦成空。”裴说《乱中偷路入故乡》⑨曰:“一国半为亡国烬,数城俱作古城空”能感受到强烈的亡国乱世之悲。文人们心中的苦闷悲痛无处抒发,只能沉溺于酒和色中,心中的抑郁之气得到暂时的解脱和心理补偿。这是在大环境大氛围中词人意识的转变。
社会政治,词人意识的转变都在影响着花间词的风格,与此同时,也接受着外来文化入侵的影响。道教发展的顶峰是在唐代,道教从民间来,在民间流行。道教崇拜女神,词也多是描写女性之美。道教音乐风格清新、妩媚、柔美、艳丽深深地影响着花间音乐。刘尧民在《复雅歌次序》⑩中说道:“初期的词,词与乐是融合成一片,不惟形式上音乐化,而且情调意义上完全与音乐同化……诗歌不过是借来作为音乐的说明,是音乐得到了具体化。”花间词处于词的萌芽初生阶段,词人都是根据当时的音乐填写词,词的内容和形式都是由曲子来定,曲调的柔和细腻很大一部分上决定了词‘俗艳’的风格。词成为了音乐的附庸,这完全不同于诗歌盛行时期,音乐依附于诗的形态。如王灼《碧鸡漫志》㈠云:“古人初不定声律,因所感发为歌,而声律从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㈡中花间词被称为“倚声填词之祖”。证明唐宋之前音樂地位不及词出现后地位高。道教音乐风格深深的影响着花间音乐的审美和发展。
从上述所说我们可以看到,花间词风格是多元化的,也是很广阔的。有不少论者认为花间词是败坏风气道德的,“千篇一律都是书写绮糜生活的艳事闲愁”(胡云翼《宋词选?前言》)㈢;“题材狭窄,内容苍白而缺乏深意”(徐宗元《中国词史花间派》)。诸如此类认为花间词淫艳俗糜对其大加挞伐的评价不在少数,然而,音乐也是影响花间词走向‘俗艳’风格的一重要因素。 在唐末五代,女性地位较高,诗词描述的主要对象也是女性,音乐的传播者大都是女性歌妓乐妓,传播方式之‘艳’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词’艳,女性的檀口软语在传播乐词时也是别有一番媚俗风情。此外,唐音乐盛行以琵琶,筝来演奏。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赞叹琵琶优美的音色“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花间集》中词人牛峤《西溪子》㈥“画堂前,人不语。弦解语”描述了听琵琶时的感受。琵琶、筝特有的细腻柔美在推,拉,吟,柔中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词人在听到这样的乐声后代入感情,被称为‘俗艳’的词作就这样产生了。
音乐的魅力和影响力不容小觑。
流行音乐又称为通俗音乐,是一种音乐体裁名称。流行音乐有娱乐性,大众性,参与性,即兴性,商业性等特征。花间词音乐风格通俗化,是在民间大街小巷流传的歌曲,并且都是非主流和时尚流行的特征。不论是花间音乐还是当代流行音乐,都需要达到赏心悦目的娱乐效应和视听艺术,在当时需要挑选出演奏的歌女需要有美好的形态,还需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给人以视听上的愉悦感。虽是时代不同,人们的审美却是一致的,现当代的艺人都是要经过包装后才能在大眾眼前活动。花间词和当代流行音乐所描绘主题大部分是男女情爱,当代流行歌曲表达方式、语言是比较直观直接的,而花间词较是婉转含蓄的。这与相处时代的不同大有关系。
总结以上内容,探讨出花间词的音乐格调特色是‘艳丽柔美’、‘婉约’、‘飘逸’;在唐末五代西蜀音乐盛行的时代,花间音乐的表现形式是以艺妓歌女來传递词人的感情。
参考文献:
[1]陈洵《海绡说词云》陈洵遗著现存《海绡词》集四卷共词作218阕。《海绡说词》收入唐圭璋所编《词话丛编》中。
[2]李珣《南乡子》李珣字德润,梓州(今四川三台)人。
[3]周草窗《齐东野语》
[4]【英】崔瑞德 剑桥中国隋唐史【M】.北京: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1990
[5]《旧唐书?音乐志》后晋 李昫【M】.北京:中华书局 1975.
[7]《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元】脱脱 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 1977.
[8]韦庄《上元县》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
[9]裴说《乱中偷路入故乡》桂州(今广西桂林)人
[一]王灼《碧鸡漫志》【M】.中国古曲序曲论著集成【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
[二]【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北京:中华书局1985.
[三]胡云翼《宋词选?前言》
[六]《西溪子》牛峤,字松卿,陇西人。